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山师附中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岳麓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分认定考试(2012级)
文科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Ⅱ卷两部分,共5页。

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答题前,请务必将班级、姓名和考试号填写(或填涂)在答题卡和答题纸的规定位置。

第Ⅰ卷(必做共50分)
注意事项:
1.第Ⅰ卷共25小题。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孔子看到鲁国季氏举行家宴却用了天子一级规格的乐舞,愤慨地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说明孔子主张
A.仁者爱人B.“忠恕”之

C.为政以德
D.克己复礼
2.右图为汉画像石“讲经图”,其中的“经”应是
A.佛经
B.《内经》
C.“五经”
D.《道德经》
3.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

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官府文书使用隶书
文体华丽,专重铺陈排比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4.朱熹说:“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而听、而言、而动),便是人欲”。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心即理也
B.反对人的各种欲望
C.反对人们违反社会规范的欲望
D.理是万物本原
5.西方有学者认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
则。

”材料中的“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是指
A.民贵君轻
B.天人感应
C.三纲五常
D.和谐中庸
6.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
他头上的紧箍咒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

这反映出明代出现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7.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位叫秦间的状元。

他在游杭州西湖时,在岳王庙岳飞墓前惭愧地写下了“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的墓联。

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A.道家思想
B.宋明理学
C.佛家思想
D.墨家思想
8.得出西汉早期就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这一结论的证据,主要来自
A.考古领域在汉代墓葬遗址中发现纸片
B.马克思的言论
C.蔡伦改进造纸术
D.蔡侯纸的说法
9.史学家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代文化高
度繁荣,在科技领域的表现有
A.发明造纸术
B.发明活字印刷术
C.发明火药
D.发明司南
10.下列四本书中,记载“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一语的,只能是
A B C D
11.关于古代书法,有以下一些说法:晋人尚韵,宋人尚意,明人尚姿,清人尚变,据此标
准,唐人
A.尚法
B.尚态
C.尚志
D.尚理
12.《清明上河图》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了古代开封的繁荣景象。

下列场景中不可能在画中出
现的是
A.王家锦帛铺当街而设
B.刘三叔精装字画铺出售唐代名家字画
C.驮运丝绸、瓷器的骆驼正在出城
D.娱乐场所瓦舍表演杂剧《西厢记》
13.“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
是对下列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
A.魔术
B. 戏剧
C.绘画
D.杂技
14.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是“智慧的化身”。

这主要是指他
A.首先对客观世界进行哲学思考
B.强调个人利益,创立诡辩学派
C.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社会转移到认识自然
D.开始了对人本身的哲学认识
15.伏尔泰认为,文艺复兴的重要意义不在于“复古”,而在于“创造”。

文艺复兴的“创造”主要表现在①诵读古典文化②批判神权统治③鼓吹人性解放④倡导思想自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这主要体现了下列哪位西方思想家的思想?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康德
17.“一个知道如何正当地享受生存之乐的人,是绝对的而且几乎是神圣的完善之人。

”它主要宣扬了
A.现实主义
B.人文主义
C.浪漫主义
D.现代主义
18.马丁·路德主张“君权神授”(君权直接来自于上帝),提出“国家的存在是神的旨意和命令,而君主的权力则是神的意志的体现。

”这体现了马丁·路德
A.否定教皇的权威
B.思想出现了倒退
C.主张国家高于教会
D.与其因信称义的思想相矛盾
19.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蒋方震说,欧洲近代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希腊思想复活……其二,原始基督教复活。

这“两大潮流”指的是
A.智者运动文艺复兴
B.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C.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D.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20.某启蒙思想家说:“人,实则一切有理性者,所以存在,是由于自身是个目的,并不是只供这个或那个意志利用的工具。

”该思想家应该是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康德
21.在山海关孟姜女庙的庙门旁的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下列能解释这一楹联所反映自然现象的理论是
A.“天人感应”的理论
B.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C.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22.“17世纪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

”这表明自然科学在当时
A.已经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B.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
C.促使人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D.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23.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动力的手段。

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

以上是对哪一发明的描述
A.发电机
B.纺纱机
C.电动机
D.蒸汽机
24.每晚7:30分大家在看完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后,又等着看随后的天气预报。

这反映了电视的
A.传播资讯的功能
B.媒体功能
C.娱乐功能
D.购物功能
25.“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

他用变形、扭
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彩块堆积、造型抽象,表现了痛苦、受难和兽性,表达了多种复杂的情感。

”文中的他是
A.达·芬奇
B.莫奈
C.塞尚
D.毕加索
第Ⅱ卷(必做5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3道题。

2.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需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纸规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20分,第28题14分,共50分。

)26.(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

(4分)
材料二
(2)据材料二指出1-15世纪和15世纪后两个时期,中西科技成果的对比反映了怎样的阶段特征?(4分)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科技地位在15世纪以后发生变化的原因。

(8分)
27.(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1)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

(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4分)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汉书·董仲舒传》
(2)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4分)
材料三“人之是非,初无定质。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3)据材料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

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

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

(6分)
28.(14分)在历史学习中运用比较法,可以让我们认识历史事物和历史现象的异同,更好地揭示历史本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外先哲
苏格拉底说:“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知识即美德就将是对的。


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和孟子观点的不同之处。

(2分)
材料二中外思想
这两种思想的不同之处。

(4分)
材料三中外文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迟暮。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楚辞》“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西风啊,如
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西风颂》(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部文学作品的特点及相似之处。

(6分)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分认定考试(2012级)
文科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DCACC ABABC ADBDC CBABD CDDAD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50分。


26.(16分)(1)数学、天文历法、地学、农学等传统科技成果显著;实用性强,主要为农业服务;科技发展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

(4分)
(2)特征:1-15世纪中国科技领先于西方,15世纪以后中国科技逐渐落后于西方。

(4分)原因: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科技发展缺乏社会推动力;科举制阻碍了大多数读书人对科技进步的追求;重农抑商政策和明清海禁政策则阻隔了中西方文化交流;传统“重道轻器”观念也对知识分子产生了负面影响。

(8分)
27.(20分)(1)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治。

(6分)
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政治经济大变动: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经济上铁器牛耕的使用,井田制破坏。

(4分)
(2)强调大一统。

影响: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4分)
(3)主张: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

状况: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儒家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

李贽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现存秩序,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自己的设想。

(6分)
28.(14分)(1)不同点:苏格拉底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孟子强调协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2分)
(2)共同之处: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不同程度地主张实行民主政治。

(2分)不同之处:
作用:法国的启蒙运动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并没有冲破儒家思想的统治,也没能引发一场社会革命。

(4分)
(3)《楚辞》:句式自由灵活,瑰丽华美,想象奇特。

《西风颂》:充满幻想和憧憬,体现出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

(4分)
相似点:都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