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院系技巧啦啦操队竞技水平的影响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体育院系技巧啦啦操队竞技水平的影响因素
作者:张萌
来源:《中国学校体育》2015年第09期
摘要:本文以影响福建省高校体育院系技巧啦啦操队竞技水平的因素为研究对象,以2014年福建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啦啦操比赛)体育院系组共5支技巧啦啦操参赛队伍为实例研究内容;以部分专家、裁判员、5支队伍的教练员为调查对象。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比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采用SPSS 19.0对影响技巧啦啦队竞技水平的因素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与研究,结论显示:影响福建省高校体育院系技巧啦啦操竞技水平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练员的知识结构及能力因素:教练员的专项技能;创新能力、敬业精神;文化知识;专家强调专项经验是影响教练员知识结构和能力的重要因素;2)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因素:运动员的选材;后备人才的选择;运动员受训时间和身体素质;运动员专业基础差、起点低。
专家强调学习成绩的激励机制;3)训练保障系统因素:训练基础设施条件;其次,运动员参赛次数;技巧啦啦操队的普及程度都是影响竞技水平的主要因素;4)制约因素包括:教练员的等级;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医疗设备条件。
关键词:技巧啦啦操;啦啦操;竞技水平
中图分类号:G8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7662(2015)09-0067-08
我国技巧啦啦操队竞技水平相对国外高水平运动队较薄弱,而影响技巧啦啦操竞技水平因素是全面、多方位的,竞技水平最直接的影响因素是参赛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提高竞技能力的直接方法是合理有效地进行运动训练。
经查阅现有的文献资料可知,现对影响技巧啦啦操竞技水平因素的分析则侧重于影响的主要因素,制约因素无人问津。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影响技巧啦啦操队竞技水平的主要因素进行补充以及对技巧啦啦操竞技水平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
通过专家问卷,对福建省第15届运动会裁判员和教练员最终确定福建省高校体育院系技巧啦啦操队竞技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因素分析包括以下几点:1)教练员知识结构及能力包括:教练员的文化知识、教练员的专项技能、教练员的创新能力、教练员的组织协调能力、教练员的敬业精神、教练员的等级;2)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包括:运动员的选材、后备人才的选择、运动员受训时间、运动员专业基础差起点低、运动员之间的相互配合、运动员的心理能力、运动员的技能、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运动员的身体技能;3)训练保障系统包括:训练基础设施条件、医疗设备条件、运动员参赛次数、学校重视程度、运动员受伤后的恢复。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以福建省高校体育院系技巧啦啦操队竞技水平及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对象本文选取2014年福建省第15届运动会技巧啦啦操乙组参赛队伍的运动员、教练员为调查对象,分别是福建师范大学队、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队、泉州师范学院队、莆田学院队、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队。
1.2.2文献资料法通过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资料室、清华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硕博论文数据库等系统查阅了相关的学术论文和书籍,以及相关规则等,了解国内外关于技巧啦啦操队竞技水平的相关研究,对有价值的资料加以归纳整理,为论文的综述、论证和撰写提供理论参考。
1.2.3问卷调查法对全国业内专家、具有多年带队经验的教师、部分高校教练员、参与比赛的部分裁判员,乙组技巧啦啦操队的教练员发放问卷。
1.2.4比较分析法通过对2014年福建省第15届运动会技巧啦啦队乙组的赛况分析,对参赛队伍中各队的竞技水平进行比较,对我国技巧啦啦操的发展进行分析。
1.2.5数理统计法采用SPSS19.0对影响技巧啦啦队竞技水平的因素进行多重二分法,得出技巧啦啦队竞技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
