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单招考试语文卷(含答案) (6)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全国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
语文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轻佻/挑灯夜战症结/对症下药石舫/坊间流传
B.施与/与人为善当真/势不可当处暑/处变不惊
C.脉络/恪尽职守空缺/空谷足音数叨/数九寒天
D.揾泪/不瘟不火仓廪/大义凛然渐次/东渐于海
2.下列各项划线字的注音和每个选项最后一个词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鼙鼓(pí)锦衾(qīn)玉簟(diàn)踯躅(chíchú)皓腕B.满襟(jīn)创伤(chuàng)肯綮(qìng)鹧鸪(zhègū)缦狂C.营葺(qì)扁舟(piān)大郤(xì)逦迤(lǐyǐ)潦缩D.倏忽(shū)凝睇(dì)溽暑(rù)剽掠(piǎo nüè)仓皇3.下列对《三国演义》内容的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一,在民间被视为人老艺高、老当益壮的典型形象。

A.《三国演义》中关羽是忠义的化身,发生在他身上的忠、义、勇、谋、骄的事情依次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B.《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智者的化身,发生在他身上的脍炙人口的事迹有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空城退敌等。

C.《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双股剑的刘备,使青龙偃月刀的张飞和使丈八蛇矛的关羽。

D.黄忠先事刘表,后归刘备,虽年老而不服老,六十多岁尚列蜀汉“五虎大将”之4.宋史上最为后人所敬仰的状元当属南宋末年的(),在国难当头之际,他毁家纾难,
却无奈被俘,留下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欧阳修B.文天祥C.陆秀夫D.辛弃疾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杂剧和明清传奇,关汉卿的《窦娥冤》和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的代表。

B.《兰亭集序》,东晋王羲之所作。

文章抒写了他与友人曲水流觞、游目骋怀的逸趣,和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的生命感怀,兼有超脱与深沉之情。

C.“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文中的“癸丑”指永和九年。

古人常用“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天干”除“癸”之外还有甲、乙、丙、丁等九个,“地支”除“丑”之外还有子、寅、卯、辰等十一个。

D.《陈情表》中“举臣秀才”的“秀才”指科举时代州县的生员。

6.经济学家熊彼特于1912年提出了“创新”一词,时至今日,国内已有80%的企业以“创新”为经营理念。

尽管如此,大多数企业依旧在创新缺位的低端竞争中挣扎。

这句话主要强调的是()
A、理念不等于实效
B、创新的经营理念是企业的命脉
C、多数国内企业并未贯彻其创新理念
7.繁忙的都市里,有着许多为工作打拼的人,大家总习惯于把工作当成生活的重心,为了满足社会的价值,不惜出卖自己的时间与身体,舍不得多花时间投资健康,以至于错过了陪同孩子成长的机会、忽略了身旁关心自己的亲友、轻视了自己的身体。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表述最为准确全面的是:()
A.人们越来越重视自我社会价值的实现
B.人们的生活中心由家庭逐渐过渡为工作
C.人们为了工作失去了很多应该珍惜的东西
8.“专家的意见总是对的”,普通人总爱这么说。

毕竟,专家都是那些在各自领域受过专门教育或训练,具有丰富学识和经验的人士。

事实告诉我们,他们的看法一般是可靠的。

但是专家也有弱点和局限,特别是当他们做预测时,往往会出错,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不胜枚举。

这段文字想要表达的观点是:()
A.专家和普通人一样都是有弱点的
B.专家的意见往往是错误的
C.专家的意见不能盲目相信
9.有些受过良好教育、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却长期得不到提升,主要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自我反省,养成了一种嘲弄、吹毛求疵、抱怨和批评的恶习,他们根本无法独立自发地做任何事,只有在一种被迫和监督的情况下才能工作。

这段文字想告诉人们:()
A.自动自发的工作态度是晋升的钥匙
B.有才气的人在事业上反而不容易成功
C.怨天尤人的人永远无法在事业上有成就
10.自己干不了的事,要学会礼貌地说“不”,这要比办不了却含糊地拖着强10倍,拖来拖去的结果是既得罪人又折磨自己。

对这段文字概括准确的是:()
A.要学会说“不”
B.办不了的事不能拖着
C.拖着办事的结果是两不讨好
11.节约作为一种社会价值取向,植根于地球资源的有限和人类需求无限这样一个严酷的事实。

开源节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智慧。

正是这种智慧,使我们能够趋利避害,未雨绸缪,努力让地球上的各种资源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

这段文字主要讲的是:()
A.节约的意义
B.节约的原因
C.节约的必要性
12.在海外工业产品行业中,流行一种所谓1:10:1000的成本法则。

就是说,假如在产品设计阶段发现一项缺陷而予以改正,只要花一元钱的话,若此项缺陷到了生产线上才被发现,则需要10元来改正;假如在产品销到市场上才发现,就需要花1000元大代价来改正。

