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学期九年级道德与法制教学质量监测质量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季学期九年级道德与法制教学质量监测质量分析
一、试卷分析:
(一)试题的性质、指导思想、依据及结构:
1.试题的性质:学期中途教学质量监控检测。
2.指导思想:体现“四个有利于”思想。
3.试卷难度:试卷易、中、难比例为7:2:1。
总体难度在0.680左右。
难易合理,有利于师生的教和学。
4.依据:依据《大纲》突出“双基”,源于教材,但高于教材。
5.试卷结构:
试卷设三种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24题共48分),
二、问答题(25题6分;26题12分;27题12分;共30分),
三、分析说明题(28题共22分)。
(二)试卷特点:
1.命题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四个有利于”要求,以及新课改的特点和方向。
2.试题体现新课改理念,突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考查。
3.注重试题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强调对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4.注重试题的综合性和全面性,从不同的角度全面考查学生,有利于引导学生全面学习、全面提高、全面发展。
5.题型与题量与中考题一致,知识结构基本合理。
6.试题既重视考查“双基”,又加强了学科能力的培养。
7.试题难易适中,基础性强,题目设计简单明了。
二、抽样数据统计(抽样120份):
综合数据
三、试卷具体分析:
(一)从总体上看:本次考试,试卷设三种题型:一、单项选择题(24题共48分),二、问答题(25题6分;26题12分;27题12分;共30分),三、分析说明题(28题共22分)。
总体来说是一份不错的试题。
试题难易适中,题型分布合理,知识涵盖面广,能充分利用图标、材料来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
题目内容既联系课本知识,又贴近生活实际,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又能对学生的思想行为有正面的导向作用。
(二)从表格统计数据来看:
(1)总体情况还是可以的,在考试中出现了一批学习尖子,同时也出现了一小部分差生,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学困生”的转化和尖子生的培养。
(2)单选题得分率较高,问答题和材料题得分率较低,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扬长避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3)信度值为0.76,从教育成果统计理论来看,试题基本合理。
难度值为0.681,说明试题难易适中。
区分度为0.438,说明试题区分度优秀。
(4)各分数段呈正态分布,符合教学的客观要求,达到了教学目的,老师的教学是科学的、得法的。
四、考生答题情况简析:
(一)单项选择题:24题共48分,抽样平均分为38.6分,得分率为77.2%。
此题考查内容具有全面性、基础性、灵活性、综合性等特点,后面几大题照顾不到的各课重要的以及易混的知识点,在本大题中力求有所体现,既突出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又结合时政热点,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其中,得分率最高的是1、2、3、4、5、7、8、9、11、12、13/14、16、17、18、19、23、24、小题;失分率最高的是10、21小题。
究其原因是:
(1)对一些知识点模糊,理解不透彻。
如10、11、13、19题;
(2)认知绝对化。
如6题、11题;
(3)读题不认真,审题不清,不会抓关键词。
如6、20题。
(二)问答题:3道题共30分,抽样平均分为16.2分,得分率为62.31%。
得分率最高的是25 题,其次是26题,考生丢分最多的是27题。
从失分较多的题目看:
(1)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知识的综合与运用能力培养。
(2)要加强学生自主灵活的教学参与意识的培养,这是突破的最好办法。
(3)七分记,三分考,不博闻强记,本学科难以学好、考好,要加强学生识记能力的培养.
(4)要书写脏、乱、差,要规范书写和答题格式。
(三)分析说明题:共24分,抽样平均分为15.3分,得分率为63.75%。
从答题情况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学生得分不高,究其原因是:
(1)答题不深入、不全面;
(2)分析理解能力差,审题失误,答非所问。
(3)书写脏、乱、差是卷Ⅱ的共同现象,也是失分严重的共同原因。
(4 )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对知识理解不透彻。
(5 )学生读题审题马虎。
(6 )学生的解题思路不清晰,答题不规范。
(7 )学生的知识面狭窄,对社会生活的热点和实际缺乏关注。
这些现象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该:
(1)注重培养学生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审题的准确性;
(3)平时应多加强学生书写和答题格式的训练;
(4 )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知识的自我生成过程,重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今后教学工作建议:
现就测试质量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仅供参考:
1.贯彻新课改理念,自觉用新课改的思想进行教学,尽快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推进素质教育。
2.加强教研工作,深研命题的指导思想及发展趋势,探究新教法、新学法,通过深入研究,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记闭门造车。
3.重视课堂教学,加强教材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运用,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参与社会实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5.教学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有所感悟,有所发现,得到启迪,受到教育。
6.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答题的方法与技巧,如抓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7.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
如Ⅱ卷,学生基本上就是口语化连篇,不会运用学科术语,这样得分率就很低。
8.抓好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的识记、理解和运用。
9.教师教学中要真正理解领悟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重视课标研究,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掌握,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是教学之本。
10.加强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答题规范性的指导。
注重基础,强化学生对知识迁移、理解、整合、探究、应用等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
11.关心国内外大事,关心生活,关注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
12.认真分析历年试题,结合教研会精神和要求,把握住重点和考试方向,并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切忌猜题、押题及赌注式的复习,要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好学生的理解能力,切忌只是死记硬背,要把知识学活。
注意学生答题培养,抓主题、简洁作答。
从而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结合全卷,此份试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图表、资料等的分析能力,但是,有很多学生未能从相关的图表、资料中得出有关信息来结合问题所问而作答。
对此,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需要针对这种题型进行相关的练习和训练,引导学生学会从资料中得出结论,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通过这次考试,让我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我们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足,带领学生认真总结,认真实践,不断改进,不断提高,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