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 (2020八上·洛川期末)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 要塞(sài)畸形(jī)差使(chāi)屏息敛声(bĭng)
B . 篡改(cuàn)禁锢(gù)洨河(xiáo)殚精竭虑(dān)
C . 辱没(mò)锃亮(zhèng)罅隙(xià)惟妙惟肖(xiào)
D . 诘责(jié)炽热(chì)汴京(biàn)摩肩接踵(zhǒng)
2. (2分)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住。

A . 盖
B . 捂
C . 罩
D . 笼
3.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女药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女科学家。

B . 喜剧演员贾玲在一个喜剧小品中,将花木兰塑造成贪吃怕死的形象,这种调侃民族英雄的行为引发了广大民众的不满。

C . 语文是影响人一生的重要课程,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关乎人的精神成长的关键。

D . 近年来,溺水、火灾、交通、意外伤害等儿童安全事故急剧增多,这与我国在对未成年人的安全宣传教育上有很大关系。

4. (2分) (2011·杭州)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三月初,微风还带着寒意。

西湖边的垂柳却迎风招展,满枝嫩叶、翩翩起舞,仿佛在迎候来自各方的早春游人。

B . “鸥鸟亦知人意静,故来相近不相惊。

”在轰轰闹闹的现代生活中,厌烦了城市嚣音后,人们自然格外向往富春江那千金难买的宁静。

C . 红船从嘉兴南湖出发已经航行了九十年。

其间,有时“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有时“阴风怒号,浊浪排空”,但始终坚定不移,顺乎潮流。

D . 我们吟诵着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怎能不激起心中的豪迈之情?将自己火红的青春投入到伟大的社会改革之中呢?
5. (2分)(2020·乐清模拟) 诗人在人生不顺遂时往往会借助想象,用心中的美好来温暖自己的失意,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法丰富了作品的情感意味。

下列选项中没有采用这种写法的是()
A .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B .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C .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D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
6. (6分)(2017·莒县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处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1)对于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苏州园林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许多园林。

B .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是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

C . 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主要体现在“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上。

D . 设计者和匠师们在设计和建造时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2)下面哪一幅楹联没有写出文段中“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所说的画意?()
A . 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拙政园和风四面厅》)
B . 满地绿荫飞燕子一帘晴雪卷梅花(《网师园看松读画轩》)
C . 客道烹茶旅社权当东道灯悬待日邮亭远映胥江(《横塘古驿》)
D . 卧石听涛满衫松色开门看雨一片蕉声(《耦园城曲草堂》)
(3)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 . 划线句属于双重否定句,语气比肯定句强烈,说明人人来到园里都觉得“如在画图中”。

B . “标本”是指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

C . “鉴赏”也可以换成“欣赏”,句意没有改变。

D .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一句从正反两个方面强调苏州园林的共同点。

岳阳楼记。

7. (18分) (2017九上·梅江月考)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乡野高人
①我行走在山野,迷路了。

