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作文心得体会(通用10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览作文心得体会(通用10篇)
游览作文心得体会篇1
暑假的生活是快乐而有意义的!今年也不例外。

暑假,我们全家到北京旅游。

刚下车,我就迫不及待地缠着爸爸要去颐和园。

第二天,我就实现了我的愿望。

在路上,我听爸爸说:“颐和园是清代的皇家园林和行宫。


到了北京,往西北大约走了5公里的路程就到了颐和园,“终于到了!”我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我牵着弟弟马上挤到人群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颐和园的平面图,好似一幅壮丽巍峨的山水画。

我们全家兴高采烈的进了颐和园的大门首先我们来到东宫门。

东宫门是颐和园的正门,匾额“颐和园”三字为光绪御题。

这匾额金光闪闪的,以前独具匠心的工匠们把这4个字雕刻地栩栩如生的。

云龙石刻有二龙戏珠浮雕。

龙是皇家的尊严。

然后我们有来到了仁寿殿,仁寿殿是当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坐朝听政,会见外宾的地方。

万寿山下有着一条长700多米创吉尼斯记录的长廊,长廊全部由木头搭成,是前人留下的精湛技艺。

长廊又名“画廊”叫画廊是因为这条长廊里有8000多幅彩画。

在长廊里有着许多的、古典作品、神话传说,我们从廊头走到了廊尾,看尽了数不胜数的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

虽然以是精疲力尽,但是我们的心情非常愉悦,我也从中吸取到了很多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

长廊的画十分精美,中外游客都由不得竖起大拇指称赞它。

欣赏这引人入胜的画,可真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呀!我们休息了一会儿,就来到了万寿山的后山、后湖。

,让作文更轻松
我们来到了万寿山的后山后湖。

后山古木成林,环境优雅,郁郁葱葱的古木,就像一个个边防战士精神地站在那里守卫着高墙大院。

沿着路,我们又来到了苏州河买卖街,我的眼睛被吸引到了买卖街那湖水,湖水碧绿,使人仿佛置身于
江南的水上城市。

远看那湖水似一块块的珍珠翡翠,近看这湖水似一块天然的绿色地毯铺在上面。

各式各样精致的店铺,如果你不细致的观察,也许你会被所迷惑,误认为它就是有名的傣家竹楼。

这一天我们还领略到了佛香阁、知春亭、大戏楼等地方的美景,让我大开眼界,真是美不胜收啊!颐和园在世界地位显著,真是举世罕见的杰作啊!我爱你,颐和园!爱你的美丽景色,爱你的历史悠久,更爱修建你的人们,古时,没有机械,但是他们能创作出这样闻名世界的园林,真是巧夺天工啊!我爱颐和园!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走时我真想喊一声:“我爱你呀,颐和园!”
这个暑假我不仅去了颐和园,还去了八达岭长城、天坛、团城等等。

这个暑假我玩的很开心,很快乐!
游览作文心得体会篇2
北京是一个拥有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的城市,也是一个有很多小吃,胡同的地方。

在周末的时候,妈妈第一次带我来到颐和园轻松的游玩,在家里常听大人说颐和园很美。

我们乘坐地铁来到颐和园,我们走进颐和园的大门,我放眼望去,只见宽阔的大河展现在我们眼前,河面很平静,微风一吹,就能看见何好像有烦恼似的,皱起眉头,我们向前走着,我见河面有一只大鸭子,带着五只小鸭子,它们的叫声回荡在我耳边。

我笑呵呵,谈论着他们,这事就在我们眼前出现了一座壮观的大桥,我跳起来说,那是不是神经,17孔桥,妈妈回答,那就是17孔桥。

17孔桥横卧在湖上,即使通往湖的道路,又是一处叫人过目不忘的景色,造型十分优美,原来只有皇帝能在上面走,别人就不能,而我现在却在这走,是多么难得呀,我们边聊天边走。

我们穿过一道拱门,一片荷花,映入眼帘时,亭
亭玉立的荷花和底下的补水,让人感到一片生机,妈妈给我照相后,摆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我们又来到了长廊,哪个天花板绘上了各种图画,而且一条下去绝不重复,穿越这条长龙,可以进入那意境,就这样熬着走,不知走了多久,却觉得意犹未尽。

