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炭疽病的发生及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9/
植物医院
葡萄炭疽病的发生及防治
葡萄炭疽病又名晚腐病,病害多在葡萄成熟时发生。
该病是我国葡萄主要病害之一,全国各葡萄产区均有发生。
欧亚种葡萄、美洲种葡萄及圆叶葡萄均能发生。
病害引起的损失,因地区、年份和品种感病性的不同而异,以高温多雨的地区发生较重。
一、症状
葡萄炭疽病发生在果粒、穗轴、花穗、叶片、卷须和新梢等部位,但主要为害果粒。
果粒上症状表现为幼果表面呈黑色、圆形、蝇粪状病斑,但病斑在幼果期不扩大、不发展,也不形成分生孢子。
由于幼果较酸,果肉坚硬,限制了病菌的生长,病部只限于表皮。
果粒典型发病是从着色期开始,此时果粒柔软多汁,含糖量增加,病斑扩大较快。
病果最初出现圆形稍凹陷的浅褐色病斑,有的病斑扩大到半个果面,此时病斑表面密生小黑点。
当天气潮湿时,即排出绯红色黏质孢子块。
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果逐渐干枯,最后变成僵果。
美洲葡萄品种的病粒脱落,果梗仍残留树上,但欧洲葡萄品种的病果粒多不脱落,整穗僵葡萄仍挂树上。
叶片染病多在叶缘部位产生近圆形暗褐斑,直径2~3厘米,湿度大时也可见粉红色分生孢子团,病斑较少,一般不引起落叶。
二、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葡萄炭疽病的病源是半知菌亚门、炭疽菌属的胶孢炭疽菌,其有性态称围小丛壳菌,属子囊菌门真菌。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枝蔓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侵染果穗,多在一年生新枝上带菌,发生侵染依气候情况而定,与降雨有关。
越冬病菌要求有一定温、湿度条件形成
分生孢子。
15℃开始形成分生孢子,适宜温度20~30℃,超过40℃,孢子不能形成,有雨、露、雾的条件有利于孢子形成。
分生孢子在15℃时少量孢子萌发,19℃半数以上萌发,孢子萌发适温28~32℃,分生孢子在9℃以下或45℃以上不
能萌发。
在炎热夏季,葡萄着色成熟时,病害常大流行;一般情况下,分生孢子团是一团胶质,借雨水溅散传播,因此分生孢子的传播与萌发都需要一定的水分或降雨。
田间发病与降雨关系密切,降雨数天后易发病,天旱时病情扩展不明显。
炭疽病发生与日灼有关,日灼的果粒容易感染炭疽病。
栽培环境对炭疽病发生有明显影响,株行距过密,双立架葡萄园发病重,宽行稀植园发病轻。
施氮过多发病重,配合施用钾肥可减轻发病。
该病先从植株下层发生,特别是靠近地面的果穗先发病,后向上蔓延。
沙土地栽植发病轻,黏土地栽植发病重,地势低洼、积水或空气不流通发病重。
三、防治方法
1.清洁田园。
剪除带病枝梢及病残
体,春芽萌动前于枝干及植株周围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0.5%五氯酚钠,以清除越冬菌源。
2.加强栽培管理。
开花坐果期根据
施肥情况及植株长势适当疏花疏果,果
23
植物医院·种植
实釆收前新梢要摘心、摘副梢,及时绑蔓,尽量使果园通风透光,要尽可能提高结果部位。
平地果园严防积水。
每年秋、冬季施足有机肥,果实发育期间追施适量磷、钾肥,保持植株旺盛长势,增强抗病力。
此外,疏花时剪去发病变黑的花穗可减少病害幼果的侵染。
3.喷药保护。
葡萄炭疽病有明显的潜伏侵染现象,应提早喷药保护,花穗
期发病普遍的地区应在初花期开始喷50%(质量分数,后同)保倍福美双1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800倍液。
开花后到套袋前喷50%保倍福美双1500倍液。
套袋前用22%戴哇霉1500倍液+15%苯瞇甲环哇1000倍液,待处理果穗的药液干后立即套袋。
(据《果农之友》许领军/文)
龙果花皮果成因及预防
花皮果在每个火龙果园或多或少都有发生,它是影响卖价的一个重要因素。
火龙果花皮果大部分是由病虫害引起,药害和高温多雨天气也会导致花皮果,应采取适当措施预防。
防治病虫害时要根据果园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不要盲目用药。
1.病害引起。
如褐腐病、溃疡病、灰霉病都可能会引起花皮果。
这些真菌病害预防不及时会发生比较严重,特征是病斑初是小黄点,然后中间会出现红点;灰霉病在田间湿度大时发病较重,出现花皮果较多。
因此在雨季来临时要及时用药进行预防,以保护性杀菌剂为主。
广西农科院药剂筛选试验研究表明,
42.4%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悬浮剂对火龙果溃疡病具有很好的防效,可作为田间防治火龙果溃疡病的有效药剂。
2.虫害引起。
火龙果虫害主要有蓟马、螨类、蚂蚁、棉蚧等,这些虫害会引起花皮果。
虫害防治不及时,导致果面上出现伤口,在高温天气下易形成斑点,就成了花皮果。
因此须定期进行喷药防治,在花果期之前,在地面喷杀虫剂;在开花前3天左右打1次药,可用吡虫啉、噻虫嗪等烟碱类杀虫剂,配合阿维菌素或菊酯类药剂;花谢后3~5天再打1次药,根据蓟马为害情况,以内吸性药剂配合触杀类药物为主。
3.药害引起。
用药方式不当,如大剂量用药、浓度过大、药剂稀释不均匀、高温下施药,都容易形成灼伤斑,从而出现花皮果。
所以,应严格按照药剂说明正确使用,还要避免在高温时段用药。
4.天气引起。
在高温多雨季节不能及时施药,又受到酸雨的影响,就更容易出现花皮果;高温天气,会加速水分蒸发,加速火龙果成熟,果实个头小,易被晒伤造成花皮果。
因此,高温多雨季节一定要注意水分管理,提前了解天气情况,连续高温没有降雨时,要避免阳光直射并适当对枝蔓和果实表面喷水,补充水分;连续多雨时,应提前施药,做好预防。
(宗荷)
24
/NONGCUN XINJISHU/农村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