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刀刺伤伴手外伤48例护理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部刀刺伤伴手外伤48例护理体会
田艳春
【摘要】目的总结腹部刀刺伤伴手外伤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48例此类患者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护理方法及管理经验.结果本组48例断指术后均成活,通过护理管理使普外科护理人员的整体专业素质均有提高,均能运用护理程序对腹部刀刺伤伴手外伤的患者提供整体护理.结论艮好的护理管理措施可以提高护士对腹部刀刺伤伴手外伤患者的整体护理水平,规避护理风险,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期刊名称】《实用手外科杂志》
【年(卷),期】2016(030)001
【总页数】2页(P116-117)
【关键词】腹部刀刺伤伴手外伤;护理管理;康复
【作者】田艳春
【作者单位】沈阳市妇婴医院,辽宁沈阳110004
【正文语种】中文
腹部刀刺伤伴手外伤大多由外伤暴力事件引起,近年来自伤行为亦较多见,因此逐渐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严重的多发外伤可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残疾,生活质量也受到严重的影响[1]。
多发外伤的患者通常危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伴有多科外伤联合治疗的患者通常在入院初期收入我科治疗。
因此护理管理中加强普外科护士
综合护理素质培养、恰当的病室管理以及对患者良好的术前术后健康教育,对促进患者的康复及保证护理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均为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收入我科的患者。
男40例,女8例,年龄20~65岁,平均32.7岁。
其中胃肠损伤伴断指15例,伴神经肌腱损伤11例,伴手指挫伤缺损1例,肝脾损伤伴断指5例,伴神经肌腱损伤6例;胰腺损
伤伴神经肌腱损伤2例,伴手指挫伤缺损3例;大网膜脱出伴神经肌腱损伤5例,均手术治疗。
断指再植20例23指,成活21指,早期坏死1指,1指中期坏死、截指。
神经肌腱损伤修复24例。
4例手指挫伤缺损者采用邻指皮瓣修复,均成活。
2 护理人员管理
持续培养提高科室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普外科的工作特点是急腹症多、重患多、多发外伤的患者多,通常危重甚至危及生命。
这就要求普外科的护士不但要掌握普外专科的护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要掌握其他外科的护理专业知识与技能,并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培养自己细致的观察力和敏锐的判断力,应用护理程序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2,3],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有计划的邀请专科医生及科室护士长或有经验的护士进行专科知识小讲座,重点
培训专科疾病的理论知识及手术前后患者的观察要点,全面提高普外科护士的整体护理水平。
对显微手外科尤其加强离体肢体保存的培训,并模拟演练增强护士的学习直观性。
如腹部刀刺伤伴手外伤的患者损伤程度较重,不止手部一处损伤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若需要先处理腹部刀刺伤,则需保存断肢 (指)于4℃冰箱冷藏[4]。
若为多指离断,分别包好,标记后放入冰箱,按再植顺序逐一取出[2]。
注
意培训对术前患者的心理状态、环境准备和病情观察,术后全身情况的观察与处理,重点培训术后血管危象的观察、预防和处理及功能锻炼。
FTS理念认为,适当的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包括入院宣教和术后指导)对临床治疗可起到辅助和促进作用,有
利于患者恢复[5]。
对腹部刀刺伤伴手外伤的患者术后,责任护士及护士长必须与手术医生沟通,详细了解手术方式及麻醉方式,患者术中的失血情况及术后应注意的问题。
了解腹部导管的留置情况,了解术肢(指)血运情况,对有病情不稳定及血管危象发生的高危患者应24 h床旁监护。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对生命体征不稳定、血管挫伤严重者及极度精神紧张者尤其重点交接,护士长利用晨会及床头交接班时间具体培训术肢(指)血运观察与监测[6,7],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以免延误病情。
3 病室管理
病室温度以20℃~25℃、湿度在40%~60%为宜,保持安静。
每日至少通风两次,保证空气新鲜。
严禁患者及其他人员在病室内吸烟,以防刺激患肢(指)血管发生痉挛或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
4 患者管理及健康教育
腹部刀刺伤伴手外伤的患者接诊后以无菌敷料保护伤口,断肢(指)按常规处理保存,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严重失血者立即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路并避开患侧上肢,有条件最好进行中心静脉穿刺输液,保证输液速度。
同时完成必要的术前准备,尽快手术。
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减轻恐惧焦虑心理,给患者心理上支持与鼓励,增加患者的心理应对能力。
术后根据麻醉方式及患者病情安置正确的体位。
全麻患者清醒前采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避免误咽和窒息。
待完全清醒后根据具体病情采取半卧位或平卧位10~14 d。
抬高患指略高于心脏水平,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再植肢(指)局部60~100 W烤灯持续照射,距离30~40 cm,防止血管痉挛。
告之患者勿侧卧,以免患侧肢体血管受压影响血流。
勿坐起,防止患肢血管压力改变而影响血液供应。
指导患者床上活动方法,讲解各种引流管留置的作用及活动时注意事项,防止脱落。
同时做好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发生。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患者因腹部脏器损伤伴有手外伤,术前术中失血失液,术后放置多根引流管,因此维持生命体征稳定是重中之重。
术后心电监测,严密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意识、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尿量、腹部及手部体征、伤口敷料情况及各种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和气味,做好出入液体量的总结,及时准确记录为医生治疗提供客观依据[8]。
患肢(指)血液循环的监测。
主要监测指标为皮肤温度、颜色、毛细血管回流试验、指腹张力及指端侧方切开出血等。
术后每1~2小时监测一次。
正常情况下皮肤颜色红润、指腹饱满、皮温正常;如皮肤颜色转为青紫、温度降低、张力增高、毛细血管回流加快,表明静脉回流障碍;如皮色灰白、指腹干瘪、皮温下降、毛细血管回流消失,说明动脉血供中断[3]。
5 手部康复锻炼
手部康复的锻炼在伤情允许情况下应尽早[10],以促进其功能恢复。
术后3周左右未制动的关节可轻微伸屈活动,以免长期制动影响关节活动。
术后4~6周开始进行功能锻炼,以主动活动为主,练习患指伸屈、握拳等动作;术后6~8周加强受累关节主动活动,配合理疗促进肢体感觉及运动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全面培养普外科护士综合护理素质、恰当的病室管理以及对患者良好的术前、术后健康教育,对促进患者的康复及保证护理安全起到轻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黄俊伍,罗轶.指骨背侧与侧方放置微型钢板治疗近节指骨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J].实用手外科杂志,2012,28(3):157-159.
[2]李乐之,路潜.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
[3]王临芳.显微手外科护理管理工作体会[J].光明中医,2013,28(6):1294-1295.
[4]李晓芳.显微手外科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医药科学,2013,3(2):133-134.
[5]薛盈川,陆薇.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腹部手术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上海护理,2010,10(1):70-71.
[6]李冬梅,王琳.手外科护理体会[J].河北医药,2013,25(7):545-545.
[7]黄晓谕,邹春梅,路芳.奥瑞姆自护模式在手外科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新知杂志,2010,20(3):234-234.
[8]唐艳红.上腹部多器官损伤大出血一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100-101.
[9]韩兴妤,钱焕娟,冯亚高.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皮瓣修复足部创面的护理[J].实用手外科杂志,2014,28(3):346-347.
[10]田万成,潘希贵,潘风雨.手外伤早期功能康复医生指导方法[J].实用手外科杂志,2014,28(3):24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