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古辨伪,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和他的代表作《古史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疑古辨伪,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和他的代表作《古史辨》
史学和经学原本是两个研究领域,不过这两个领域的研究内容有很多重合的地方。

在近代,学术界出现一个疑古辨伪的史学、经学研究流派,叫做“古史辨派”,又称“疑古派”。

这个学术流派的主要创始人是顾颉刚,他的代表作是《古史辨》。

1926年,《古史辨》第一册出版,书中充满了质疑“经书”的新观点,标志着这个学术流派的诞生。

《古史辨》共7册,出版周期近20年。

这部专著出版之后,学者们接受了用“疑古”的观点研究古史。

顾颉刚敢于挑战传统,质疑经书,得益于他渊博的文化积累。

他结合考古学的知识,研究先秦历史,向“伪书”发起了挑战。

古籍中记载的先秦历史,有很大一部分内容和神话传说有关,这部分内容在研究中一定要辩证看待,厘清事件的来龙去脉。

顾颉刚通过大量的研究,他认为一部分古史是由神话传说串联起来的,时代越久远的历史,其传说出现的时间越晚。

比如,西周时期就有了大禹的传说,而尧舜的传说到了春秋时期才出现。

尧舜在历史中的生活年代要早于大禹。

这个现象说明了,时代越靠后,传说的古史年代越久远。

据此可以了解到一件事在传说中的最早面貌。

传说不是凭空来的,其中有史实的影子。

这个现象被概括成“层累造成的古史”。

当然了,一切分析研究都是为了分辨出,经书中的哪些内容是信史,哪些内容是传说。

根据先秦文献的记载,夏商周之前还有一个朝代叫虞朝。

虞朝和虞朝以前的历史,很多人认为是后人编造的。

至于夏商周这三朝的历史,由于有《尚书》载录,基本上是真实可信的。

顾颉刚对此提出了他的观点,他怀疑《尚书》中的记载,是
否能够成为信史。

他认为需要有考古学的证据配合证明。

这种治学精神是严谨的,在当时也是大胆的。

在20世纪初期,有人敢质疑儒家经典的权威性,还是要有很大勇气的。

关于先秦时期的国土疆域是顾颉刚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史记·五帝本纪》中的描述有待商榷。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史记》中的言论都是对的,连一个字都不能改。

顾颉刚提出了质疑,也承受了很大压力。

他结合考古学成果,认为古代疆域是通过朝代更替逐渐扩张的。

夏朝的国都在河南、山西交界处。

商朝的都城在中原大地。

周朝的都城最早在陕西,后来迁到河南。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才形成“东至于海,西至于空桐”的格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