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课后练习: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后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改编)按时间顺序,下列原始人类排列正确的是()
①云南元谋人②河姆渡原始居民③北京人人④良渚原始居民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①④②③D.①③②④2.(改编)从采集、渔猎向农耕、畜牧的转变,是人类历史上生产方式的第一次变革,这一变革出现的时间距今约()
A.一万年B.七千年C.五千年D.四千年
3.(改编)某游客造访陕西姜寨遗址,他能看到的情景是()
A.大量殉葬的奴隶遗骨 B.琳琅满目的青铜器
C.大量公共墓葬遗址 D.数量众多的甲骨文
4.(原创)下图是良渚遗址复原图,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A.新石器时代晚期已产生了阶级 B.良渚是中华文明的起源
C.良渚文化处于母系氏族社会 D.良渚已经进入国家时期
5.(改编)下列资料中,最能印证中华文明起源是“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是()A.《史记·殷本纪》B.三皇五帝的神话传说
C.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D.各地发现的史前文明遗址
6.(原创)下列选项不能作为夏朝是中华文明起源的证据的是()
A. 夏朝出现奴隶主阶级
B.夏朝中央设有主管行政的机构
C. 夏朝实行内外服制度
D.夏王是最高的统治者,称为“后
7.(原创)右图为镶嵌绿松石铜牌饰,1981年出土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
址,据考证这件铜牌饰曾经的拥有者,是一位社会地位高、权力大的贵族。
据此,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夏朝青铜制造水平高 B.夏朝已出现阶级
C.夏朝神权与王权已开始结合 D.夏朝已出现国家
8.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
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
A.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内外服制
9.(原创)西周大克鼎铭文记载:如是王曰:克,……赐给你红色的祭服,赐给你野地的田,赐给你耕种的田,还有土地上的奴隶。
……早晚尽职尽守的工作,不要荒废了朕的法令。
这反映了西周实行()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仪制度
D.内外服制10.西周时期,很少有个体脱离宗族的现象,宗族内部一定程度上实行“异居而同财”。
春秋时期宗族实体逐步解体,统治者鼓励人们进行商品交换以促进农业生产。
由此可知 ( ) A.生产力进步为新的经营方式提供了条件
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宗族实体的解体
C.统治者为增加收入而强制要求民间分家
D.宗法制的瓦解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二、非选择题
11.(10分)(改编)分封制与西周王朝的兴衰关系密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说明西周分封制的受封对象有哪些?周天子为什么要分封这些人为诸侯?(4分)
材料二“封建亲戚”的主要国家,大体就在黄河中下游的农耕文明区;其中鲁、卫、晋、燕这些姬姓封国势力最为强大,地处要冲,足以决定大局。
——【日】伊藤道治《中国古代王朝的形成》材料三西周分封制地图
(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的信息,说明诸侯国对西周统治的巩固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分)
材料四王(注:东周初年第二代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朝觐)。
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
——《左传·桓公五年》(3)依据材料四分析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的变化,指出变化导致的后果。
(2分)
期生产力有了提高导致宗族实体的解体,不是商品经济,故B项错误;据材料“统治者鼓励人们进行商品交换以促进农业生产”而不是为增加收入而强制要求民间分家,故C项错误;据材料“春秋时期宗族实体逐步解体,统治者鼓励人们进行商品交换以促进农业生产”可以得出宗法制的瓦解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故D项正确。
11. 【答案】(1)(4分)对象包括:周王室子弟;功臣;先代贵族的后裔;
目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加强西周的统治;安抚前朝遗民,赢得民众支持。
(2)(4分)将同姓贵族分封在地理位置重要的地区,加强对中原地区控制。
巩固西周对
边远地区的统治,抵御周边少数民族的进攻。
(3)(2分)诸侯不再朝觐周天子,周天子权威下降。
导致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和图表所列,西周分封的对象是周王室子弟;功臣;先代贵族的后裔。
根据所学知识,西周分封的目的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加强西周的统治;安抚前朝遗民,赢得民众支持。
(2)根据所学知识,西周的分封制将同姓贵族分封在地理位置重要的地区,加强对中原
地区控制。
巩固西周对边远地区的统治,抵御周边少数民族的进攻。
(3)根据材料“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和所学知识,诸侯不再朝
觐周天子,周天子权威下降。
导致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