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工程渗漏水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pptx地铁工程渗漏水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这些部位常由于混凝土不密实而产生渗漏水现地下连续墙渗漏水的预防和处理措施21保证混凝土质量一般地墙采用c35p8水下自密实砼在地下连续墙砼浇筑前现场应核实砼配合比抽查混凝土坍落度和易性均匀性砼坍落度或者出现离析现象等不满足要求时应重新配置砼严禁加水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与流动性严禁浇筑有离析现象的混凝土
2.2 避免墙体接缝的夹泥和墙体内部窝泥
2.2.1 成槽结束后,及时进行基底的清槽工作。清槽采用撩抓法,即将成槽机 缓缓至于槽底,边闭合抓斗边启动成槽机。基底沉淀物淤积厚度不应大于100mm。 2.2.2 泥浆应根据地质和地面沉降控制要求经试配确定,新拌制泥浆应贮存 24h以上或加分散剂使膨润土(或粘土)充分水化后方可使用。清底后的泥浆比重 不应大于1.15 。
2.3及时架设钢支撑
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做到快挖快撑,严禁超挖,并按比例放坡。反压土清理后应 立即架设钢支撑。钢支撑安装必须确保支撑端头与地下连续墙或围檩均匀接触, 并设防止钢支撑端部移动脱落的构造措施,支撑的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规定 (同层支撑中心标高不大于30mm;支撑构件两端的标高差不大于20mm;支撑水平 轴线偏差不大于30mm)。钢支撑架设完毕后应第一时间施加预应力。保证钢支撑 设计轴力和规范要求的无支撑暴露时间,尽量减少基坑地墙变形。
4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主要物理力学性能指标
执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二、围护结构
地铁工程围护结构一般采用地下连续墙和钻孔灌注桩形式,附属结构 一般采用钻孔灌注桩加搅拌桩(旋喷桩)止水帷幕的围护型式。由于地下连 续墙施工不当、接缝处理不当、承压水的危害、周围特殊地质、止水帷幕 等原因导致地连墙渗漏问题时有发生,而且一旦围护结构渗漏后,若不及 时加以处理或者处理不当,轻者在基坑开挖时出现渗漏水现象,或者出现 涌泥涌砂现象,重者会造成基坑坍塌,危及周边环境的安全,造成损失。 因此有效预防围护结构渗漏,至关重要。
一、防水材料的检测
防水材料通常可分为刚性和柔性防水材料两种类。以混凝土或砂浆外加 剂的形式加入到混凝土或砂浆中,增强混凝土或砂浆的密实性,形成防水混 凝土或防水砂浆是刚性防水材料。柔性防水材料则有沥青基防水卷材(包括改 性沥青防水卷材)、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防水涂料和密封材料。 在防水施工中,防水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防水工程的质量, 因而其材料质量好坏尤为重要。防水材料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型式检验和第 三方检验,检验项目以设计图纸要求为准,送检材料必须为同一厂家,同一 类型,同一规格。具体检测方式详见《建筑防水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规范》 JGJ/T 299-2013
各种防水材料指标要求
1 防水混凝土膨胀剂:
执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与《混凝土膨胀剂》 (JC476-2001)标准要求:
