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5七律长征课堂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册语文5七律长征课堂笔记
一、课文背景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是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创作的一首歌颂红军英勇长征精神的诗篇。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这首诗以磅礴的气势、豪迈的情怀,概括了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赞扬了红军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展现了红军必胜的革命信心。
二、课文内容
《七律·长征》全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个字。
首句“红军不怕远征难”总领全诗,点明了红军长征的目的和背景。
次句“万水千山只等闲”进一步描绘了红军长征的艰辛和困难,但红军却以“等闲”的态度对待,表现了红军的英勇和无畏。
第三句“五岭逶迤腾细浪”描绘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五岭的情景,将崎岖的山路比作细小的波浪,形象生动。
第四句“乌蒙磅礴走泥丸”则描绘了红军在乌蒙山区行军的情景,将险峻的山路比作泥丸,表现了红军的豪情壮志。
最后两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分别描绘了红军在金沙江和泸定桥的战斗场景,表现了红军的英勇善战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三、重点知识点
1. 七言律诗的特点:七言律诗是一种常见的诗歌形式,每句七个字,共四句,韵律严谨。
这首诗就是典型的七言律诗。
2. 红军长征的意义: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之
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进行的战略转移。
长征的胜利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 红军英勇顽强的精神:这首诗表现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的英勇顽强的精神。
他们面对重重困难,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为了革命的胜利勇往直前。
4. 比喻手法的运用:这首诗运用了比喻手法,将红军长征中的艰难险阻比作细小的波浪、泥丸等形象生动的比喻,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四、课堂练习及答案
1. 默写课文
请同学们默写《七律·长征》这首诗,注意字迹工整、清晰。
答案:略
2. 解释词语
请同学们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长征:指中国工农红军在1934年至1936年期间进行的战略转移行动。
(2)万水千山:形容长征途中遇到的无数艰难险阻。
(3)等闲:轻易、随便的意思。
(4)逶迤:形容山势曲折蜿蜒。
(5)磅礴:形容气势雄伟盛大。
(6)云崖暖:形容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陡然矗立,江水拍打在峭壁上发出温暖的响声。
(7)铁索寒:形容泸定桥上的铁索冰冷刺骨。
3. 思考题
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
(1)《七律·长征》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3)你认为《七律·长征》这首诗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