通过交叉列联分析制约技巧啦啦操竞技水平发展的因素。
2.结果与分析
2.1主要因素
2.1.1教练员知识结构及能力主要因素通过SPSS 19.0对福建省高校体育院系技巧啦啦操队的竞技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多选题多重二分法分析,得出影响福建省高校体育院系技巧啦啦操队竞技水平主要因素,交叉列联分析制约因素。
为福建省高校体育院系技巧啦啦操队竞技水平的快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表1反映了被调查者对福建省高校体育院系技巧啦啦操队竞技水平的影响因素的应答情况对题集频率进行分析。
根据应答次数和百分比,参照问卷中题目的选项,可以排出影响福建省高校体育院系技巧啦啦操队竞技水平的顺序。
同一题集进行比较,不同题集之间不能进行比较分析,由此得出,教练员知识结构及能力方面,依次为:教练员的专项技能(7例,占28%),教练员的创新能力和教练员的敬业精神(5例,占20%),教练员的文化知识(4例,占16%),教练员的组织协调能力(3例,占12%),教练员的等级(1例,占4%)。
2.1.2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主要因素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方面,顺序依次为:运动员的选材,后备人才的选择,运动员受训时间和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运动员专业基础差、起点低,运动员的心理能力和运动员的技能,运动员的身体技能(见表2)。
2.1.3训练保障系统主要因素训练保障系统,依次为:训练基础设施条件,运动员参赛次数,技巧啦啦队的普及程度,运动员受伤后的恢复和学校的重视程度,医疗设备条件(表3)。
由此看出,从教练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方面分析,影响最主要的因素有:1)教练员的专项技能;2)教练员的文化知识;3)教练员的组织协调能力;4)教练员的创新能力和敬业精神;5)教练员的等级。
由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方面分析,影响最主要的是:1)运动员的选材;2)后备人才的选择;3)运动员受训时间和运动员的身体素质;4)运动员专业基础差、起点低;5)运动员的心理能力和运动员的技能;6)运动员的身体技能。
而从训练保障系统分析最大的因素是:1)训练基础设施条件;2)运动员参赛次数;3)技巧啦啦队的普及程度;4)运动员受伤后的恢复和学校的重视程度,医疗设备条件的影响最小。
专家特别提出专项经验,学习成绩的激励机制都是影响竞技水平的因素。
2.2制约因素通过交叉列联分析各因素对福建省高校体育院系技巧啦啦操队竞技水平的影响,得出以下表格(见表4)。
根据分析看出:变量集的总样品数是7,无样品缺失值而被排除在分析过程之外。
2.2.1教练员知识结构及能力制约因素表2~7将教练员对问题“福建省高校体育院系技巧啦啦操队竞技水平影响因素”的应答情况按参赛队伍划分为5类,对影响竞技水平的因素进行纵向分析。
如,在被调查的7人中共有7人选择了X21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队有1例,占参赛队伍内应答次数的50%,占题集2内应答总数4次的25%,占总应答次数7次的14.3%。
福建师范大学队有1例,占参赛队伍内应答次数的100%,占题集2内应答总数4次的25%,占总应答次数7次的14.3%。
莆田学院队与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队的比例相同。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队没有选择此因素。
泉州师范学院队同福建师范大学队的选择比例相同。
X25支参赛队伍都有1例选择,都占参赛队伍内应答次数的100%,但是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队和莆田学院队,占题集2内应答总数7次的28.6%,占总应答次数7次的28.6%。
而福建师范大学队、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队和泉州师范学院队3支参赛队伍占题集2内应答总数7次的14.3%,占总应答次数7次的14.3%。
相比之下,该因素对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队和莆田学院队的影响大于其他3支参赛队伍。
选项X23和X25莆田学院队没有选择,没有对该队竞技水平造成影响。
其他4支参赛队伍都有进行选择,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队2例占参赛队伍内应答次数的100%,占题集2内应答总数5次的20%,占应答总数7次的28.6%。
福建师范大学队有1例选择,占参赛队伍内应答次数的100%,占题集2内应答总数5次的20%,占应答总数7次的14.3%。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队、泉州师范学院队的选择比例与福建师范大学队相同。
X24福建师范大学队和泉卅I师范学院队有1例占参赛队伍内应答次数的100%,占题集2内应答总数3次3
3.3%,占应答总数7次的1
