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版)测试题(有答案)之欧阳学创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
A )次。

A、一
B、二
C、三
D、
7、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
C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
C )。

A 组织者合作者 B组织者引导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
A )的过程。

A、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
B、主动和被动的生动活泼的
C、生动活泼的被动的富于个性
10、推理一般包括( C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
C、合情推理和演
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
BC )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
发展
1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 AB )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
B、已有的知识
经验基础C、兴趣
13
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 ABC )。

A、基础性
B、普及性 C
性 D、创新性
14
帮助学生(ABCD )。

A、建立数感
B、符号意识 C
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D、初步形
成模型思想
15、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
(ABC)关系。

A、过程与结果
B、直观与抽象
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二、填空题。

(45%)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
式的科学。

2、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
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
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答:主要体现在:1、教师应当准
2、在教学活动中,4、怎样理解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
答: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
启发式教学是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关系的有效途径。

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数学新课标测试题1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的过程。

A、交往互动B、共同发展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A、教教材B、用教材教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B、过程与方法C、解决问题3、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主要体现在:1、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

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4、怎样理解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整体协调发展。

一、判断题1、新课标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

(×)2、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

(√)3、不管这法那法只要能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就是好法。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5、《纲要》提出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培养目标很有必要,不仅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培养,在数学课上也应该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6、教师即课程。

(×)7、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

(√)8、教学过程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而不应当对课程做出任何变革。

(×)四十、统计课程应怎样设计?1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统计与概率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2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并在此活动中学习统计的知识和方法3认识到统计在社会及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四一、概率课程应怎样设计?1体会概率的意义,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2学习获得事件发生概率的方法3通过实例进一步丰富对概率的认识,发展学生的随机观念随机观念的内涵:认识到概率和确定性数学一样,是科学的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现实世界中的众多问题,同时认识到概率的思维方式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

四二、概率学习的重要目标是什么?
学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
1、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从、、
、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2、数学课程目标包括和。

3、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

“”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4、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意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和模型思想。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和。

5、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的过程。

6、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的理念,促进学生的。

7、数学课程标准包括前言、、、四部分内容。

8、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和教师的和谐统一。

9、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与“”,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处理好
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体会对于某些数学知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从不同的层次进行理解。

10、评价结果的呈现应采用与相结合的方式。

11、学生的现实主要包括生活现实、、其他学科现实三个方面。

12、2011年版稿在总体目标中突出了“”的改革方向及目标价值取向。

13、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在具体表述上作了修改,提出了“两能”,即
的能力、的能力。

14、教材一方面要符合数学的,另一方面要符合学生的。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A、基础性
B、普及性C
连续性
2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的关系。

B
C
D
化的关系。

3、(
求。

A、直观性
B、科学性C
合理性
4、(
A、书面测验
B、教师观察作D、学生作业
5、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
化。

A、学习结果
B、学习过程价D、学习能力
)。

B、主导作用
C、主要作
)。

B、基本过程
C、基本方

B、信息技术资源
C、社
D、人力资源
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

B、基本方法
C、基本活

概念②计算③应用题6、“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②过程与方法③解决问
题7、《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 1 )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8、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 3 )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①自我评价②相互评价③多样评价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2)的过程。

①单一②富有个性③被动
10、“用数学”的含义是
( 2 )①用数学学习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③了解生活数学
二、是非题(2×10=20分对:√;错:×) 1、内容标准是内容学习的指标。

指标是内容标准的全部内涵。

(×) 2、提倡有教育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

(√) 3、《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 4、新课标只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

(×)
5、《标准》提倡采取开放的原则,为有非凡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 6、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拟和练习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
7、教师应由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合作者。

(×)
8、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不需要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 9、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 10、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
四、简答题1、数学课程标准规定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那些内容?(10分)
答: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新课程标准具体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

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五、论述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论述
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10分)答:(一)坚持“一个为本”(1)学生的全面发展,即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2)学生的个性发展,即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发展其特长,同时根据学生基础和程度等不同,使其分层发展;(3)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即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

(二)搞好“四个调整”(1)、调整课堂教学的目标。

(2)、调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学的(3)、调整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4)、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