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在工程中的理论与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工程趋于规模化、职业化、理论化
近代自然科学革命的起点
以争取自然科学的独立为目的,从哥白尼(14731543)的“日心说”、维萨留斯(1514-1564)的 “血液循环理论”开始,经伽利略的力学研究延续, 以牛顿力学建立为标志科学革命。
1543年《天体运行论》和《人体构造》 从宇宙结构、天体运行的大循环角度和人体内部血
我国战国(公元前四百年——公元前221)的“工巧”, 排在“天时”“地气”“才美”之后,是使人造的器物 得以为“良”的条件。
第二节 技术的含义和特征
技术的概念——改造世界的知识体系及其 物化载体、改造活动和社会建制。
1. 知识体系—主体性、技能性、多样性、具体性 2. 物化载体—工具、装置、工艺、程序 3. 社会活动—将自然转化为人工物,是目的(价
第谷•布拉赫——开普勒——滕格纳尔
近代自然科学革命的发展
新哲学的激励 弗朗西斯·培根——”量” “经验和理性职能的真正的合法婚配” 笛卡尔——”演绎法”“实验方法的基础” ”我思故我在” 解析几何学
近代自然科学革命的完成
牛顿(公元1642-1727 年)
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科学 边缘科学、横断科学、综合科学
第二节 技术的含义和特征
技术的词源
古希腊(公元前3千年前)语“techne”,含义是指技艺、 手艺、技能、本领。 现在的“technology”,是十七世纪 时将“techne”加上了“logos” (逻各斯:苏格拉底 之前的哲学中,指支配宇宙的原则,此后被理解为理性、 理念,被当作上帝一样的所有活动和产生的源泉,或存 在于人类灵魂中的推理能力,圣经或基督教里之圣子, 即神的属性中的智慧和创造力,以之与人沟通), “宇 宙的律性”,加上“Techne”,直观的含义也就是在 “技能中所包含的宇律性”的意思。
工程的核心是建造——内外作用循环的实现 二、工程技术的试验方法
2、科学研究的方式从个人研究转变为集体研究,建制化的科学得以产生。 第一节 科学、技术、工程共同体的含义与社会角色
将科学与技术连接起来,通过反馈与重设使内外 “积极的”责任(主动责任);
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共183个国家的代表团和联合国及其下属机构等70个国际组织的代表
东方:道家学说;儒家“天人感应”;墨家实验;
还原的、有机的“人学”
古代科学的形态之二 实用知识(科学)体系
中医——中国式自然科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官科技——中国式自然科学与政治的关系 三大发明——中国式科技与社会的关系
古代科学的形态之三 理论自然科学萌芽
亚里士多德:证明传统源流 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几何学传统源流 阿基米德:科学研究中实验方法的尝试
科学的本质是发现——由外及内 纽可门的活塞式大蒸汽机
他说:“牛马四足,是谓天; 建立广义相对论的引力场方程,论证现实空间不是平坦的欧几里德空间,而是弯曲的黎曼空间。
第国谷际•竞布争拉力赫与—国—将家开创普新存勒体—系—在滕格的纳尔世界变为“科学”的世界,实质上是将 世界以特定方式在人类意识中重现和预演 第四节科学研究的逻辑思维方法
“牛顿因为发明了万有定律而创立了科学的天文学,由于 进行了光的分解而创立了科学的光学,由于创立了二项式定 理和无限理论而创立了科学的数学。”
——恩格斯
伊萨克•牛顿爵士安葬在这里。他以近于超人的智力第一 个证明了行星的运动与形状,彗星的轨道,海洋的潮汐。他 孜孜不倦地研究光线的各种不同的屈折角,颜色所生成的种 种性质。对于自然、考古和圣经,他是一个勤勉、敏锐和忠 实的诠释者。在他的哲学中确认上帝的尊严,并在他的举止 中表现了福音的纯朴。让人类欢呼曾经存在过这样伟大的一 位人类之光。
实践方法和物化载体 环境与社会变化
好坏判别
预期与协调
研究取向和价值观 精神实现

价值中立
物质价值 工具价值
综合价值 价值权衡
研究规范
普遍、公有、无私、 功利目的、保密、专 团结、协作
创造、怀疑
利(知识变为权利)
第二章 科学、技术与工程的历史及发展趋势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发展趋势
科学的历史发展 技术的历史发展 工程的历史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与工程的特点和
运用科学理论与技术手段,有组织、系统化的改 造(客观)世界的具体实践活动及取得成果。
第三节 工程的含义和特征
工程的特征
1. 工程的追求目标是社会实现 2. 工程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动态整合 3. 工程活动是通过技术集成实现创新的过程 4. 工程本身是一个复杂系统
工程的分类
1. 按(技术)生产过程:采掘、材料、机械、建筑、交通、 通讯、动力
