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泊船瓜洲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泊船瓜洲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泊船瓜洲教案与反思第1篇】
【设计理念】
这首诗的教学设计,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抓重点词句,反复咀嚼,反复品味,反复诵读,引导学生把握诗词意象,提升感悟内涵。
通过吟诵,体会情感,融入情感,升华情感。
【教学目的】
学习有感情诵读,在吟唱中感受诗歌意境,积累诗句。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诵读诗句,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情感。
2.学会吟唱古诗,在吟唱中感受诗歌意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知题意
1.师:今天与大家一起学一首诗,请大家在书法纸上,跟着我一起书写课题,看一看谁写得比老师的好。
(认真书写课题:泊船瓜洲)
2.师:我们一起读一读课题。
(生齐读)请问,谁知道泊船瓜洲是什么意思吗?(预设:把船停泊在瓜洲码头。
)(师以简笔画画地图,标明瓜洲在长江北岸。
)
二、朗读古诗,明诗意
1.师:这是五年级一篇课文,我们四年级的学生来学,有信心学好吗?
(有)真是一群好学的孩子。
请自己练习读一读,读准字音,对照下面的注释,想一想诗里的故事。
(出示诗歌,生自由练习。
)
2.师:哪位同学来读一读?(点一生读。
相机正音。
)
3.师:看来同学们都能读准每一个字音,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三、诵读古诗,悟诗情
1.师:除了同学们读的这种方法,其实还有有一种更有趣的读法(出示含平仄符号的诗句)你们知道这些符号的含义吗?学习平仄。
(分别指平、仄、入,相机小结,平长仄短入促高。
)
2.点一生读,相机纠正学生诵读时的音的长短变化。
师:你真聪明,一学就会,老师奖励你当小老师,带着同学们读一遍,你读一句,同学们读一句。
(生带读。
)
3.师:还有哪位同学想当当小老师的。
(再点一生当小老师带读。
)
4.师:一起诵读吧!(全班齐读)同学们读得真好听,可是,老师不知道是男同学读得好,还是女同学读得好。
这样吧,男女同学分别读一读。
女士优先,女同学先读吧。
(分男女生朗读。
)
5.师:听你们读了这么多,老师也想读一读,可以给我这个机会吗?如果老师读得好,就给老师掌声,如果老师读得特别好,就给老师热烈的掌声,好吗?(师诵读,体现长短、高低、快慢变化。
)
6.师:老师发现你拍掌拍得特热烈,老师好感动啊,你的掌声给了老师信心,你能告诉老师,为什么给老师这么热烈的掌声吗?(预设:有感情。
)你也认为老师诵读得有感情吗?(连问三人)谢谢同学们
的鼓励,我太高兴了。
老师该怎么感谢你们呢?嗯,讲给故事给你们听吧。
7.(出示王安石介绍)师:老师就讲讲这首诗的作者王安石的故事吧。
王安石,北宋著名宰相,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他发现当时的政府腐败,老百姓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于是,他下定了决心开始改革,整整十多年的时间,没有回家。
这一天晚上,他带着部下访查改革的情况,来到了瓜洲渡口,长江对面就是他的家乡了,他仿佛能听见对面传来的歌声、笛声、卖酒的声音。
(简笔画地图)你们说,他此时此刻,会有一种什么样的强烈的情感呢?(预设:想回家。
)8.(出示最后一句诗)师深情诵读:明月何时照我还?(示意生齐读)也许,他想到,父亲正在对岸,立在皎洁的月光下,眺望远方,盼着他回家啊,他多想回家啊!(示意一生诵读:明月何时照我还。
)他想到,母亲还亮着那盏回家的灯,老人家日盼夜盼啊,盼着他回家啊,他多想回家啊!(示意一生诵读:明月何时照我还。
)他想到,他的孩子可能长得好高好高了吧,孩子多么希望看到父亲啊。
王安石好想回家啊!(示意全班齐诵读:明月何时照我还。
)
9.是啊,他是多么想家啊,每当月夜,他只能望着明月,千里寄相思。
(出示《静夜思》诗句,示意生齐诵读。
)遇到美好的日子,看到家家团聚时,他就更想家了。
(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示意生齐诵读),让我们饱含着这种思乡之情来诵读这首诗吧。
(出示全诗并与生齐诵读。
)
10.对于王安石来说,此时也正是一个美好的日子,同学们,你在诗
里发现了吗?(预设:绿。
引导学生读好“绿”的入声效果。
)据说,王安石在写这首诗时,这个字他想了好久,他想到了三个字:绿、满、到,可是用哪个好呢?猜猜,他会用方法来找到答案呢?(请生答。
)他是用反复诵读的方法,在反复诵读中比较,最后决定用绿。
来,我们也当一会王安石,我们一起诵读(先一个字一个字读,再读全句。
)问:你发现了吗?读绿字和另外两个字,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呢?(预设:对,快,绿很快,快了之后就让人感觉春天来到江南?)是的,快,刷的一下,就铺满了整个江南,让我们带上这样的感觉来读好这句诗。
