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初一初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初一初中历史月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隋朝开通大运河,其主要作用是
A.巩固隋朝政权B.方便隋炀帝南巡
C.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D.加强北部边防
2.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政绩相似处有
①重用人才②完善科举制度
③虚怀纳谏④发展生产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3.隋朝时开凿的南北大运河以()为中心。

A.长安B.涿郡
C.洛阳D.余杭
4.后人基本上对武则天的统治给予肯定,主要是因为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她帮助有病的唐高宗处理国政
C.她善于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D.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5.中国封建社会出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是在
A.隋文帝统治时期B.唐太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D.唐玄宗统治前期
6.唐朝衣服的主要原料是
A.丝、麻B.棉、麻
C.丝、毛D.棉、毛
7.唐都长安有严格的布局,其中住宅区称为
A.宫城B.市
C.皇城D.坊
8.在无锡正在拍摄《大唐歌飞》,导演请你根据唐朝的历史,在唐玄宗的书房里摆上道具,下列东西你不应该放进去的是
A.《史记》B.《唐律疏议》
C.唐三彩D.《清明上河图》
9.“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究的”——韦尔斯《世界史纲》中指的中国人是当时的
A.汉朝人B.唐朝人
C.宋朝人D.元朝人
10.“车轨同八荒,书文混四方”;《三教珠英》包含儒、佛、道内容;壁画中舞伎和乐队大都由多民族混合组成。

反映了
①习俗风尚体现出胡汉交融的特点
②思想文化体现出中西贯通的特点
③展示乐博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①②③
11.隋唐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其中属于中央王朝直接作用下的
①北方及西南各族,先后建立政权
②唐前期统治者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
③各民族相互交流,互相融合
④统治者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立机构,加强管辖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2.汉唐在西域设置管理机构的共同作用,不包括
A.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B.帮助西域地方政权摆脱北方民族控制C.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D.有利于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13.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最大的特点是
A.民间商贸交往B.使臣互往通好
C.以佛教为纽带D.技术交流
14.隋唐时,中国与周边各国往来的主要方式
A.民间商贸交往B.互通使臣
C.以宗教为纽带D.技术交流
15.下列国家在与中国交往中,受唐政治制度影响较大的是
A.日本、天竺B.新罗、东罗马
C.新罗、日本D.天竺、大食
16.隋唐时期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是
A.雕版印刷术和火药B.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和编修《唐本草》C.活字印刷术和城市建筑技术D.指南针和造纸术
17.唐诗兴盛的原因有
①社会经济繁荣
②普通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③民族融合和频繁的中外交往
④科举取士和帝王提倡
A.①②③B.①②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18.唐朝的哪座城市,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A.洛阳B.长安
C.扬州D.成都
19.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D.唐朝皇帝会治国
20.唐朝的繁荣昌盛能够闻名于世,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二、综合题
1.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炎黄子孙取得了辉煌灿烂的农耕文明,令世界瞩目。

请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如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是唐朝农耕技术的重要表现,请写出图一、图二农用工具名称。

(2)以上农业技术的推广运用,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

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为人主,可不畏惧!
——以上摘自《贞观政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否关系?理由何在?
(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
三、填表题
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中大运河是朝 (皇帝)在位时开凿的。

(2)运河的中心是;北达(今);南至(今)。

(3)写出大运河四段的名称:A B C D____________
(4)A段沟通了和两大水系。

(2分)
四、问答题
史称“得人者昌”,“失贤者亡”。

试结合唐代前期百余年用人方面的史实加以说明,并总结其经验教训。

山东初一初中历史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隋朝开通大运河,其主要作用是
A.巩固隋朝政权B.方便隋炀帝南巡
C.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D.加强北部边防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隋朝大运河相关的知识点。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隋朝开通大运河主要作用。