区别于经验知识、局部知识、个人知识、宗教知识。
第一节 科学的含义和特征
科学的分类
F ·培根:记忆的科学、想象的科学、理智的科学 圣西门: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 黑格尔:数学、力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植物学、
动物学(加入运动变化、普遍联系观点) 恩格尔:机械、物理、化学、生物、社会 现代: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 当代:
劳动、语言、工具 伴随着劳动活动的出现、工具的产生,技术也
就随之而来了。
科学的起源
脑体分工——阶级出现是科学诞生的前提 有食、有闲、兴趣、自由——奴隶主阶级
古代文明兴起:集群生活中的实践基础
四大流域文明——四大古文明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中国、古印度
海域文明——古希腊、古罗马
农民和商人:职业群体塑造科学形态
第一节 科学的历史发展
科学技术的起源
科学和技术作为两种密切联系又根本区别的 社会存在,其起源上的分别尤其明显。
一个民族没有科学是可以生存的,但没有技 术是不可能生存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技术 比科学更贴近人的本质,技术和劳动一起构 成人类产生的条件。
技术的起源
人的产生 1200万年前——猿 800—400万年前——猿人(“猿”?“人”?) 300万年前起——“智人” 人与动物的区别——觅食方式 人从动物界分化的标志
第一节 科学的含义和特征
科学的概念——科学是以认识自然的知识体 系、认知活动和社会建制。
1. 知识体系—客观化、抽象化、系统化、理论化 2. 社会活动—主体、客体以及主客体间的中介 3. 社会建制—从业余兴趣→职业分工→社会工程 4. 研究方法—“理性+经验”、“实验+逻辑” 5. 价值判断—“不科学”、“科学化”
逻辑推理相结合
近代自然科学革命的发展
开普勒的行星三定律是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最重要的 前提。
第一定律:行星轨道为椭圆,太阳在椭圆的一个焦 点上;(轨道定律) 第二定律:同时间内,行星与太阳联线扫过的面 积相同;(面积定律) 第三定律:太阳系内任意两颗行星的公转周期的 平方与他们的轨道半主轴长的立方成正比。(周期 定律)
自然辩证法在工程中的理论与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针对工程硕士的特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根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突破传统自然 辩证法教材的体系结构,在讨论一般科学技 术问题基础上,突出关于工程问题的讨论。
第一章 科学、技术与工程的一般特点
第一节 科学的含义和特征 第二节 技术的含义和特征 第三节 工程的含义和特征 第四节 科学、技术、工程的联系与区别
值)与知识的结点 4. 社会建制—谋生手段→职业群体→人员体系 5. 体系存在—技术群落、连锁发展
第一次技术革命—蒸汽-机器技术体系 第二次技术革命—内燃机-电气技术体系 现代技术革命—高新技术群
第二节 技术的含义和特征
技术的特征
1.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2. 主体要素和客体要素的统一 3. 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的统一 4. 潜在形态到显示形态的过程
——牛顿墓前铭文
近代自然科学革命的完成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牛顿力学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第一定律:F=0 第二定律:F=ma 第三定律:F=F’ 万有引力定律 重要的刚体物理学概念:质点、(绝对)
康德、拉普拉斯的星云假说 第一节 科学、技术、工程共同体的含义与社会角色
技术的灵魂是发明——由内及外 您可以信赖一点,您已经博得了一切有思想的人们的永久感激。
(2)利用信息的不对称获取工程活动中的利益; 一、工程技术的设计方法
将“科学”的世界变为“技术”的世界,实质上 3.中国为什么没有自发的产生近代科学?——李约瑟之谜
液的小循环角度消除了神的位置,以太阳和心脏为 中心的两种循环(圆周)宣告了神与神国的特权的 终结。
近代自然科学革命的发展
伽利略的贡献 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将实践操作、数学
和逻辑同科学研究结合起来。 一、天文学观察——神的宇宙有瑕疵、拥护
“日心说”; 二、创建动力学——落体定律、惯性运动; 三、科学方法的创新——实验观测证实和数理
古代技术的形式
手工技术 以工具、身体和经验为构成要素,而且后两
者更为关键。 思考:
古代科学对古代技术为什么没有明显的推动 或帮助?
