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部分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石家庄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
地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组
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针对区域地理进行学习时绘制了某大洲的地形剖面图,有助于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下图示意沿40°N纬线所做的该大洲地形剖面。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大洲甲地()
A.降水量大B.多火山、地震C.草原辽阔D.流水侵蚀较强2.图示乙海域()
A.东岸河流多短小流急B.冰川地貌广泛发育
C.周边为温带海洋性气候D.海水含盐量较高
【答案】1.C 2.A
【解析】1.结合所学可知,甲地位于亚欧大陆内部,地壳稳定,B错误;距海遥远,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以风力作用为主,AD错误;自然景观以草原、荒漠为主,C正确。

故答案选C。

2.结合所学可知,乙海为日本海,东西沿岸均为温带季风气候,C错误;沿40°N纬线日本海西侧为朝鲜半岛东部沿海平原,无冰川地貌,东侧为日本岛,海拔较低,也没有广泛的冰川地貌发育,B 错误;该海域纬度较高,且气候海洋性强,故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且有河流淡水汇入,盐度较低,D错误;日本海东岸为日本岛的西侧,日本岛西侧河流多短小肖流急,A正确。

故答案选A。

【点睛】日本,冬季盛行西北风,西北风越过日本海携带大量的水汽,又受山地阻挡抬升,会形成丰富的降水,所以冬季日本海东海岸降水较西海岸丰富。

北京时间2023年2月6日9时17分,土耳其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为20km。

此次地震以震中(37.15°N,36.95°E)为圆心,在300km半径内,共有33座大中城市。

地震造成土耳其当地大量人员伤亡和大量房屋建筑倒塌。

在当晚18时24分,土耳其又发生了一次7.8级地震。

下图为2023年2月6日9时17分土耳其此次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造成此次土耳其地震危害较大的主要自然原因有()
①建筑物抗震系数低①地震发生在晚上①地震震级高,余震多①临海,引发海啸灾害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
4.此次土耳其地震受灾地区的居民主要()
A.信仰基督教B.是印第安人C.为白色人种D.服饰为白色长袍
【答案】3.D 4.C
【解析】3.由于北京时间2023年2月6日9时17分土耳其发生地震,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土耳其当地地方时为凌晨三四点左右,此次地震发生在夜晚,并且此次地震震级较大,而且多余震,所以危害较大,①①正确。

建筑物抗震系数低,不属于自然原因,①错误。

根据题干信息无法判断出本次地震造成了海啸,①错误,所以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4.土耳其当地的居民主要为白色人种,不是印第安人,C正确,B错误。

土耳其当地的居民主要信仰伊斯兰教,A错误。

阿拉伯地区的居民服饰为白色长袍,D错误,故选C。

【点睛】土耳其人是属于欧罗巴人种,使用土耳其语。

1928年改用拉丁字母。

信奉伊斯兰教,多属逊尼派。

土耳其人原过游牧生活,改事农业,兼营畜牧。

农产品以棉花、烟草、干鲜果类为大宗。

奥斯曼帝国时代,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建立共和国后,推行世
俗化运动。

经济发展迅速,政治趋向民主,教育受到重视,妇女地位得到提高。

下图为北京市市郊某村落附近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该区域地形特征是()
A.地势起伏较小B.东北部地势高于西南部
C.居住地位于山脊上D.以平原、丘陵为主
6.影响图示公路线走向的主要原因有()
①连接居民地①减少占用耕地①降低建设成本①避免洪涝灾害
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
【答案】5.B 6.C
【解析】5.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该地区最高处海拔超过700米,而最低处在200米以下,说明该地区地势起伏较大,以山地为主,AD错误。

根据图中居住地所处的位置,可以判断出居住地位于山谷当中,C错误。

并且东北部地区海拔较西南部地区要高,所以东北部地区地势高于西南部,B正确,故选B。

6.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图示地区的公路沿着山谷修建并且连接居住地,沿着山谷修建,是由于山谷地区地势较为平坦,能够降低修建成本,①正确。

