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学期 必修四 苏轼《定风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官职的降和升
明确:词人认为无论是雨还是晴都无所谓。 人生也是如此,顺境也好,逆境也好;窘困也 好,通达也好,都无所谓。这是词人面对仕途 失意的旷达胸襟。
回顾下片并思考:
雨停了,苏轼人生中最大的一场雨 也结束了,那么在这场大雨过后,苏轼 对人生有了怎样一种新的认识呢?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手法揭示
以 “小” 事: 苏轼遇雨 一“雨”双关

竹杖芒鞋轻胜马

同行皆狼狈
见 “大”
情: 旷达超越 寓情于景“一蓑烟雨任平生”
祝福语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道路难免坎坷 曲折。汪国真有诗曰:“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 雨的时候,晴也是雨。”环境可以影响心境,心境也 同样也可以影响环境。可以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 悲”宠辱偕忘境界的能有几人?当我们身处逆境时, 我们应该像苏轼那样做到洒脱,且行且歌。
背诵上阕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 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 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 无风雨也无晴。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 带着寒气的春风将我的醉意吹醒了,微微感 到点冷。 雨后放晴,前面山头上的夕阳普 照, 好似在招手欢迎我。
• 料峭春风:带几分寒意的东风。 • 「斜照相迎」,也透露着喜悦的情绪。
讨论:刻画了怎样 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步骤: 动作、神情、性格+身份
上片刻画了一个吟啸徐行、拄着拐 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 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的词人形 象。
苏东坡是在苦难中完成了自己的一个人 物,挫折磨练了他的顽强意志,面对风 雨,不惊恐,不逃避,不哀伤,泰然处 之,潇洒从容,这就是苏轼最具魅力的 人格光辉。愿我们活得和他一样,明亮 旷达。
赏析探究
思考:“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 照却相迎”三句中“微冷”“相迎”并举, 表达了作者的人生体验?
“料峭春风”
人生的逆境 政治的风雨Biblioteka “山头斜照”人生的希望
明确:作者于挫折中看到希望,于逆境中
看到曙光,不让这暂时的挫折和逆境左右自
己的心情.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 相迎” 三句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


苏 轼

读出节奏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 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 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前小序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 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时间: 1082年3月7日 地点: 沙湖道中 人物: 同行 、余 事件: 雨
感觉: 狼狈、不觉
即事感怀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竹 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雨, 苏轼是如何做的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置之不理
雨大
无所畏惧 气定神闲
挑 轻松 神态 战 欢快 自若
8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拄着竹杖,穿着草鞋,比乘马还要来得轻便。 这雨有甚么可怕?虽只有一件蓑衣,任凭一生 风雨都不在意
A、阳光总在风雨后。 B、也许正当我们感到绝望的时候,希望和转机
已经在前面等着我们了。 C、人生的晴雨一如自然界的变化,反复无常,
要于挫折中看到希望,于逆境中看到曙光。
赏析探究
思考:“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风雨”和 “晴”的深层含义是什么?这一句写出了词人 怎样的人生感悟?
“风雨”和“晴”
人生的逆境和顺境 名利的失和得
• 芒鞋:草鞋。
• 竹杖草鞋--步行所用,属于闲人。用到竹杖 芒鞋,即所谓「我是世间闲客此闲行」(《南 歌子》)。
• 马--则是官员或忙人的坐骑,即俗所谓「行 人路上马蹄忙」者。
赏析探究
思考:作者为什么说“竹杖芒鞋”比马 “轻” ?你认为这里的“竹杖芒鞋”和 “马”有什么深刻含义吗?
“轻”
心情的轻松,无官一身轻
—— 风雨过后,必将迎来人生的希望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回首往事,人生顺逆心中已无分别。这里 的“也无风雨也无晴”可以理解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超然物外 。
背诵下阕
风也好,雨也好;阴也 好,晴也好;沉也好,浮也 好,人生看得几清明。 • 苏公以豁达乐观、平静的 气度,视风雨为无物,阴晴 如一;盛衰荣辱,又何足挂 齿?利害得失,正可一并泯 灭。
“烟雨”
自然界的风雨, 政治上的风云变幻(人生的风雨)
“任”
镇定、从容、洒脱和旷达
莫听―――> 超然外物 何妨―――> 镇定自如 吟啸且徐行——> 潇洒闲适、超旷达观 谁怕―――> 向风雨挑战的倔强 任―――>镇定自若、洒脱自信的胸襟
上片:描写苏轼面对风雨的心理 感受,表现了词人面对苦难的旷达 超脱精神。
• 贬到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 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 贬到儋(dān)州,他说:“九死 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
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 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处如天堂, 他说“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 同道反目,见识了人世间万千丑态却说 “眼前见天下无一不是好人”。他这 样描述自己的一生:“载歌载舞,深 得其乐”,可见苏轼是潇洒超俗的, 乐观开朗的,旷达的。
“竹杖芒鞋” “马”
闲散江湖 奔波官场
“竹杖芒鞋 轻胜马”
两者对比,隐喻闲散 江湖胜过奔波官场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 放浪山水间,与渔樵杂处,往往为 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
——苏东坡《答李端书》
赏析探究
思考:“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烟雨”有哪 些含义?“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 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这样写道:
“他从监狱里走来,带着一个极小的官 职,实际上以一个流放犯的身份走来,带着 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走来……一路 上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一路走来 了黄州……”
• 贬到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 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 贬到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 故乡无此好湖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