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国学第3课《龙师火帝》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龙师火帝(第一课时)
一、教材内容:
日积月累、龙师火帝
二、教学目标:
1.明白古代中的“衣”和“裳”区别,以及“裳”的不同读音。

2.能够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特别是“虞”“殷”等字。

3.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前半部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日积月累中的故事。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猜字游戏导入,走进中国汉字
(1)快看!猜猜这些是什么字?
(生自由回答)
(2)讲解:这是中国最早的汉字,距离今天大概有3000多年!
(3)过渡提问:这些充满智慧的汉字最开始是怎么来的呢?
二、学习“日积月累”
1.观看视频“仓颉造字”,了解中国汉字的创造来历
(1)观看《育灵童国学教材》配套视频“仓颉造字”。

(2)引出文中句子:始制文字。

2.初读课文,扫除字音障碍
(1)揭示句意:这句话的意思是“仓颉创造了文字”。

(2)生齐读句子。

(3)过渡:句子(出示全文)全班自由朗读。

(4)指名读全文,师相机正音,突破学习本课重点之一——读准字音。

三、诵读诗文
1.二读课文,感受汉字变化之美
(1)引导质疑:如今的汉字和甲骨文为什么有巨大差别?
(2)观看教材“神奇汉字”板块配套视频,了解汉字的发展演变。

(3)小结汉字变化,再次诵读全文。

第3课:龙师火帝(第二课时)
一、教材内容:
龙师火帝
二、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特别是“戎”、“羌”等字。

2、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3、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热爱祖国文字并从中受到熏陶。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的前半部分,哪个小朋友能给大家来读一读。

读完了,你们知道它讲的是什么意思么?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二、学习新知
根据课文下方的个别字的注释,加上老师的讲解,对课文前半段的意思有个大致的了解,这样读起课文来回更加的通顺。

1.初读诗歌,疏通语句。

(1)(出示带拼音的字幕)借助拼音,自读诗歌。

(2)学生自由练读,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指名读,相机正音,重点指导“戎”、“羌”、“驹”、“赖”的读音。

2.教师范读,小老师带读;学生齐读。

3.古今对译,初步理解诗文。

学生看诗文,教师相机引导理解“黎首”、“率宾”的意思。

三、诵读诗文
1.按照韵脚,齐读诗文。

2.寻找韵律美:古人读书时常常摇头晃脑、手舞足蹈,我们也学他们的样子来读读吧!
第3课:龙师火帝(第三课时)
一、教材内容:
龙师火帝、神奇汉字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2、初步认识“鸣”字的变化过程。

3、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热爱祖国文字并从中受到熏陶。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大意,现在我们对课文有了更深的了解,那现在读起来应该更加的通顺。

指名读课文,再齐读课文。

二、学习新知
1.引导学生学习“鸣”字的文字演变过程,理解字形字义。

通过图形,体
会理解象形文字“鸣”。

2.出示以“鸟”为偏旁的字,以及汉字的演变,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字形与字义之间的关系。

3.教师范写汉字,学生练习书写,教师相机巡视指导。

三、诵读诗文
1.学生自由读诗文.
2.齐读,体会文段的整齐韵律,教师相机指出韵脚。

3.同桌互相练习读。

4.说一说前后读诗文的不同感受,学生带着对诗文的新的感悟齐读,配音乐。

第3课:龙师火帝(第四课时)
一、教材内容:
龙师火帝、诗歌赏读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2、能读背诗歌
3、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热爱祖国文字并从中受到熏陶。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指名读课文《龙师火帝》;分组读;齐读。

二、学习新知
1、先了解《击壤歌》是在作“击壤”之戏时唱的歌。

2、自己读诗文,要求读准字音。

3、指名读,相机指导纠正读音,注意“凿”、“哉”的读音。

4、教师烦读,小老师带读,齐读。

5、根据书下方是注释,理解诗文的意思。

6、再齐读诗文。

三、巩固拓展
品味中国文化之美——欣赏中国文学中的典型意向
1.其实,老师一看这篇课文,就能知道它是一篇表达“赞颂”的文章,因为中国的文学有它独特的表达密码。

2.配乐抒情叙述,师生共同欣赏中国文学中的典型意向:
“凤凰”——吉祥——品读“鸣凤在竹”。

“马”——美好——品读“白驹食场”。

“柳”——离别——品读《春夜洛》(唐·李白)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梅”——高洁——《梅》(宋·王安石)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月亮”——思乡——《静夜思》(唐·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以后看到上述事物出现在诗词、画、装饰里,就懂得如何鉴赏,就知道所表达的意向了。

3.配乐,背诵全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