而连接居住地是为了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①正确。

从图中无法判断出图示公路线对于耕地的占用情况,①错误。

由于公路修建在山谷地区,山谷地区容易出现洪涝灾害,所以避免洪涝灾害不是影响图示公路线走向的主要原因,①错误,所以C正确。

ABD错误。

故选C。

【点睛】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的4种方法1.读数值。

一要读出区域地势起伏大小;二要读
出海拔最大、最小值。

依据数值特征可以识别地形类型。

2.读延伸方向。

依据等高线的延伸方向确定地形走向,如山脊走向。

3.读疏密程度。

依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确定坡度陡缓、坡面凸凹和陡崖。

4.读弯曲状况。

依据等高线的弯曲状况确定山脊、山谷和鞍部。

雨幡是一种气象学现象,它是雨滴在下落过程中不断蒸发,而在云层底部形成的丝缕状悬垂物,同时因空气干燥,雨雪未及落地,就在空中蒸发,从而形成空中降水的现象。

下图示意四种降水类型对应的温度廓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示四种降水类型与对应的温度廓线匹配正确的是()
A.①雨B.①雪C.①雨夹雪D.①雨凇
8.在高温干燥地区形成的雨幡会对飞行中的航班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其主要原因是()
A.大气能见度低B.形成上升气流C.高空多鸟类经过D.出现下沉气团【答案】7.C 8.D
【解析】7.由图①中的温度曲线可知,对应高度温度都高于0°C,高空和近地面都为雨,A错误;由图①中的温度曲线可知近地面温度高于0°C,近地面应为雨,B错误;由图①中的温度曲线可知,高空温度地域0°C,应为降雪,中间温度随海拔的降低先增高后降低,且高于0°C,所以中间层的上部应为雪融化,再到形成降雨,随后随着气温的降低又开始冻结;近地面温度低于0°C,因而形成雨夹雪,C正确;由图①中的温度曲线可知,近地面温度高于0°C,近地面不会形成雨凇,D错误。

故答案选C。

8.飞机在空中飞行时以电波导航,空气能见度低对空中飞行的飞机影响不大,A错误;雨幡现象中的雨滴在云下蒸发时由于吸热,导致周边温度较低,这样会产生一些低温气团,这些低温气团会在空气中下沉形成下沉气团,下沉气流会对航空飞行中的飞机造成颠簸甚至较大的冲击,造成危险,D正确,B错误;由于雨幡附近盛行下沉气流,故其下不会有高空飞鸟聚集,C错误。

故答案选D。

【点睛】超冷却的降水碰到温度等于或低于零摄氏度的物体表面时所形成玻璃状的透明或无光泽的表面粗糙的冰覆盖层,叫做雨淞。

畜牧业资源环境承载状态受畜牧业生产系统、社会经济系统、资源环境系统共同影响。

我国大部分省区畜牧业资源环境处于轻度超载状态。

同属相同经济区、发展水平相似的省级行政区域其畜牧业环境承载状态相似。

2001~2019年,西藏自治区、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畜牧业资源环境承载呈完全可载状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西藏自治区畜牧业资源环境承载盈余最大,从根本上取决于()
A.人均草场面积B.人口增长速度C.环境治理力度D.区域产业结构10.京、津、沪三市皆处于完全可载的状态,其畜牧业()
A.主要面向外地市场B.未开发空间充足
C.规模较大,总产值高D.人工草场利用率高
【答案】9.A 10.B
【解析】9.结合材料“畜牧业资源环境承载状态受畜牧业生产系统、社会经济系统、资源环境系统共同影响。

”西藏地区,社会经济以及畜牧业发展水平都相对较低,但是人口数量少,人均草场面积大,因此畜牧业资源环境承载盈余最大,A正确;人口增长速度快与慢不能改变现有人口数量,环境治理力度和区域产业结构也不能增加区域的畜牧环境承载力,BCD错误。

