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V感染相关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一些问题.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EBV抗体的阳性率出现时间及 持续时间
抗体
VCA-IgG
测定方法
IIF*
滴度 (1:)
10~1280
阳性率 (%)
100
出现时间
病初
高峰
第1~2周
持续时间
终身低滴 度
VCA-IgM
VCA-IgA EA-IgG 抗EBNA 抗MA
IIF
IIF IIF AGIF** IIF
10~160
10~40 5~320 5~160
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 (CAEBV)
• 定义 一种淋巴细胞是增殖性疾病,其特点是抗 EBV抗体水平明显升高或血液中EBV-DNA 和淋巴细胞中EBV-RNA/蛋白阳性而没有明 显的免疫缺陷 • 特点:慢性或反复性传单,异常类型抗 EBV抗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高 EBV载量,大多数为EBV感染T或 NK细胞有关
EB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 EBV-DNA检测:多用Real-time PCR方法 测定,外周血EBV-DNA阳性提示机体有活 动性感染,但不能区分原发感染还是以往 感染被再激活 • EBERs(EBV编码早期核糖核酸)原位杂 交试验:是EBV潜伏感染的最好标志物, 受累器官中EBERs原位杂交试验阳 性是组织器官EBV感染的金指标
EBV相关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EBV-HLH)
• EBV-HLH的主要临床表现有持续性发热,以高热为主,有肝脾淋巴 结肿大、黄疸、肝功异常、水肿、胸腔积液、腹水、血细胞减少、凝 血病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包括惊厥,昏迷及脑病的表现,严重者可 出现颅内出血。NK细胞淋巴瘤合并EBV-HLH时有对蚊虫过敏史。 • 诊断指南:EBV-HLH的诊断包括HLH的诊断和EBV感染两个方面。 依据HLH-2004方案,以下8条有5条符合即可诊断HLH:①发烧;② 脾脏增大;③外周血至少两系减少,血红蛋白<90g/L,血小板< 100×109/L,中性粒细胞<110×109/L;④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或低纤 维蛋白原血症:⑤骨髓、脾脏或淋巴结中有噬血现象;⑥NK细胞活 力降低或缺乏;⑦血清铁蛋白≥500mg/L:⑧可溶性 CD25(SIL-2R)≥2400U/ml。 • 治疗原则:EBV-HLH预后不好,病死率高,且发病 年龄越小,预后越差。除常规的对症支持治疗外,主 要有化学免疫治疗和骨髓移植治疗。抗EBV特异性治 疗:阿昔洛韦等对抗EBV裂解感染可能有效,对潜伏 感染无效。免疫球蛋白、干扰素可用
EBV感染相关性疾病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IM)
X-连锁淋巴细胞增生症(XLP) 病毒相关的噬血细胞综合征
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AEBV)
口腔毛状粘膜白斑病(OHL)
恶性肿瘤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
• •
•
• •
IM是原发性EBV感染所致,我国儿童IM发病高峰在学龄前和学龄儿童。 临床特点:(1)发热:约1周,重者2周或更久,幼儿可不明显。(2)咽峡炎: 50 %有灰白色渗出物,25%上腭有瘀点,部分病例合并链球菌感染。(3)淋巴结肿大: 任何淋巴结均可受累,颈部淋巴结大最常见。(4)脾脏肿大:50%的病例可伴脾大, 持续2~3周。(5)肝脏肿大:发生率约10%~15%。(6)皮疹:可出现多样性皮疹, 如红斑、斑丘疹或麻疹。(7)其他:50%病例可有眼睑水肿。 诊断指南:西方国家应用较多的是1975年Hoagland’s标准:1)临床三联征:发热、 咽峡炎、淋巴结病;2)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50%和异型淋巴细胞比例≥10%;3)血 清嗜异凝集抗体阳性。上述标准的适应人群是10~30岁的IM病例。我国IM发病的高峰 年龄在学龄前和学龄儿童,其血清嗜异凝集抗体常常阴性,而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 例>10%的病例在学龄前儿童IM中只有41.8%,因此,我国诊断标准:1)下列症状中的3 项:发热、咽峡炎、颈淋巴结大、肝脏肿大、脾脏肿大;2)下列3条实验室检查中任一 项:①抗EBV-CA-IgM和抗EBV-CA-IgG抗体阳性,且抗 EBV-NA-IgG阴性;②抗EBV-CA-IgM阴性,但抗EBV-CA-IgG抗 体阳性,且为低亲合力抗体。⑧嗜异凝集抗体阳性。④外周血异 型淋巴细胞比例≥10%。同时满足以上2条者可以诊断 为EBV-IM。 IM患者EBV外周核酸载量在2周内达到高峰,病程22天后血清中 检测不到核酸 出现脾破裂、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系统并发症、 嗜血细胞综合征、肝衰竭等应转入相应疾病治疗
