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开头铺垫手法的运用。
110-A2-3方案配电装置楼除主变压器室外墙外,其他外墙在满足规范要求的耐火极限前提下,主要考虑外围护和节能要求。
根据前面墙体节能计算,综合考虑外墙的耐火时间要求,一般外墙的构造层次设计为金属岩棉夹芯板(双面单层彩钢板,中间填充70 mm厚容重100 kg/m3的岩棉)+轻钢龙骨单面钉耐火纸面石膏板(20 mm厚)。
2.通过学习例文,进一步巩固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
尝试运用这一方法,给文章搭框架、列提纲。
3.通过小组合作,剖析例文,探讨如何将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写具体,能够总结方法并加以迁移运用。
这也是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学——温故而知新
同学们,在这个单元里,我们一起见证了老麻雀的勇敢,体验了爬天都峰的乐趣。
在这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作者把事情写清楚的秘密。
咱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作者是怎么把事情写清楚的呢?请同学们快速回忆《麻雀》一课,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复习课文《麻雀》,借助“导学卡”(图一),迅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图一导学卡
教师点评,揭示作者把事情写清楚的秘密——抓住了“六要素”来写故事,特别是写清楚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教师将设计好的任务进行分类、编号和文字描述,然后在班级微信群中发布任务,鼓励学生主动领取任务。
针对没有学生领取的任务,将由教师分配,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任务。
每个大任务给予两周的准备时间,小组成员有足够的时间分配任务、搜集资料、编写发言稿并进行排练。
小任务也有一周的准备时间。
2.启学新知,走进例文《我家的杏熟了》。
今天,咱们将要一起走进一篇新的文章,齐读课题——《我家的杏熟了》。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又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呢?
通过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了解到B公司的经销商管理问题主要集中在经销商的筛选、培训管理、窜货管理以及经销商日常业绩评估四个方面。
下面笔者将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具体的优化方案:【设计意图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中年段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能力。
以此为切口,抓住《麻雀》和《我家的杏熟了》两篇文章在写作顺序上的共同之处,从旧知引入,观照单元教学的整体性,直接指向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
二、启学——初识庐山真面目
1.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继续借助“导学卡”,一边读一边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不过是一场梦,梦终将有醒来的时候。
农牧神死了,而世界梦想的并非是现在,因为世界在追寻“灰色真理”时就已死去。
活着的人不过是又梦了一场,在梦的虚幻中得到愉悦。
梦是想象的创造物,与此类似,文字也是想象的创造物。
“罂粟花”喻指睡眠。
牧羊人在睡梦中的感受是真实的,牧羊人的梦和诗人的诗歌一样,都是想象力的产物,是真实的存在——比“灰色真理”更真实。
2.指名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互相点评。
3.提问:为什么上一篇文章的“导学卡”还能在新课文里继续帮助大家呢?
(学生讨论)
4.小结:同学们借助“导学卡”进行了对比,发现《麻雀》和《我家的杏熟了》两篇文章在“把事情写清楚”上的共同之处:都是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发展顺序来写的。
利用规范化综合影响矩阵NTDI=(ntdiny)4×4、超矩阵RI=(riny)4×4和式(13)构造新的加权超矩阵W=(wny)4×4,如表5所示。
对加权超矩阵W=(wny)N×N进行稳定处理,得到各指标的稳定关联权重{w1,w2,w3,w4}={0.354,0.228,0.272,0.146}。
【设计意图“导学卡”在两篇课文间起到了重要的纽带作用,帮助学生联系两篇文章,顺利从旧知过渡到新知。
这一“导学卡”,使学生发现两篇文章在写作顺序上的共同点,起到了反复强化的作用。
】三、研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一)感受详略得当,明确文章重点部分
1.速读课文,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布在文章的哪些段落上,并填写在“研学卡”上。
(图二)
图二研学卡
2.教师根据学生找到的要素,在“研学卡”上示范切分文章结构。
学生根据教师示范独立完成。
学生根据自己的切分进行思考,并提出问题。
小李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销售人员,她的月收入随着销售业绩变动,每个月不一样,忽高忽低,为了用足税收政策,少缴个税,2018年她经常在业绩好的月份写提成申请时,故意少申请些,等业绩差的月份再申请公司把以前还没发放的提成给发了。
2019年新个税改革后她应该如何办呢?
通过切分,同学们思考一下:“起因、经过、结果各部分所占的篇幅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
3.小结:谋篇布局要注意详略得当,中间的经过是文章的重点,要多用笔墨写具体。
(二)分解任务,合作探讨如何写清楚
1.将研学单(图三)按照起因、经过、结果三类,由小组长随机
抽取研学任务,完成任务单上的学习要求。
图三研学单
(三)小组汇报展示,教师顺学而导
1“.起因”小组汇报情况预设。
(1)故事的起因是邻居家的小淘淘嘴馋摘杏,不小心从树上摔下来了。
(2)“研学单”上的改写和原文相比,原文更引人。
点拨:“为什么原文更能吸引你呢?看故事的起因,原文是从什么开始写起的?(哭声)听到哭声,你有什么疑问?‘谁的哭声?为什么会哭?’你的心就被故事紧紧牵着。
在这里,作者就巧设了悬念。
咱们还可以用什么样的办法吸引读者的注意,把事情的起因写清楚呢?”
