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电池温度系数的测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七 丙酮碘化反应的速率方程
一、目的要求
1. 测定酸催化作用下丙酮碘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2. 通过本实验加深对复杂反应特征的理解。

3. 掌握光度计和反应-吸收样品池的使用方法。

二、基本原理
不同的化学反应其反应机理是不相同的。

按反应机理的复杂程度之不同可以将反应分为基元反应(简单反应)和复杂反应两种类型。

简单反应是由反应物粒子经碰撞一步就直接生成产物的反应。

复杂反应不是经过简单的一步就能完成的,而是要通过生成中间产物的许多步骤来完成的,其中每一步都是一个基元反应。

常见的复杂反应有对峙反应(或称可逆反应,与热力学中的可逆过程的含义完全不同),平行反应和连续反应等。

丙酮碘化反应是一复杂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H +是催化剂,由于反应本身能生成H +
,所以,这是一个自动催化反应。

一般认为该反应的反应机理包括下列两步:
这是一个连续反应。

反应(1)是丙酮的烯醇化反应,它是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得很慢。

反应(2)是烯醇的碘化反应,它是一个快速且能进行到底的反应。

由于反应(1)速率很慢,而反应(2)的速率又很快,中间产物烯醇一旦生成又马上消耗掉了。

根据连续反应的特点,该反应的总反应速率由反应(1)所决定,其反应的速率方程可表示为:
A D
A H t t
dC dC KC C d d +-
== (3) 式中A C 为丙酮的浓度;D C 为产物碘化丙酮的浓度;H C +为氢离子的浓度;K 为丙酮碘化反应的总的速率常数。

由反应(2)可知,2
D t dC dC d dt
I -=
如果测得反应过程中各时间碘的浓度,就可以求出
dt
dC D。

由于碘在可见光区有一个比较宽的吸收带,所以本实验可采用分光光度法来测定不同时刻反应物的浓度。

若在反应过程中,丙酮的浓度为0.1~0.6mol ·dm -3,酸的浓度为0.05~0.5mol ·dm -3时,可视丙酮与酸的浓度为常数。

将(3)式积分得:
2
2
1
1
D D C t D A H C t dC KC C dt +=⎰

2121()D D A H C C KC C t t +-=- (4)
按朗怕-比耳定律,若指定波长的光通过碘溶液后光强为I ,通过蒸馏水后的光强为I 0,则透光率可表示为:
T ︒
I =
I
并且透光率与碘的浓度有如下关系:
2lg I T dC ε= (5)
式中,d 为比色皿光径长度;ε是取10为底的对数时的吸收系数。

又因
dt
dC dt dC I D
2-=,积分后可得: (2)(1)22(1)(2)D D C C C C I I -=- (6)
将式(5)、(6)代入式(4)中整理后得:
2121lg lg ()
(7)A H T T k dC C t t ε+-=-
或:
式中,εd 可通过测定一已知浓度的碘溶液的透光率T 代入式(5)而求得。

当C A 与C H+浓度已知时,只要测出不同时刻反应物的透光率,就可利用(8)式求出丙酮碘化反应的速率常数K 。

为了验证上述反应机理,可以进行反应级数的测定。

根据总反应方程式,可建立如下关系式:
lg H A d T K d C C dt
ε+=⋅⋅⨯2121lg lg 1(8)
()A H T T k d t t C C ε+
-=-
(11)
2
E dC V=dt
H I a A kC C C β
γ+= (9) 式中α,β,γ分别表示丙酮、氢离子和碘的反应级数。

若保持氢离子
和碘的起始浓度不变,只改变丙酮的起始浓度,分别测定在同一温度下的反应速
率,则:
21(2)(1)a
A A C C υυ⎡⎤=⎢⎥⎣⎦ , 21(2)lg lg (1)A A C a C υυ⎛⎫⎡⎤=÷ ⎪⎢⎥⎝⎭⎣⎦
(10) 同理可求出β,γ
31(2)lg lg (1)H H C C υβυ++⎡⎤⎛⎫
=÷⎢⎥ ⎪⎢⎥⎝⎭⎣⎦
, 2241(2)lg lg (1)I I C C υγ
υ⎡⎤⎛⎫
=÷⎢⎥ ⎪⎢⎥⎝⎭⎣⎦
三、仪器与药品
带恒温装置的722型光栅分光光度计 超级恒温槽 停表
磨口锥形瓶(100mL )1只 容量瓶(50mL )2只 5mL 移液管3支
3mol ·dm -3丙酮溶液 0.01mol ·dm -3I 2溶液 0.05mol ·dm -3I 2溶液
四、实验步骤
(1)将超级恒温槽的温度调至25℃(或30℃)。

