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阿里地区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藏阿里地区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运用 (共14题;共89分)
1. (2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妖娆(ráo)分外(fēn)怫然(fǘ)强聒不舍(guō)
B . 襁褓(qiǎng)枘凿(ruì)缟素(gǎo)心无旁骛(wù)
C . 扶掖(yè)单于(chán)脚踝(huái )恪尽职守(gè)
D . 亵渎(dú)骈进(pián)佝偻(lǚ)成吉思汗(hán)
2. (2分)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 由于接到请柬比较晚,赶到小李家时,大家已经等了我好久了,我成了不速之客。
B . 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吸引了各国的读者。
C . 我们希望日本政府妥善处理教科书问题,采取切实措施防止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D . 课间操时,同学们整整齐齐地站在操场上,鳞次栉比,蔚为壮观。
3. (2分) (2018七上·廉江期末)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对自然界的利用和开发,应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在“应树立”前,添加“我们”。
)
B . 2018年《魅力中国城》颁奖盛典落下帷幕,广州荣获中国十佳魅力城市。
(在句子末尾加上“的称号”。
)
C . 大桥设计、施工、运营的全过程坚持始终最小程度破坏、最大限度保护的建设目标。
(“始终”和“坚持”互换位置。
)
D . 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把“基本”去掉。
)
4. (2分) (2016九上·惠民期中) 填入下列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不生病是所有人的最大愿望和追求,是我们在这世上活得自在、潇洒,活得有意义的最基本保障。
对待健康,人普遍有两种心态:一种是“求”;另一种是“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在“保”健康的状态下,人对待身体就像是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义不容辞,持之以恒。
②在“求”健康的状态下,人是没有自我、毫无尊严的。
③而这时只要去学习“保”的知识和技巧就能活到天年。
④面对疾病的威胁,人往往无能、无助、无知,只能听天由命。
⑤这时,所有外在力量都能决定你的命运,你不得不盲从于别人对你的生命所做的任何处置。
A . ④⑤②①③
B . ①③④⑤②
C . ②④⑤①③
D . ①③②④⑤
5. (2分) (2020八下·鱼台期末)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 . 《社戏》——鲁迅——中国现代——小说
B . 《桃花源记》——陶渊明——中国汉代——散文
C . 《登勃朗峰》——马克·吐温——美国——游记散文
D . 《卖炭翁》——白居易——中国唐代——古体诗
6. (7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其中那些积淀着智慧结晶、浓缩着丰富情感的中华经典著作灿若星河,令人心驰神往,从四书五经到楚辞汉赋,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四大名著,让所有华夏子孙为之骄傲与自豪。
为响应市教委在全市中小学举行“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号召,学校将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系列活动。
(1)为了更好地推动此项活动的开展,请你为活动拟写一句宣传标语。
(要求语言简练,朗朗上口)
(2)下图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下中国的作用”在中学生群体中的调查,请认真阅读分析,然后把你探究的结果写在下面。
(3)活动小组向收藏古书籍的黄玉露老师借了一本《宋词中最美的花朵》,用于班级的日常朗诵,借期一周,借出日期为2018年11月11日。
如果你是活动小组长张文涛,请你写一张借条。
7. (1分) (2017八下·仪征月考)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后填写课文原句。
(1)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________,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
(3)淮南秋雨夜,________。
(4) ________,晒翅常疑白雪消。
(5) ________,相伴过年华。
(6) ________?怅望青田云水遥。
(7)优秀的人才常常需要识才的慧眼去发现,韩愈曾发出“人才常有,而发现人才的人不常有”的感叹:
________,________。
8. (12分) (2019九下·漳州模拟)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答。
卢俊义道:“若是免的此难,当以厚报。
”吴用道:“命中有四句卦歌,小生说与员外,写于壁上,日后应验,方知小生灵处。
”卢俊义叫取笔砚来,便去白粉壁上写。
(《水浒传》)
吴用为什么让卢俊义将“四句卦歌”写在墙上?请简述。
9. (8分) (2019九上·昆明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这首词词情极其哀愁。
其中“________”四个字写出了词人愁苦的缘由。
(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10. (10分)(2019·禅城模拟)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日:“小惠未徜,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弟敢加也,必以信。
”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又何间焉________
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________
③望其旗靡,故逐之________
(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A . 曹刿坚持要拜见鲁庄公,最主要的是因为他很自信,有智谋,又得到了同乡人的鼓励和支持。
B . 本文结构严谨,详略得当。
先写战前对话,谈战略思想,再写战中指挥,最后写战后议论,谈胜败原因。
C . 从文中可以看出,鲁庄公知人善用,但又是一位政治上缺乏远见,战术上急躁冒进的君主,是“肉食者”的代表之一。
D . 本文运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通过对鲁庄公、“乡人”的描写,突出了曹刿从容镇定、深谋远虑的性格和强烈的爱国心与责任心。
11. (17分)阅读课文《苏州园林》2~4段,完成各题。
(1)选文第1段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 ,说明对象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
(2)选文第1段中“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3)所选文段采用的说明结构是什么?选文第2段中“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4)选文第3段“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一句中的“往往”能否去掉?为什么?
