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考点精炼---声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考点精炼---声现象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6题;共32分)
1. (2分)(2013·成都) 如图所示,与图中情景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动物之间可以通过声音传递信息
B . 控制公路噪声的唯一途径是减少鸣笛
C . 海豚只能接收超声波
D . 交响乐队中所有乐器音色完全相同
2. (2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人们通常根据敲打物体发出的声音来鉴别物体质量的好坏,以下做法中,不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是()
A . 瓜农用手拍打西瓜
B . 顾客用手轻弹瓷器
C . 老师在课堂上敲击音叉
D . 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铁轨
3. (2分) (2017八上·华亭期中) 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下防治噪声的方法中可行的是()
A . 通过科学研究,使噪声源不发生振动
B . 将所有噪声源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干扰
C . 城市里,在穿过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一般道路两旁植树种花
D . 建筑工地不允许使用大型机械
4. (2分)今年5月,世博会在我国上海顺利举行,为向全世界充分展示“城市,我们的美好生活”这一主题,上海建设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
如:城区汽车禁止鸣笛,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
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A . 绿化居住环境
B . 降低噪音污染
C . 缓解“热岛效应”
D . 减少大气污染
5. (2分) (2019八上·铁力月考) 声波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下面实例中,主要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A . 渔民利用声呐探测鱼群
B . 利用超声波江水“击碎”成水雾,增大房内空气湿度
C . 利用超声波探查金属、陶瓷等材料制品内部结构
D . 利用鸣枪声警告歹徒
6. (2分)“闻其声而知其人”,这句话表明不同人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A . 音调
B . 音色
C . 响度
D . 频率
7. (2分) (2018八上·清江浦期中) 2013年6月20日,女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上为青少年授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
B . 王亚平讲课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
C . 在太空讲话声带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
D . 王亚平讲课发出的声音是由她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8. (2分)(2020·香洲模拟) 下列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用力敲打放有纸屑的鼓面,鼓发声是因为鼓面上的纸屑振动
B . 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工作的
C . 拉紧小提琴的琴弦能够改变声音的音调
D . 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9. (2分) (2019八上·阳泉期中) 为营造安静良好的阅读环境我校图书馆的墙壁上挂着如图所示的标志,这主要是为了控制发声体的()
A . 频率
B . 音调
C . 音色
D . 响度
10. (2分) (2018八上·中山期中) 话筒接在示波器的输入端,用5N的力敲击音叉对着话筒发出声音,示波器的波形如图所示;用10N的力敲同一音叉时发出更响亮的声音,示波器的波形合理的是()
A .
B .
C .
D .
11. (2分)(2017·巴彦淖尔模拟) 长沙“橘洲音乐节”在洋湖湿地公园开唱,“情歌王子”张信哲的倾情演唱,引发现场数千观众大合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歌声不需要介质就能够传入现场观众耳朵
B . 歌声以电磁波的方式传播
C . 歌手所用的麦克风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
D . 现场观众根据响度来识别不同的伴奏乐器
12. (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 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 .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D . 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13. (2分) .声音在水中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声音的音调保持不变
B . 声音的响度保持不变
C . 声音的传播速度逐渐减小
D . 以上说法都不对
14. (2分)(2017·渠县模拟) 端午节举行龙舟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和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划桨.下列有关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岸上观众耳朵中的
B . 鼓声是由鼓槌振动产生的
C . 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响度越大
D . 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
15. (2分) (2019八上·北京期中)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 .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 .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 . 用超声波检查身体,说明声能传递信息
16. (2分) (2016八上·汇川期中) 通常人们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噪声防治.下列措施中属于从接收这一环节防治噪声的是()
A . 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 . 公路两旁植树
C . 在耳孔中塞一小团棉花
D . 学校门口禁止鸣笛
二、填空题 (共9题;共19分)
17. (2分) (2018八上·武山月考) 声音是由声源的________而产生的,声音要靠________传播,________不能传声,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18. (2分)(2020·凉山)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中,我们最可爱的逆行者——白衣天使们戴的护目镜往往会因为起了一层水雾而看不清,形成这层水雾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护士们在护士站听到病床呼叫器的蜂鸣声是由物体________产生的。
19. (2分)(2016·南宁) 2016年5月29日,南宁市获评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市区里,大量的树木可以在________减弱噪声(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从而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安静.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________产生的.