走了很长时间,终于走出长廊,让人如痴如醉,久久不愿离去。

游览作文心得体会篇3
今天我们去了颐和园,妈妈说这里是皇帝,主要是慈禧太后的后花园。

我们从南如意门进去的,我们先到了十七孔桥,这座桥为什么叫做十七孔桥呢,我来告诉你吧,那座桥又十七个孔,所以叫做十七孔桥。

我们再往前面走了点就看见昆明湖,昆明湖的湖水清澈而又透明还很蓝很蓝,我似乎眼前全是蓝蓝的东西。

我们走啊走,到了长廊。

长廊是给古代的皇宫里的人走、玩、聊天的地方。

后面我们又到了乐寿堂,那里使慈禧太后住的地方,门前有两只仙鹤,两只鹿,和一个花瓶,都是铜的。

往前走,就到了佛香阁,那里有一层层高高的楼梯,你站在楼梯的顶端,方圆八里之外都逃不过你的眼睛。

登上阁后,阁前的石碑上写着,佛香阁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时按原样重建。

阁结构为八面三层四重檐,通高36.44米,耸立于20米高的石造台基上,气势雄伟,是颐和园的全园的构图中心。

阁内供内铜铸金襄千手观音菩萨站像,像高5米,重万斤,为明代万历年间所造,在八根贯通全阁上下承重铁梨木擎天柱的衬托下,美丽又庄严,熠熠生辉,有极高的文物和艺术价值。

佛香阁是慈禧太后拜佛的地方。

里面的千手观音,很多人在那里拜。

这座建筑非常雄伟,周围还有其它建筑,有些是矮一点的白塔,
后面还有一座众香界,但在高一点的山上,没有开放。

真想去看看。

我们从后面下来,看到有一条路去苏州街的,就到了北出口。

颐和园真是个好地方,风景优美,亭台楼阁,还有湖,就像一个美丽的大公园。

游览作文心得体会篇4
我同爸爸妈妈一起坐飞机来到了北京颐和园玩耍,颐和园真是太美了!
一进颐和园大门,映入眼帘的是澄碧入镜的昆明湖。

风轻轻拂过,湖面漾起了粼粼的波纹。

太阳照向湖面,使湖面金光闪闪。

五光四色。

在湖面上,有几艘小船在荡漾,犹入一只只水鸟自由自在的浮在水面,为一望无际的昆明湖另填了几分色彩,犹如玉带明珠。

湖岸边,争芳斗艳的荷花尽情的绽放。

一朵朵荷花说:“我们是最美的!”游人们一边观赏一边评说,颐和园顿时热闹起来。

再往前走,那就来到了艺术长廊。

长廊真是名不虚传,一共犹100多间。

这儿到处都洋溢着一种古香古色的味道。

长廊的柱子上。

栏杆上。

天板上有着古代画家的名画,还有些题诗题词和人物花草鸟兽,栩栩如生,别有一番情趣每个小间都很别致。

很生动。

人们在里面欣赏诗画简直是一种美的享受。

看累了,还可以在长椅上,休息一下。

长廊两旁百花争艳,粉的似霞,红的似火,黄的似金,绚丽无比,一簇一簇,美不胜收。

穿过长廊我们登上半山腰,金碧辉煌的佛香阁展现在我们面前,这儿塑立着形态各异的菩萨。

有爱笑的弥勒佛,有拿着净瓶的净瓶菩萨,还有贪睡的卧地佛。

而最大的佛则是地藏王,他身上还镀着金子,金光闪闪。

见的哦我就拜,我恭恭敬敬地向他们作仪,愿他们保佑我们全家平安快乐。

佛香阁是用条形方砖建成的。

古代劳动人民真是太伟大了,把佛香阁打扮得如此漂亮,那个时候没有汽车起重
机,是一步一步搬上去的。

站在佛香阁上,能够望穿整个颐和园。

艳阳高照,青山绿水鲜花。

让颐和园多了几分壮美,多了几分迷恋。

更令人注目的是十七孔桥。

十七孔桥面向昆明湖正中心小岛。

十七孔桥,因为桥下有十七阁桥洞,因此得名。

这座桥长约58米,宽约4米。

桥的扶手。

栏杆上雕有各种各样的图案。

特别是石狮子,大小不同。

姿态各异。

栩栩如生,一个个活灵活现。

有的飞奔向前,有的正在嬉戏玩耍,正是独具匠心,叫人称绝。

传说,这座桥是幸福快乐的象征,于是我走上这座桥。

参观完颐和园,禁不住赞叹出一句:“颐和园真是太美了,不愧为最美的园林,不愧为人民劳动的结晶,不愧为中国文化的愧宝!”
游览作文心得体会篇5
说起中国的“四大名园”,第一个跳入大家脑海的一定是皇家园林——颐和园。

