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化学江苏专用提分大二轮复习讲义:专题六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水解成多肽)、温和性(反应条件温和,温度升高,酶发生变性失去 催化活性)。
1.(2017·江苏,10)H2O2 分解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实验测得 70 ℃时不同条件下 H2O2 浓度 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H2O2 浓度越小,其分解速率越快 B.图乙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溶液 pH 越小,H2O2 分解速率越快 C.图丙表明,少量 Mn2+存在时,溶液碱性越强,H2O2 分解速率越快 D.图丙和图丁表明,碱性溶液中,Mn2+对 H2O2 分解速率的影响大 答案 D 解析 A 项,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错误;B 项,NaOH 浓度 越大,即 pH 越大,H2O2 分解速率越快,错误;C 项,由图可知,Mn2+存在时,0.1 mol·L-1 NaOH 溶液中 H2O2 的分解速率比 1.0 mol·L-1 的 NaOH 中的快,错误;D 项,由图 可知,碱性条件下,Mn2+存在时,对 H2O2 分解速率影响大,正确。 2.(2017·浙江 4 月选考,21)对水样中溶质 M 的分解速率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在相同温度下, M 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1)随时间(min)变化的有关实验数据见下表。
m ②从气体密度考虑:ρ=V 若各物质均为气体Error!
若有非气体物质参与反应Error! ③从体系总压强考虑 恒温恒容时Error! ④从体系内部温度考虑:当化学平衡尚未建立或平衡正在移动的过程中,反应总要放出或吸 收热量,所以对于绝热体系,当体系温度不变时,则达到平衡状态。 2.掌握化学平衡移动的判断方法 (1)依据勒夏特列原理判断 通过比较平衡破坏瞬时的正、逆反应速率的相对大小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①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 v 正>v 逆,此时正反应占优势,则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或向右) 移动; ②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 v 正<v 逆,此时逆反应占优势,则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或向左) 移动; ③若外界条件改变,虽能引起 v 正和 v 逆变化,但变化后新的 v 正′和 v 逆′仍保持相等,则 化学平衡没有发生移动。 (2)依据浓度商(Q)规则判断 通过比较浓度商(Q)与平衡常数(K)的大小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①若 Q>K,平衡逆向移动; ②若 Q=K,平衡不移动; ③若 Q<K,平衡正向移动。 3.理解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问题 (1)若外界条件改变后,无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或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都无法减弱外界条 件的变化,则平衡不移动。如对于 H2(g)+Br2(g)2HBr(g),由于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总数 不变,外界压强增大或减小时,平衡无论正向或逆向移动都不能减弱压强的改变。所以对于 该反应,压强改变,平衡不发生移动。 (2)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所以催化剂不会影响化学平衡。 4.化学平衡常数及转化率 (1)化学平衡常数 ①意义:化学平衡常数 K 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K 越大,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K>105 时, 可以认为该反应已经进行完全。K 的大小只与温度有关。 ②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对于可逆化学反应 mA(g)+nB(g)pC(g)+qD(g)在一定温度下达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平均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2.理解温度、浓度、 压强和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一般规律。3.认识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 域中的重大作用。4.认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常见简单化学反应的方向。 5.理解化学平衡和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计算。6.理解浓度、温 度、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影响的一般规律。7.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产、 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min 内,Ⅰ中 M 的分解速率为