20. (2分) (2019八上·镇原期中) 汽车鸣笛声是由于喇叭________而产生的,交管局亮出新招:将声呐监控设备固定在道路旁,当接收到汽车鸣笛声时,声呐设备会发出一种波信号对鸣笛车辆进行定位,再通过视频记录该车的违法信息。
则声呐设备发出的波信号为________(选填“次声波”或“超声波”)。
21. (3分)(2020·滕州模拟) 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于2019年12月17日下午在海南三亚某军港交付海军,航母上装备的声呐,是利用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下同)来发现水下目标的;同时它能通过设备监测________来获取海上台风的信息。
22. (3分) (2018八上·宝应月考) 同学们听到老师说话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播的;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蜡焰“跳舞”,说明声波具有________;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
________很大.
23. (2分) (2019八上·东莞期末) 如图所示,惠州西湖公园鸟语花香,湖面水平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让人仿佛走进画卷之中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鸟语”是通过________传播到人的耳中的;湖面的倒映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天上的白云到水面的距离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它的像到水面的距离。
24. (2分) (2017八上·莆田期中) 小明正在家中专心做作业,突然听到邻居家传来动听的歌声,这歌声对小明来说属于________(填“乐音”或“噪声”),如果小明不想受到这歌声影响,请你为他设计一项切实可行的合理措施:________.
25. (1分) (2017八上·句容月考) 同学们听到老师说话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播的;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蜡焰跳舞”,说明声波具有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共5题;共26分)
26. (6分) (2019八上·韶关期末) 春秋战国时代的编钟(如图所示),是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杰作。
(1)古代工匠运用高超的工艺铸造出大小不同的编钟,这些钟在敲击时能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
这是由于不同的钟在敲击后振动的 ________不同。
越重(质量越大)的编钟,音调越________。
(2)若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编钟的某一个钟,则能发出不同________的声音。
听众能区分编钟和其它乐器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不同。
(3)演奏时,编钟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产生的,再通过________传播到听众耳中的。
27. (5分) (2019八上·翠屏期中) 下列是我们课堂上做过的实验:
(1)在鼓面上放一些泡沫颗粒,当敲击鼓面时可以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如图甲所示,说明声音是由
________产生的,泡沫颗粒的作用是________。
(2)发声的扬声器前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
(3)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说明________。
(4)研究钢尺振动发声,可以得出“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这一结论。
支持这一结论的正确做法和现象是________。
28. (4分) (2017八上·泰兴期中)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竖起悬挂的乒乓球.
(1)我们观察到________;
(2)若乒乓球拿走,音叉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振动.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__.
(3)将该实验放在月球上做,乒乓球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弹开.
29. (7分) (2018八上·武汉月考)
(1)如图甲所示、用细线栓着硬泡沫塑料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用橡皮锤轻轻敲击音叉,音叉发声,泡沫小球弹起一个较小的角度;再用橡皮锤用力敲击音叉,音叉发声的响度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可看到泡沫小球弹起一个_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的角度,这个实验说明声音的响度与________有关,站在远处的同学虽可以看到小球弹起,却没有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说明人耳听到声音的响度还与________有关.
(2)如图乙所示,用小锤去敲打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能发声,并把泡沫小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声音是由________产生的、声波可在________传播;若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右边的音叉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声,左边的音叉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声,原因是________;
(3)用小球的弹起来反映音叉的振动,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________;下列描述中,用到这种研究问题方法的是________
A、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B、真空罩中的闹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C、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D、温度计:液柱高度的变化表示温度的变化.
30. (4分) (2016八·仙游月考)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
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咙振动了;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小明,小华等同学在探究完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物质作媒介;
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物质作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如图,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
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________是正确的.
(3)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
a.提出猜想假设;
b.分析归纳;
c.得出结论;
d.实验研究;
e.发现并提出问题
你认为小明他们的第二个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16题;共32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二、填空题 (共9题;共19分)
17-1、
18-1、
20-1、
21-1、
22-1、
23-1、
24-1、
25-1、
三、实验探究题 (共5题;共26分)
26-1、
26-2、
26-3、
27-1、
27-2、
27-3、
27-4、
28-1、
28-3、29-1、
29-2、29-3、30-1、30-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