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综整理:胃十二指肠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十二指肠疾病
一、胃解剖要点
1.幽门区:环形肌增厚,浆膜面可见浅沟,表面胃前静脉通过→区分幽门和十二指肠标志
2.胃韧带:胃膈韧带,肝胃韧带,脾胃韧带,胰胃韧带,胃结肠韧带
3.胃血管
4.胃淋巴引流
①腹腔淋巴结群→引流胃小弯上部
②幽门上淋巴结群→引流胃小弯下部
③幽门下淋巴结群→引流胃大弯下部
④胰脾淋巴结群→引流胃大弯上部
5.胃神经
①内在自主神经:粘膜下神经从,肌间神经丛
②交感神经↑→抑制运动分泌
②副交感神经来自迷走神经↑→增强运动分泌
左迷走→肝胆支,胃前支;右迷走→腹腔支,胃后支;胃窦内鸦爪状神经→胃窦运动和幽门排空
6.胃壁结构
①粘膜层:大量胃腺
②粘膜下层: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和手术粘膜剥离操作界面;疏松,血管淋巴管神经丰富
③肌层:内环外纵
④浆膜层
二、十二指肠解剖要点
1.总长:25cm
2.C型环绕胰头,小肠中最固定成分
3.分段:球部→4~5cm,间位,溃疡好发
降部→7~9cm,外位,距幽门8-10cm内侧十二指肠乳头
水平部→10cm,外位,肠系膜上动静脉跨行→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升部→3~5cm,Treitz韧带牵拉
4.血供:胰十二指肠上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
胰十二指肠下动脉←肠系膜上动脉
5.Brunner腺
三、生理
四、实验室检查
(2)侵入性方法:快速尿素酶试验
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镜检→金标准之一
细菌培养→科研多用
五、影像学检查
1.胃肠镜
2.胶囊内镜
3.推进式小肠镜
4.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胆系,胰管形态,切开取石扩张支架引流
5.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水成像,无创→胆道,胰腺病变
6.超声内镜EUS
胃十二指肠溃疡
一、总论
1.好发部位:十二指肠球部,胃角/胃窦小弯
2.十二指肠溃疡→青壮年男性;胃溃疡→中老年男性
3.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70%>胃溃疡25%>复合溃疡5%同
II型:高胃酸,20%,复合溃疡
III型:高胃酸,20%,幽门管/幽门前溃疡
IV型:低胃酸,5%,胃上1/3,贲门周围,老年人多见,易穿孔出血
1.胃镜,粘膜活检→首选
2.X线钡餐:直接→龛影,间接→胃大弯侧痉挛性切迹,十二指肠球部激惹,球部急性
3.Hp检测
4.粪便隐血
八、治疗
胃大部切除术
一、胃切除
1.范围:远端2/3~3/4胃组织+幽门+近胃侧十二指肠球部
2.效果:切除远端胃体(大量壁细胞+主细胞)→降低胃酸、胃蛋白酶原分泌
切除胃窦(G细胞)→促胃液素↓
好发溃疡部位一并切除
3.胃切断线标志:小弯侧胃左动脉第一降支→大弯侧胃网膜做动脉最下第一个垂直分支连线→切除60%胃组织
二、重建胃肠连续性
胃癌(手术唯一治愈方法)
一、总论
1.好发:胃窦
2.腺癌为主
3.好发>50岁男性
4.胃癌细胞来源→胃腺颈部,胃小凹底部组织肝细胞
5.肠化生细胞/癌细胞胞质:氨基肽酶,乳酸脱氢酶及同工酶活性↑(正常无)
6.癌旁黏膜多见重度非典型增生
二、病因
1.地域环境
2.饮食:吸烟,亚硝酸盐,高盐饮食等
3.Hp感染:①氨中和胃酸→促分解硝酸盐细菌生长→促使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亚硝胺
②胃黏膜慢性炎症+环境加速过度增殖,自由基↑
③代谢产物直接损伤,致癌,促癌
4.慢性疾患,癌前病变:①胃息肉:炎性/增生型息肉癌变很小;腺瘤癌变高10-20%,>2cm更高
②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异型增生
③胃部分切术术后残胃
5.遗传:抑癌基因P53,APC,Rb缺失;癌基因K-ras,c-met,EGFR过渡表达
三、病理
四、转移途径