注:⑴、细度仲裁检验用比表面积和1.25mm筛余; ⑵、检验时A、B两法均可使用,仲裁检验采用A法。抗折和抗压强度均为A法数据; ⑶、增加3d、14d限制膨胀率的测定龄期,用于限制膨胀率规律的判定,水中养护期间,限制膨胀率的规律应 满足28d>14d>7d>3d,并且组分中不得添加其他外加剂如减水剂; ⑷、“※”为非规范中项目,但必检,以证实防水混凝土无后期收缩; ⑸、掺量为8~12%,检测方法见《混凝土膨胀剂》(JC476-2001); ⑹、检测报告应由省级以上检测机构出示; ⑺、应按《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附录B的方法对各搅拌站供应的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性 能指标进行抽检。
2.2.3 严格控制导管埋深,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埋深不得小于500mm,导 管随混凝土灌注应逐步提升,在混凝土浇筑时经常检查导管埋深,其埋入混凝土深 度应为2m—4m,相邻两导管内混凝土高差不应大于0.5m,导管埋深过小会造成混凝 土浇筑出现夹泥等,导管埋深过大会造成混凝土浇筑不均匀而降低混凝土的抗渗性。 浇筑混凝土前在导管内放入隔水球胆,在槽口吊放泥浆泵,接好泥浆回收管路,直 通振动筛。 2.2.4 导管安装时,接头处必须配有皮套或皮垫,以保证导管接缝的气密性良 好。 2.2.5 槽段接头处不允许有夹泥,施工时必须用特制的铁刷上下刷10次以上, 并直到接头无泥为止,避免成墙后出现夹泥,从而造成地墙接缝渗漏。 相邻两幅地墙接头,也可采用刚性接头,地墙接头处设置型钢进行连接,可增 强地墙的整体性,减小地墙滑动变形,从而达到防止渗漏的效果。
注:以上检测项目非必须检测项目,根据各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和设计图纸要求, 进行其中若干项目的检测。非必检项目不作为评定防水性能是否合格的标准。
3.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执行《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GB23441-2009)标准要求;
注:以上检测项目非必须检测项目,根据各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和设计 图纸要求,进行其中若干项目的检测。改性沥青卷材一般会抽查“常规5 项”进行检测,如:不透水性、延伸率、耐热度、低温柔度、拉力等。具 体抽检项目以设计图纸为准。
1.2.5 浇筑速度造成夹泥。浇筑速度太快,使混凝土表面成锯齿状裂 缝,泥浆或淤积物会进入裂缝而造成夹泥。另外当浇筑速度太快时,混凝 土向上流动速度快,对相邻混凝土的拉力也大,有时会将其拉裂形成水平 或斜向的裂缝,虽然随着混凝土浇筑高度增加,在混凝土自重压力作用下 会慢慢闭合,但裂缝处已成薄弱环节,成为渗漏水的质量隐患。导管提升 过猛,或探测错误,导管底口超出原混凝土面,涌入泥浆。 1.2.6 施工事故造成混凝土夹泥。导管发生堵塞,拔出后重新下管浇 筑,当导管插入已浇筑混凝土内继续浇筑时,导管内的泥浆被带入,夹在混 凝土内。若重新下入的导管未插入混凝土内而继续浇筑,则新老混凝土面 上形成一条水平缝,缝内夹泥。混凝土浇筑时局部塌孔也会造成夹泥。 1.2.7 进行刷壁工序时,钢筋笼接头内侧的夹泥和绕流混凝土未清 理干净。
3 钢边止水带主要物理力学性能指标
执行《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与《高分子防水材料 部分 止水带》:以上检测项目非必须检测项目,根据各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和设计图纸要求, 进行其中若干项目的检测。其中含必检项目和抽检项目。如:硬度、拉伸强度、断 裂伸长率和撕裂强度等属于必检项目,其他项目是否需要检测,以设计图纸为准。
1.5其他原因