能正确概括本段文字含义的选项是()
A、防患于未然
B、小不忍则乱大谋
C、勿以善小而不为
13.当一个人不得不跳过一条河时,如果他知道河有多宽,就不会跳;如果他不知道河有多宽,就会跳过去,而且十之八九会成功。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
A、直面困难才会获得成功
B、不正确的心理暗示会阻碍成功
C、优柔寡断可能导致失败
14.一个人最应该了解的应该是自己,但一个人最不了解的也往往是自己。

看到自己优点多的,常常自傲;看到自己弱点多的,常常自卑。

自傲到了极点,就成了狂妄;自卑到了极点,又不免变成软弱。

总之,缺少自知之明所诱发的不是喜剧就是悲剧,决不会是正剧。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人应该正确地认识自己,应该有自知之明
B.看到自己优点的人都是自傲甚至狂妄的人
C.一个人了解自己是最重要的,不需要了解别人
15.孩子在学话的过程中学到的不光是一些词和现成的句子,更重要的是语言中的规则,他正是根据这些规则造出自己想说的句子来的。

这个道理有点像小学生学算术:
小学生通过老师的举例,学到了加、减、乘、除的算法规则。

他掌握了这些算法规则,就什么样的算术题都能计算了。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是:()
A.词和句子在学话的过程中不很重要
B.掌握了语言的规则才能学会说话
C.掌握了算法规则才会计算算术题
16.在农村,生产方式的落后是一个现实问题,大部分农民要一生和土地打交道,而我们的教育是以城市为本位的、以工业化为依据的现代城市教育——教育没真正为他们准备必要的东西。

由此可以推出:()
A.教育要为农民的现实着想
B.现代城市教育要考虑为农村服务
C.教育须对农村生产方式落后的问题负责
17.历史是个好老师,如果你一次没学会,她会不断地重复。

这句话说明的道理是:()
A.历史总会重演
B.历史永远不间断
C.应该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
18.许多人都认为自己的日常生活是无可置疑的。

只有那些时时刻刻有危机感、想改变世界和自己的人,才会不断地反省自己。

这段文字中,“许多人都认为自己的日常生活是无可置疑的”的意思是:()
A.许多人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面对生活
B.许多人觉得自己的生活不会遇到困难
C.许多人缺少对于自己生活的客观认识
19.我们中华民族遇到外敌入侵时,常常能把外敌打退,打不退的情况也很多,但却很难被征服。

这个句子意在强调:我们中华民族()
A、虽然常常能打退外敌,却很难征服他们
B、即使不能把外敌打退,也能够征服他们
C、即使不能把外敌打退,也不容易被他们征服
20.上海红十字会培训部原部长亲历了当年法规出台的整个过程,在回忆时,他口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几番周折”。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适当的是:()
A、法规的出台经历了很长的时间
B、法规的出台经历了很多的困难
C、部长对法规出台的过程记忆深刻
二、判断题:(将下列判断结果填在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5分,共15分)
1、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都可以成为优秀的学生。

()
2、有了知识就有了能力,所以知识越丰富,能力就越强。

()
3、在教学中,直观教具运用得越多越好。

()
4、情感所反映的对象是客观事物本身。

()
5、研究表明,智力水平在人口总体中表现两头小、中间大,呈常态分配。

()
三、简答题(本题5小道,每题3分,共15分)
1、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是什么?
2、简述发展创造性想象的条件。

四、阅读理解(共30分)
阅读理解(一)
做人和做事
做人最重要的是诚实地面对自己,在自己良心的法庭上公正地审视自己,既不护己之短,也不疑己之长,从而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这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足以使他哪怕在全世界面前坦然承认自己的错误,也淡然面对哪怕来自全世界的误解和不实的责骂。

做事即做人。

人生在世,无论做什么事,都注重做事的精神意义,通过做事来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始终走在自己的精神旅程上,只要这样,无论做什么事都是有意义的,而所做之事的成败则变得不很重要了。

做事有两种境界。

-是功利的境界,事情及相关的利益是唯一的目的,于是做事时必定会充满焦虑和算计。

二是道德的境界,无论做什么事,都把精神上的收获看得更重要,做事只是灵魂修炼和完善的手段,真正的目的是做人。

因此,做事时反而有了一种从容的心态和博大的气象。

人生在世,既能站得正,又能跳得出,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跳得出是站得正的前提,唯有看轻沉浮荣枯,才能不计利害得失,堂堂正正做人。

如果说站得正是做人的道德,那么,跳得出就是人生的智慧。

人为什么会堕落?往往是因为陷在尘世一个狭窄的角落里,心不明,眼不亮,不能抵挡眼前的诱惑。

佛教说“无明”是罪恶的根源,基督教说堕落的人生活在黑暗中,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相反,一个人倘若经常跳出来看一看人生的全景,就不太会被那些渺小的事物和次要的价值绊倒了。

(选自《周国平文集》,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做事真正的意义是做人。

B.做人的境界决定了做事的心态。

C.站得正是跳得出的前提。

D.做事的方式体现了做人的品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做人最重要的是诚实地面对自己。