(2)调整分光光度计:在使用仪器前,应该对仪器进行检查,电源接线应牢固,通地要良好。

各个调节旋钮的起始位置应该正确,然后再接通电源开关。

将灵敏度旋钮调置“1”档(放大倍率最小)。

开启电源,指示灯亮,选择开关置于透光率“T ’,波长调到565nm 的位置上,然后将比色架(带有恒温水套)放入暗箱中盖好箱盖,将仪器预热10min 。

打开试样室盖(光门自动关闭),调节“0”旋钮,使数字显示为“00.0”。

盖上试样室盖,将装有蒸馏水的比色皿(光径长为1cm )放到比色架上,使之处在光路中。

调节透光率“100%”旋钮,使数字显示为“100.0”。

如果显示不到“100.0”,则可适当增加微电流放大器的倍率档数,但尽可能使用低档,这样仪器将有更高的稳定性。

改变倍率后,必须重新校正“0”和“100%”。

(3)求εd 值:取另一比色皿,注入已知浓度的碘(0.002M)溶液,放到比色皿架的另一档位置上,测其透光率T,利用(5)式求出εd 值。

(4)测定丙酮碘化反应的速度常数K
在一洗净的50mL 容量瓶中,用移液管移入5毫升 2mol/L 丙酮和5毫升蒸
馏水。

取另一洗净的50ml 容量瓶,用移液管移入5毫升 2mol/L HCl 、5毫升0.02M 碘和10毫升蒸馏水。

再用另一洗净的50ml 容量瓶,移入25ml 蒸馏水。

三瓶各自盖好塞子,一起放入恒温槽中恒温。

待达到恒温10min 后,将丙酮溶液倒入盐酸和碘溶液容量瓶中,用恒温的蒸馏水洗丙酮瓶3~4次,洗涤液倒入混合液瓶中,用恒温蒸馏水稀释至刻度。

此步骤在恒温槽小孔口中进行。

取出此容量瓶,摇匀后迅速倒入比色皿中,用擦镜纸擦干玻璃外壁,放入比色皿架上。

以下与步骤(3)相同,测其透光率T, 每隔2min 读一次,T 达到90以后停止测试。

在测量过程中,需经常检查检流计零点和蒸馏水空白的透光率。

(5) 测定各反应物的反应级数
各反应物的用量如下:
五、数据处理
1.温度 25 ℃(或30℃)时
(1)求出εd: ,C 碘=0.002M 的T= %
(3)lgT 对时间t 作图,从其斜率可求出K 1。

2.温度 35 ℃时
(1)求出εd: C 碘=0.002M 的T= %
(3)lgT 对时间t 作图,从其斜率可求出K 2。

3. 根据下式计算反应的活化能
lg H A d T K d C C dt ε+=⋅⋅⨯
2121
(35)lg ()(/)(25)t t K C T T E J mol K C R T T -=⨯
4. 由实验步聚(3),(4)中测得的数据,分别以lgT 对t 作图,得到四条直线。

求出各直线斜率,即为不同起始浓度时的反应速率,代入(10)、(11)式可求出α,β ,γ。

六,计算示例
1. 当温度25 ℃时 ,2
0.002/C mol l I =, 23%T =
2lg I T dC ε= 2
lg 0.638
319.140.002
I T
d C ε-==
= l g t
t/min
由lgT 对t 作图可得一直线,直线的斜率为 A H k dC C ε+0.0357=
52
0.2/50
A C mol l ⨯=
= , 520.2/50H C mol l +⨯== 310.0357
2.796710319.140.20.2
A H A H
k dC C k dC C εε+
+
-=
=
=⨯⨯⨯
2. 当温度35℃时,20.002/C mol l I =,21%T =
l g T
min
2lg 0.6778
338.890.002
I T d C ε-=
== 0.09A H k dC C ε+=, 0.2/A C mol l = 0.2/H C mol l += 320.09
6.6410338.890.20.2
k -=
=⨯⨯⨯
3
31223
2118.314298308 6.6410ln ln 68.5710/308298 2.796710
a RT T k E J mol T T k --⨯⨯⨯===⨯--⨯
七、问题讨论 实验关键点
(1)本实验选定丙酮的浓度为0.1~0.6mol/L,氢离子浓度为0.05~0.5mol/L,碘的浓度0.0001~0.01mol/L 。

反应过程中,可认为A C 和H C +保持不变。

(2)求k 时要用到丙酮和盐酸的初始浓度,故本实验中所用的溶液浓度要准确配置。

(3)碘液见光易分解,因此从溶液的配制到测量应尽量迅速,防止光分解。

(4)虽然在反应(1)中,从表观上看除I 2外没有其它物质吸收可见光,但实际上反应体系中却还存在着一个次要反应,即在溶液中存在着I 2、I -和I -3的平衡:
其中I 2和I -3都吸收可见光。

因此反应体系的吸光度不仅取决于I 2的浓度而且与I -3的浓度有关。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知,在含有I -3和I 2的溶液的总消光度E 可以表示为I -3和I 2两部分消光度之和。

23223
3
I I I I I I E E E dc dc εε---=+=+
而摩尔消光系数2I ε和3I ε-是入射光波长的函数。

在特定条件下,即波长λ=565nm 时 ,23I I εε-
=,所以(13)式就可变为:
22
3
()I I I E d c c ε-=-
也就是说,在565nm 这一特定的波长条件下,溶液的消光度E 与总碘量(I 2+I -3)成正比。

因此常数εd 就可以由测定已知浓度碘溶液的总消光度E 来求出了。

所以本实验必须选择工作波长为565nm 。

[思考题]
1. 动力学实验中,正确计量时间是实验的关键。

本实验将反应开始混合,到起算反应时间,中间有一段不算很短的操作时间。

这对实验有无影响?为什么?
2.将蒸馏水从样品池倒出后,样品池不一定能完全在样品架上正确复位,如稍有变动,致使I 0变成80或120,这对结果有何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