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院所应用大数据云实现业财融合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研院所应用大数据云实现业财融合研究
陆凯; 张云志; 高冬元
【期刊名称】《《黑龙江科学》》
【年(卷),期】2019(010)020
【总页数】2页(P158-159)
【关键词】科研院所; 大数据云; 业财融合
【作者】陆凯; 张云志; 高冬元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科学院哈尔滨150000; 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哈尔滨150000; 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院哈尔滨1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5
1 应用大数据云实现业财融合的必要性
1.1 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必然之路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时代,科学研究更加强调与行业发展的融合。

国家有关部门相继下发了相关规定,科研项目管理在战略规划导向、区域发展融合、市场适应等方面有了新的要求,对立项论证时的资金预算、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阶段成本核算、项目结题后的实际收益提出了更有针对性的绩效考核要求。

科研项目管理包括项目申报、项目评审、项目立项、科研活动、经费管理、项目结题验收等环节。

目前,绝大部分科研院所在各环节管理上并没有实现互联互通,特别是在科研活动和
经费管理方面,大多数没有实现有效衔接,这导致科研管理呈现碎片化状态,各环节之间相互独立,无法实现科研项目全周期管理,导致管理混乱、效率低下。

面对新形势下对科学研究全过程的高标准、新要求,将财务管理贯穿于科研项目执行的全过程,渗透到科研项目每一个具体环节,打通管理脉络,实现科研活动和经济活动信息流的并行,借助大数据深化业财融合已成为必然。

1.2 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的内生动力
在科研管理方面,国家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创新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方式,为科研“松绑减负”,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多的管理权限。

“管理即服务”,而绝不是束缚。

服务宗旨就是遵循科学研究固有的规律,通过不断优化内控机制、制度,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动力。

业财融合,就是通过“全员参与”,让科技人员切身参与到课题经费的使用中,还给科技人员本该属于他们的自由空间,将财务管理从被动接受变成科技人员手中主动创新工具。

1.3 科研服务能力的创新平台
科学研究就是对未知信息的探索,不确定性恰恰就是原始创新的源泉。

立项时的预算编制只能是对项目执行过程中所需费用的一种模糊概算。

建立科研财务助理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套在科技人员身上的枷锁,但项目资金的使用应该属于科技创新的一部分。

在研发过程中,由于财务人员缺乏对项目的了解,在编制预算、审核资金支出时往往存在不符合实际需求、兑付滞后等现象,这会影响到科学研究的正常进度。

业财融合数据平台的建立,就是通过平台数据的交汇实现财务人员与科技人员的互联互通。

通过科研实验记录与资金支出的合理匹配,实现对科技项目的实时掌控。

通过业财融合信息平台实现科研经费的网上审批、网上报销、网上查询等功能,让科技人员感受到更大程度的自由支配感和获得感。

1.4 科研项目结题验收的信息支撑
2018年,科技部印发了《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
对于科研项目验收评估提出了符合科研规律、符合新时代中国发展特色的新要求,其中着重强调了对科研成果和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和管理。

院属单位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在结题时多以会审的形式完成,无论资金规模大小、项目级别高低,评审会验收结题的形式总给人一种“不解渴”、“不真实”的感觉。

究其原因,还是在于“科学研究的最显著的特点是可重复性”。

大型项目受空间、时间、资金以及人员等客观因素限制,无法实现评审会的现场还原。

因此,所谓的验收只能通过间接的结果性数据体现,无论是“关键数据的检测报告”,还是企业在实际应用中的“用户说明”,都无法直观地验证项目成果的可重复性。

业财融合数据信息平台的建立,可以通过记录实验数据,按照科学研究的客观规律,检验项目实际完成的合理性,绘制出科研活动过程和研究线路图,为验证最终项目成果的真实性提供了详实可信的信息支撑,同时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资金支出记录可通过与实验过程匹配,精确计算出项目成本,为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提供可信赖的衡量标准和评估数据基础。

1.5 科研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是科研项目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对科研项目立项、实施、效果等各个阶段开展评价,能够全面反映科研项目管理情况,为科研项目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撑,是科研项目管理形成有效反馈机制的关键环节。

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不仅是监督评价的机制,更是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方法与手段,目的在于加强科研项目的规范管理、促进科技资源有效合理分配,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和科学研究效率,对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应用大数据云实现业财融合的实践前景
建立大数据云端融合模型及大数据分析,推动科研财务决策能力提升。

新时代,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已成为分析决策的重要依据,大到划定一个区域的经济重点发展领域,再到制定一个机构的未来发展规划,亦或预测某一科研领域的前沿发展方向,都离不开大数据的分析和判断。

大数据云业财融合数据信息平台是在科研事业单位
数年承担各级项目的数据库基础上,不断丰富关键数据信息采集方式,优化数据分析模型,结合当时的区域市场环境及科研领域动态,为科研团队“诊脉”。

通过大量数据的合并拆解、统计分析,对重点学科团队的人员构成、课题组的支出偏好,甚至某一研究领域的关键因素变化做出符合科学研究客观规律的预测,从而为科学院整体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3 大数据云业财融合数据信息平台的特点
广泛通用性。

大数据云计算通过对科研创新实践过程中关键节点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科研创新提供趋势性预测,只需要输入因变量即关键节点的数据以及对应的参考变量。

不同趋势的分析结果适用于预期科研规律相适应、科研机构所承担的不同类型的项目管理。

信息完整性。

大数据云计算是在充分调研和据实记录数据信息的基础上统计分析,只要科学划定关键节点,准确记录数据信息,在统计分析时合理地制定评价标准(即采分点),大数据统计分析系统就可以确保信息数据分析的完整性。

决策支撑性。

大数据云计算的特点是通过对已有数据的统计分析,预测关键数据的未来可能性。

因此,只要将关键节点与决策依据一一对应,其预测的趋势结果就能为决策提供可靠参考。

创新引领性。

大数据云计算已成为新时代现代企业规划未来发展、预测市场动态的必然工具。

作为创新研发机构,在强调“市场导向”的原则引领下,以大数据云计算为媒介,分析预测技术市场动态发展、缩短成果转移转化距离的业财融合管理体系,必然成为科研机构规范指导科研管理的新趋势。

价值导向性。

大数据分析完全是以关键节点的客观真实数据作为信息支撑的。

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得出的结果体现了知识自身的客观价值,是科研机构在制定、实施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决策的价值依据。

4 结语
业财融合是架起科研活动与经济活动联系的纽带,实现科研活动和资金流向的紧密衔接和相互印证,是有效化解科研经费管理乱象的主要手段。

特别是在当前,我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基于大数据云的业财融合必将成为创新科研经费管理的有效手段和备受关注的发展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