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复习-章节测试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节测试题
1.【答题】常温下,将100mL的空气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网,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常温,余下气体的体积约为()
A.80mL
B.60mL
C.40mL
D.20mL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空气的成分和各组成成分的体积分数。

【解答】常温下,将100mL的空气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网,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常温,余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氮气的体积=100mL×=80mL。

故选A。

2.【答题】下列现象的产生,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无关的是()
A.酥脆的饼干放置在空气中变软
B.从冰箱里取出的雪糕冒“白气”
C.冬季的早晨看到窗户的玻璃上有“冰花”
D.久置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D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空气的成分。

【解答】A、酥脆的饼干放置在空气中变软,是因为饼干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故错误;
B、从冰箱里取出的雪糕冒“白气”,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雪糕时冷凝的原因,与水蒸气有关;故错误;
C、冬季的早晨看到窗户的玻璃上有“冰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与水蒸气有关;故错误;
D、久置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缘故,与水蒸气无关;故正确。

故选D。

3.【答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B.氧化反应是指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合反应
C.凡是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纯氧中也不能燃烧
D.蜡烛的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答案】D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燃烧、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分。

【解答】A、化合反应是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反应物不一定是两种,故错误;B、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与氧气发生的化合反应,故错误;C、有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燃烧,例如铁丝的燃烧,故错误;D、化学变化中一定含有化学变化,蜡烛属于化学变化因此一定有物理变化,故正确。

故选D。

4.【答题】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空气的成分和各组成成分的体积分数。

【解答】空气(按体积分数):氮气(N2)78%,氧气(O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选A。

5.【答题】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空气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和烟尘
B.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
C.许多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D.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氧气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可根据空气的应用分析。

【解答】空气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是害气体,烟尘属于可吸入颗粒物。

故A正确;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所以可用于食品防腐。

故B正确;C、硫、碳、磷等物质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故C正确;D、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所以空气中最多的是是氮气。

故D 错误。

故选D。

6.【答题】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氦气组成的这一重要结论的科学家是()
A.拉瓦锡
B.道尔顿
C.门捷列夫
D.阿伏伽德罗
【答案】A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空气组成的测定。

【解答】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选项正确;B、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选项错误;C、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选项错误;D、意大利科学家阿伏伽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选项错误。

故选A。

7.【答题】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

当缓慢推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
A.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B.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C.瓶内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答案】B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解答】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当缓慢推动活塞时,瓶内大气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故长颈漏斗内的液面上升。

故选B。

8.【答题】如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A.S,P在氧气中燃烧均会产生大量白烟
B.Ⅰ,Ⅱ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可燃性
C.Fe在Ⅰ、Ⅱ两类反应中的产物不相同
D.Ⅰ类反应放出热量,Ⅱ类反应吸收热量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氧气的化学性质。

【解答】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气体,不会产生白烟,错误;B、氧气支持可燃物燃烧,本身不燃烧,错误;C、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铁生锈是缓慢氧化,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正确;D、燃烧与缓慢氧化都放出热量,错误。

故选C。

9.【答题】对资料或实验证据的分析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科学探究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下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

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A.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
B.用相同容积的试管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
C.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
D.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氧气的制取。

【解答】根据图示看,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高锰酸钾;用相同容积的试管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因为等质量二者反应获得氧气的质量大的是氯酸钾;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速度增加;反应时间较短的是高锰酸钾。

故选B。

10.【答题】右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解答】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防止氧气剩余;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不能立刻打开弹簧夹,等到冷却到室温后打开。

故选D。

11.【答题】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燃烧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可燃物常用红磷
B.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C.用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来检验氧气
D.鱼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氧气的检验,氧气的性质。

【解答】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利用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又不生成气体,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水倒流入集气瓶内,倒流的水的体积就等于瓶内氧气的体积。

点燃条件下,磷能与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用燃烧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可燃物常用红磷;B、精确测定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C、氧气有助燃性,能使带
火星木条复燃,常用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来检验氧气;D、鱼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能溶于水。