钻孔灌注桩作为围护结构的基坑,一般采用搅拌桩或者旋喷桩加固止水,如果 施工单位对旋喷施工时候的压力控制不好,或者搅拌桩搅拌不均匀,水泥参量不足 造成渗透系数不能满足要求,这将会给未来基坑施工时围护结构渗漏水埋下了隐患。 另外在地下连续墙钢筋笼内设置了大量与主体结构相连接的接驳器。由于接驳 器数量较多,间距较小,并且集中在一个层面上,容易形成一个隔断面,混凝土的 骨料难以填充至两层接驳器间。在这些部位,常由于混凝土不密实而产生渗漏水现 象。
1.3钢支撑架设不及时 由于基坑开挖过快,支撑架设不及时,地下连续墙不均匀变形造成接头处出 现滑移,形成渗漏水通道,在开挖过程中造成地下连续墙接缝渗漏影响基坑开挖 安全。
1.4特殊地质条件的危害
由于勘察遗漏或者勘察不到位,导致地下连续墙在成槽期间,遇孤石或地下 木桩等特殊地质原因将导致地下连续墙成槽困难,严重者成槽无法进行。在遇到 特殊原因的情况下,施工单位将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回填后重新成槽、上下窜动 等),进行第二次成槽。然而一旦这些处理措施不能完全解决地下连续墙施工的 连续性和施工质量以及地下连续墙接缝完全咬合就会造成这些缺陷部位抗渗性不 足,形成渗漏水。
2.4地基加固
地质因素是我们判断、处理基坑事故的主要依据之一,在进行某个基坑数据 异常的判读前,对该工程场区的地质勘察资料的详细了解是不可或缺的。基坑开 挖过程中,有些地质为松散的流沙或者淤泥层,承压性能较差,此时应在地基开 挖前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如旋喷桩或三轴裙边加固,从而避免地墙变形过大, 接缝处滑动,造成漏水。
地铁工程渗漏水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
由于施工质量或水文地质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会使地 铁工程出现各种各样的渗漏水问题。通过对地铁施工过程中出 现的围护结构渗漏,主体结构渗漏和细部结构渗漏等现象的分 析,掌握渗漏部位的渗水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实现地铁防水工程的质量改进和提高。 随着基坑深度的不断增加,地下渗漏伴随而来的防水问题, 也日益突出。如常见的围护结构渗漏,主体结构渗漏和细部结 构渗漏等。地下防水工程是地铁建设过程中的重点控制项目, 不但关系着地铁建设的工程质量,也直接影响着地铁工程的使 用寿命。
2 单面自粘复合高分子防水卷材
分 执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与《高分子防水材料 第一部 片材》(GB18173.1-2006)标准要求; 1、材料组成:单(挂)面无纺布≥400g/m2,中间防水板厚≥1.0mm,总厚度 ≥1.8mm(不含无纺布厚度),并且厚度偏差≤-10%; 2、卷材幅宽≥2.0m,便于隧道施工,减少搭接; 3、主要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如下:
墙体中的夹泥或淤积物在不太大的水头压力下,就会失去稳定,在墙 体内或边界上形成集中渗漏通道。因此,墙体接缝处的夹泥和墙体内部窝 泥是造成地下连续墙渗漏的重要原因。
根据现场施工情况,产生墙体夹泥的主要原因有: 1.2.1 槽孔底部的淤积物是墙体夹泥的主要来源。混凝土开始浇筑 时下冲击力大,混凝土将导管下的淤积物冲起,一部分悬浮于泥浆中,一部 分与混凝土掺混,处于导管附近的淤积物易被混凝土挤推至远离导管的端 部。悬浮于泥浆中的淤积物,随混凝土浇筑时间的延长,又沉淀下来落在 混凝土表面上,当槽孔混凝土面发生变化或呈覆盖状流动时,这些淤积物 最容易被夹在混凝土中,由于混凝土的流线呈弧形,拐角处的淤积物不可 能完全被挤压向上,所以拐角处绝大多数有淤积物堆积。当多根导管浇筑 时,除了端部接缝处夹泥外,导管间混凝土分界面也可能夹泥。 1.2.2 泥浆比重大,对混凝土的流动阻力大,流动不畅,两根导管浇筑 的混凝土互相穿插将泥浆卷入混凝土内,导致交界面夹泥。 1.2.3 导管埋深影响混凝土的流动状态。埋深太小,混凝土呈覆盖状 态流动,容易将混凝土表面的浮浆及淤积物卷入混凝土内。 1.2.4 导管接头不严密,气密性差,泥浆渗入导管内造成夹泥。
