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至六年级教材培训李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肢六年级教材培训(第四天上午)
时间:2019.5.26
记录:重庆小语团队
关于教材衔接的几个问题
李亮
时间已经严重余额不足,我尽量少拖一点时间。

我接下来想表达的与前面两位老师不一样,我们之前没有沟通,也没有统一口径。

没有关系。

衔接问题是大问题,关系到民生。

我们也跟大家一样,在去年的夏天接受了衔接的任务,历时一年,很努力也很有收获,
这种辛苦我们的感觉是,不是庞大的数据比对,困惑的是对接下来老师实践的顾虑和担忧。

补教和补学的问题。

对衔接工作达成共识
我们要淡化内容的衔接,补学、补教是不可为也不必为的。

比具体内容更重要的是思想和观念的衔接。

不可为——
课文有40%不一样,追求课文的不一样,如果课文都一样,还有什么价值呢?
不同的东西太多了,生字量
不恰当的衔接工作可能会引起很大的麻烦。

我还想到,不必为,不一定要去做这个事情。

1.衔接的两种教材都是源于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2.比对所呈现的差异,不等于学生水平的差异;
比如,生字上,缺学的不是问题
3.语文的学习不是知识的叠加,而是素养的累积
我们现在面对的是全面的话语系统,广大的老师们对这个话语系统还有一个适应和接纳的过程
讲清楚这个教材的内容、结构,和过去教材的发展和创新,讲清楚新的概念,语文要素我们都知道了,但是什么叫语文要素。

习作范式,很好的概念,但是我还没有听明白。

我们都没有研究明白,一线的老师怎么明白。

这在新教材中标志着什么呢?标志着未来发展的方向。

我提出几条衔接的建议:
教好当下的每一课书。

这两天的培训是鸟瞰似的。

人教社这两天的培训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代表老师们对教材专家们表达敬意。

他们的解析不仅很专业,还有对一线教学的深刻理解。

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一、
语言积累是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之一!
关于练习
课后练习集中的反应了课文的思想。

研究练习就是研究篇章的教学练习有多种方式
练习的特点
通过单元整体来实现的
课前导读,课中助读,课后练习。

这个系统非常复杂
语文要素是一个崭新的概念,过去的语文教学高耗低效。

语文要素,一定能在解决这些问题上走出一些新路。

我我提醒大家,语文要素不是空中楼阁,他是从课文中产生的。

语文要素并不完全等同于教学的内容。

老师在教学中忽略了语文要素不妥,如果只涉及语文要素,没有其他,也不妥。

一篇文章的教学除了语文要素的抓手之外,我们还可以有自身的创造。

教材只是一个例子,不能束缚老师的创造。

过去我们强调落实双基,过去专家说语文姓语,小语姓小,这些基础的思想我们是可以汲取的。

经典文章的分析有些是缺一不可的,内容、思想、结构、语言
话题是很难的。

读写结合的考虑。

过去我们苏教版的教材习作和单元的关联不大。

读写结合不是具体的方法,而是客观的教学理念的存在。

不管你愿不愿意读写结合都在发生,教材的理念编写都有这样的显性联系。

全过程,是老师习作教学的全过程。

重视想象类的习作教学。

全过程关注,是最关键的
习作创作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完整的
公开课为什么很少看到习作的全过程。

这个过程的每个环节怎么处理是非常考究的。

作前的分寸,不是越多越好,不是越细越好,打开,孩子的思路打开了,产生了创作的欲望之后就可以停止了。

创作的欲望一过就写不出好东西了。

从精批细改中突围
聚力习作讲评
这些建议都来自新教材全过程关注的启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