故选D。

12.【答题】下列四种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
B.纯净的空气
C.氯酸钾
D.澄清石灰水
【答案】C
【分析】矿泉水、纯净的空气、澄清石灰水等物质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氯酸钾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解答】A、矿泉水中含有水和一些矿物质,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B、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C、氯酸钾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选项正确;D、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

故选C。

13.【答题】下列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空气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氧气的性质。

氧气有助燃作用,所以能让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解答】A、氮气不支持燃烧,故错;B、氧气有助燃作用,故正确;C、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故错;D、空气中虽然有氧气,但因为含量低,不能让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故错。

故选B。

14.【答题】人类生存需要清新的空气,下列情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硫粉燃烧
B.燃放烟花
C.植物光合作用
D.汽车尾气
【答案】C
【分析】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改变了空气的成分,造成对空气的污染,造成对空气污染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大类。

从世界范围看,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

【解答】A、硫粉燃烧会生成SO2等污染大气的气体;B、燃烧烟花会生成大量的CO、SO2和粉尘,污染大气;C、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光作用下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葡萄糖,并放出氧气,不会生成污染大气的物质;D、汽车尾气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途径,会产生大量的CO、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严重时会造成光化学烟雾。

故选C。

15.【答题】下列关于氧气用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医疗上用纯氧进行急救
B.氧炔焰焊接或切割金属
C.液氧可用作火箭的燃料
D.液氧制成炸药,用来开山采矿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氧气的用途。

【解答】A、氧气能供给呼吸,医疗上用纯氧进行急救,正确;B、氧气能支持燃烧,氧炔焰焊接或切割金属,正确;C、氧气能支持燃烧,液氧可用作火箭的助燃剂,错误;D、氧气能支持燃烧,液氧制成炸药,用来开山采矿,正确。

故选C。

16.【答题】检验集气瓶中的氧气是否收集满,应将带火星的木条()
A.伸入集气瓶底部
B.伸入集气瓶中部
C.伸入集气瓶口内
D.伸到集气瓶口
【答案】D
【分析】氧气的化学性质是氧化性和助燃性,因此氧气能够支持燃烧;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解答】A、伸入集气瓶底部,无法验满,选项错误;B、伸入集气瓶中部,不能证明已经满了,选项错误;C、不能伸入集气瓶口内,选项错误;D、伸到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即可,选项正确。

故选D。

17.【答题】下列反应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
B.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C.碳酸氢铵氨气+水+二氧化碳
D.乙炔+氧气水+二氧化碳
【答案】B
【分析】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掌握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氧化反应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A、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选项错误;B、磷+氧气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又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选项正确;C、碳酸氢铵氨气+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选项错误;D、乙炔+氧气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选项错误。

故选B。

18.【答题】在“探究氧气的性质”实验中,李强同学取一段铁丝窗网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

造成此实验失败的原因不可能是()
A.收集到的氧气太少或纯度太低
B.铁丝生锈
C.集气瓶底部没有铺一层细沙
D.铁丝的一端没有系火柴梗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解答】A、氧气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甚至影响反应能否发生,铁丝不燃烧。

可能原因是收集到的氧气量太少或纯度太低;B、铁丝生锈时,铁与氧气不能接触,反应无法进行,铁丝不能燃烧;C、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沙是为了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集气瓶,与铁丝是否能够燃烧无关;D、铁丝的一端没有系火柴梗,铁丝的温度未达到着火点时,铁丝不燃烧。

故选C。

19.【答题】关于实验室制取氧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①可用于高锰酸钾制氧气
B.装置②可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C.装置③可用于收集氧气
D.装置④可用于收集氧气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实验室制取氧气。

【解答】A、装置①适用于固体和固体加热型制取气体,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A正确;B、②适用于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进行的反应,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在常温下就能制取氧气,B正确;C、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因此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错误;D、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D正确。

故选C。

20.【答题】化学概念间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关系。

下列选项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纯净物和混合物,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解答】图中所示关系是交叉关系。

A、化合反应中有的属于氧化反应,有的不属于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中有的属于化合反应,有的不属于化合反应;B、纯净物和混合物是并列关系;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并列关系;
D、化合反应属于化学反应。

故选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