2.5 对于接驳器渗水及脚趾注浆部位应严格控制
在坑内确定渗漏点,对漏水部位进行棉絮和土工布进行封堵,分水引流防止 进一步涌砂涌泥,埋入引流管,用早强水泥逐步补实;待24小时后,用手压泵从 引流管中压入聚氨酯水溶性堵漏剂,使早强水泥与原有地连墙混凝土内形成隔水 带。为了防止漏水漏砂后墙后出现较大的漏空导致基坑周围以后出现较大面积的 塌陷,同时也为了割断渗流路径,采取坑外压密注浆。在距离漏水点正后方2m左 右钻孔,钻孔深度比漏水点深2m,孔径大约为100mm。然后插入注浆管,开始注 浆压密。 连续墙的不均匀沉降导致了接缝处的相对滑动。如果此接缝漏水,必将导致 漏水程度加深,从而增加了封堵的难度。而连续墙墙趾注浆的效果,则直接影响着 其不均匀沉降;为了减少连续墙的不均匀沉降,墙趾注浆的质量应该严格控制。
2 地下连续墙渗漏水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2.1 保证混凝土质量
一般地墙采用C35P8水下自密实砼,在地下连续墙砼浇筑前,现场应核实砼配合 比,抽查混凝土坍落度、和易性、均匀性,砼坍落度或者出现离析现象等不满足要 求时,应重新配置砼,严禁加水,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与流动性,严禁浇 筑有离析现象的混凝土。
2.2.6 为了保证混凝土在导管内的流动性,防止出现砼夹泥的现象,槽段混 凝土面应均匀上升且连续浇筑,浇筑上升速度不小于2m/h,因故障中断灌注时间 不得超过30分钟,导管间砼面高差不大于50cm。当灌注系统发生故障时,可采用 人力频繁抽动、转动导管,从而保证和恢复砼灌注的连续性和混凝土的自密实性, 避免水下砼自密实性达不到要求而使地连墙发生渗水现象。 2.2.7 绝对不允许发生导管拔空现象,如万一拔空导管,应立即测量砼面标 高,将砼面上的淤泥吸清,然后重新开管浇砼。开管后应将导管向下插入原砼面 下1m左右。
1 地下连续墙渗漏的原因分析
1.1 混凝土质量问题
施工用混凝土质量不满足抗渗混凝土要求,在混凝土浇筑时,混凝 土的和易性不好,出现离析现象,或者混凝土在浇筑的过程中出现不密 实,抗渗效果达不到要求以及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不满足抗渗要求等等, 均能造成地下连续墙施工时抗渗性不能满足要求而渗漏。
1.2 墙体内部窝泥和墙体接缝的夹泥
2.2 避免墙体接缝的夹泥和墙体内部窝泥
2.2.1 成槽结束后,及时进行基底的清槽工作。清槽采用撩抓法,即将成槽机 缓缓至于槽底,边闭合抓斗边启动成槽机。基底沉淀物淤积厚度不应大于100mm。 2.2.2 泥浆应根据地质和地面沉降控制要求经试配确定,新拌制泥浆应贮存 24h以上或加分散剂使膨润土(或粘土)充分水化后方可使用。清底后的泥浆比重 不应大于1.15 。
2.3及时架设钢支撑
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做到快挖快撑,严禁超挖,并按比例放坡。反压土清理后应 立即架设钢支撑。钢支撑安装必须确保支撑端头与地下连续墙或围檩均匀接触, 并设防止钢支撑端部移动脱落的构造措施,支撑的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规定 (同层支撑中心标高不大于30mm;支撑构件两端的标高差不大于20mm;支撑水平 轴线偏差不大于30mm)。钢支撑架设完毕后应第一时间施加预应力。保证钢支撑 设计轴力和规范要求的无支撑暴露时间,尽量减少基坑地墙变形。
4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主要物理力学性能指标
执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二、围护结构
地铁工程围护结构一般采用地下连续墙和钻孔灌注桩形式,附属结构 一般采用钻孔灌注桩加搅拌桩(旋喷桩)止水帷幕的围护型式。由于地下连 续墙施工不当、接缝处理不当、承压水的危害、周围特殊地质、止水帷幕 等原因导致地连墙渗漏问题时有发生,而且一旦围护结构渗漏后,若不及 时加以处理或者处理不当,轻者在基坑开挖时出现渗漏水现象,或者出现 涌泥涌砂现象,重者会造成基坑坍塌,危及周边环境的安全,造成损失。 因此有效预防围护结构渗漏,至关重要。