古代工程的起源
公元前3000年—古印度、古巴比伦冶炼工程
铜——青铜——铁
公元前 700年—古希腊、古巴比伦市政工程 公元前 250年—中国水利工程、长城 文艺复兴时期—工程师为主导的工程活动
作用实现持续的循环。 出席了会议,102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到会讲话。
第四节 科学技术工程的联系与区别
科学
技术
工程
任务和目的 过程和方法
认识自然 是什么 为什么
经验到理论 理论与经验 逻辑与试验
成果性质和评价标 理论知识

真伪判别
改造自然 做什么 怎么做
理论到实践 设计 试验
建构人工自然
实践的系统化和组织 化 综合方法 系统科学
古代科学的形态之一
自然哲学
自公元前8世纪以后,古代科学是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存在 和发展的。整个古代的科学实际上只限于天文、气象、 力学、数学以及建筑、航海、医学等。没有形成独立的、 系统的分门别类的知识体系,一切有关自然的知识几乎 都包含在自然哲学中。
西方:“原子论”“万物皆火(水、气)”
分解的、无机的“物学”
43十九世纪的自然科学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迁移18世纪英国道尔顿戴维法拉第赖尔哈密顿焦耳麦克斯韦达尔文18世纪末和19世纪上半叶法国拉格朗日拉普拉斯柯西库伦达兰贝尔拉瓦锡盖吕萨卢布兰居维叶布丰拉马克19世纪30年代前后德国高斯欧姆楞次李比希迈尔赫尔姆霍兹克劳修斯凯库勒基尔霍夫赫兹1809年柏林大学成立实行常规试验课课堂讨论日本美国英国以德国大学为样本进行改革44十九世纪的自然科学1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热力学研究卡诺原理布朗运动麦克斯韦的分子运动论伏特伏特电池尼尔克逊电解水奥斯特电流磁效应法拉第和亨利电磁感应等人的研究迈尔和焦耳的不同研究范式观察思辨方法和实验方法19世纪70年代恩格斯明确提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45十九世纪的自然科学热力学第一定律永动机不可能实现外界传递给一个物质系统的热量等于对该系统做作的功和系统内能增量的总合热力学第二定律自然热运动不可逆特定的封闭系统中熵值趋向增大当熵值达到最大时热机不再做功整个系统能量守恒且处于热平衡状态克劳胥斯由热力学第二定律推出?热寂说?46十九世纪的自然科学2演化进化思想在天文学地学生物学理论上的突破性引入康德拉普拉斯的星云假说康德自然通史和天体论1755拉普拉斯宇宙体系论1796星云假说说明了宇宙现在的状态是经过长期发展过程形成的从而否定了牛顿的?上帝第一推动?的存在
技术的分类
1. 按运动形式:机械、物理、化工、生物 2. 按劳作过程:采掘、材料、机械、建筑、交通、
通讯、动力
第三节 工程的含义和特征
工程的概念
工程的词源Engineering:Engine(设计) +ingenious(创造能力)
工程含义的历史发展:
18世纪前:直觉与创意的彰显——军事与艺术 19世纪: 知识与技能的结合——工程师群体 20世纪起:系统与组织的改造——社会工程学科
第一节 科学的含义和特征
科学的词源
西方的古拉丁(公元前1千年前)语“scientia” 是指“知识”,也就是将科学指向认识的“成 果”,但是不涉及真理性、使用性乃至方法及表 现形式的要求。
古代中国没有科学一词,是19世纪下半叶由日本 传来的外来语。将科学分开来讲的,是 “科”“学”——即以分科的建制方法和研究方 式去研究的学问。
圣西门: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
按不同自然系统的不同结合能形式和大小来划分
就是将可认知的世界变为可改变+可如何改变的 这次大会深刻认识到了环境与发展的密不可分。
古中国: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
世界 自然界层次结构的基本特征
直觉思维:想象、直觉、灵感 非逻辑思维方法:指不受固定逻辑规则等制约的间断与跳跃式、突发与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2. 按产业类型:
第一产业部类:农业、林业、水利 第二产业部类:能源动力、材料、制造、建筑与土木、海洋 第三产业部类:信息与通讯、交通工程、环境、保健、管理
第四节 科学技术工程的联系与区别 1901年奥斯汀提出铁碳平衡图,金相学作为一门科学已经形成。
1.为什么第一次工业革命比近代科学革命晚一百年? 第二次技术革命及产业革命 如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在1865年的一天在书房里大瞌睡时,梦见碳原子链象蛇似地头咬尾——苯环 依据不同的物质聚集状态, 划分为: 4~5万年前——晚期智人:旧石器时代
科学的对象——自然、社会、思维 科学的门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具性科学 科学的形式——范畴、定理与定律(公理和假设)
以逻辑的方式从基本概念和假设出发解释世界。
第一节 科学的含义和特征
科学的特征
解释性和预见性:实证主义 精确性:可量化 可验证性:经验主义 可错性和可变性:历史主义 系统性:辨证主义 主体际性: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抽象上升到具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