这不,我也久仰颐和园的大名,今日有幸来此参观。

进入颐和园,穿过一条长廊,来到昆明湖前。

此时,阳光透过云间的缝隙,让破碎的光照进湖中,就像点点碎金浮在水面上,微微荡漾的湖水把一片又一片打碎的阳光融入颐和园的美丽之中。

轻轻跃起的波纹跳闹着,欢笑着,像一群顽皮的孩子在一起放肆,无忧无虑,一层赶着一层奔向远方。

我把手伸进湖水中,微凉的湖水打在手臂上有说不出的舒适,说不出的高兴。

远处,十七孔拱桥横跨东西两岸,倒影模模糊糊的,偶尔还会泛起微波,看不清楚、看不真切。

我们爬上万寿山,最显眼的无疑是一座阁楼,走近一瞧,原来,这就是佛香阁。

佛香阁建在三十多米高的石台基上,共有八个面、三层楼,约有四十多米高。

登上佛香阁,园中的景色尽收眼底。

从这儿看昆明湖,景色与刚才大不相同。

昆明湖现在很安静,静得像一块翡翠。

小船从上面轻轻开过,留下一道浅浅的水痕,仿佛是一条翡翠上的碧痕。

微风吹过,水面荡起了波纹,在阳光照耀下,浮光跃
金,十分好看。

此时,欣赏着眼前的动人美景,微风扑面,我好像忘记了所有的忧愁和烦恼。

夕阳西下,太阳带着满怀的喜悦,缓缓归去。

游览作文心得体会篇6
今天,我与爸爸妈妈收拾好东西,买好车票,一大早就象那令人神往的颐和园进军了。

到了颐和园,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映入眼帘,我迫不及待的下了车,一下子就冲进了百里画廊。

哇!朱红色的瓦片衬着那碧绿色的扶手。

往头顶一看,上千万幅画呈现在我眼前:有狮子、大象、蛇、马、……应有尽有,让人眼花缭乱,每一幅画都那么栩栩如生。

往外一看,一排排着装的杨柳正在向我问好,向我拥抱,想我送来无边无际的翠绿。

那一排排杨柳好象是一个个高大的战士,任他风吹雨打,任他炎暑暴晒,依旧纹丝不动,守卫着颐和园。

再往前走,一阵清凉的海风迎面吹来,让人感到十分惬意。

碧波荡漾的湖面上的杨树好象一幅美丽无比的水彩画,向人们展现着它的无限生机。

过了一会,就到了佛香阁了,佛香阁有三层,每一层上都雕着花纹,有龙头的,有长条的,有圆圈的。

数不胜数,每一个条纹都那么精致,五颜六色。

有精密又十分疏散,让人不得不为颐和园的能工巧匠佩服得五体投地。

往山下望去,可一览颐和园的景色,一棵棵大树蜘蛛网般交错着,绿树成荫,可谓是一片绿。

而那一边可是迥然不同,湛蓝的湖水是那样清澈见底,大大小小的湖水变慢了颐和园,好似蓝的天下。

一蓝一绿,这就是颐和园的独特之处吧!
一转眼,已是傍晚时分,我也该回去了,我挥挥手,告别颐和园,才恋恋不舍的离开了。

一路上,天依旧那么蓝,草依旧那么绿,颐和园依旧那么令人神往!
游览作文心得体会篇7
六月七号,我和妈妈一起到北京的颐和园游玩。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帝十五年(公元1750年),历时15年竣工,是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园”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同颐和园遭严重破坏,佛香阁、排云殿、石舫洋楼等建筑被焚毁,长廊被烧得只剩11间半,智慧海等耐火建筑内的珍宝佛像也被劫掠一空。

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开始重建,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以海军军费的名义筹集经费)修复此园,改名为“颐和园”,其名为“颐养冲和”之义。

