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六安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
1. (2分) (2019九下·南康月考) 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羁畔嗤(chī)笑豁然开朗廓然无累(lèi)
B . 狐裘锃亮(zèng)义愤填膺求神拜佛(fó)
C . 翠蔓蓦然(mù)粗制烂造广袤无垠(mào)
D . 颓唐荒谬(miù)格尽职守气冲斗牛(dòu)
2. (2分)选出下列字形和注音全对的一项()
A . 巅(diān)澎湃(pài)狂澜(lán)
B . 屏障(pín)哺育(fú)九曲连环(qǔ)
C . 浊流婉转浩浩荡荡发扬滋长
D . 气势磅礴英雄气概洗星海
3. (2分)下面在不同场合中使用的敬词或谦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邀请朋友到家中做客,你可以说:“我在家里恭候您的到来。


B . 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出去,可以说“请您留步”。

C . 询问长者年龄,应尊敬地问:“您老人家高寿?”
D . 老朋友两人分别十多年相遇,见面时都说:“久仰久仰。


4. (2分)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
B . 12月27日,以烈士丁香为原型的主旋律电影“丁香”在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开机。

C . 2011年,《宫心计》、《美人心计》、《步步惊心》等穿越剧创造了极高的收视率,尤其是《步步惊心》的热播,催生“惊心”体,“步步惊心”成为一个流行词。

D . 在去年的最后两个月,发生在我省徐州丰县和甘肃正宁县的两次校车事故,再次敲响了校车安全的警钟。

5. (2分) (2019八上·南山期末)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A . 国庆节凌晨,各高速公路上汽车摩肩接踵,迎来了拥堵高峰。

B . 居里夫人为了研究镭的真相,殚精竭虑,废寝忘食。

C . 联欢会上,同学们一个个正襟危坐,谈笑风生,会场里充满着欢快的气氛。

D . 卢沟桥上的石狮子被雕刻得入木三分,吸引了很多游客来观看。

6. (2分) (2020八上·镇平期末) 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一副对联,他不能确定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

你认为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驼铃①,古道徐行,一路丝绸连② ;
波涛③,汪洋横渡,千年文明耀④。

A . ①滚滚②欧亚③悠悠④乾坤
B . ①滚滚②乾坤③悠悠④欧亚
C . ①悠悠②欧亚③滚滚④乾坤
D . ①悠悠②乾坤③滚滚④欧亚
7. (2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这首诗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

B . 锈迹斑斑的断戟,带有极强的沧桑感:能令人联想到战争的残酷,甚至“神游”于那硝烟弥漫的古战场。

C . 后两句作者发议论,抒感慨,从侧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影响,以两名女子的命运来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以小见大。

D . 诗歌咏史怀古,不止于就事论事,既可以读出诗人对周瑜的一丝不屑和嘲讽,还有一股“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平。

8. (2分)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桃花源记》作者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

B . 《陋室铭》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

C . 《爱莲说》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哲学家周敦颐。

D . 《石壕吏》作者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9. (2分)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 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

B . 土地是我的母亲。

C . 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D . 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

10. (2分) (2017七下·宜春期末)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

B .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梨树林里忽明忽暗地走着。

C .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法兰西万岁!”。

D . 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扬。

二、默写 (共1题;共4分)
11. (4分) (2017九上·朝阳期末) 默写
苏轼虽两鬓微霜,仍能“聊发少年狂”,常怀“①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的杀敌报国之志。

民族危难之际,辛弃疾虽赋闲在家,仍赋壮词抒发自己渴望“②________,③________”的雄心壮志;登上北固亭,面对滚滚长江水,想到南宋朝廷的懦弱无能,他忍不住借用曹操的话慨叹“④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共1题;共2分)
12. (2分) (2018八上·海拉尔开学考) 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前面画线的句子构成排比句。

弯弯的月牙虽没有耀眼的光辉,但同样可以照耀人间;________,________;清澈的溪流虽没有博大的胸怀,但同样可以滋润大地。

四、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13. (11分)(2020·深圳) 阅读下面《礼记·学记》二则,完成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

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白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

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

教学为先。

《兑命》曰:“念终始典①于学。

”其此之谓乎!
【注释】①典:常。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弗食,不知其旨也 ________
②教然后知困 ________
③人不学,不知道 ________
④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 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玉不琢,不成器。