因为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
2.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政绩相似处有
①重用人才②完善科举制度
③虚怀纳谏④发展生产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唐朝皇帝的政绩相关的知识点。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政绩相似处因为武则天统治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的政策,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武则天统治时期上承“贞观”,下启“开元”,他们都重用人才,重视农业生产,完善科举制。

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
3.隋朝时开凿的南北大运河以()为中心。

A.长安B.涿郡
C.洛阳D.余杭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隋朝北大运河相关的知识点。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隋朝时开凿的南北大运河的中心位置。

因为隋炀帝开通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北京),南到余杭(杭州)。

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
4.后人基本上对武则天的统治给予肯定,主要是因为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她帮助有病的唐高宗处理国政
C.她善于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D.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武则天相关的知识点。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武则天的统治给予肯定。

因为武则天统治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的政策,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
5.中国封建社会出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是在
A.隋文帝统治时期B.唐太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D.唐玄宗统治前期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唐玄宗统治前期相关的知识点。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中国封建社会出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因为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

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开元盛世
6.唐朝衣服的主要原料是
A.丝、麻B.棉、麻
C.丝、毛D.棉、毛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唐朝相关的知识点。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唐朝衣服的主要原料。

因为唐朝的丝织业是很发达,唐朝人喜欢穿色彩艳丽的丝绸衣服;但唐代百姓一般穿麻布质地的衣服。

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开元盛世
7.唐都长安有严格的布局,其中住宅区称为
A.宫城B.市
C.皇城D.坊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唐都长安相关的知识点。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唐都长安住宅区。

因为长安城布局特色,外郭城从东西南三面拱卫皇城与宫城,是平民与官僚的住宅区和商业区。

住宅区名坊,商业区名市,坊市分置。

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开元盛世”
8.在无锡正在拍摄《大唐歌飞》,导演请你根据唐朝的历史,在唐玄宗的书房里摆上道具,下列东西你不应该放进
去的是
A.《史记》B.《唐律疏议》
C.唐三彩D.《清明上河图》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唐玄宗相关的知识点。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唐玄宗的书房里摆上道具。

因为拍摄《大唐歌飞》,在唐玄宗的书房里摆上道具,不该出现的是选项D、《清明上河图》,因为《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时期的作品。

故选D。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开元盛世”
9.“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究的”——韦
尔斯《世界史纲》中指的中国人是当时的
A.汉朝人B.唐朝人
C.宋朝人D.元朝人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唐朝相关的知识点。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唐朝开放开明,兼收并蓄。

因为英国学者威尔斯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这句话
主要反映了中国唐朝的文化繁荣局面。

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
10.“车轨同八荒,书文混四方”;《三教珠英》包含儒、佛、道内容;壁画中舞伎和乐队大都由多民族混合组成。

反映了
①习俗风尚体现出胡汉交融的特点
②思想文化体现出中西贯通的特点
③展示乐博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唐文化相关的知识点。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车轨同八荒,书文混四方”;《三教珠英》。


为唐文化以其博大的内容,恢宏的气势,雍容华贵的风度,昂扬向上的、坚定执着的进取精神,生动自然、兼容并蓄的开放性格,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和艳丽明快的色彩而具有其独特的魅力。

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辉煌的隋唐文化
11.隋唐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其中属于中央王朝直接作用下的
①北方及西南各族,先后建立政权
②唐前期统治者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
③各民族相互交流,互相融合
④统治者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立机构,加强管辖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隋唐时期相关的知识点。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中央王朝直接作用。

因为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尤其是唐朝前期的统治者,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立机构,加强了中央王朝对各民族地区的管辖,汉族与边疆民族的交往空前频繁。

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对外友好往来
12.汉唐在西域设置管理机构的共同作用,不包括
A.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B.帮助西域地方政权摆脱北方民族控制
C.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D.有利于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汉唐相关的知识点。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汉唐在西域设置管理机构的共同作用。

结合历史知识分析:汉唐在西域设置管理机构的共同作用都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贞观之治
13.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最大的特点是
A.民间商贸交往B.使臣互往通好
C.以佛教为纽带D.技术交流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唐朝交往相关的知识点。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中国与天竺交往最大的特点。