关于挪用的海军军费,经专家考证,一共挪用了7年,每年30万两,占全部修复费用的1/3以上。

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工程结束。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洗劫,翌年,慈禧从西安回到北京后,再次动用巨款修复此园。

到了颐和园,我就不禁地感叹道:“颐和园不愧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只见华丽的屋檐下有一块牌匾,上面写三个刚劲的古文字“颐和园”。

进入园内阁首先看到的是“仁寿殿”。

听说这是乾隆时名为“勤政殿”,光绪时改为“仁寿殿”,是慈禧和光绪朝会大臣的场所。

慈禧地位比光绪高,在场所前面有一个高傲的凤,后面是一个龙伸出一个龙爪,像一个乞丐要饭,所以这条龙叫“乞丐龙”,这就体现出慈禧太后的野心。

接着,我们看到了“延年井”,听说和了这里的水可以延年益寿。

延年井开凿于1903年,是帝后茶膳的专用水源。

据说慈禧太后饮后活了七十多岁(后经鉴定此井中的水含有矿物质)。

然后,我们又逛了玉澜堂、永寿斋……永寿堂是清末总管太监“李莲英”在院内的住所,这里有一棵树打造成了凤的形状,这里比皇帝的住所还要好。

我们又看见了叫“青芝岫”巨石,俗称“败家石”为什么呢?因为乾隆皇帝把颐和园送给他母亲,看到这样一块好石头,就花费巨款把巨石运了进来,在要进门的时候,石头进不去。

就把门拆了,把石头运进去,再把门装上。

皇帝的母亲看到不高兴了,这个石头拆了我的门,破坏了我家的风水宝地,应该叫“败家石”。

颐和园放射出的光彩,足以让我们自豪地说:“颐和园,美丽的园林,是我们的!”颐和园是一颗镶嵌在广阔国土上、镶嵌在人民心头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游览作文心得体会篇8
今天上午我妈妈带我和姥姥去了颐和园,我们走的门是北宫门,爬的是万寿山。

我在那里看到了非常多的红墙绿瓦,特别好看。

我们看到了一座像布达拉宫的楼,但是我没有去过那里,我只是要表达那座楼很高。

那座楼很漂亮,我就照了一张像。

我们还买了一些吃的和喝的,来充饥。

我们又去了荷花塘,那里的荷花很美,都是粉色的,还有莲蓬、荷叶,这些绿的要命,我要求妈妈把这个美景给拍下来。

我们又看见了一个个石头船,叫石坊,妈妈告诉我,这个船是以前皇上他们建的。

我让妈妈给我坐一艘大船,我妈妈就答应了,正好龙船上就有几个座位,我们就坐在了上面。

那个船头是由龙头组成的。

我在船上看见了十七孔桥,就是有十七个桥洞的一座大桥,我听妈妈说,这十七孔桥是为皇上做的,也就是让皇上走的路,其他的大臣都得走一个有台阶的桥,那十七孔桥是没有台阶的。

