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能身份认证行业市场发展概况分析【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智能身份认证行业市场发展概况分析【图】
2004 年底开始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的换发后,基于二代身份证的权威性、防伪性和应用广泛性,基于居民身份信息的敏感性与二代证阅读机具的安全性,公安部严格筛选二代身份证阅读机具定点生产厂家,明确市场准入政策,逐渐将之前零散的身份认证方式整合成完整的、以二代身份证认证为核心的智能身份认证体系,实际形成了一个以二代身份证阅读机具行业应用为标志的智能身份认证子行业。

以二代证阅读机具行业应用为特征的智能身份认证行业,经过2005 年-2008 年长达四年的艰难的行业拓展与市场启动期之后,各行业对客户身份认证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深入,2009 年我国二代身份证基本换发完毕,许多行业对智能身份认证系统的需求相继涌现,特别是公安以及接受公安监管的行业,包括各类金融机构、旅馆、网吧、民航、铁路等,需求量增长表现尤为明显,智能身份认证行业自2009 年起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

2011 年 10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的决定》。

修改后的居民身份证法规定,在居民身份证登记项目中增加指纹信息,并规定:“公民申请领取、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应当登记指纹信息”。

随着含指纹身份证的推广,又将形成一个新型二代证阅读机具的规模化市场空间。

2011 年全行业市场容量约为 38亿元,之后以年均 30%以上的速度增长。

下图为2009-2014 年全行业市场容量统计及预测。

中国产业信息网()
2009-2014 年智能身份认证行业市场容量及预测
根据中国信息产业商会智能卡专业委员会统计,全国将有超过二十个应用领域使用二代身份证阅读机具及其衍生产品,其中包括:公安、宾馆、银行、邮政、民航、军队、海关口岸、教育、卫生、保险、证券、工商、税务、民政、产权登记、商业机构、公证、诉讼等等。

同时,各行业根据自身的业务要求,结合智能身份认证产品,还派生出系统软件产品及其他硬件产品服务的需求。

从下游各行业发展看,
智能身份认证市场体现出传统市场需求平稳增长,新兴市场不断涌现的情况。

以公安、金融、社保(人社)等行业为代表的传统市场需求增长平稳,以医疗、通信、铁路实名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需求增长迅速,以物联网应用等为代表的潜在市场正不断涌现与发展。

中国产业信息网()
内容选自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0-2015年身份证识别仪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市场分析预测报告》
行业发展趋势
自上世纪中后期以来,我国各行业根据自身需要先后研发和应用了一些身份认证体系,如商品条码认证体系,银行卡认证体系、通信IC 卡认证体系等等。

由于这些认证体系均是植根于各行业应用,具有较强的业务专业特征,通用性差,行业分散明显。

我国自 2001 年开始研究、推进采用 RFID 技术的二代身份证应用工作,2009 年底我国完成 90%以上的 16 周岁以上应换证人口的二代身份证换发工作,我国已建立起一个全球最大的智能身份认证体系。

基于该体系的权威性与普遍性,二代身份证认证逐渐成为我国智能身份认证行业中最核心的认证方式,同时越来越多的传统认证方式市场正在被二代身份证认证所替代。

中国产业信息网()
2004 年以来,以二代身份证认证为特征的智能身份认证技术,围绕行业深度植入与系统功能拓展这两个发展方向,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现已进入第四阶段。

第一阶段(2004 年-2006 年):该阶段处于行业发展的初始期,行业技术研发主要着力于二代身份证验证的基本功能实现,RFID 技术在二代身份证验证系统中的应用、以及身份证信息阅读与传输的可靠性是这一阶段的研发重点,代表产品主要为通用型验证终端与简单计算机数据接口软件等,通过验证终端将身份证信息阅读出来,判断身份证件真伪,实现在计算机上进行显示,是这一阶段的典型应用。

第二阶段(2006 年-2010 年):二代身份证验证的基本技术问题均已解决,技术发展主要针对下游行业的应用植入。

在这一阶段,本行业产品逐渐以系统解决方案的形式进入下游行业,在为下游行业提
供基本身份认证信息的同时,根据行业特点加入客户信息自动录入、自动联库比对、自动打印、辅助联网核查等功能,最终与行业计算机网络联合形成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或者引入多媒体功能形成便携式智能终端,为下游行业用户现场应用提供便利。

第三阶段:(2010 年-2012 年):随着我国二代身份证发放工作的推进,各行业对通过二代证对客户进行智能身份认证的意义有了明确的认识,多项新型社会经济形态快速涌现,包括新型社保卡发放与新体系的建设、银行卡 EMV 迁移、多条高速铁路投入运营、身份证法修定要求身份证内增加指纹信息等等,二代证验证子行业内的生产厂家的产品开始向复合认证与多功能体系发展,如兼容二代证、社保卡与银行卡的多卡合一认证终端,兼容二代证与指纹、或虹膜或脸型的复合身份认证终端,等等;与此同时,该行业之外的一些大型IT 厂家也开始通过嵌入二代证阅读机具的方式,在其具有传统优势的行业推出多种大型自助设备,如航班自助值机设备、火车票自助取售票机、门禁自动闸机等。

行业深度植入,系统认证手段多样性拓展、终端与网络间数据交互能力的提升以及后台数据处理能力的增强,成为这一阶段研发的热点。

中国产业信息网()
第四阶段(2012 年以后):这一阶段主要体现智能身份认证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一方面,伴随着物联网概念涌现出来的新技术,包括移动互联、智能视频分析、大数据处理等迅速融入智能身份识别领域,身份认证终端产品向多功能、自助服务与移动办公方向发展,配套应用软件系统植入下游客户核心业务体系,数据跨行业平台应用与资源共享,等等,除了传统行业市场继续拓展外,智能身份识别将作为不可或缺的单元,将快速渗透到物联网各个具体业务形态当中,诸如平安校园、智慧园区、数字社区、智能交通、移动警务,等等。

另一方面,随着一代证废止、二代证加入指纹信息以及行业应用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传统身份认证方式会被二代身份证认证所替代,比如含指纹的二代证识别系统替代传统的 IC 卡小额支付认证方式,二代证配合虹膜或指静脉身份认证系统替代传统的银行卡支付认证方式等。

在社保卡应用领域,2011 年 7 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国家
标准《社会保险核心业务数据质量规范》提出,身份证号将作为社保卡号,终身不变,标志着二代身份证认证已经全面融入原有社保卡应用体系。

未来,人们只需携带身份证,并结合指纹(或脸型、或虹膜、或指静脉)等生物特征认证,就可以完成乘车、取款、旅游、购物等各类社会经济活动,而不必持有繁多的卡证,真正实现“一卡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