故选A。

10.京、津、沪三市皆处于完全可载的状态主要是由于这三个城市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为主,第一产业,尤其是畜牧业占比非常小,可供畜牧业发展的未开发空间充足,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睛】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资源结构符合持续发展需要、区域环境功能仍具有维持其稳态效应能力的条件下,区域资源环境系统所能承受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包含了资源、环境要素的综合承载力概念。

其中,承载体、承载对象和承载率是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

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提出,和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山东省建设海洋强省的重点任务。

基于国家安全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国划设海域防空识别区,完善海洋方向的防御体系,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下图示意山东省海域开发利用类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山东省海域开发的最主要类型是()
A.交通运输B.旅游娱乐C.海底工程D.排污倾倒12.监测山东省海域面积变化主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B.全球卫星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北斗导航系统13.推测我国设立的海域防空识别区应主要设置在()
A.大陆坡B.大陆架C.海岭D.海沟
【答案】11.C 12.A 13.B
【解析】11.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山东省海域开发类型当中交通运输用海占了0.18%,旅游娱乐用海占了1.79%,海底工程用海占了2.36%,排污倾倒用海占了0.09%,所以下列山东省海域开发的最主要类型是海底工程用海,所以C正确。

ABD错误。

故选C。

12.遥感技术主要用来远程监测,可以生成遥感图片,能够判断出山东省海域的面积变化,因此监测山东省海域面积变化主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技术,A正确。

北斗导航系统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主要用来定位,无法判断山东省海域的面积变化,BD错误。

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分析与处理数据,不是监测山东省海域面积变化主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C错误,故选A。

13.由于大陆架深度较浅,利于设立的海域防空识别区,所以我国设立的海域防空识别区应主要设置在大陆架,B正确。

大陆坡与海沟深度较深,不利于设立的海域防空识别区,AD错误。

海岭距离海岸较远,也不利于设立的海域防空识别区,C错误,故选B。

【点睛】遥感是指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

一般指运用传感器/遥感器对物体的电磁波的辐射、反射特性的探测。

遥感是通过遥感器这类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远离目标和非接触目标物体条件下探测目标地物。

获取其反射、辐射或散射的电磁波信息(如
电场、磁场、电磁波、地震波等信息),并进行提取、判定、加工处理、分析与应用的一门科学和技术。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前,为了追求高产量和高效率,化肥、农药、机械、灌溉等投入不断上升,碳排放和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由于各省份产业发展不平衡,自然条件存在差异、农牧业碳排放存在省份差异和时空变动情况。

近年来,我国农牧业碳排放、农业(狭义农业:种植业)碳排放重心均向西北地区移动。

下图示意1997~2016年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农牧业碳排放变动指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我国农牧业碳排放变动指数增长最大的省区为()
A.内蒙古B.新疆C.黑龙江D.宁夏
15.近年来,我国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牧业碳排放降低的主要原因是()A.交通条件改善B.市场价格较不稳定
C.土地资源紧张D.居民饮食习惯调整
16.近年来,我国农业碳排放重心向西北地区移动是因为()
A.西部地区种植结构改变B.东部地区集约化程度下降
C.西部地区气候条件变化D.东部地区服务业比重上升
【答案】14.D 15.C 16.D
【解析】14.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内蒙古地区农牧业碳排放变动指数为0.75%左右,黑龙江地区农牧业碳排放变动指数为0.6%左右,宁夏地区农牧业碳排放变动指数为0.9%左右,新疆地区农牧业碳排放变动指数为0.55%左,所以我国农牧业碳排放变动指数增长最大的省区为宁夏,所以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5.近年来我国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牧业碳排放降低,说明当地牧业发展减少,由
于近年来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导致土地资源紧张,所以近年来我国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牧业碳排放降低,C正确。