我觉得非常好看就让妈妈也把这个景象照了下来。

下了船我们就上了十七孔桥,桥上有很多石狮子。

我还背对着前面的龙头照
了一张,还对着海面找了一张。

然后我妈妈就发现万寿山的佛香阁很好看,就让我拍一张照,但是我刚要照,我妈妈就逆光了,而不是顺光。

我还看见了麒麟,它是在仁寿殿的前面,它的形状奇异,长着龙头、狮尾、牛蹄、鹿角、遍体鳞甲,是传说中瑞兽,具有镇恶辟邪的作用。

我还看到一个石头,上面刻着很多图案,上面有一个龙头,他的嘴里衔着一个很像手腕儿的东西,他看起来挺凶猛的。

等出去的时候,我就和一个石头上写着"颐和园"三个字的石头照了个像。

我还在仁寿门那里照了一张酷酷的像,但是不是男孩子的,那就不用说了。

等我们走到长廊那里的时候,我妈妈告诉我,这是有7百多米长的长廊,我差点儿就把长城变成了长廊,把长廊变成了长城。

那里有画成花鸟鱼虫的各种图画,装饰在长廊上,我觉得非常好看也就让妈妈给我照好几张像。

后来我们又回到了佛香阁的后门,那里很空旷,随便照相随便摸,怎样都行。

上面有很多白色的假窗户,但是看起来是真正的漂亮窗户。

我在那里还看到了一个高高的柱子,我不知道是什么,但是还挺好看的,我就让妈妈拍了一张像。

后来我和妈妈姥姥就走了。

游览作文心得体会篇9
去年暑假,我同爸爸妈妈一起坐飞机来到了北京颐和园玩耍,颐和园真是太美了!
一进颐和园大门,映入眼帘的是澄碧入镜的昆明湖。

风轻轻拂过,湖面漾起了粼粼的波纹。

太阳照向湖面,使湖面金光闪闪。

五光四色。

在湖面上,有几艘小船在荡漾,犹入一只只水鸟自由自在的浮在水面,为一望无际的昆明湖另填了几分色彩,犹如玉带明珠。

湖岸边,争芳斗艳的荷花尽情的绽放。

一朵朵荷花说:“我们是最美的!”游人们一边观赏一边评说,颐和园顿时热闹起来。

再往前走,那就来到了艺术长廊。

长廊真是名不虚传,一共犹100多间。

这儿到处都洋溢着一种古香古色的味道。

长廊的柱子上。

栏杆上。

天板上有着古代画家的名画,还有些题诗题词和人物花草鸟兽,栩栩如生,别有一番情趣每个小间都很别致。

很生动。

人们在里面欣赏诗画简直是一种美的享受。

看累了,还可以在长椅上,休息一下。

长廊两旁百花争艳,粉的似霞,红的似火,黄的似金,绚丽无比,一簇一簇,美不胜收。

穿过长廊我们登上半山腰,金碧辉煌的佛香阁展现在我们面前,这儿塑立着形态各异的菩萨。

有爱笑的弥勒佛,有拿着净瓶的净瓶菩萨,还有贪睡的卧地佛。

而最大的佛则是地藏王,他身上还镀着金子,金光闪闪。

见的哦我就拜,我恭恭敬敬地向他们作仪,愿他们保佑我们全家平安快乐。

佛香阁是用条形方砖建成的。

古代劳动人民真是太伟大了,把佛香阁打扮得如此漂亮,那个时候没有汽车起重机,是一步一步搬上去的。

站在佛香阁上,能够望穿整个颐和园。

艳阳高照,青山绿水鲜花。

让颐和园多了几分壮美,多了几分迷恋。

更令人注目的是十七孔桥。

十七孔桥面向昆明湖正中心小岛。

十七孔桥,因为桥下有十七阁桥洞,因此得名。

这座桥长约58米,宽约4米。

桥的扶手。

栏杆上雕有各种各样的图案。

特别是石狮子,大小不同。

姿态各异。

栩栩如生,一个个活灵活现。

有的飞奔向前,有的正在嬉戏玩耍,正是独具匠心,叫人称绝。

传说,这座桥是幸福快乐的象征,于是我走上这座桥。

参观完颐和园,禁不住赞叹出一句:“颐和园真是太美了,不愧为最美的园林,不愧为人民劳动的结晶,不愧为中国文化的愧宝!”
游览作文心得体会篇10
众所周知,颐和园是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有人说,如果你去北京而没有去颐和园,那你就不算去过北京,十·一长假,我们一家就来到了北京颐和园。

进入东宫门,仁寿殿、知春亭和玉澜堂就呈现在眼前,我立即被他们的外墙所吸引,尊贵的黄色、耀眼的红色和几只栩栩如生的龙组成了美丽的宫墙。

进入仁寿殿,一块硕大的石头映入眼帘。

人们说它是一块神石,能够消灾解难,仔细看看,有些突出的棱角已被抚至平滑,像一件精心雕镂的艺术品。

人们往石头下的水池里扔钱,然后许一个愿,这个愿望就会实现,尽管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但我还是满怀诚恳的投了一块钱,许了一个愿。

仁寿殿的“神石”令我喜爱,而长廊上的壁画又令我叹为观止,一千多幅画,没有一幅画相同,没有一幅画要传达的意思雷同,我愈来愈佩服古代人民的智慧水平了,长廊那麽长,我都快累虚脱了才走出长廊,欣赏完近一千多幅壁画。

颐和园的美景实在是太多了,如果细细品味恐怕几年也看不够,不过这次我虽然只看了寥寥无几的景点,但是我对颐和园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学到了很多知识,也算不枉此行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