一、防水材料的检测
防水材料通常可分为刚性和柔性防水材料两种类。以混凝土或砂浆外加 剂的形式加入到混凝土或砂浆中,增强混凝土或砂浆的密实性,形成防水混 凝土或防水砂浆是刚性防水材料。柔性防水材料则有沥青基防水卷材(包括改 性沥青防水卷材)、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防水涂料和密封材料。 在防水施工中,防水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防水工程的质量, 因而其材料质量好坏尤为重要。防水材料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型式检验和第 三方检验,检验项目以设计图纸要求为准,送检材料必须为同一厂家,同一 类型,同一规格。具体检测方式详见《建筑防水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规范》 JGJ/T 299-2013
各种防水材料指标要求
1 防水混凝土膨胀剂:
执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与《混凝土膨胀剂》 (JC476-2001)标准要求:
注:⑴、细度仲裁检验用比表面积和1.25mm筛余; ⑵、检验时A、B两法均可使用,仲裁检验采用A法。抗折和抗压强度均为A法数据; ⑶、增加3d、14d限制膨胀率的测定龄期,用于限制膨胀率规律的判定,水中养护期间,限制膨胀率的规律应 满足28d>14d>7d>3d,并且组分中不得添加其他外加剂如减水剂; ⑷、“※”为非规范中项目,但必检,以证实防水混凝土无后期收缩; ⑸、掺量为8~12%,检测方法见《混凝土膨胀剂》(JC476-2001); ⑹、检测报告应由省级以上检测机构出示; ⑺、应按《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附录B的方法对各搅拌站供应的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性 能指标进行抽检。
2.2.3 严格控制导管埋深,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埋深不得小于500mm,导 管随混凝土灌注应逐步提升,在混凝土浇筑时经常检查导管埋深,其埋入混凝土深 度应为2m—4m,相邻两导管内混凝土高差不应大于0.5m,导管埋深过小会造成混凝 土浇筑出现夹泥等,导管埋深过大会造成混凝土浇筑不均匀而降低混凝土的抗渗性。 浇筑混凝土前在导管内放入隔水球胆,在槽口吊放泥浆泵,接好泥浆回收管路,直 通振动筛。 2.2.4 导管安装时,接头处必须配有皮套或皮垫,以保证导管接缝的气密性良 好。 2.2.5 槽段接头处不允许有夹泥,施工时必须用特制的铁刷上下刷10次以上, 并直到接头无泥为止,避免成墙后出现夹泥,从而造成地墙接缝渗漏。 相邻两幅地墙接头,也可采用刚性接头,地墙接头处设置型钢进行连接,可增 强地墙的整体性,减小地墙滑动变形,从而达到防止渗漏的效果。
注:以上检测项目非必须检测项目,根据各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和设计图纸要求, 进行其中若干项目的检测。非必检项目不作为评定防水性能是否合格的标准。
3.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执行《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GB23441-2009)标准要求;
注:以上检测项目非必须检测项目,根据各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和设计 图纸要求,进行其中若干项目的检测。改性沥青卷材一般会抽查“常规5 项”进行检测,如:不透水性、延伸率、耐热度、低温柔度、拉力等。具 体抽检项目以设计图纸为准。