交通条件改善对于牧业碳排放的影响相对较小,A错误。

居民饮食习惯近些年没有明显的变化,D错误。

近些年牧业产品市场价格相对较为稳定,B错误,故选C。

16.由于近些年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服务业比重上升,所以我国农业向西部地区移动,D正确。

西部地区种植结构改变不是导致我国农业向西部地区的原因,而是结果,A错误。

西部地区近些年气候条件较为稳定,没有明显变化,C错误。

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好,集约化程度较高,集约化程度没有下降,B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条件包括气候(热量,光照,水分,昼夜温差)、水资源、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

自然条件中的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各地区由于热量、光照、水分条件的差异形成了农业生产极为明显的地域性。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粮食,中国饭碗”,202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要完善粮食进口配额管理制度,精准把握粮食进口规模和节奏,确保国内粮食生产安全。

我国某著名互联网企业推出“数字粮仓”计划,重点在黑龙江、吉林等八个核心省区建设100个数字粮食基地。

“数字粮仓”汇集全国数千款特色粮食产品,通过某大型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络销售,而且利用数字技术实现了对五常大米等核心原产地农产品的智慧品牌溯源,实现收购服务一条龙。

“数字粮仓”让农民更有奔头,消费者更享实惠。

下图示意2000~2020年我国粮油作物进出口额变化情况。

(1)概括近年来我国粮油作物对外依存度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

(2)推动“数字粮仓”建设能够让农民更有奔头,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3)从农业土地利用和生产的角度,说明为保障粮食安全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1)我国粮油作物对外依存度增强。

人口增加,导致粮食需求量增加;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种植粮食作物的面积减少;退耕还林,导致耕地面积减少,粮食产量减少。

(2)可以扩大农副产品的销售市场,提高销量;使农副产品有销量保证,使农副产品销量稳定;减少销售的中间环节,提高收益。

(3)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保护好现有的耕地;适当退林退草还地,增加耕地面积;改造中低产田;依靠科技,培育优良品种,提高抗灾能力,提高单产;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

【分析】本题以202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为背景材料,涉及到粮食安全、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由图可知,我国近些年来,我国粮食的进口量大于出口量,而且其差值不断增大,所以我国粮油作物对外依存度增强。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加,导致粮食需求量增加;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作物的种植比重增加,导致种植粮食作物的面积减少;生态退耕还林还草,导致耕地面积减少,粮食产量减少。

(2)“数字粮仓”汇集全国数千款特色粮食产品,通过某大型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络销售,扩展了更多的销售渠道;“数字粮仓”的建设,可以扩大农副产品的销售市场,提高销量增加农民经济收益;实现收购服务一条龙,使农副产品有销量保证,使农副产品销量稳定;网络销售可以减少销售的中间环节,提高农民经济收益。

(3)通过政策的调控,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保护好现有的耕地;在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可以适当退林退草还地,增加耕地面积,增加粮食种植面积;改造中低产田,提高耕地的生产能力;依靠科学技术,培育优良品种,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的抗灾能力;从政策给于优惠,提高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提高种植粮食作物的面积。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然保护地是国际公认的保护生物多样性最重要和最有效的途径,也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

1978年,甘肃省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历经40余年的实践和发展,自然保护地体系逐步完善,已建立了由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沙漠公园等组成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但发展中存在资金、科研水平等方面的问题。

下图示意甘肃省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历程,下表示意甘肃省各类自然保护区分类与数量。

(1)描述甘肃省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特征。

(2)推测甘肃省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具体问题。

(3)针对甘肃省自然保护区分布现状提出合理性建议。

【答案】(1)2009年以前自然保护区总数量增加,2009年后总数量变化稳定;1979年--1989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增长高于省级自然保护区;1990年--2009年省级自然保护区数量增长高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思想认识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管理工作不到位;保护区
管理水平不高,科研监测工作滞后。

(3)政府给于充足的资金;加强自然保护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培训自然保护管理人员,提高相关人员的管理水平;提高技术,加强科研监测工作。