②问道于田间一位老汉。

此刻江南的天空烟雨迷蒙,他穿蓑戴笠,躬身插秧。

当他直起腰时,愣愣地看了我半天。

突然说:“要不,去我家坐坐?”对于他的邀约,我感到好奇,也特别愿意。

③他的村庄,坐落在河边,一条浅浅的河,盈满清亮的溪水,河床散落大小参差的麻石,一座古朴的石桥高高架起,沟通两岸。

农妇捣衣声从桥下传出,在空寂的山野发出响亮的回声。

④跟随老汉来到他家。

他站在客厅靠墙的一只方桌前仰望正面的墙壁。

墙上,相框里两位老人面容慈善,挂着永恒的微笑,看堂屋里的人走来走去——想必是老汉的父母了。

老汉坐着,一直盯着相框看。

我一时无言,沉默。

突然,他指着相框,说:“你瞧,这像是我画的”。

⑤我愣在那里,半天不知道如何反应。

突兀的一句话,仿佛是对我心理的突袭,我的确猝不及防,因为那画画得太好了。

他背对着我,似乎心中有所料定,笑了,然后急促地去了房间,拿出一叠纸,冲着我,拍一拍“真的是我画的,这些都是我画的”!
⑥这回我相信了,但还是惊愕未消。

老汉异常兴奋,此刻话语已如小河流水,绵绵不断。

⑦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几乎人迹罕至、与世隔绝的。

山里的人,不知山外有城。

见过世面的,只有几个村干部。

那时的老汉尚年轻,心里却一直埋着一桩心思。

看日渐衰落的爹娘,想给他们留个影,做身后的纪念。

打听好了去城里的车与路,下了排除万难的决心。

这时爹娘却先后病倒在床,难以长途跋涉了。

⑧某天,老汉扛着锄头上山挖树桩,遇见了一位写生的画家。

一枝铅笔,一袋烟的功夫,就将眼前的东西搬到了纸上。

老汉觉得太神奇了,讷讷地向他请教,画家说这可不是一日之功啊,但还是教了他一些基本的训练方法。

于是,回家练。

开始,握惯了锄头的手握铅笔,戳出满纸筛眼一样的小窟窿。

老汉不放弃,见纸就画。

⑨终于,有一天,他看见鸟在纸上飞,小鸡小鸭在纸上奔跑戏水,门前的河和屋后的山都在纸上安妥了。

他开始画父母。

刚画,不是画丢耳朵,就是画斜了眼睛。

⑩爹娘忘了疼,咧嘴微笑,让他照着画。

而他满脑子,除了庄稼,就是画,梦里,一只手还在空中握笔飞舞。

⑪几年后,他把画好的像给爹娘看,爹娘边照镜子,边看画像,大笑,笑得嘴就一直没有合上。

⑫说到此,眼前的老汉,神情亢奋而黯然:像画好没多长时日,爹娘就相继走了。

我这一辈子最不孬的地方,就是把爹娘的样子留下来了,一模一样,没有走模子。

⑬看一张张画,家禽、飞鸟、村庄、树木、河流、山川写意纸上,虽不求章法,但传神、生动,我一直处在惊愕中。

当我称他为“高人时,老汉同样惊愕,他在误解中澄清:村里人都说我个子矮。

⑭回去的路上,我被绿色包围,四周的田畴是绿的,空气也是绿的,人似乎在一杯绿茶中沉浮。

⑮世事也怪,我接触到的有些人,大半辈子都在揪着自己的头发往上拔,刻意想成为高人,终究还是庸人。

有些人,只是想达成生活中的某种朴素愿望,一不小心,却成了高人。

(选自《青年博览》2014年第21期,有删改)
(1)体会领我看画过程中,“老汉”的心理活动,按顺序填在空格处。

料定——________——________——惊愕
(2)分析第⑥段画线的句子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这回我相信了,但还是惊愕未消。

(3)联系上下文赏析第⑭段。

回去的路上,我被绿色包围,四周的田畴是绿的,空气也是绿的,人似乎在一杯绿茶中沉浮。

(4)老农的朴素愿望是什么?你有什么愿望,为了实现愿望你打算怎么做?
三、课内阅读 (共1题;共6分)
8. (6分)阅读《陈涉世家》一文中的节选文字,回答小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下列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 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陈胜、吴广乃谋曰
B .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 .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D . 卜者知其指意皆指目陈胜
(2)读下列语句,停顿不当的是
A .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B .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C .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 .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这也是当时的历史背景。

B . “等死,死国可乎?”表现了陈胜、吴广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极度忧虑。

C . 陈胜、吴广都认为,如果“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应该会得到老百姓的拥护。

D . 陈胜、吴广为发动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是:“置书鱼腹”、“篝火狐鸣”,这表现了他们的卓越智慧。

四、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
9. (7分)(2017·杨浦模拟) 万籁此俱寂,________。

(《题破山寺后禅院》)
五、课外阅读 (共1题;共11分)
10. (11分)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1)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2),犹当⑦博学审问(3),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

庶几(4)可得十之五六。

,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5),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注解】(1)孤陋:学问和见识浅薄。

(2)资:资费、费用。

(3)审问:详细考究。

审:详细。

(4)庶(shu)几:差不多。

(5)子羔、原宪: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字词。

益慕圣贤之道()俟其欣悦()人之为学
()犹须好学()
(2)下列各组中画线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既加冠若既不出户
B . 俯身倾耳以请夫以孔子之圣
C . 益慕圣贤之道曾益其所不能.
D . 故余虽愚虽子羔、原宪之贤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②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4)甲乙两段文字谈的都是为学之道,所说的道理有何异同之处。

请加以分析。

六、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6分)
11. (6分) (2017七下·莆田期末) 阅读下面的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中国高铁的发展速度突飞猛进,已渐渐成为广大旅客首选的出行交通工具,那么,高铁究竟为何如此受旅客们的青睐呢?
从最初的“绿皮车”到快速列车,速度的提升缩短了旅程,拉近了人们的距离。