因为唐太宗派玄奘到天竺取经,中国与天竺交往的最大特点是以佛教为纽带。

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
14.隋唐时,中国与周边各国往来的主要方式
A.民间商贸交往B.互通使臣
C.以宗教为纽带D.技术交流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隋唐对外交往相关的知识点。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中国与周边各国往来的主要方式因为唐朝时与朝鲜、日本、印度、大食都互有使者往来通好。

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
15.下列国家在与中国交往中,受唐政治制度影响较大的是
A.日本、天竺B.新罗、东罗马
C.新罗、日本D.天竺、大食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隋唐对外交往相关的知识点。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受唐政治制度影响较大的国家。

因为唐朝文化对新罗和日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唐朝也在积极吸收亚洲各国先生的经济文化,促进了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

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
16.隋唐时期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是
A.雕版印刷术和火药B.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和编修《唐本草》
C.活字印刷术和城市建筑技术D.指南针和造纸术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隋唐的科技相关的知识点。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隋唐时期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

因为火
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开始应用于军事上;咸通九年为868年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辉煌的隋唐文化
17.唐诗兴盛的原因有
①社会经济繁荣
②普通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③民族融合和频繁的中外交往
④科举取士和帝王提倡
A.①②③B.①②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唐诗相关的知识点。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唐诗兴盛的原因。

因为唐朝社会经济繁荣,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实行以诗赋取士的考试方式,大批士大夫便潜心钻研于诗赋,大大促进了唐代文学的发展。

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的创立
18.唐朝的哪座城市,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A.洛阳B.长安
C.扬州D.成都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有关长安的史实。

唐朝的都城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开元盛世”
19.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D.唐朝皇帝会治国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唐朝相关的知识点。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因为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
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在世界的知名度很高,所以中国人在海外大都被称为唐人。

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开元盛世”
20.唐朝的繁荣昌盛能够闻名于世,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答案】如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并允许他们长期居住;与外国交往密切文化发达等等,这些促使唐朝繁荣昌盛、闻名于世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解析】此题为材料型简答题。

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

题文信息提示: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首先,唐朝前期在战乱结束,社会趋向统一安定时,社会经济才得以恢复和发展,说明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其次唐朝前期的君主很注意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注意发展农业生产,从而出现了“贞观
之治”“开元盛世”的政治局面和经济繁荣局面,说明正确的政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第三唐朝前期的统治者
能较好地处理好民族关系,既打败了经常侵扰中原的少数民族,又积极开展民族间的友好交往.说明处理好民族关系,
开展对外交往是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

根据要求即可回答:如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并允许他们长期居住;与外国交往密切文化发达等等,这些促使唐朝繁荣昌盛、闻名于世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二、综合题
1.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炎黄子孙取得了辉煌灿烂的农耕文明,令世界瞩目。

请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如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是唐朝农耕技术的重要表现,请写出图一、图二农用工具名称。

(2)以上农业技术的推广运用,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1)曲辕犁筒车(4分)
(2)促进了土地开发,增加了粮食产量。

(4分)
【解析】此题为材料型简答题。

考查学生解读图、读材料的能力。

此题分设2个问来进行考查。

(1)此题通过材料考查唐朝农耕技术相关的知识点。

题文信息提示:唐朝农用工具。

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那时人们抗拒天灾的能力增强了,积极抗旱,治理蝗灾。

根据要求即可回答:曲辕犁;筒车
(2)此题通过材料考查唐朝农耕技术相关的知识点。

题文信息提示:农业技术的推广运用作用。

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唐朝农耕技术的发展,农业经济有较快的恢复和发展,精耕细作的农田越来越多。

粮食产量不断增加。

根据要求即可回答:促进了土地开发,增加了粮食产量。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开元盛世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

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为人主,可不畏惧!
——以上摘自《贞观政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否关系?理由何在?
(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
【答案】(1)有。

