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下赣州市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及其提升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教融合下赣州市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及其提升策略
发布时间:2021-11-09T10:05:19.801Z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2月上34期作者:刘蓓[导读] 近年来,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职业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尤其是国务院2019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高等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工作也伴随着职业教育有了跨越式发展,赣州市范围内现有公办高职高专院校5所,但在探索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过程中也出现了合作力度、广度、深度
不够等一系类问题。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刘蓓江西理工大学 341000
引言:近年来,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职业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尤其是国务院2019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高等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工作也伴随着职业教育有了跨越式发展,赣州市范围内现有公办高职高专院校5所,但在探索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过程中也出现了合作力度、广度、深度不够等一系类问题。

一、赣州市高职院校现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2019年9月,赣州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号召,新办了一所综合性高等职业学院——赣州职业技术学院,经过两年时间的运行,该所高职院校各项发展步入正轨,赣州市内的公办高职高专院校也增加到了5所,赣州市高等职业教育向高水平建设迈进了一大步。

纵观赣州市高职院校现有校企合作主要有以下几种人才培养模式:
(一)“订单班”、“冠名班”模式
“订单班”是指学生在入学时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承诺毕业后达到企业考核要求并到合作企业就业或者学生毕业后有双向选择,企业承担学生全部或部分学习费用,提供学习设备及实习机会,学校为企业嵌入特制课程或与用人单位联合培养,毕业后整个班级直接去定制单位工作。

“冠名班”与“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相类似,由学校与合作企业之间签订协议,将班级冠名为企业名字,校企共同培养学生。

学生毕业符合企业要求,直接到企业就业。

以赣南卫生健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成立于2016年,自成立以来便与赣州市人民医院、江西青峰医药集团有限公司、香港五色石集团有限公司、深圳金悠然科技有限公司等联合开设了多期“订单班”和“冠名班”,学生毕业后既能有效解决就业问题,同时还能快速适应岗位需要。

该校在医药、卫生健康等领域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深入推进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二)“现代学徒制”模式
现代学徒制是由国家教育部在2014年提出的一项人才培养模式,目的在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同时创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培养学生的技能技术为重点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注重技能的传承,由校企共同主导人才培养,设立规范化的企业课程标准、考核方案等,体现了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以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为例,该校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教育模式上的探索走在江西省前列,2019年通过教育部公示,入选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依托赣州市南康家具等特设产业在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三个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三)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模式
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是一种三方共赢的模式。

企业利用学校的生源、场地、技术指导,达到减少自身人才培养费用的目的;学校利用企业的资金和设备优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则可以在学校就能学到更多的技术技能,尽快适应岗位需求。

以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为例,2021年6月与吉利汽车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办吉利汽车产业学院,校企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共赢,致力于把吉利汽车产业学院这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成为江西乃至全国汽车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高地和产业学院建设的标杆,策应了国家“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发展新高地”的相关政策。

(四)职教集团模式
职教集团模式是以一个或多个发展较好的职业教育组织为核心,以专业建设、区域发展、科技研发或某种资产为主要联结纽带,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的联合体。

一般由政府、学校、企业三方为主体,在拓宽校企、校校在产学研各方面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的目标。

以赣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受赣州市委市政府委托,在赣州市教育局指导下,牵头40余家职业院校及企业组建赣州职业教育集团,目的在于持续拓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路径。

职教集团内的学校、企业就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各项目标达成共识,既有利于为企业提供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又能有效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同时还达到了促进地方产业发展的目的。

(五)校中厂、厂中校模式
校中厂、厂中校模式体现的是“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理念,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替在企业与合作企业开展,由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学生、管理学生以及评价学生,强调的是职业教育的实用性,有助于将教学成果在短时间内转化为工作实践。

以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和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为例,赣州职业技术学院与江西卡拉多食品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由江西卡拉多食品有限公司投资一百余万元在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内建设了一条烘焙生产线,用于正常生产及日常教学,双方通过实践教学、社会培训,实现校企“双元”育人,对学生实行双重培养与双重管理。

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在与江西青峰药业集团的合作中,将学生的课堂搬到了青峰药业工厂的实际生产线上,让相关学生能够迅速掌握实践经验。

二、赣州市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尽管经过近年来的实践表明赣州市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确实取得了明显成效,职业院校学生本地就业人数稳步上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但现有人才培养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主体责任不清。

理想状态下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过程应该是由学校来完成技能人才培养,企业招聘技能人才进行生产制造,分工明确,但校企双方在参与合作过程中基于不同利益的考量,有时不能形成有效的合作关系,造成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不相适应、企业参与热度不高的现状。

二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管理体制薄弱。

现阶段,对于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行为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学校方面往往经费紧张,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对合作企业没有相应的约束机制,导致在合作中出现学校方面“一头热”的现象。

三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监督反馈机制不良。

政府相关部门、用人单位或行业组织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质量缺乏有效评估,学生在企业参加实习实训、毕业后所应该具备的技术技能,都未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和反馈机制,导致在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上难以进一步深入。

三、赣州市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提升策略
(一)从政府层面来看,近三年高职都响应了国家百万扩招的政策,未来几年毕业生数量将激增,要实现高质量的就业目标,必须建立一套完整有力的保障措施,制定相关规范性文件,增加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强化相应配套建设,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搭建桥梁,提供完善的就业服务。

(二)从高职院校层面来看,不断变化的人才需求对高职院校的管理水平、教学模式、基础设施、师资力量、招生体制、教学质量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提升软硬件的使用效率,探索更加灵活的人才培养机制,推动成立校企双方合作委员会,实现校企人员互聘,职业资格互认,建立办学质量监督评价体系。

(三)从企业层面来看,原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固有问题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企业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态度趋于冷淡,当务之急是要理清校企双方各项权责利之间的关系,实现校企之间的文化对接,提升企业对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认同感和参与热度。

姓名:刘蓓、出生年份:1989年、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江西吉安、学历(学位):本科、职称:中级、职务:无、研究方向:职业教育、邮编:341000、现就职单位:赣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西理工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