(3)根据内容,完善表格。

核心观点(原文) 讨论角度
甲文教学相长②________
乙文① ________ 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2分)
14. (25分) (2019九下·贵港模拟)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荒漠中的苇
王剑冰
①汽车穿行于茫茫戈壁已经很久了,人们初开始的兴趣早已变成了朦胧的睡意。

公路像条细细的带子在沙漠中甩来甩去,不知尽头在何处。

有人不停地在后悔,应该走另一条国道的,是我等少数几个出的点子,说走这条路可以看到五彩城。

远远的五彩城直到我们走到了天黑,看到一颗好大的月亮,也没有见到它的踪影,旅途上的事情是不能凭美丽的想象来完成的。

慢慢地我也没有了什么兴趣。

除了沙漠还是沙漠,而且沙漠的颜色还不是金黄色的,很多都是粗糙的暗褐色的沙石,在公路的两边铺向无尽的远方。

胡杨呢?红柳呢?几乎看不到什么植被,偶尔的几株沙棘,一晃就过去了。

有时出现的不高的丘陵,也仅够让视线有个起伏的弧度。

沙海茫茫,真正是茫茫了。

②窄窄的戈壁公路上跑着的几乎就是我们这一辆汽车,弱小的一叶扃舟样地在大海的波涛中翻涌。

③中间在什么地方吃了一顿午饭,然后就昏昏沉沉睡着了。

醒来已是半下午了,车子还是不急不躁地跑着。

我又一次地把头靠在窗户上,无聊地看着已不成风景的风景。

就在这时,我竟然看到了一种熟悉的植物,是的,是那种水乡才能看到的植物——苇!起先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是看错了。

当这种植物又一次在我的视线中出现的时候,我真正地看清了,是苇。

④在我的感觉里,苇属于弱者,弱者都是以群居的形式出现的,所谓“芸芸众生群居才能产生勇气,才能产生平衡,才能产生力量,才会便于生存。

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

我曾在双台河口湿地保护区,在我的家乡渤海湾,在孙犁笔下的白洋淀,都看过面积逾十万亩甚至百万亩的大芦苇荡。

那一望无际的芦苇,像纤腰袅娜的女子,一群群相拥相携地在风中悠悠起舞。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亼,在水一方。

