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5章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5章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课时作业新
人教版必修3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一般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B.草原生态系统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常会发生剧烈的变化
C.农田生态系统总是朝着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发展
D.整个地球上的海洋可以看作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
解析: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较大,能长期处于稳定状态;草原生态系统则相反。
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单一,抵抗力稳定性小,一旦失去人的控制,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并非只朝着对人有益的方向发展。
人们必须不断地从事播种、施肥、灌溉、除草和治虫等活动,才能够使农田生态系统朝着对人有益的方向发展。
答案:C
2.下列关于生物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池塘中的所有动植物和它们生活的无机环境构成了池塘生态系统
B.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其增长率达到最大值
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正常进行有利于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D.在群落和种群内部大都可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包括动植物、微生物)和它们生活的无机环境构成了池塘生态系统。
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增长率为零。
在群落内部大都可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种群内部多是种内斗争或互助。
答案:C
3.2014·豫南九校联考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
D.蛇属于三级消费者
解析:图示中包括了无机环境(光、CO2等)、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蝉等)和分解者(细菌),它们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蝉是消费者,细菌是分解者,两者之间不构成竞争关系。
蛇属于四级消费者。
答案:A
4.2014·广东湛江模拟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同化量是指( )
A.消费者摄入食物中的所有能量
B.被消费者消化吸收的所有能量
C.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所有能量
D.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所有能量
解析:消费者的同化量应是摄入量减去粪便量,即被消费者消化吸收的所有能量。
答案:B
5.(xx·浙江宁波期末)某些地区大力发展了“稻→萍→鱼”立体农业,对该农业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稻→萍→鱼”体现了系统内群落的水平结构,可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
B.是按照自然规律设计的生态农业,大幅度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C.弃耕后的稻田将先发生初生演替,后发生次生演替
D.放养鱼的数量与萍的生长量相匹配,依赖于系统内生物间特定的营养关系
解析:“稻→萍→鱼”空间立体养殖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生态农业是按照自然规律设计的,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弃耕后的稻田发生的是次生演替。
答案:D
6.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
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
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
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解析:根据图示4种生物所含有机物总量由多到少依次是丙、丁、甲、乙。
又知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
所以该食物链是丙→丁→甲→乙。
若甲的种群数量增加,乙食物充足,乙会增加,丁因天敌的增加而减少,丁的减少使丙的数目增加。
答案:D
7.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专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D.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解析: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可能是生产者;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热量,不可能被绿色植物同化作用所利用;有的分解者是动物,如蚯蚓。
答案:B
8.2014·福建质检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就越大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和真菌都是分解者
解析:每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可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也可能处于不同的营养级。
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不一定越大,如一棵大树上有很多寄生虫。
自养生物一定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是生产者。
答案:C
9.下面是不同纬度地带的六类生态系统(A~F)枯叶年输入量和枯叶现存量的比较表,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E F
枯叶输入量
1.50 7.50 11.50 7.5 9.50 50.0
/t·hm-2·a-1
枯叶现存量
44.00 35.00 15.00 5.0 3.0 5.0
/t·hm-2·a-1
B.F最可能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C.枯叶分解速率与环境温度和湿度没有关系
D.分解者作用的强弱依次是A>B>C>D>E>F
解析: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植物生长茂盛,落叶最多,分解者代谢旺盛。
答案:B
10.2014·太原模拟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草原生态系统中物质的良性循环确保了能量的循环利用,减少了废物的积累
B.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C.我国对西部地区部分耕地实行“退耕还草、还林”,其中农田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深海热泉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一些具有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
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不能循环利用。
有毒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进行富集,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在有植被覆盖过的地方,虽然原有植被已经不存在,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因此农田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深海处无光照,生产者只能通过化能合成作用来合成有机物。