4.3%。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队有l例占占参赛队伍内应笞次数的50%,占题集2内应各总数3次33.3%,占应答总数7次的14.3%。
莆田学院队和福建师范大学队福清分校队没有选择。
X 26只有福建师范大学队选择了1例占参赛队伍内应答次数的100%,占题集2内应答总数1次100%%,占应答总数7次的14.3%。
其他4支参赛队伍没有选择。
根据表4分析得出,对竞技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横向分析。
影响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队竞技水平的因素占参赛队伍内应答次数和总应答次比例顺序相同按照由高到低排序是教练员的敬业精神、创新能力、专项技能高于教练员的文化知识和组织协调能力高于教练员的等级。
福建师范大学队影响因素的比例是相同的。
莆田学院队教练员的专项技能影响大于教练员的文化知识大于其他因素对竞技水平的影响。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队教练员的专项技能,创新能力、敬业精神比例相等高于教练员的文化知识、组织协调能力以及等级因素对技巧啦啦操队竞技水平的影响因素。
泉州师范学院队前5项的高于第6项的因素对技巧啦啦操队竞技水平的影响。
对题集2内应答次数影响分析,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队教练员的专项技能、敬业精神比例相同高于教练员的组织协调能力高于教练员的专项技能高于教练员的文化知识高于教练员的等级。
福建师范大学队教练员的等级高于教练员的组织协调能力高于教练员的文化知识高于教练员的创新能力和敬业精神高于教练员的专项技能。
莆田学院队与参赛队伍内的百分比和题集2内的百分比的排序相同。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队教练员的创新能力、敬业精神比例相同高于教练员的竞技能力高于其他3项。
泉州师范学院队教练员的组织协调能力高于教练员的文化知识高于教练员的创新精神、敬业精神高于教练员的竞技能力高于教练员等级。
综上所述,各因素之间发展平稳,偏差较小,才能提高福建省技巧啦啦操队的竞技水平的提高。
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是,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队和莆田学院队有2名教练员组成,教练员各自的选择在参赛队伍内的百分比对竞技水平的影响因素的选择不同,对影响因素的结果则不同。
其他3支参赛队伍都是有1名教练员,他们的选择直接表达了对自身参赛队伍竞技水平的影响比例。
在总应答的百分比中,教练员的原始专项、由视频得出,动作的连接和队形的编排体现了教练员的专项技能和创新精神,教练员的创新能力与教练员的敬业精神成正比,教练员本人能积极参与到动作创编中体现了教练员的敬业精神。
学校没有啦啦操特招政策,运动员都是通过不同的选拔方式进行筛选,训练时间不统一,教练员根据运动员的时间制订合理的训练时间,且队伍成立时间是4年,对组织协调能力进一步肯定。
职称和毕业院校与教练员的文化知识有一定的联系。
因此,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队要平衡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精力投入,提高教练员的等级,平衡各因素之间的差距,以此提高本队的竞技水平。
福建师范大学队在福建省高校体育院系技巧啦啦操队中成绩最好(第1名),不同影响因素比例相同,因此,发展迅速,竞技水平较好。
莆田学院队的成绩相对较低(第5名),各因素之间差距较大,应该加强教练员的组织协调能力、创新精神、敬业精神、等级以此加强本队的发展。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队队(第2名),各因素之间差距较小,但是教练员的文化知识、组织协调能力和等级要进一步提高。
泉州师范学院队(第3名)各因素之问差距较大,但成相对平稳的态势,要提高教练员的等级平衡各因素之间的差距。
教练员的等级较低是制约福建省高校技巧啦啦操队竞技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
2.2.2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制约因素对表5分别进行纵向分析得出: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队“运动员的选材”占本队教练员应答次数2次的100%,各参赛队相同。
占题集3应答次数7次的28.6%,占总应答次数7次的28.6%,与莆田学院队所占的各项百分比相同,高于福建师范大学队,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队和泉州师范学院队各项百分比的14.3%、14.3%。
泉州师范学院队X32没有选择。
4支参赛队伍应答次数占100%,福建师范大学队、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队所占题集3应答次数6次和总应答次数6次的16.7%和14.3%,小于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队
和莆田学院队相对应百分比的33.3%和28.6%。