【分析】本题以甘肃省自然保护区为背景材料,涉及到地理事物的描述、自然保护区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由甘肃省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历程统计图可知,2009年以前自然保护区总数量持续增加,2009年后总数量稳定不变;1979年--1989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增长多,省级自然保护区数量增长少;1990年--2009年省级自然保护区数量增长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增长少。

(2)由材料中可知甘肃省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中存在资金、科研水平等方面的问题,因而可推测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资金投入少,资金不足;相关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政府的管理工作不到位;由于西部地区经济科技发展缓慢,保护区管理水平不高,科研监测工作落后。

(3)结合上面存在的问题可知,从国家政策角看,政府给于充足的资金投资;加强自然保护区内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加强自然保护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管理技术水平;提高科研技术,加强自然保护区科研监测工作。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球茶叶生产与贸易是自然与经济相结合的过程,受自然环境、农业基础设施、技术条件、经济效益、政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新兴产茶国的崛起,世界茶叶贸易的格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1946~2016年,全球茶叶出口主要贸易国已由印度、斯里兰卡转变为肯尼亚(26.72%)、中国(18.28%)、斯里兰卡(15.62%)、印度(12.15%)、阿根廷(4.76%)等国。

中国虽仍为全球第一茶叶生产国,但国际茶叶市场占有率及茶叶单价一直远低于斯里兰卡。

中国茶叶出口的70%为绿茶,而斯里兰卡茶叶质量高,为了迎合国际茶叶市场需求,打造高端茶,其茶叶出口的90%以上为红茶。

下图示意1946~2016年全球茶叶出口量重心转移轨迹。

(1)概括1946~2016年全球茶叶出口的变化特征。

(2)分析推进全球茶叶生产贸易区域布局形成的有利条件。

(3)说明茶叶出口强国的出口经验对提升我国茶叶出口竞争力的有益启示。

【答案】(1)茶叶出口主要贸易国发生改变,中国国际产业市场占有率降低,中国主要出口绿茶,斯里兰卡主要出口红茶。

(2)市场广阔,交通便利,茶叶出口国多。

(3)提高茶叶质量,提高茶叶附加值,打造品牌,迎合市场需求。

【分析】本题以1946~2016年全球茶叶出口量重心转移轨迹图为情境,设置三道小题,考查推进全球茶叶生产贸易区域布局形成的有利条件与1946~2016年全球茶叶出口的变化特征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由于1946~2016年,全球茶叶出口主要贸易国已由印度、斯里兰卡转变为肯尼亚(26.72%)、中国(18.28%)、斯里兰卡(15.62%)、印度(12.15%)、阿根廷(4.76%)等国,说明茶叶出口主要贸易国发生改变。

由于中国虽仍为全球第一茶叶生产国,但国际茶叶市场占有率及茶叶单价一直远低于斯里兰卡,说明中国国际产业市场占有率降低。

由于中国茶叶出口的70%为绿茶,而斯里兰卡茶叶出口的90%以上为红茶,说明中国主要出口绿茶,斯里兰卡主要出口红茶。

(2)由于经济的发展,国际市场对于茶叶的需求量大,因此国际市场较为广阔,并且随着交通技术的发展,茶叶能够运输到全球各地,有便利的交通条件,由于全球茶叶出口主要贸易国已由印度、斯里兰卡转变为肯尼亚(26.72%)、中国(18.28%)、斯里兰卡(15.62%)、印度(12.15%)、阿根廷(4.76%)等国,所以茶叶出口国增多,能够推进全球茶叶生产贸易区域布局形成。

(3)由于斯里兰卡茶叶质量高,为了迎合国际茶叶市场需求,打造高端茶,说明想要提升我国茶叶出口竞争力,应该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提高茶叶的品质,并且
延长茶叶产业链,提高茶叶附加值,同时应当迎合国际市场对于茶叶的需求,并且打造品牌,促进我国茶叶出口竞争力的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