B.人生在世要注重做事的精神意义。

C.做事有功利的境界和道德的境界。

D.站的正是人生的智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所做之事的成败不重要。

B.做事真正的目的是做人。

C.只有站的正才能跳的出。

D.功利的境界把精神上的收获看得更重要。

阅读理解(二)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________金丝八宝攒珠髻,________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________赤金盘螭(chī)璎珞圈;裙边________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kèn)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1.依次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绾着戴着带着系着 B.戴着绾着带着系着C.绾着系着戴着带着 D.戴着绾着系着带着2.这一段文字描写王熙凤上场,作者没有采用的描写方法是()
A.语言描写 B.心理描写C.景物描写 D.肖像描写
3.对王熙凤肖像描写的作用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表现王熙凤服饰高雅华贵. B.表现王熙凤姿容俏丽.
C.表现王熙凤性格特征. D.表现王熙凤身份地位和性格特
征.
五、作文(30分)
请以“春晚”为题。

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CCBD
6-10:CCCAA
11-15:AABAB
16-20:BCACA
1.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音。

A项,分别读tiāo/tiǎo,zhēng/zhèng,fǎng/fāng;B项,分别读yǔ/yǔ,dàng/dāng,chǔ/chǔ;C项,分别读luò/kè,kòng/kōng,shǔ/shǔ;D项,分别读wèn/wēn,lǐn/lǐn,jiàn/jiān。

点睛:形近字的辨析方法一般有:(1)读准字音。

有些字是由于读错了字音而将其写
成了错别字。

如“如火如荼”的“荼”,应读作“tú”,不读“chá”;“同仇敌忾”的“忾”,应读作“kài”,不读“qì”。

(2)分析字形。

对形似的字可通过区分形旁来识记。

如“针灸”,“炙”和“灸”这两个形似字,“炙”为会意字,指肉在火上烤,所以意为“烤肉”;“灸”为形声字,上声下形。

(3)弄清词语的含义。

即通过
对词语意思的分析,进而判断该词语中是否有错别字。

如“不径而走”,“径”为“胫”的形误字,“径”有小路的意思,“胫”指小腿,“走”意思是跑,“不胫而走”的意思是没有腿却能跑,形容消息传播得很快。

又如“骨梗在喉”,“梗”为“鲠”的
形误字,“鲠”指鱼骨头,“骨鲠在喉”指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没说出来,非常难受。

2.C
【解析】
试题分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A:踯躅应为“zhízhú”;B:创伤的“创”应为“chuāng”,“缦狂”应“漫狂”。

D:剽掠的“剽”应为“piāolüè”。

3.C
【解析】
试题分析:使青龙偃月刀的是关羽和使丈八蛇矛的是张飞。

考点:此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属于考查识记能力的范畴。

点评:这种题型要求学生在平时多读一些名著,或多看一些名著类的影视,多积累,细心观察,尤其是对人物事件的描述,多留心。

4.B
【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指南录后序》是南宋文天祥为《指南录》所作的一篇序文。

该文简略概括地叙述了作者出使元营、面斥敌酋汉奸、被扣押冒死逃脱、颠沛流离、万死南归的冒险经历,反映了民族英雄文天祥坚定不移的战斗意志、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生死不渝的爱国激情。

其文被收录在苏教版语文必修三专题三。

《指南录》诗4卷,为作者自编诗集,收集作者自出使元营。

被扣押。

脱险直至福建期间所作诗,其中并间有纪事。

诗集取名于作者《渡扬子江》诗“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之意。

因作者曾经为《指南录》写过一篇序,故这篇称为《后序》。

这篇《后序》追叙了作者抗辞犯敌,辗转逃往,九死一生的历险经历,凸显了作者历经磨难而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

故选B。

5.D
【详解】
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理解能力。

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帝王年号、谥号、庙号;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外交礼仪、行政区划;还有一些委婉的说法,表谦、表敬的词语等等。

题干要求选择“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D项,《陈情表》中“举臣秀才”的“秀才”指科举时代州县的生员的说法错误。

因为《陈情表》的作者生活在东晋时期,写给的对象是晋武帝。

这个时候中国读书人的出路是征辟制和举荐制,而不是科举考试。

我国的科举考试制度在隋唐时期才逐步形成并完善,所以“举臣秀才”的“秀才”并不是科举时代州县的生员。

文中的“秀才”指当时地方推举优秀人才的一种科目,意思是“优秀人才,出众人才”。

故选D。

【点睛】
平时应注意搜集、归纳、整理。

只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集腋成裘,积沙成塔;再加上常看常记,烂熟于心,考试时定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正确地完成此类考题。

二、判断题:
1、√
2、×
3、×
4、×
5、√
三、简答题:
3、答:(1)爱岗敬业。

(2)热爱学生。

(3)严谨治学。

(4)团结协作。

(5)为人师表。

4、答:(1)创造动机。

(2)扩大知识范围,增加表象储备。

(3)思维的积极活动。

(4)灵感和艰苦劳动。

四、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一)1-3:BDC
阅读理解(二)1-3:BCD
五、作文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