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

” (6分)
(2)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

意在注意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

(6分)
【解析】此题为材料型简答题。

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

此题分设2个问来进行考查。

(1)此题通过材料考查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关系。

题文信息提示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英主,其治绩一直为后世所传颂。

唐太宗即位后,因亲眼目睹大隋的兴亡,所以常用隋炀帝作为反面教材,来警诫自己及下属。

唐太宗选贤任能,从谏如流。

他唯才是举,不计出身,不问恩怨。

根据要求即可回答:有。

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


(2)此题通过材料考查唐太宗相关的知识点。

题文信息提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唐太宗常把人民和君主的关系比作水与舟,认识到“水则载舟,亦则覆舟”,因此留心吏治。

根据要求即可回答: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

意在注意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
三、填表题
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中大运河是朝 (皇帝)在位时开凿的。

(2)运河的中心是;北达(今);南至(今)。

(3)写出大运河四段的名称:A B C D____________
(4)A段沟通了和两大水系。

(2分)
【答案】(1)隋朝隋炀帝
(2)洛阳涿郡(今北京)余杭(今浙江杭州)
(3)A 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4)海河黄河
【解析】此题为材料型简答题。

考查学生解读图、读材料的能力。

此题分设3个问来进行考查。

(1)此题通过材料考查隋朝大运河相关的知识点。

题文信息提示:大运河开凿在位的皇帝及朝代。

结合地图以及所学历史知识分析:隋朝大运河是隋炀帝在605年至610年开通的,北通涿郡,南运江都,共分四段。

根据要求即可回答:隋朝隋炀帝
(2)此题通过材料考查隋朝大运河相关的知识点。

题文信息提示:大运河中心及南北位置。

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隋炀帝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北京),南到余杭(杭州)。

根据要求即可回答:洛阳涿郡(今北京)余杭(今浙江杭州)
(3)此题通过材料考查隋朝大运河相关的知识点。

题文信息提示:大运河四段的名称。

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充分利用了天然河道和古代运河。

大运河从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

根据要求即可回答:A 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4)此题通过材料考查隋朝大运河相关的知识点。

题文信息提示:A段沟通两大水系。

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大运河从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公里。

根据要求即可回答:A段沟通两大水系是海河、黄河。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
四、问答题
史称“得人者昌”,“失贤者亡”。

试结合唐代前期百余年用人方面的史实加以说明,并总结其经验教训。

【答案】唐太宗重视用人,听取规劝,调整统治政策,出现“贞观之治”;武则天广揽人才,破格用人,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唐玄宗在开元年间,选贤任能,重视官员的选拔和考核,任命姚崇、宋璟等,出现“开元盛世”。

“开元”以后用人失当,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为相,酿成“安史之乱”。

经验教训:完善科举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要用德才兼备、敢于直谏的人;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危害严重。

【解析】此题为材料型简答题。

通过材料考查唐代前期百余年用人方面的史实相关的知识点。

题文信息提示:唐代前期百余年用人方面的史实及经验教训。

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唐太宗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听取规劝,调整统治政策,出现"贞观之治";武则天重视人才,任用贤臣,如姚崇等,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唐玄宗在开元年间,重视官员的选用与考核,任姚崇、宋璟等为相,出现"开元盛世"。

"开元"以后用人失当,任李林甫、杨国忠等为相,酿成"安史之乱"。

经验教训:完善科举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要用德才兼备、敢言直谏者,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危害严重。

根据要求即可回答:唐太宗重视用人,听取规劝,调整统治政策,出现“贞观之治”;武则天广揽人才,破格用人,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唐玄宗在开元年间,选贤任能,重视官员的选拔和考核,任命姚崇、宋璟等,出现“开元盛世”。

“开元”以后用人失当,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为相,酿成“安史之乱”。

经验教训:完善科举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要用德才兼备、敢于直谏的人;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危害严重。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