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四川省实验中学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三统一调研检测历史 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实验中学2018-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三统一调研检测
历史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8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近代前期,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攫取了大量侵华特权。
回答1—5题。
1.《南京条约》的内容中,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的是()A.割香港岛给英国B.赔款2100万元
C.开五口通商口岸D.英商进出口关税双方协定
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割占中国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是通过中俄之间的下列不平等条约实现的()A.《天津条约》、《瑷珲条约》B.《瑷珲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
C.《天津条约》、《北京条约》D.《瑷珲条约》、《北京条约》
3.香港的百年耻辱与下列哪些条约有关()
①《南京条约》②《北京条约》③《辛丑条约》④《九国公约》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关于《马关条约》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把通商口岸的开放深入到长江上游B.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新阶段
C.条约内容得到了完全的执行D.相关内容严重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5.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推动了列强与清政府的勾结B.都攻占北京并迫使最高统治者外逃
C.都使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破坏D.都成立过殖民统治机构
面对列强的侵略和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先后进行了探索与抗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不同的影响。
据此回答6—22题。
6.林则徐成为第一位“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是因为()A.最早认识到鸦片的危害而上书皇帝B.是领导禁烟运动的民族英雄
C.迈出“师夷长技”的第一步D.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7.下列太平天国的诸项活动,符合当时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是()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B.颁布《资政新篇》
C.严惩外国侵略者D.打击封建统治阶级
8.之所以把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是由于()A.它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首次在中国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C.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D.它担负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
9.洋务派的出现,与下列哪一矛盾无关()A.民族资本主义与小农经济矛盾B.人民群众与封建地主阶级矛盾
C.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矛盾D.中国与外国侵略势力矛盾
10.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影响是()A.开始了中国早期的工业化进程B.初次实践了“师夷长技”的主张
C.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D.促成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分化
11.关于以林则徐为代表的抵抗派和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洋务派的比较,正确的是:①其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封建统治②他们的活动体现了抵御外来侵略的色彩③都对太平天国运动进行了血腥镇压④后者是前者“师夷长技”思想的实践者()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2.维新思想从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的关键是维新派()A.把维新思想与救亡图存相结合B.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C.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取得了光绪帝的支持
13.维新变法运动在十九世纪末之所以能取代洋务运动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出现,其主要原因是()A.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B.民主革命思想还没有能广泛传播
C.帝国主义国家支持光绪皇帝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14.在甲午战争中率部抵抗、八国联军侵华时与义和团同守天津而抗敌阵亡的清军将领是
()A.邓世昌B.聂士成C.左宝贵D.丁汝昌
15.下列关于义和团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A.从长江流域兴起,发展到京津地区B.始终受到清政府的严厉镇压
C.带有笼统的排外的色彩D.曾在山东、直隶等地建立政权
16.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A.运动的阶级基础上B.失败的根本原因上
C.失败的客观原因上D.斗争的侧重点上
17.洪仁王干、康有为、孙中山三人政治主张的共同点是()A.学习两,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18.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辛亥革命后继续进行了一系列斗争的主要目的是()A.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维护临时约法
C.反对北洋军阀统治D.维护辛亥革命成果和民主共和政体19.最能明确地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是()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B.上海工人阶级参加斗争并成为主力
C.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20.大革命相对于辛亥革命而言,有内在的继承性和发展性,这主要表现在()A.革命的方式上B.革命的指导思想上
C.革命的对象上D.革命的结局上
21.大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最大成果是()A.五卅运动掀起了反帝高潮B.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
C.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D.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到武汉
22.北伐军决定先扫除直系军阀吴佩孚,因为他()A.是北洋军阀的总头目
B.在北洋军阀中实力最强
C.盘踞两湖,直接威胁广东革命根据地
D.勾结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三一八惨案”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其产生后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据此回答23—26题。
23.我国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说明()A.东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B.清政府扶植沿海地区兴办企业
C.受外商企业和洋务派企业的刺激D.沿海地区适宜使用机器生产
24.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主观原因是()A.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狂潮B.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C.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D.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5.一战期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充分说明了()A.帝国主义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B.民族工业开始同外国资本主义工业竞争
C.民族工业摆脱了对帝国主义的依赖
D.帝国主义从此放弃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6.下列各项,与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有关的是:①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③新文化运动的兴起④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程度的加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历史概念是对历史知识的高度概括,是我们学习历史必须关注的重要方面。
据此回答27—31题。
27.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木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这一“解体”最初表现为()A.封建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B.自然经济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并存
C.小农经济被多种经济成份取代
D.封建经济日益没落和民族资本渐趋壮大
28.维新派所主张的“兴民权”与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要区别在于()A.反对民族压迫B.国家政权的阶级性质
C.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D.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
29.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最根本的不同是()A.领导阶级B.指导思想C.所处时代D.革命前途