20 min
=0.015
mol·L-1·min-1,A 正确;根据实验Ⅰ、Ⅱ数据对比可判断水样酸性越强,M 的分解速率越
0.20-0.05 快,B 正确;在 0~25 min 内,Ⅲ中 M 的分解百分率是 0.20 ×100%=75%,Ⅱ中 M
0.40-0.16 的分解百分率是 0.40 ×100%=60%,C 正确。
2.二氧化钛在一定波长光的照射下,可有效降解甲醛、苯等有机物,效果持久,且自身对 人体无害。某课题组研究了溶液的酸碱性对 TiO2 光催化染料 R 降解反应的影响,结果如图 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 0~50 min 之间,R 的降解百分率 pH=2 大于 pH=7
B.溶液酸性越强,R 的降解速率越大
时间
0
5
10
15
20
25
水样
Ⅰ(pH=2)
0.40 0.28 0.19 0.13 0.10 0.09
Ⅱ(pH=4)
0.40 0.31 0.24 0.20 0.18 0.16
Ⅲ(pH=4)
0.20 0.15 0.12 0.09 0.07 0.05
Ⅳ(pH=4 含 Cu2+) 0.20 0.09 0.05 0.03 0.01
C.R 的起始浓度不同,无法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对 R 的降解速率的影响
D.在 20~25 min 之间,pH=10 时 R 的降解速率为 0.04 mol·L-1·min-1
答案 B
解析 在 0~50
min 之间,pH=2 和 pH=7 时反应物 R 都能完全反应,降解率都是
100%,A 错误;由斜率可知 pH 越小降解速率越大,即溶液的酸性越强,R 的降解速率越大,
ccC·cdD k正·v逆
k正
平衡常数 K=caA·cbB=k逆·v正,反应达到平衡时 v 正=v 逆,故 K=k逆。
(二)正确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1.内因——活化能 活化能是指为了能发生化学反应,普通分子(具有平均能量的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需要吸收 的最小能量,即活化分子比普通分子所多出的那部分能量。相同条件下,不同化学反应的速 率不同,主要是内因——活化能大小不同所致,活化能小的化学反应速率快,活化能大的反 应速率慢。 注意 反应热为正、逆反应活化能的差值。 2.外因 相同的化学反应,在不同条件下,化学反应速率不同,主要原因是外因——浓度、压强、温 度、催化剂、光照、接触面积等因素不同所致。 (1)浓度(c):增大(减小)反应物浓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目增加(减少),活化分子百分数 不变→有效碰撞频率提高(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减慢)。 (2)压强(p):对于气相反应来说,增大(减小)压强→相当于减小(增大)容器容积→相当于增大 (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减慢)。 注意 “惰性气体”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①恒容:充入“惰性气体”―引―起→总压增大―→参与反应的物质浓度不变(活化分子浓度不 变)―→反应速率不变。 ②恒压:充入“惰性气体”―引―起→体积增大―引―起→参与反应的物质浓度减小(活化分子浓度 减小)―引―起→反应速率减小。 (3)温度(T):升高(降低)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减小)→有效碰撞频率提高(降低)→化学 反应速率加快(减慢)。 (4)催化剂 ①添加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频率提高→化学反应速 率加快。 ②添加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降低反应所需的温度→减少能耗。 ③添加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路径,如乙醇的氧化实验,该实验的总反应为 2CH3CH2OH+O2―→2CH3CHO+2H2O,活化能为 E 总;使用铜丝作催化剂将一步反应改变 为两步反应,第一步反应为 2Cu+O2 = = △= = = 2CuO,活化能为 E1;第二步反应为 CH3CH2OH+CuO――△ →CH3CHO+Cu+H2O,活化能为 E2;由于 E1<E 总、E2<E 总,所以 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④催化剂的选择性:对于在给定条件下反应物之间能够同时发生多个反应的情况,理想的催 化剂还具有大幅度提高目标产物在最终产物中比率的作用。 ⑤酶作催化剂的特点:高效性、专一性(高选择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代入公式进行计算,同时还要注意单位及规范书写,还要根据要求注意有效数字的处理。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对于反应“mA+nB===pC+qD”,有 v(A)∶v(B)∶v(C)∶v(D)
=m∶n∶p∶q。
2.速率常数
(1)假设基元反应(能够一步完成的反应)为 aA(g)+bB(g)===cC(g)+dD(g),其速率可表示为 v=kca(A)cb(B),式中的 k 称为反应速率常数或速率常数,它表示单位浓度下的化学反应速
C.若其他条件相同,实验①③证明 pH 越高,越有于 M 的降解
D.实验②④说明 M 的浓度越小,降解的速率越慢
答案 B 解析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学表达式可知,v(M)
Δc 0.3-0.1 × 10-3
= Δt =
15