11.孩子们,想象一下,刷的一下,铺满了整个江南的春天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思考,交流。
)(出示)。
这么美的春天,这么美的家乡,这么近的距离,让人怎么能不想回家啊!来,带上这样的感觉,一起诵读。
(齐诵)
12.可是,王安石却回不了家,国家在等着他,天下百姓在等着他,江山社稷在等着他,一天也不能耽误啊!他能回家吗?(不能)不能啊,不是不想回,是不能回啊!(指简笔画地图)虽然只有一江水,只有几重山,可是,那边传来了许多百姓流离失所的消息,他能回家吗?(不能)是啊,这是怎样的一江水啊,是过不去的一江水!(师诵第一句,将间拖很长,请学生再齐读。
)是啊,这是怎样的几重山啊,是——(示意生补说:这是过不去的几重山。
示意生齐诵第二句,将山拖很长。
)王安石不是不想还,不是不愿还,而是不能还啊。
(齐诵最后两句,读重绿,拖长还。
)
四、吟唱古诗,入诗境
1.师: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诵读有两级,第一级读准格律,第二级读得有感情,你们都做到了。
古人读诗的最高境界是进入诗的意境里,把自己所有的感情用声音传递出来,那就需要吟唱了。
想学吗?(想)请听老师给大家吟唱一遍,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看看你能不能随着老师的声音走进诗歌的境界里去。
(师吟唱)
2.师:老师看到好多同学都陶醉在诗境里了,我们一起来吟唱吧,带上你的体会,老师吟唱一句,你们吟唱一句。
(逐句教吟唱两遍,然后与学生一起吟唱三遍。
)
3.师:同学们真会学习,这么快就学会了。
哪位同学单独来展示一下,用你的声音描绘意境呢?(点两生吟唱)同学们,当你闭上眼吟诵时,感受到的意境更妙。
(请生闭眼吟唱。
)
4.师:孩子们,在中国古代交通不便,通讯也不便,很多人都是多年在外回不了家,所以,好多诗人在明月夜写下了无数的思乡诗。
我们来看看这一首。
(出示诗望月怀远)一样的情感,来,我们来诵读一下。
(生齐诵读)挺有感觉。
(出示月夜忆舍弟),还是一样的情感,来,我们再我们来诵读一下。
(生齐诵读)棒极了。
还有,出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有谁发现了这几首诗有一个共同的秘密呢?都是表达思乡之情的诗。
5.古人出行不易,常常一出门就好几年不回家。
所以特别的思念家乡。
让我们最后再用这种饱含思念的情感再吟唱一遍《泊船瓜洲》。
五、默写古诗,志诗句
师:请同学们将泊船瓜洲默写在书法纸上。
【板书设计】
泊船瓜洲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泊船瓜洲教案与反思第2篇】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1、激情导入。
同学们以前我们已学过了许多古诗,回忆与月相关的古诗?(《静夜思》、《枫桥夜泊》等。
)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一首古诗也是跟月有关的,这首诗的题目我写在黑板上了,谁愿意大声地念给大家听呢好,请你来读吧(微笑地请一学生)。
可以,谁再来?声音要大一点,你来(请学生)。
(大声地)泊船瓜洲。
非常好。
再来(请学生)泊船
瓜洲。
2、理解诗题,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自由说说。
(1)“瓜洲”,教师随机画画简图。
(2)“泊”,教师提示注意字音与字意的联系。
第一个字是多音字,在这里读什么?(大声地)bǒ。
3、了解诗人。
学生交流有关王安石的资料,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背背积累的王安石的诗,
并适时提示学生注意王安石与江苏的关系,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
(王安石的父亲在江苏南京当过官,他的童年是在南京度过的,因此他把南京当作第二故乡。
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诗,就是王安石接到圣旨,赴京任宰相途中写下的。
)
二、读诗文,明诗意
(一)轻声读诗,圈出自己读不准的字。
(二)同桌交换意见。
(三)师生合作读诗文,解诗意。
1、指名读诗,引导读准”间、重、还”。
2、共同动手正音。
拿出词典,动手查“间、重、还”的几种读音及每种读音所表示的意思。
出示课件作补充,你们看,瓜州在这儿,京口在它的对岸(江南),就是现在的江苏省无锡市。
京口和瓜州,一个在江南,一个在江北,就一条(横向的)河的距离之内。
间(jiān):在一定的空间
(时间)内。
要注意不能误读成四声,不是动词“间隔”的“间”。
整句的意思是说京口和瓜州就一条(横向的)河的距离之内。
按古人文言的说法,即所谓仅“一水之遥”。
王安石是想说江南江北之近,而不是想说它们之隔离。
所以应读一声。
再看钟山在京口的西边(在南京)。
王安石的家就在钟山南面的半山园。
这个“重”这会儿你一定能读准了。
3、理解“数重山”中“数”的意思。
看来从瓜州到王安石的家乡钟山就一条(横向的)河、几座山的距离,离得很近了,往下读。
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4、理解“绿”和“还”的意思。
绿:吹绿、染绿。
还:归、在本诗中是回家的意思。
现在这个“还”的音你能读准了吗?