对于高铁,速度更是在快速列车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在这个生活节奏愈来愈快的时代,跟时间赛跑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坐过高铁的都知道,高铁舒适度高,服务质量跟航空不相伯仲,细节也是追求尽善尽美。

不仅提供无线wifi、充电插座、沙发床、平板电脑等用品,而且商务座还有乘务员贴心服务。

说到服务,就要谈一谈价格了。

众所周知,同里程的高铁价格是低于航空价格的,出行千里仅百元。

近期铁路集团投入的“高铁快运”服务,货运价格也低于其他快递行业,而且朝发夕至,效率可见一斑。

材料二:我国遵循“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指导方针,高铁技术实现了“引进技术——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三阶段跨越式发展。

中国高铁,已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最具全球影响力的代表符号
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创造”的最佳诠释。

尤其是,
高铁的核心部件——牵引电传动系统和网络控制系统,已成功实现百分之百的“中国创造”。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中国高铁,这个最美的国家名片正快速走向世界。

材料三:4月21日起,铁路部门对东南沿海部分高铁票价进行优化调整。

以福州至厦门北高铁为例,调整前二等座执行票价为715元,调整后为845元,上涨18%;一等座由855元调整至134元,上涨57%。

材料四:以下是5月1日G1611次列车从莆田到厦门北的信息情况表
车次出发/到达时间出发/到达车站历时参考票价
G161112∶49/13∶43(过)莆田/
厦门北(终)
00∶54当日到达二等座¥49
一等座¥78
(1)下列选项与材料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 . 高铁已渐渐成为广大旅客首选的出行交通工具。

B . 调价后,福州至厦门北高铁一等座涨幅明显高于二等座。

C . 我国高铁技术实现了“引进技术——中国创造——中国制造”的三阶段跨越式发展。

D . 中国高铁的核心部件已完全实现“中国创造”。

(2)根据材料一有关内容,概括中国高铁受旅客青睐的原因。

(3)根据下图和材料四提供的信息,请你拟写一则广播稿,向乘客介绍G1611次列车从莆田到厦门北这一段行程运行的时间和路线。

各位乘客朋友,你们好!欢迎乘坐G1611次列车。

本次列车________祝乘客朋友们一路平安!
七、名著阅读 (共2题;共21分)
12. (11分)(2019·北京模拟) 《三国演义》中“刘关张”的友情感动过无数读者,三人桃园结义、关羽挂印封金千里寻兄、张飞长坂坡断后保刘备脱困等故事脍炙人口,体现出三人深厚的情意。

在其他名著中,像这样深厚的朋友情、师生情、战友情也有许多,请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部,举出其中的两个人物,细说一下他们之间情意的具体表现。

(100字左右)
《水浒传》《朝花夕拾》《红岩》
13. (10分)名著阅读,按要求答题。

(1)《朝花夕拾》是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

最初以《》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上。

书中“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段文字描写的是(人名)。

(2)选出对《朝花夕拾》的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

()
A . 《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噑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

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B . 《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C . 《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记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D . 《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论语》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批判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八、作文 (共1题;共1分)
14. (1分) (2018七上·杭州期中) 生活忙忙碌碌,我们总一味地向前奔跑,但时光的橡皮擦涂不掉生活画卷中的亮点,用心回味生活的点滴,也许你会发现,精彩其实无处不在。

也许它就藏在每个细微却温暖人心的举动里,也许它就藏在平常而又亲切的话语里,也许它就藏在某个被我们忽略平凡的角落中。

用我们美好的心灵,去发现生活中的精彩吧!
题目:藏在的精彩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③感情真挚,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
考点:
解析: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答案:6-1、
答案:6-2、
答案:6-3、
考点:
解析:
答案:7-1、答案:7-2、
答案:7-3、答案:7-4、
考点:
解析:
三、课内阅读 (共1题;共6分)答案:8-1、
答案:8-2、
答案:8-3、
考点:
解析:
四、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答案:9-1、
考点:
解析:
五、课外阅读 (共1题;共11分)答案:10-1、
答案:10-2、
答案:10-3、
答案:10-4、
考点:
解析:
六、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6分)答案:11-1、
答案:11-2、
答案:11-3、
考点:
解析:
七、名著阅读 (共2题;共21分)答案:12-1、
考点:
解析:
答案:13-1、
答案:13-2、
考点:
解析:
八、作文 (共1题;共1分)答案:14-1、
考点: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