答案:A
11.如图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四个生物种群在某一时间内同化的有机物总量,假设它们由于捕食关系形成一条食物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该生态系统中甲只属于第二营养级
B.碳元素在该食物链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循环传递
C.太阳能可以通过丙进入生物群落
D.甲、乙、丙、丁共同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解析: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往往由多条食物链形成复杂的食物网,各种动物的营养级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能是不同的,因此,甲在该生态系统中不一定只属于第二营养级;碳元素在食物链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单向传递;甲、乙、丙、丁中不含分解者,因此不能构成生物群落。
答案:C
12.(xx·泰安模拟)如下图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情况。
已知种群C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C→B→A
B.种群B在第5~7年时间内个体数下降是由于A的增加和C的减少所致
C.B和A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一定自然区域内,A、B、C三个种群中全部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解析:从题干获取的信息有:①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情况,②从曲线可知三个种群的生物的存在关系。
解题时,首先明确生态系统的概念,分析曲线明确三个不同种群生物的关系及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再结合生态系统各功能逐项解答。
逐项分析如下:
选项内容指向·联系分析
A 由题干及曲线分析可知:C为生产者,B为初级消费者,A为次级消费者,它们共同构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C→B→A
B 第5~7年B种群个体数下降是由于其天敌A增加和食物来源C减少造成的
C B和A是消费者,虽然不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但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可以加速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D 一定区域内,A、B、C和分解者等全部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12分)为合理利用水域资源,某调查小组对一个开放性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了初步调查,部分数据如下表:
________。
(2)浮游藻类数量少,能从一个方面反映水质状况好。
调查数据分析表明:该水体具有一定的________能力。
(3)浮游藻类所需的矿质营养可来自细菌、真菌等生物的________,生活在水库淤泥中的细菌代谢类型主要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水库对游人开放一段时间后,检测发现水体已被氮、磷污染。
为确定污染源是否来自游人,应检测______处浮游藻类的种类和数量。
解析:(1)浮游藻类属于低等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是生产者,处于食物链的开始,是第一营养级。
(2)任何生态系统都具有抵抗外界干扰使自身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原因是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3)在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多是承担分解者的角色,通过分解作用,把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供给生产者利用。
水库淤泥是位于水底的,处于氧气比较少的环境,所以其中细菌的代谢类型应为异养厌氧。
(4)要确定污染来源是否是游人,就要排除水库供水地污染的可能性,所以要在入水口处检测藻类植物是否就已经增加。
答案:(1)生产者第一营养级(2)自动调节(或自净化)
(3)分解作用异养厌氧型(4)入水口
14.(15分)(xx·石家庄教学质检)如图所示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包含了________条食物链,如果用该图表示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还缺少的成分是________。
(2)调查兔群的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
如果标志物脱落,调查结果比实际数值偏________。
(3)若在这个草原生态系统上播种杂草,其抵抗力稳定性会________。
(4)假设放养的牲畜的食物90%来自牧草,且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
那么人增加200 kJ能量需要牧草提供的能量为________ kJ。
解析:(1)食物链是从生产者开始的,该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如果标志物脱落,重新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目减少,因此调查结果比实际数值偏大。
(3)若在这个草原生态系统上播种杂草,会增加生物的种类,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4)设来自牧草的能量为x,x÷90%×10%×20%=200,则x=9 000 kJ。
答案:(1)6 分解者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大(3)提高(4)9 000
15.(13分)下表是某中学课外兴趣小组调查农田生态系统时的统计表格。
调查地点:稻田生态系统。
组成成分生物种类
生产者水稻、杂草、浮游植物等
消费者田螺、泥鳅、黄鳝、青蛙、浮游动物、昆虫、鱼、鸟类等①②
③④
(2)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主体是________。
农民抑制其他生产者数量的方法是________。
(3)初级消费者中对农业生产有害的是________,对这些初级消费者,农民分别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4)当地农民有大量捕杀青蛙作为食物的习惯,这样对该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是________,对环境的危害是________。
(5)农民常焚烧作物秸杆,这样既污染了环境,又造成资源浪费,请你提出改进方法。
________。
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四部分。
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主体是农作物,为了减少竞争生物,常采用除杂草的方法。
青蛙属于次级消费者,可以捕食害虫,如果青蛙减少了,害虫数量会增加,农民使用农药来消灭害虫,会造成环境污染。
秸秆可用作工业原材料和生产沼气,这样既可以使物质循环利用,又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答案:(1)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②阳光、水、土壤等③分解者④多种微生物
(2)水稻主要通过喷洒除草剂或人工除草的方法抑制杂草的生长
(3)植食性的昆虫和鸟类等采取喷洒农药、竖稻草人等措施防止或减少这些动物的危害
(4)会造成害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为消灭害虫,农民大量使用农药,污染土壤和水质
(5)秸秆可作为多种工业的原材料(造纸),还可以用来生产沼气22386 5772 坲H€38907 97FB 韻Cn23279 5AEF 嫯29977 7519 甙33102 814E 腎40331 9D8B 鶋28637 6FDD 濝1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