1.2.5 浇筑速度造成夹泥。浇筑速度太快,使混凝土表面成锯齿状裂 缝,泥浆或淤积物会进入裂缝而造成夹泥。另外当浇筑速度太快时,混凝 土向上流动速度快,对相邻混凝土的拉力也大,有时会将其拉裂形成水平 或斜向的裂缝,虽然随着混凝土浇筑高度增加,在混凝土自重压力作用下 会慢慢闭合,但裂缝处已成薄弱环节,成为渗漏水的质量隐患。导管提升 过猛,或探测错误,导管底口超出原混凝土面,涌入泥浆。 1.2.6 施工事故造成混凝土夹泥。导管发生堵塞,拔出后重新下管浇 筑,当导管插入已浇筑混凝土内继续浇筑时,导管内的泥浆被带入,夹在混 凝土内。若重新下入的导管未插入混凝土内而继续浇筑,则新老混凝土面 上形成一条水平缝,缝内夹泥。混凝土浇筑时局部塌孔也会造成夹泥。 1.2.7 进行刷壁工序时,钢筋笼接头内侧的夹泥和绕流混凝土未清 理干净。
3 钢边止水带主要物理力学性能指标
执行《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与《高分子防水材料 部分 止水带》:以上检测项目非必须检测项目,根据各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和设计图纸要求, 进行其中若干项目的检测。其中含必检项目和抽检项目。如:硬度、拉伸强度、断 裂伸长率和撕裂强度等属于必检项目,其他项目是否需要检测,以设计图纸为准。
1.5其他原因
钻孔灌注桩作为围护结构的基坑,一般采用搅拌桩或者旋喷桩加固止水,如果 施工单位对旋喷施工时候的压力控制不好,或者搅拌桩搅拌不均匀,水泥参量不足 造成渗透系数不能满足要求,这将会给未来基坑施工时围护结构渗漏水埋下了隐患。 另外在地下连续墙钢筋笼内设置了大量与主体结构相连接的接驳器。由于接驳 器数量较多,间距较小,并且集中在一个层面上,容易形成一个隔断面,混凝土的 骨料难以填充至两层接驳器间。在这些部位,常由于混凝土不密实而产生渗漏水现 象。
1.3钢支撑架设不及时 由于基坑开挖过快,支撑架设不及时,地下连续墙不均匀变形造成接头处出 现滑移,形成渗漏水通道,在开挖过程中造成地下连续墙接缝渗漏影响基坑开挖 安全。
1.4特殊地质条件的危害
由于勘察遗漏或者勘察不到位,导致地下连续墙在成槽期间,遇孤石或地下 木桩等特殊地质原因将导致地下连续墙成槽困难,严重者成槽无法进行。在遇到 特殊原因的情况下,施工单位将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回填后重新成槽、上下窜动 等),进行第二次成槽。然而一旦这些处理措施不能完全解决地下连续墙施工的 连续性和施工质量以及地下连续墙接缝完全咬合就会造成这些缺陷部位抗渗性不 足,形成渗漏水。
2.4地基加固
地质因素是我们判断、处理基坑事故的主要依据之一,在进行某个基坑数据 异常的判读前,对该工程场区的地质勘察资料的详细了解是不可或缺的。基坑开 挖过程中,有些地质为松散的流沙或者淤泥层,承压性能较差,此时应在地基开 挖前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如旋喷桩或三轴裙边加固,从而避免地墙变形过大, 接缝处滑动,造成漏水。
地铁工程渗漏水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
由于施工质量或水文地质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会使地 铁工程出现各种各样的渗漏水问题。通过对地铁施工过程中出 现的围护结构渗漏,主体结构渗漏和细部结构渗漏等现象的分 析,掌握渗漏部位的渗水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实现地铁防水工程的质量改进和提高。 随着基坑深度的不断增加,地下渗漏伴随而来的防水问题, 也日益突出。如常见的围护结构渗漏,主体结构渗漏和细部结 构渗漏等。地下防水工程是地铁建设过程中的重点控制项目, 不但关系着地铁建设的工程质量,也直接影响着地铁工程的使 用寿命。
2 单面自粘复合高分子防水卷材
