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情感,提高教学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发学生情感提高教学效
率
美国心理学家梅拉列斯研究表明:学生接受信息总效果=7℅文字+38℅语调+55%面部表情。
由此可见激发情感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我在语文教学工作中,以这一研究为出发点,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主要采取以下途径来激发学生情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率。
一、创设情境,深化情感。
教师善于根据教学需要
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具
体情境中,真切体会各种情感,往往具有很大
的作用。
如教学《十里街送总理》,我就有意
识地将教室布置得庄严肃穆,同时运用音乐创
设情境,使学生在低缓、沉重的哀乐声中,体
验失去周总理的悲痛心情。
同学们在这种沉痛
的氛围中很自然地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共鸣。
二、抓住关键词句,激化情感。
课文中的关键词句
往往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凝聚点,因此,在课堂
教学中应联系上下文内容,利用学生已积累的
情感经验,挖掘出其蕴藏的情感因素,理解关
键词句,体会文章中心思想。
如教学《十里长
街送总理》一课,文中第一句“天灰蒙蒙的,
又阴又冷。
”教学时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阴冷的天气?这样写又有什么含义?通过分析讨论,同学们在理解了这句话含义的同时,一股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怀念之情也便油然而生。
三、情感换位,激发真情。
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
学生进行情感换位,转换角色,站在作者或文中主人公的位置上考虑问题,并进一步体验人物的内心感情,去深刻地感受人物美好的心灵。
如教学《小珊迪》时,同学们很难理解造成小珊迪悲剧的社会根源。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我和小珊迪相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通过这样比较,使学生从对人物的爱憎情感转化为对社会制度的爱憎情感,使同学们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而激发他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热爱之情。
四、展示画面,诱导激情。
展示画面包括挂图、投
影、录像等,这是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最常用的方法,它能直观生动地展示某一生活情境,使学生通过视听来体会人物感情,并实现情感升华。
除此以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运用
丰富的面部表情、形象的动作、生动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对课文内容进行绘声绘色的描述来提高教学效率。
又或者在课堂中运用小品演示,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产生情感反应,引起共鸣,进一步理解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