”《诗经》中对一位玉人的思念也是以这美丽的植物为衬物。

作为一种最为古老的植物,苇给人们带来的总是美好的向往。

很多的女孩借用了苇的名字,那是一种带冇情感的、内涵丰富的、釆韧的、温馨的表达与休现。

⑤可眼前这些苇却显得这般瘦削,不成气势。

就像初生小女的头发,稀稀落落地表明着生命的再生。

或像耄堂老者,以几许羊胡迎风,扬头看看不多的时日。

我想象不到在这样荒凉(不只是荒凉,简直是恐怖)的地方,怎么会有苇这种植物生长。

是鸟的羽翅?是风的神力?她们真的不该诞生在这里。

在白洋淀,沙家浜,苇正牵裳起舞,接受着游人的赞叹;在渤海湾,黄海滩,苇也是丰足地吸吮着大地的乳汁,欢快地歌唱。

⑥这该是植物中的弱女子啊,给她一片(不,哪怕是一点水,她就敢生根、发芽、开花、摇曳出一片星火,一片阳光。

那确实是一小片水,奷像是修路开挖出的低洼地,仅仅是存留的一点点雨水,而绝不会是人为的故意,她们就结伴地生长起来,那是多么少的伴儿啊。

但女子们还是愿意有伴的,这是她们的天性。

孤芳自赏的苇似乎不称为苇,况且在这样的地方她们别说孤芳,连群艳也无可夺目。

如果不是我惺忪中的一瞥,一个王姓的男子也就同她们连一目的交情也错过了。

⑦那片水已经剩了一点点,而她们的长大,还不是借助那一点水吗?看她们的样子,也就是刚刚过了童年而进入青春期。

那可是戈壁滩,是茫茫大漠,她们会摇曳,会挣扎多久呢?水涸地裂,沙丘涌动,她们都活不了。

我已看到,离水稍远的几株已经干枯颓折。

⑧不过我想,既然作为一种生命,站立于这个世界上,就有她生命的意义和可能。

这个生命就会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直至呼出最后一息。

苇,或被风收去,或被沙掩埋,都会以她最后的努力,度过她最美丽的时光。

苇,你的意思不是萎,是伟!想起金克木《生命》一诗中有一句“生命是伴着芦苇的啜泣与哈欠”,暗自笑了。

这不知写于何时何背景的诗句,有些明了又有些不明,我这时倒是想改一句:“生命是伴着啜泣与哈欠的芦苇。


⑨西部,戈壁,荒漠,苇,我把这样的字眼在寂寞的旅途上相连,竟就连出了一种美妙的景象。

(1)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填写表格。

(2)水乡里的苇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要写水乡里的苇?
(3)请赏析第⑥段划线的句子。

(4)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5)通读全文,请说说荒漠中的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迪?
15. (17分) (2018九上·金华月考)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让经典成为引领青年成长的灯塔
我们常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价值。

青年的成长离不开大的时代背景,一些共同的价值却可以穿越时代,历久弥新。

比如民族情感的归宿、对历史的敬畏、对美好情感的期待。

经典的文艺作品,常常包含这样的共同价值,这些价值对青年的成长至关重要。

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感悟到生活蕴藏的无穷智慧。

优秀文艺作品,可以让人重新审视真实的生活,追忆被淡忘的故事。

《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和孙少平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的苦难,在艰难中寻求生活的出路,在拼搏中表现出生存的智慧。

经典作品传递出对生活的热爱、对奋斗的坚持,告诉年轻朋友什么才弥足珍贵的。

借助经典作品提炼的生活本质,青年可以形成更为成熟的思想。

透过经典作品,感受主人公们“历经风雨仍从容”的自信乐观及“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站起来”的笃定担当。

《老人与海》中那位老年渔夫,生活贫困,屡受挫折,但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

它代表了经典作品所具有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青年的禀赋不是阅历的丰富,而是敢于筑梦、大胆试错。

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效仿经典人物,大胆尝试为梦想而奋斗。

当年《平凡的世界》感动我们的,正是敢于筑梦的青年形象。

在今天,他们依然是让我们发现自身缺点的镜子,是青年努力奋斗、赢得未来、实现梦想的指向标。

从最近引起广泛讨论的“丧”文化,到“佛系”青年,青年话题总是牵动社会的神经。

有人习惯用挑剔的眼光审视,认为新一代青年人脆弱、敏感、自私、叛逆、物质、冷漠,却忘记了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都是时代的投射。

我们不能用固化的思维去审视不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要辩证地看待,积极地引导。

经典或许是青年与时代对话的最好的媒介。

有着温暖人心的力量。

数字时代,让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形态多元,焕发新生。

阅读的媒介变了,但其承载的价值不变。

经典仍以醇厚的文化内涵,照亮青年前行的道路,成为指引青年精神成长的灯塔。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青年要重温经典,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做新时代的弄潮
儿。

(高伟,选自2018年1月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文章的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为什么说经典是引领青年成长的灯塔?请分点概括回答。

(3)选出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老人与海》表明经典作品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B . 作者两次选用《平凡的世界》这部经典作品作为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但两次证明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C . 有人认为新一代青年脆弱、敏感、自私、叛逆、物质、冷漠,其原因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缺乏经典的引领。

D . 数字时代让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形态多元,这种多元化的阅读媒介让经典焕发新生,阅读的媒介变了,但其承载的价值不变。

(4)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名人传》中的贝多芬遭受耳聋的折磨,生活窘迫,但是他却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与命运抗争,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名曲《欢乐颂》。

六、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6. (5分) (2019七下·克东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作文
老师的鼓励关爱,让我倍感温暖;同学的鼎力相助,让我倍感温暖;亲人的体贴呵护,让我倍感温暖……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悟,以“温暖”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
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答案:9-1、
考点:
解析:
答案:10-1、
考点:
解析:
二、默写 (共1题;共4分)
答案:11-1、
考点:
解析:
三、语言表达 (共1题;共2分)
答案:12-1、
考点:
解析:
四、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答案:13-1、
答案:13-2、
答案:13-3、
考点:
解析:
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2分)答案:14-1、
答案:14-2、
答案:14-3、
答案:14-4、
答案:14-5、
考点:
解析:
答案:15-1、答案:15-2、
答案:15-3、
答案:15-4、
考点:
解析:
六、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答案:16-1、
考点: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