福建师范大学队和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队
X33没有选择,却选择了X35和X39其他3支队伍第1项的百分比的排序是: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队、莆田学院队高于泉州师范学院队。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队、莆田学院队,第2项除占自身参赛队伍应答次数1次的50%外,其他各参赛队各项百分比相同。
莆田学院队第3项没有选择,其他4支参赛队伍占参赛队伍应答数的100%相等外,占题集3应答次数、占总应答次数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队高于其他3支队伍。
X34莆田学院队和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队没有选择。
其他3支队伍各占自身参赛队伍应答次数的100%,占题集3应答数和占总应答次数4次,福建师范大学队、泉州师范学院队小于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队。
X 36和X 37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队和莆田学院队都没有选择。
而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队选择了X 37,并没有选择X 36,泉州师范学院队与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队相反。
福建师范大学队都选择此项,各项百分比分别是100%、50%、14.3%。
x310只有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队选择1例。
其他队伍都没有进行选择。
横向分析得出:福建师范大学队各因素影响相对稳定,自身参赛队伍应答次数和总应答次数,除运动员接受X33和X310没有选择外,其他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相等,而占题集3应答次数百分比排序为:x37、X36高于X34、起点低高于X35、X39高于X32高于X31。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队X31、X32、X35、X37、x39占自身参赛队伍应答次数和总应答次数百分比相同,其他选项没有选择。
占题集3应答次数从高到低排序是X 37大于X39、x35大于x32大于X31。
泉州师范学院队X31、X33、X34、X35、X36、X39占自身参赛队伍应答次数和总应答次数百分比相同,其他选项没有选择。
占题集3应答次数从高到低排列是:X36大于X34大于X33、X36、X39大于X31。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队X31、X32、X33、x34、X39占自身参赛队伍应答次数和总应答次数百分比相同大于x 35、x 310占自身参赛队伍应答次数和总应答次数百分比,其他因素没有选择。
占题集3应答次数从高到低排序是X310大于X34大于X33、
X39大于X32大于X31。
莆田学院队X31、X32、X33占自身参赛队伍应答次数和总应答次数百分比相同大于X35,其他因素没有选择。
占题集3应答次数从高到低排序是X33大于X32大于X31。
综上所述,各因素之间发展平稳、偏差较小才能提高福建省技巧啦啦操队的竞技水平的提高。
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根据问卷调查显示:运动员的选拔方式多种多样,通过学生报名后考试选拔、上课物色、小型比赛选拔、推荐等筛选于后备人才选择有关。
运动员所学的专项对选材有很大影响。
各参赛队的训练次数、时问以及队伍组建年限,各参赛队所在学校啦操专项特招生对运动员受训时间和运动员专业基础、起点相关。
每支参赛队伍都有自己的参赛运动员和替补运动员,尤其是技巧啦啦操项目是一项要求运动员之间默契配合的运动,尤其是各组的尖子、底座、保护员之问的相互配合。
根据运动员问卷显示,部分运动员会对4大类难度中的部分难度有恐惧心理,并且在比赛之前出现紧张心理,这都会对比赛成绩造成影响。
难度的完成是得分的关键,技能高完成情况好,相反完成情况差。
体能包括身体形态、素质、机能3个部分共同影响。
根据比赛成绩分析福建师范大学队各影响因素趋于平稳,因此成绩较好。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队各因素也是趋于平稳,但是运动员的心理能力和身体机能要提高。
泉州师范学院队各因素稳定,但后备人才的选择和运动员的技能和身体技能有待提高。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队员因素之问差距较大,因此会影响比赛成绩。
运动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心理能力运动员
的技能,身体技能都要提高,才能促进本队的竞技水平。
莆田学院队在运动员的相互配合、心理能力、技能、身体素质、身体机能都要进行大幅度提高,才能提高本队成绩。