12. (14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后面小题。
一个人在山上
邓皓
①我现在的家在岳麓山下。
②我所住的房子背后,不知什么时候被人探出一条路来。
每天一早会有很多人从这里爬上岳麓山进行晨练,这等热闹要到上午10点以后才告平息。
③也就是说,如果不是假日,紧靠我家的岳麓山,每天上午10点以后便是孤独的。
④我曾陪同我外地的朋友登过好几次岳麓山(当然是花了10元门票从正门进去的)。
去赏玩的都是大家必去的熟悉的景点,像爱晚亭、麓山寺、蔡锷墓、云麓宫、鸟语林等。
⑤我觉得那没意思极了。
⑥我讨厌任何预见性很强的像履行任务似的行动,包括以开心为目的的旅游。
⑦我决定去看看孤独的岳麓山。
⑧一个非假日的秋日的下午,我一个人登上了岳麓山。
这时候无忧无虑的孩子大多在上课,为衣食之忧的成人在劳作。
一边爬山的时候,我就为自己能有这么一份悠闲而惬意无比;待登上山顶,我更是惊异于呈现在我眼前的岳麓山:它有了我以前未见的大气、厚重、静穆、空旷、辽远。
⑨岳麓山陌生了。
我一下子喜欢极了这种熟悉的陌生。
⑩随便找了一处地方坐下来,俯瞰山下棋盘似的城市,再看看头顶离得近了的天空,山不说话,巍峨却在我的心里形成了。
我眼前的山石、树木静静地立着,孤独中却有一股凛然的傲气,只有这秋日里渐渐走向衰败的小草还在使着性子调皮,随风轻轻摇曳着。
其实,它也是傲然的呢,它不惧怕生命的凋零。
⑪我突然对它们心生崇敬起来,人说高处不胜寒,可是山可以。
山上的泥石、树木、花草可以。
⑫我有种冲动,想走近任何的一块石头,一棵树,跟它们说说话,想俯下身子亲近每一株草,跟它们交心。
谁说沉默意味着没有申明呢,或许,它们比我的祖辈都年长呢。
令人钦敬的是,岁月似剑,风雨如磐,它们按照自己的信念活成了自己的模样,一座山其实就是一幅经年不变的画,我看到的其实就是我父辈看到的那幅——或许,我眼下站的这块地方,在若干年前就是一位衣袂飘飘的诗人或豪气干云的武士所亲临过的。
可是,这山上的一切,不
论遭遇自然无情的侵袭还是人类亲切的探访,都呈现出宿命似的接纳,没有悲喜的跌宕。
这种神闲气定的大气魄,人哪里会有!
⑬我想起小时候在乡下的时候,看到那农田的稻谷,在沉默和朴素里任由时光的安排,抽穗、扬花、结谷,然后回到农人的仓储里,我以为那是懦弱的没有生命的,今天,一个人在山上,突然感觉到一座山、一棵稻谷那样不加雕饰地完成过程,不加挑剔地归依结果。
真正的强大有时就是不奢求,不抗拒。
⑭人或者总无法摆脱奢望,归顺自然,所以人别说比自然活着的万物渺小,比自然本身都渺小。
⑮譬如登山,你很少看到一个人孤独地登山,而只是成群结队地开心赏玩,你把山看成了景点,你就无法领略到山的生命。
有人说见了黄河你得跪下去面对、解读,面对杀也应该是——至少我门的灵魂应该是。
⑯你不妨一个人登一次山,你会发现:一个人在山上,面对沉默不语的山,用不着比较,你就渺小了。
⑰我感觉我登上了山,人却站在了山脚下。
(1)作者写到“我一下子喜欢极了这种熟悉的陌生”,这种说法矛盾吗?为什么
(2)作者写到“我突然对它们心生崇敬起来,人说高处不胜寒,可是山可以。
山上的泥石、树木、花草可以”。
联系上下文,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
(3)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只有这秋日里渐渐走向衰败的小草还在使着性子调皮,随风轻轻摇曳着。
(4)作者写山的同时,想起小时候家乡的稻谷,这样写有什么用?
(5)作者为什么说“我感觉我登上了山,人却站在了山脚下”?
13. (5分)《无言之美》作者阐明了”无言”的意蕴,以文学、音乐、雕塑等各类艺术作品为例,分析了“无言之美”,最后归纳出自己的观点:”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无言之美从某个方面来说也是含蓄之美,你能对含蓄之美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吗?
14. (5分) (2019九上·凤翔期末) 蓦然回首,发现自己长大了。
变得不再爱哭、不再孤独、不再空想、不再胆小……请以“不再”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
如填写“自卑、骄傲、害羞、等待、贪玩、想家、粗心、放纵自己……”2诗歌除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一、积累运用 (共14题;共89分)
答案:1-1、
考点: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
考点:
解析:
答案:6-1、答案:6-2、答案:6-3、
考点:
解析:
答案:7-1、答案:7-2、答案:7-3、答案:7-4、答案:7-5、答案:7-6、答案:7-7、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答案:9-1、答案:9-2、考点:
解析:
答案:10-1、答案:10-2、
答案:10-3、考点:
解析:
答案:11-1、答案:11-2、答案:11-3、答案:11-4、
考点:
解析:
答案:12-1、
答案:12-2、
答案:12-3、答案:12-4、答案:12-5、
考点:
解析:
答案:13-1、
考点:
解析:
答案:14-1、
考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