EBV相关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EBV-HLH)
• EBV-HLH是以发热、肝脾肿大、血细胞减低、高甘油三脂及低纤维蛋白 原血症为特点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严重威胁患儿生命的过度炎症 反应性疾病。本病曾经的5年生存率仅22%。分为两种类型:遗传性 HLH和继发HLH。遗传性HLH又包括:1)原发HLH又称家族性 HLH(familial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FHL),通常发 生在婴幼儿:2)先天免疫缺陷病相关的HLH,包括X连锁淋巴组织增殖 综合征、CMdiak-Higashi综合征、格里塞利综合征2型等。继发性HLH 是指继发于感染、肿瘤、结缔组织疾病等多种疾病。 • EBV-HLH是EBV感染诱发的一类HLH,是继发性HLH中最重要的类型, 多见于日本及中国等亚洲人群,其发病机制为EBV感染的CTL细胞和NK 细胞去功能化,变成大颗粒淋巴细胞并异常增生, 产生高细胞因子血症及巨噬细胞活化,从而造成 广泛的组织损伤。部分病人存在基因突变,目前证 实的相关基因有PRFl、SH2D1A、UNCl3D和STXll等。 若证实有相关基因突变,则诊断为家族性HLH。
EBV亚急性感染
EBV亚急性感染
• 入院后予GCV抗病毒治疗,3周后复查EB病毒定 量1.02×105copies/mL,考虑抗病毒效果欠佳, 予丙种球蛋白+因特芬治疗后体温正常,颈部仍 可触及黄豆、绿豆大小淋巴结,肝肋下1cm,脾 未及,肝功生化、血细胞形态正常出院。 • 出院后继续因特芬每周2次(1月后每周1次), 丙球每3周1次,3月后复查EB-DNA阴 性,VCA-IgM(-), VCA-IgG(+), EA-IgG(-),EBNA(+),血常规、 肝肾功能正常,后复诊追踪检 查到目前正常。
EBV细胞潜伏感染的基因表达
细胞EBV潜伏感染时病毒基因的表达类型
EBERs 潜伏感染-0型 + 潜伏感染-Ⅰ型 + 潜伏感染-Ⅱ型 + 潜伏感染-Ⅲ型 + EBEA-1 EBEA-2 EBEA3s LMP-1 LMP-2 + + + + + + + + + +
潜伏感染-0型:健康携带者 潜伏感染-Ⅰ型:Burkitt淋巴瘤、胃肠道肿瘤 潜伏感染-Ⅱ型:鼻咽癌、HD、T/NK细胞白细胞/淋巴瘤、CAEBV 潜伏感染- Ⅲ型:淋巴增殖疾病(移植后、艾滋相关)、平滑肌肿瘤 EBV潜伏期感染的细胞含有大量EBEA-1、EBEA-2转录子 其功能抑制干扰素介导的抗病毒效应和凋亡 LMP-1是一种整合膜蛋白,是诱导B细胞转化的主要因子, 是潜在致癌基因,与EBV感染后恶化转换有关
EBV感染相关性疾病诊断
和治疗的一些问题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 李文益
2012.11.24
概述
EBVEpstein和Barr于1964年从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 细胞培养中最早发现 属疱疹病毒γ亚科 1.外层有囊膜 2.囊膜内是核衣壳,它是20面体,有162个壳粒 3.致密体:基因组的线状双链DNA。 基因组全长172kb,编码约100个基因, 其中重要的有编码壳抗原(VCA),早 期抗原(EA),核抗原(EBNA)和潜 伏膜蛋白(LMP)等的基因
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AEBV)
• 诊断标准:1、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类似症 状和体征:下述症状持续 3个月以上方可诊断CAEBV,包括发烧、 持续性肝功能损害、多发性淋巴结病、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 视网膜炎、间质性肺炎、牛痘样水疱及蚊虫过敏等, 2 、 EBV 病 感染及引起组织病理损害的证据:下述标准≥l条即可诊断 CAEBV : (1) 血 清 EBV 抗 体 滴 度 异 常 增 高 , 包 括 抗 VCAIgG≥l:640 或抗 EA-IgG≥l:160 , VCA/EA-IgA 阳性:( 2 )在感染 的组织或外周血中检测出 EBER-l阳性细胞;(3)外周血 PBMC 中EBV-DNA水平高于102.5拷贝/μg DNA,(4)受累组织中EBVEBERS 原 位 杂 交 或 EBV-LMPl 免 疫 组 化 染 色 阳 性 : ( 5 ) Southern杂交在组织或外周血中检测出 EBV-DNA:3、排除目前 已知疾病所致的上述临床表现。 • 治疗原则: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可依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 及综合治疗:1)免疫治疗及化疗,2)造血干细胞 移植:目前唯一报告CAEBV有效的一种方法,3) 抗病毒治疗,往往无效,可试用更昔洛韦、阿 糖腺苷,干扰素和细胞因子。可用α或β干 扰素和白介素2等制剂,自体EB病毒特异 性CTLs。4)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