通过分析,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是制约福建省高校体育院系技巧啦啦操运动员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2.2.3训练保障系统制约因素同样对表6分别进行纵向分析得出:5支参赛队伍X41占各参赛队伍应答次数的100%,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队、莆田学院队占题集3应答次数和总应答次数相同大于其他3支参赛队伍。
X42只有福建师范大学队选择了1例,占各自参赛队伍应答次数的100%。
其他参赛队伍都没有选择。
X43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队和泉州师范学院队没有选择,其他3支队伍占各自参赛队伍应答次数的100%,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队、莆田学院队占题集4应答次数和总应答次数相同分别是40%、28.6%大于福建师范大学队的20%、14.3%。
X44和X46选中频率3次。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队没有选择X44,有1例选择了X46。
莆田学院队2例选择了X46。
福建师范大学队、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队和泉州师范学院队都选择了
X44、X46,所占各项比冽的百分比相同。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队、福建师范大学队、莆田学院队选择了X45,占各自参赛队伍的50%、100%、100%,占题集4应答次数和总应答次数的25%、14.3%,与福建师范大学队相同。
莆田学院队是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队和福建师范大学队的2倍。
对下表进行横向分析:福建师范大学队各项因素影响稳定,但是X46没有选择。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队、泉州师范学院队只选择了X41、X44,其他的因素没有选择,各影响因素差距很大。
莆田学院队选择了X41、X43、x45、X46,其他选项没有选择。
综上所述,根据调查显示分析得出:训练场地及设备体现了训练基础设施条件情况。
是否配备专业队医反映了医疗条件。
运动员参赛次数、学校的重视程度,对技巧啦啦操竞技水平有影响。
各参赛队伍啦啦操课程的设置反应了技巧啦啦操对的普及程度。
运动员受伤后的恢复,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竞技水平。
福建师范大学队各项因素趋于平稳,但运动员受伤后的恢复没有选择,其也是竞技水平的影响因素。
泉州师范学院队、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队对运动训练设备因素中选择因素较少,要平衡各因素之间的发展趋势,加强对各因素的认识。
莆田学院队和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队虽然都选择了4个影响因素,但莆田学院队的各因素之间差距小于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队,因此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队要加快平衡各因素之间的差距。
医疗设备条件是制约竞技水平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加强技巧啦啦操队“训练保证系统”全面性、系统性,提高福建省高校体育院系技巧啦啦操队竞技水平的提高。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影响福建省高校体育院系技巧啦啦操竞技水平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练员的知识结构及能力因素:教练员的专项技能;创新能力、敬业精神;文化知识;专家强调专项经验是影响教练员知识结构和能力的重要因素。
2)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因素:运动员的选材;后备人才的选择;运动员受训时间和身体素质;运动员专业基础差、起点低。
专家强调学习成绩的激励机制。
3)训练保障系统因素:训练基础设施条件;运动员参赛次数;技巧啦啦操队的普及程度都是影响竞技水平的主要因素。
4)制约因素包括:教练员的等级;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医疗设备条件。
3.2建议
1)教练员应不断学习和参加规则培训提升在实践中创新的能力,通过与其他参赛队伍之间的交流扩充自己的理论知识,学习国外高水平队伍创编技巧,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水平。
2)加强学校对技巧啦啦操的重视,强调场地安全保障,增加医疗设备,加大经济投入,完善场地设施的配备为技巧啦啦操提供最坚实的后盾力量。
3)教练员根据运动员的情况制订训练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提高动作的稳定性、难度动作失误技术技巧以及成功率、运动员之间默契配合
4)利用不同训练方法,针对自身队伍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练习,提高动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