分 执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与《高分子防水材料 第一部 片材》(GB18173.1-2006)标准要求; 1、材料组成:单(挂)面无纺布≥400g/m2,中间防水板厚≥1.0mm,总厚度 ≥1.8mm(不含无纺布厚度),并且厚度偏差≤-10%; 2、卷材幅宽≥2.0m,便于隧道施工,减少搭接; 3、主要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如下:
墙体中的夹泥或淤积物在不太大的水头压力下,就会失去稳定,在墙 体内或边界上形成集中渗漏通道。因此,墙体接缝处的夹泥和墙体内部窝 泥是造成地下连续墙渗漏的重要原因。
根据现场施工情况,产生墙体夹泥的主要原因有: 1.2.1 槽孔底部的淤积物是墙体夹泥的主要来源。混凝土开始浇筑 时下冲击力大,混凝土将导管下的淤积物冲起,一部分悬浮于泥浆中,一部 分与混凝土掺混,处于导管附近的淤积物易被混凝土挤推至远离导管的端 部。悬浮于泥浆中的淤积物,随混凝土浇筑时间的延长,又沉淀下来落在 混凝土表面上,当槽孔混凝土面发生变化或呈覆盖状流动时,这些淤积物 最容易被夹在混凝土中,由于混凝土的流线呈弧形,拐角处的淤积物不可 能完全被挤压向上,所以拐角处绝大多数有淤积物堆积。当多根导管浇筑 时,除了端部接缝处夹泥外,导管间混凝土分界面也可能夹泥。 1.2.2 泥浆比重大,对混凝土的流动阻力大,流动不畅,两根导管浇筑 的混凝土互相穿插将泥浆卷入混凝土内,导致交界面夹泥。 1.2.3 导管埋深影响混凝土的流动状态。埋深太小,混凝土呈覆盖状 态流动,容易将混凝土表面的浮浆及淤积物卷入混凝土内。 1.2.4 导管接头不严密,气密性差,泥浆渗入导管内造成夹泥。
2.5 对于接驳器渗水及脚趾注浆部位应严格控制
在坑内确定渗漏点,对漏水部位进行棉絮和土工布进行封堵,分水引流防止 进一步涌砂涌泥,埋入引流管,用早强水泥逐步补实;待24小时后,用手压泵从 引流管中压入聚氨酯水溶性堵漏剂,使早强水泥与原有地连墙混凝土内形成隔水 带。为了防止漏水漏砂后墙后出现较大的漏空导致基坑周围以后出现较大面积的 塌陷,同时也为了割断渗流路径,采取坑外压密注浆。在距离漏水点正后方2m左 右钻孔,钻孔深度比漏水点深2m,孔径大约为100mm。然后插入注浆管,开始注 浆压密。 连续墙的不均匀沉降导致了接缝处的相对滑动。如果此接缝漏水,必将导致 漏水程度加深,从而增加了封堵的难度。而连续墙墙趾注浆的效果,则直接影响着 其不均匀沉降;为了减少连续墙的不均匀沉降,墙趾注浆的质量应该严格控制。
2 地下连续墙渗漏水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2.1 保证混凝土质量
一般地墙采用C35P8水下自密实砼,在地下连续墙砼浇筑前,现场应核实砼配合 比,抽查混凝土坍落度、和易性、均匀性,砼坍落度或者出现离析现象等不满足要 求时,应重新配置砼,严禁加水,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与流动性,严禁浇 筑有离析现象的混凝土。
2.2.6 为了保证混凝土在导管内的流动性,防止出现砼夹泥的现象,槽段混 凝土面应均匀上升且连续浇筑,浇筑上升速度不小于2m/h,因故障中断灌注时间 不得超过30分钟,导管间砼面高差不大于50cm。当灌注系统发生故障时,可采用 人力频繁抽动、转动导管,从而保证和恢复砼灌注的连续性和混凝土的自密实性, 避免水下砼自密实性达不到要求而使地连墙发生渗水现象。 2.2.7 绝对不允许发生导管拔空现象,如万一拔空导管,应立即测量砼面标 高,将砼面上的淤泥吸清,然后重新开管浇砼。开管后应将导管向下插入原砼面 下1m左右。
1 地下连续墙渗漏的原因分析
1.1 混凝土质量问题
施工用混凝土质量不满足抗渗混凝土要求,在混凝土浇筑时,混凝 土的和易性不好,出现离析现象,或者混凝土在浇筑的过程中出现不密 实,抗渗效果达不到要求以及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不满足抗渗要求等等, 均能造成地下连续墙施工时抗渗性不能满足要求而渗漏。
1.2 墙体内部窝泥和墙体接缝的夹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