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高考两年模拟】(新课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第30讲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的实质是 (
)
B.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
A.增加国民生产总值 C.扩大政府开支
答案
D.增加政府税收
B 题干反映了英国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故B项正确;A、C、D三
项都不符合题干中“实质”的要求,故排除。
栏目索引
6.18世纪初,一位名叫伯纳德· 曼德维尔的荷兰医生写了一本《蜜蜂的寓 言》,叙述了一个蜂群的兴衰史。最初,蜜蜂们追求奢侈的生活,大肆挥霍 浪费,整个蜂群兴旺发达。后来它们改变了原有的习惯,崇尚节俭,结果蜂 群凋敝,最终被对手打败而逃散。后来,某学者根据这则寓言提出一个著名 的理论。这一理论是 ( )
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使美国避免在危机形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开创了国
家④ 干预经济 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5.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在于生产与销售的矛盾。⑤(✕)
6.罗斯福新政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⑥(✕)
栏目索引
题组二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⑦ 70年代 初期,西方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 经济政策,美欧经济进入“黄金时期”。
栏目索引
题组一 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1.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非等英 联邦国家在渥太华召开帝国经济会议,签订了11个双边协定,制定了帝国特
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
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它实施的直接目的是 ( A.推行贸易自由化 C.扩大进出口数额
2.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经济出现“滞胀”现象,美英等国调整经济
政策,实行一种政府干预与⑧ 市场 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 “混合经济”。 3.二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⑨ 社会福利 政策,20世纪六七十 年代,“福利国家”的发展日渐完备。 4.福利制度的出现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也 扩大了社会消费;使一些国家的⑩ 财政支出 扩大,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
不正确。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始于罗斯福新政时期,故D项不正确。
栏目索引
2.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起 了一场关税大战。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 A.一致提高关税,共渡难关 )
B.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C.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造成价格降低。罗斯福政府采取减耕减产措施,是为了提高农产品价格,故 D项正确;A、B两项不是其目的,故排除;C项应该是“以工代赈”的目的, 故排除。
栏目索引
题组二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5.1980年,英国经济中国有企业所占份额为11%,而2000年约为2%。在这20 年里,英国转让了50多家大型国有企业以及更多的小型国有企业。这种做
答案
B “关税大战”不是共渡难关,故A项不正确;根据“提高关税”
“关税大战”可知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扩大内需的措施,故C项不正确; 材料也没有涉及“限制出口”的措施,故D项不正确。
栏目索引
3.有学者指出,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扮演了一个开拓者和 革命者的角色。其依据是罗斯福 ( A.改变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 )
B.挽救了岌岌可危的资本主义
C.放弃了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 D.否定了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度
答案
A
“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强调其没有背离资本主义的本质,
“开拓者和革命者”,强调其措施的创新性与建设性。B项未能体现其创 新性,C、D两项认为罗斯福背离了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私有制度,不符 合事实。只有A项正确评价了罗斯福及其新政。
栏目索引
课标版
历史
第30讲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栏目索引
教材研读
题组一 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1.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 会的① 基本矛盾 ,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具体原因有: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广大劳动人民却相对贫困,导致供需矛盾 扩大;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 2.1929年至1933年经济大危机波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力特 别强。这次危机引发了各国政治危机,② 法西斯分子 乘机兴风作浪;各
A.经济民族主义
C.重商主义
答案
B.自由放任主义
D.凯恩斯主义 题干的主旨是挥霍浪费会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发展,崇尚节俭
D
会导致经济凋敝,这与凯恩斯的主张相符,故选D。
栏目索引
7.有学者认为,美国克林顿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实行的经济政策属于新版 的罗斯福新政。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 A.处于经济大危机环境下 B.面临着处理政府干预与自由放任的关系问题 C.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彻底解决了失业问题 D.创造了美国经济发展奇迹,消除了经济危机 答案 B 罗斯福新政是在经济大危机爆发,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失败的情 况下实行的,而克林顿政府实行的所谓“新版的罗斯福新政”是在美国经济出 )
)
B.克服经济发展困难பைடு நூலகம்D.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答案 B “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
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说明实行的是贸易保护政策,结合“1932年”的 时间信息,可以判断是为了应付经济危机,故B项正确,A项不正确。“对成员国
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的做法不利于扩大进出口数额,故C项说法
栏目索引
4.1933年5月,罗斯福政府颁布了《农业经济调整法》,该法令在农村被称 为“犁棉苗法令”。根据该法令,政府缩减了数千万英亩耕地。美国政府 采取减耕减产这一措施的目的是 ( A.优化农村环境 C.提供就业机会
答案
)
B.给农民提供补贴 D.提高农产品价格
D
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是“生产过剩”, “生产过剩”会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尽快走出经济困境,进一步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更为强烈的反抗,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3.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有:整顿银行与金融业;复兴工业,通过了③ 《全
栏目索引
国工业复兴法》 ;调整农业政策;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进行社会立 法,如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等。 4.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的破坏程度;缓
栏目索引
负,同时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5.20世纪 90年代,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新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
形势下的一种以 知识经济 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 增长模式,它推动了美国经济的长达十年的持续增长。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国家控制私人资本,实行国家垄断的政策。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