5、回过头复习“泊、间、数、绿、还”几个字的意思。
6、再次轻声读诗,然后拿出课堂笔记本试着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
写成后交流。
诗意:(对面的)京口和(这里北岸的)瓜洲不过是在一条横着的江的距离之内,(再远处的)钟山也就只是隔着几重山峦而已。
春风又把(对岸的)江南大地吹绿了,明月啊,你什么时候可以照着我回到(对面江南的)故乡呢?
三、入诗境,悟诗情
1、引导学生边读诗边想象诗描绘的画面。
春天到了,和煦的春风吹醒了柳树,吹来了燕子,吹美了大江南
岸,闭上眼睛想象春风带给江南什么样的美景?想好后跟大伙描述一下,可要用上我们积累的好词佳句哟。
学自由描述想象到的画面。
2、体会诗人用词的传神
春风给江南送来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而诗人把江南春天的美景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读时耐人寻味,那就是---“绿”,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相信你会更进一步的感受出诗人对词的推敲及用词的准确传神。
3、读中领悟诗情同学们,根据你的理解自由读诗,读出诗的韵味。
体会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找出诗中相关的词句。
自由读诗,读后发表意见。
4、课件播放春天江南的美景,生欣赏后放声诵读古诗。
再次感受诗人这个“绿”字的内涵。
“一水间,数重山”足以感受出诗人归心似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不能马上回到家乡的惆怅之情自然流露。
由此可以看出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恋乡、思乡之情。
四、总结学诗的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五、背诵、默写古诗
1、小声试背、同桌互背、男女生比赛背。
2、打开作业本默写古诗。
五、作业设计
1、默写古诗
2、说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3、小练笔:把你想象到的江南春天的美景用一段话描写出来。
(如果能用上我们平时积累的写景的好词佳句会更好。
)
六、板书设计泊船瓜洲王安石(北宋)一水间归心似箭
数重山恋乡思乡之情又绿何时还惆怅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泊船瓜洲教案与反思第3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了解诗歌的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3、使学生能品味诗歌语言文字的精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积累了不少。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泊船瓜洲》。
二、初步参与
1、同学们课外已经做了预习,你对作者了解了多少?
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北宋临川人。
他视南京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他年轻时,中进士。
写这首诗时,正是宋神宗第二次让他任宰相,推行新法。
所以他前往上任。
他的诗善于将自己的感情融入诗句,情真意切。
2、介绍地真具体。
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把这首诗读得正确、流利了。
给你们准备一下,马上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
3、指名读,教师充分肯定。
并激励其他同学大胆展示自己。
4、古诗琅琅上口,不少同学预习这首诗时就会背诵了。
这样,再给你们准备一下,看谁能背诵,比谁背得熟练。
5、指名数名学生背诵。
教师夸奖:你们走在了学习的前面,真了不起。
三、充分参与
书读得很准确。
不过,如果要带上感情,还须理解诗。
今天,
同学们打算以什么方法来理解这古诗呢?
(学生有的说结合注释与插图,有的说用字典,有的说抓住重点词理解,把句子补充完整。
教师及时肯定,理解古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融会贯通。
)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方法,试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
全班交流。
指名说,其他人补充。
四、深入推敲
1、下面,老师要请同学们再读这首诗,结合插图,看看是否可以读出问题来。
如果可以,那你们就更善于读书了。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用法。
“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明月图上没有。
2、教师赞扬学生的质疑精神,并引入对绿的推敲。
细细地品读这句话,你能从这个绿字中感受到什么?个人思考。
3、小组简单交流。
绿更能展现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子变绿的神奇景象。
或者是绿更能表现春风的来无影,去无踪。
或者绿能让我感到春天的勃勃生机。
或者说绿还能看出作者心里充满希望,对前途充满信心。
4、他的问题老师也相信你们有独特的见解。
学生简单交流后,全班发言。
(略)
5、学生朗读,说说自己侧重表现的感情:有的侧重表现其思乡,有的侧重表达其对前途的信心。
有的侧重表达他对江南美景的爱恋。
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朗读。
6、那我们课外又了解哪些表现思乡之情的古诗词呢?
五、知识拓展延伸。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主动地感悟真情、推敲诗句,学得生动精彩,给老师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下面我布置一下课堂作业。
选做题1:根据《泊船瓜洲》,重新为课文配一幅插图。
选做题2: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题,按一定顺序具体介绍春天来临江南的景色。
选做题3:著名诗人贾岛写《题李凝幽居》时,为一个字犯了愁,你能帮帮他吗?鸟宿池边树,僧(推、敲)月下门。
你觉得哪个字更能表现月夜的寂静,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