30.新三民主主义对旧三民主义的发展主要体现在()A.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B.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C.反对帝国主义侵略D.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31.近代中国始终有“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根据中共二大的最低纲领“人民大众”
应包括()A.近代新兴的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B.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
C.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D.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我们今天追求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可以从历史文化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据此回答32—34题。
32.韩非子“法治”思想的实质是()A.把法律作为至高无上的准则B.用法律约束每个人的行动
C.法律是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D.用法律代替君主个人意志
33.明末清初批判君主专制,反对“人治”、提倡“法治”的进步思想家是()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
34.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袁世凯的权力B.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C.否定君主专制制度D.摧毁封建统治
20世纪的第二个10年,是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的10年。
据此回答35—36题。
35.辛亥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是()
①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民主共和与专制复辟的斗争
②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③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的社会思潮的主流
④出现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义革命转变的趋势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6.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是()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B.《新青年》创办、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新青年》创办D.中华民国成立、五四运动
中国古代地方官制的演变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回答37—40题。
37.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A.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C.家庭势力在地方绝迹D.县以下不设基层组织
38.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官僚的监察、控制而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察举制B.设置刺史C.取消封国D.创设御史大夫39.北宋削夺地方财政权的措施是()A.派文臣做知州B.各州设通判C.设立转运使D.设立布政使
40.行省制度最早设立于()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二、材料解析题(第41题10分,第42题10分,共20分)
4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
——摘自《筹办夷务始末》卷25 材料二: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应付时局的三策:“第一曰‘采法俄、日以定国是,愿皇上以俄国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第二策曰
‘大集群贤以变政!’;第三策曰‘听任疆臣各自变法’。
”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材料三: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劝奉教,真欺天,不敬神佛忘祖先。
……
兵法易,助学拳,要杀鬼子不费难。
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
大
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请回答:
(1)材料一与材料二的主张有何共同之处?(1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三的不同点是什么?(1分)材料二的主张有何进步性?(2分)
(3)材料二和材料三有何相同的背景和目的?(2分)为此他们采取的手段是否一样?
为什么(4分)
4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
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经国之大本也。
……(日本)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
观。
”
——摘自1894年6月孙中山《上李鸿章书》材料二:“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
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
——摘自1918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演说材料三:“中华民国就像是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
……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河岸上嘲笑我。
……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
的工人参加进来。
……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改革,还要努力唤起民众觉醒。
”
——摘自1922年孙中山谈话录材料四:“中国革命已经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徒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所以革命事业,就是救国救民。
我一生革命,便是担负这种责任。
”
——摘自1924年孙中山在黄浦军校的演讲请回答:
(1)比较材料1和材料2,说明中日甲午战争前后孙中山的思想和政治主张有何不同?
(2分)
(2)材料3中孙中山的思想认识有何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此,他采取了什么政策?(4分)
(3)材料4中孙中山为什么说“徒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2分)
(4)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孙中山革命的一生有何认识或作一简要评价。
(2分)
三、问答题(共10分)
43.在中国近代前期,有哪些主要的资产阶级派别?(4分)并依次比较形成时间相近的两派中的后者相对于前者的政治思想进步性(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DDACC 6—10 CBDAA 11—15 BADBC 16—20 DADAC
21—25 CCCDA 26—30 DACAC 31—35 DCCBD 36—40 DABCB
二、材料解析题
41.(1)向西方学习(2)学习的内容不同。
前者主张学习西方技术,后者侧重学习西方的社会制度。
材料二触及到了中国落后根源
(3)背景: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目的:振兴中华民族,挽救民族危机。
不一样。
因为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使他们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更不敢发动反帝武装斗争,所以他们走的是维新道路。
而中国农民阶级因为自身的落后性和革命性,对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缺乏正确的认识,所以他们走的是“扶清灭洋”的暴力斗争的道路。
42.(1)比较不同:①甲午战争前是改良(维新)思想。
主张通过变法,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或建立君主立宪制)。
②甲午战争后是民主革命思想。
主张暴力推翻清政府,实行民主共和。
(2)①变化:认识到中国革命要取得成功,必须改组国民党,联合苏俄,发动民众。
②原因:a辛亥革命后一系列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相继受挫(失败)
b得到中共和苏俄的帮助。
③政策:a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或提出新三民主义)
b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3)理由:a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
b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
c军阀的割据和混战。
(4)认识(评价):①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一生致力于救国救民的革命斗争。
②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发展),不断追求真理。
③具有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
④革命事业(道路)没有成功,说明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民族资产阶
级不能胜任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重任。
三、问答题
43.派别:早期维新派、康梁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民主主义者(或激进派)。
(每派1分)比较:康梁维新派相对于早期维新派的进步性:理论体系更加完整;把思想主张转化为政治运动。
(2分)革命派相对于康梁维新派进步性:主张用暴力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
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提出了改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土地纲领。
(3分)激进派相对于革命派的进步性:深入批判封建思想文化,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