贲门右左小大弯(贲门右→贲门左→胃小弯→胃大弯)
幽门上下胃左肝(幽门上→幽门下→胃左动脉旁→肝总动脉旁)
腹腔动脉脾门旁(腹腔动脉旁→脾门→脾动脉旁)
肝蒂胰后系膜上(肝十二指肠韧带内→胰后→肠系膜上动脉旁)
结肠中动腹主旁(结肠中动脉→腹主动脉旁)
五、临床表现
1.早期:无明显症状,上消化道症状
2.胃窦癌:类似十二指肠溃疡症状
3.贲门胃底癌→胸骨后疼痛,进食梗阻感
4.幽门附近胃癌→幽门梗阻
5.肿瘤破溃/侵犯血管→呕血黑便
6.急性穿孔
7.晚期病人:上腹部肿块,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直肠前扪及肿块,贫血腹水黄疸,恶病质
六、临床分期4,4,2
T:TI→≤黏膜下
T2→固有肌层
T3→浆膜下结缔组织,未侵犯脏腹膜/邻近结构
T4:T4a→姜末
T4b→邻近组织,脏器
N:N0→0;N1→1~2;N2→3~6;N3→≥7
1.定期检查:>40岁。
;家族史,癌前期病变;原因不明消化道慢性失血;短期内体重减轻
2.纤维胃镜+黏膜4-6点活检
3.X线钡餐→是否食管侵犯;早期胃癌主要为粘膜相异常;晚期类似大体分型
4.螺旋CT→术前临床分期首选
5.PET-CT
6.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125→预后和治疗效果,对诊断无用
粘液腺癌,贲门癌,胃上1/3近端胃癌预后差(与分化性腺癌,胃体,胃远端癌相比)
一、分类
1.粘膜上皮细胞良性肿瘤(40%)(好发胃窦)(>2cm广基底腺瘤易恶变)(1)胃腺瘤
(2)腺瘤性息肉
2.间叶组织良性肿瘤:平滑肌瘤最多见;好发胃体,胃窦
二、治疗:手术切除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一、总论
1.新生儿器质性呕吐,男多发
2.肌间神经丛缺如,促胃液素↑,幽门肌持续紧张
二、临床表现
1.出生后1~3w
2.吃奶后几分钟呕吐,不含胆汁:回奶→喷射性呕吐逐渐加重
3.胃蠕动波
4.剑突与脐之间触及橄榄状肥厚幽门
5.脱水,低钾性碱中毒,体重↓,营养不良
三、检查
1.超声:幽门肌层≥4mm,幽门管长≥16mm,幽门管直径≥14mm
2.钡餐→鸟喙状幽门
四、治疗→幽门环肌切开术,术后早期呕吐与粘膜水肿有关
十二指肠憩室
一、总论
1.好发十二指肠降部
2.75%位于十二指肠乳头周围2cm范围内
二、病理
1.先天性局部肌层缺陷→憩室壁:粘膜+粘膜下层+结缔组织+很少肌纤维→原发/假性憩室
2.周围组织粘连→憩室壁:肠壁全层→继发性/真性憩室(少见)
3.易形成:肠结石,憩室炎→溃疡出血穿孔,
4.壶腹周围憩室者→易形成胆道结石,易压迫胆总管/胰管→胆管炎,胰腺炎
三、临床
1.大多无症状
2.饱食后加重:……
3.憩室炎:中上腹/脐部疼痛,放射至右上腹/后背,发热,WBC↑
4.十二指肠降部穿孔至腹膜后→腹膜后严重感染
5.乳头附近憩室:胆道感染,胆石症,梗阻性黄疸,胰腺炎
四、诊断
1.X线钡餐/低张性十二指肠造影:圆形腔外光滑的充盈区;立位可见憩室内三层影(气体液体钡剂)
2.纤维十二指肠镜,超声,CT
五、治疗
1.无症状→不治疗
2.手术:穿孔合并腹膜炎,大出血,异物形成,合并胆管炎/胰腺炎,内科无效
憩室切除术,憩室内翻缝合术,消化道转流手术
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症/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一、总论
二、临床表现
1.呕吐:餐后2~3h/夜间出现,含胆汁,左侧卧位/俯卧位/胸膝位→症状减轻
2.无明显腹部压痛,肠鸣音正常,胃蠕动波,胃型
3.脊柱过伸位的躯干固定可突然急性发作:呕吐频繁,急性胃扩张
三、诊断
1.X线钡餐首选
(1)近端扩张,十二指肠逆蠕动
(2)十二指肠水平部脊柱中线处中断→笔杆征
(3)2~4h内不能从十二指肠排空,侧卧/俯卧立即进入空肠
2.超声
(1)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正常30-50°,瘀滞症<13°)
(2)压迫处前后径<1cm,近端前后径>3cm
四、治疗
1.先内科治疗
2.无效手术: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十二指肠悬韧带切断松解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