(3)学生汇报自己改写起因的文段。
(4)在写事情起因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点拨:“把事情的起因写清楚就要简洁明了,快速入题,避免废话连篇,离题万里。
”
小结:“写起因的要领——简明,吸引人。
”
2“.经过”小组汇报情况预设。
(1)奶奶先后做了这几件事:扶起淘淘,让小伙伴别走—打杏—分杏。
点拨:“几件事连起来就组成了故事的情节,不写‘让小伙伴别走’这件事行不行?(不行,因为这样就没有后面分杏的事了)所以,要让读者看得明白,就要抓住情节,注意情节前后的联系。
”
(2)奶奶是个关心他人,乐于分享的人。
从她照顾淘淘、打杏、给小伙伴分杏这些事可以看出来。
(3)囊性型:共计1例(均为左肺4),声像特点为此1例胎儿属于多房囊性包块,且边界较为清晰,其包膜比较完整,所有胎儿均提示属于肺囊腺瘤。
(3)在写奶奶的时候运用了动作、语言等人物描写的方法。
点拨:“有了这些对奶奶的描写后,故事读起来有了什么感觉?”(更加生动了)
(4)汇报收获,把事情写清楚要注意把人物写具体。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迎来了革命性变革,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高中化学正是当前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对此,相关教学工作人员应该重视信息化对高中数学教学的作用,并且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立足于学生的学习需要、立足于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需求整合信息技术、掌握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的创新,进一步促进高中数学教学工作的深入有效开展。
点拨:“写好事情的经过,要关注情节和人物、情节前后照应,同时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把人物写具体。
”
小结:“写经过的要领——情节关联,人物具体。
”
建筑的内墙或侧壁通常会采用150mm的石材砌筑,近年来,由于技术的发展和石材的匮乏,也会采用隔热性能更好的空心砖取代部分石材的使用。
石材两侧抹15mm的水泥砂浆找平,最后再在外侧涂抹10mm厚的石膏层。
3“.结果”小组汇报情况预设。
(1)故事的结果是以后每年,“我”都按照奶奶的嘱咐,把熟透的杏分给他人。
(2)因为这是奶奶的嘱咐,奶奶“分杏”这件事也教育了“我”,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故事的结果也让我明白,好的东西要和别人分享,有了分享才会更快乐。
水利工程施工周期较长,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会存在较多的影响因素,而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占据较大的影响比重,自然因素主要包含洪水、地震、干旱等不可抗的自然灾害,而人为因素则包含建设资金、违规作业或是区域经济等客观人为影响。
除此之外,在质量标准上尚未统一,增加了水利工程质量管理难度。
点拨:“其实,奶奶分杏的故事,写到把杏分给小伙伴,说了这番话,就可以结束了。
为什么还要写后面‘我’的做法呢?是为了升华主题,得出一个道理,让故事能启发别人,更有意义。
”
小结:“写结果要领——立意深远。
”
(四)回看课文开头,画龙点睛
故事讲到这里,就结束了。
咱们再回头看看,事情的起因在课文的第几个自然段?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那前面的四个自然段,在课文里有什么作用呢?
讨论:“前四个段落都写了什么?和后面的故事有什么关联?是否多余?”
小结:“前四个自然段写了杏的‘多’和‘好’。
正是因为这又多又好的杏,才有了后面的故事。
因此,前四个段落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写事文章常用的手法——铺垫。
”
1.3.1 传统教学法组传统教学法是一种以理论知识为中心进行灌输讲述的教学方法;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先为实习生介绍胫骨平台骨折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及预后等基础相关知识,并幻灯片放映讲解知识点,再选定典型的病例资料进行讲解,加深学生理解及印象,最后进行教学总结。
该方法的特点是能够系统详尽的讲解基本理论知识,信息量全面,并采用大班教学。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整节课的重难点。
设计《研学单》让小组自学、研讨,目的是将思考的时间留给学生,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研学单”中的问题直指例文的写作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写法并尝试提炼总结。
在学生汇报时,教师进行点拨提升,让写法要领清晰明确,为下一步的习作教学做好准备。
】
四、践学——纸上得来终觉浅
1.想一想,在你生活中,曾发生过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事。
请你拿出《研学卡》(图二),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进行梳理,在右侧的方框里,可以写下简要的情节和重要的内容。
2.投影展示,讨论交流。
生生互评,并提出改进意见。
3.总结汇报: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这些稻米,是北大荒七星农场与小岗村合作生产的优质稻米。
2018年初,北大荒集团在小岗村流转约33.33 hm2土地,试验种植30多个优质稻米品种。
“这次品鉴会,我们展示了10个早熟稻米品种。
”北大荒集团七星农场驻小岗村技术负责人赵明武笑着说。
工程测量实验室属于高校实验室中的一类,主要针对土木类、交通类、地质类等院校开置的一类实验室,而国内外具体对工程测量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的研究较少.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与学习,结合青岛理工大学某工程测量实验室的特点,建立了涵盖规章制度、安全教育、环境安全与管理、仪器操作安全、保障体系和其他6个方面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建立基于COWA算子和灰色聚类的安全评价模型,对工程测量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进行了科学评价,对工程测量实验室的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为同类院校加强工程测量实验室安全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设计意图“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践学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将学到的习作方法加以运用。
这是依据本单元习作要求,提前帮助学生初步形成作文提纲。
】
【板书设计】
【总评】
《我家的杏熟了》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习作例文。
第五单元作为习作单元,就是要将写作训练作为教学的重点。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把事情写清楚。
本篇作为习作例文,和前面精读课文《麻雀》《爬天都峰》关系紧密,在本单元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承前”是对前面精读课文如何“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进行再现与巩固,“启后”即是将学到的习作方法运用到后面的写作训练中。
本课的教学,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复习巩固精读课文学到的方法,并借助例文实现从读到写的过渡。
本课教学,将学法提炼、内化、运用作为重点,并通过“导学—启学—研学—践学”几个环节,步步深入,将表达方法强化、内化、运用。
教学中,还采取了图示提纲的方式,将“写清楚”的过程以及文章的结构具象化,这对学生的学习起
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