97
80 50~80 100
病初
病初 比抗VCA 略晚 恢复期后 恢复期后 *间接免疫荧光法
第1~2周
第1~2周 比抗VCA 略晚 恢复期后 恢复期后
2~3个月
近似 VCA-IgM 数月 终身 终身
**抗补体荧光免疫法
EB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EBV不同感染的血清抗体改变 VCAIgG VCAIgM EA EBNA 既往无感染 IM急性期 + + + IM恢复期 + +/+/亚急性感染 + +/+/- +/既往感染 + 低+/+ 慢性活动性感染 高+ +/高+ -
EB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 血常规和细胞形态 • EBV特异性抗体检测
抗原antigen 抗体antibody EB病毒核抗原(EBNA) 在疾病早期出现,并长期存在 膜抗原(MA) 抗膜抗体是病毒的中和抗体, 其高峰出现虽然较晚,但以后可 持续终生 早期抗原(EA) 在疾病的急性期有80%的阳性率 壳抗原(VCA) IgM 抗体急性期阳性率最高,急性 期可首先出现,并很快达高滴定度, 是传单患者急性期诊断的重要指标, 以后在数周内消失。IgG抗体在发病 两星期达高峰,以后以低水平存在持 续终生,虽不能作为近期感染指标, 但可用作流行病学调查。 淋巴细胞决定抗原(LYDMA)
EBV亚急性感染
• EBV亚急性感染:包括EBV持续感染、再活化及 再次感染 ㈠可表现为轻型或不典型IM后发热(中、低度)、 淋巴结肝脾肿大持续3周以上甚至几个月,除部分 可出现肝功能异常外,一般不累及多脏器损害: 部分无发热,仅以淋巴结肝脾肿大起病 ㈡外周血EBV-DNA持续阳性 ㈢EB抗体多为VCA-IgM(+)、VCA-IgG (+) 、 EA-IgG(+)、EBEN(+或-),但没 有CAEBV所出现异常改变
病例介绍 1. 患儿华某某,男,1岁7月,广西宜宾人 2. 反复发热2月余,为不规则热,高达39.3℃,伴咳嗽1 月当地医院查WBC14.34×109/L,L:64.74%,N26.4%, 异型淋巴细胞7%,2周前开始低热,肝脾淋巴结肿大。 3. 查体:T:37.3 ℃,P110次/分,R26次/分,Wt13.5Kg。双 侧颈部可及多个花生米、黄豆大小淋巴结,质软无压 痛,肝右肋下2cm,脾肋下1cm,质中,无压痛 4. 入院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3.65×109/L,L55.8%, N34.5%,偶见异型淋巴细胞;EB抗体:VCA-IgM(+), VCA-IgG(+), EA-IgG(+),EBNA(-)。 EB-DNA1.66× 105copies/mL(<1×103copies/mL )。细胞亚群 CD19+24.7%,NKC7%,CD20+23.6%
流行病学
多散布于世界各地
全年可感染,见于秋末冬初 好发于儿童及青年,幼儿及 35 岁以上者少
见,最小可在新生儿期发病 男多于女 通过口或飞沫传染,偶尔输血感染 潜伏期30~50天
感染类型
• 增殖性感染: 初次感染 幼儿隐性感染多见 青春期原发性感染 50%引起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非增殖性感染:潜伏感染→引起细 胞转化→恶性转化
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AEBV)
• 原发感染后EBV进入潜伏感染状态,机体保持健康或亚临床状态。少 数无明显免疫缺陷的个体,原发EBV感染后病毒持续活动性复制、不 进入潜伏感染状态,或处于潜伏感染状态下的EBV可再次激活并且大 量复制、机体再次进入病理状态,表现为IM症状持续存在或退而复 现,伴发多脏器损害或间质性肺炎、视网膜眼炎等严重并发症,称为 CAEBV。CAEBV预后较差,部分最后并发淋巴瘤。北京儿童医院曾 报道53例儿童慢性活动性EBV感染病例的临床特征,随访的42例患者 中,26.2%(11/42)在发病后7个月至3年内死亡 • 临床特点:CAEBV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有发热、肝脏肿大、 脾脏肿大、肝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症、贫血、淋巴结病、蚊虫过敏、 皮疹、皮肤牛痘样水疱、腹泻及视网膜炎。病程中 可出现严重的合并症,包括HLH、恶性淋巴瘤、DIC、 肝功能衰竭、消化道溃疡或穿孔、冠状动脉瘤、中枢神 经系统症状、心肌炎、间质性肺炎及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