mol·L-1·min-1≈1.33×10-5mol·L-1·min-1,故 A 错误;其他条
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 0~20 min 内,Ⅰ中 M 的分解速率为 0.015 mol·L-1·min-1
B.水样酸性越强,M 的分解速率越快
C.在 0~25 min 中,Ⅲ中 M 的分解百分率比Ⅱ大
D.由于 Cu2+存在,Ⅳ中 M 的分解速率比Ⅰ快
答案 D
解析 在 0~20
0.40-0.10mol·L-1
B 正确;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大,所以起始浓度越小降解速率越小,C 错误;20~25
min 之间,pH=10 时 R 的平均降解速率为
0.2 × 10-4mol·L-1
5 min
=4×10-6mol·L-1·min-1,D 错误。
3.用 Na2FeO4 溶液氧化废水中的还原性污染物 M,为研究降解效果,设计如下对比实验探
1.CaCO3 与稀盐酸反应(放热反应)生成 CO2 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不 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 2 min 内平均反应速率最大 B.反应 4 min 后平均反应速率最小 C.反应开始 4 min 内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浓度大 D.反应 4 min 后反应速率下降的原因是盐酸浓度逐渐减小 答案 A 解析 根据图示可知在前 2 min 内反应产生 CO2 的物质的量是 0.1 mol,在 2~4 min 内反应 产生 0.2 mol CO2,在 4~6 min 内反应产生的 CO2 小于 0.1 mol,所以在第 2~4 min 内反应 速率最快,A 错误;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在反应 4 min 后由于物质的浓度降低, 所以平均反应速率也逐渐减小,由于在相同时间段内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物质的量最小,故该 时间段内的反应速率最小,B 正确;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在开始的不长时间段 内,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反应速率逐渐加快,根据图示可知在反应开始 4 min 内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浓度大,C 正确;反应 4 min 后盐酸浓度降低,反应速率 减小,反应速率下降的原因是盐酸浓度逐渐减小,D 正确。
考点一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一)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及速率常数
1.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X的浓度变化量mol·L-1
|Δc| |Δn|
(1)根据图表中数据和定义计算:v(X)= 时间的变化量s或min或h ,即 v(X)= Δt =V·Δt,计
算时一定要注意容器或溶液的体积,不能忽视容器或溶液的体积 V,盲目地把 Δn 当作 Δc
率,与浓度无关,但受温度、催化剂、固体表面性质等因素的影响,通常反应速率常数越大,
反应进行得越快。不同反应有不同的速率常数。
(2)正、逆反应的速率常数与平衡常数的关系
对于基元反应 aA(g)+bB(g)cC(g)+dD(g),v 正=k 正·ca(A)·cb(B),v 逆=k 逆·cc(C)·cd(D),
究温度、浓度、 pH、催化剂对降解速率和效果的影响,实验测得 M 的浓度与时间关系如
图所示:
实验编号 温度℃ pH
①
25
1
②
45
1
③
25
7
④
25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①在 15 min 内 M 的降解速率为 1.33×10-2mol·L-1·min-1
B.若其他条件相同,实验①②说明升高温度,M 降解速率增大
件相同,①②温度不同,②的温度高于①的,而②中浓度变化大于①,说明②的降解速率大,
故 B 正确;其他条件相同,①③的 pH 不同,③的 pH 大于①,在相同时间段内,①中 M
的浓度变化大于③,说明①的降解速率大于③,故 C 错误;②④这两组实验温度不同,浓
度也不同,不是单一变量,无法比较浓度对此反应的影响,故 D 错误。
考点二 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常数及转化率
1.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志 (1)等速标志(v 正=v 逆):①用同一种物质表示的消耗速率等于生成速率。②用不同物质表示 时,必须标明是“异向”的反应速率关系且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对应的化学计量 数之比。 (2)各组分浓度不变:当 v 正=v 逆≠0 时,同一瞬间、同一物质的生成量等于消耗量,所以混 合体系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质量、物质的量浓度、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体积分数、质量分 数)、转化率等不随时间而改变。 (3)有气体参与的可逆反应 ①从反应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考虑 若各物质均为气体Error! 若有非气体物质参与反应,无论 Δn(g)是否等于 0,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定值时,即可判 断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