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岗前培训实习生培训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医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
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 院后发生的感染; 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 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也属医院感染。
4
△那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入院48小时后发生 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 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 医院感染。
4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相关规定,现就部分法定传染病病种调整 事宜通知如下(2013年11月)。 将人感染H7N9禽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 病;将甲型H1N1流感从乙类调整为丙类, 并纳入现有流行性感冒进行管理;解除对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的传染病防治 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质、粘膜或皮肤破损处时须使用手套 在护理不同病人间要更换手套 在护理同一个病人时,如果要把手从一个污染的身
体部位移至清洁的部位时,必须更换或脱去手套 手套不能重复使用。 脱手套后应立即洗手或手消毒
33
如何正确的戴口罩
佩戴口罩前必须清洁双手 口罩应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与面部吻合严密 口罩有颜色的一面向外 将所有固定口罩的绳索系好,或将口罩的橡皮带固
❖ 需要皂液、水和干燥设施 ❖ 其他问题
24
酒精擦手的优点
❖比洗手有更高的依从性 ❖比普通洗手和用抗菌产品洗手更有效 ❖比洗手对手部皮肤伤害少 ❖比洗手和戴手套浪费少 ❖所用时间少,作用快 ❖不需要水和毛巾
25
如果没有明显的污染,可 以酒精擦手液替代洗手。
26
这些实例你会觉得很熟悉
实例1某医生
N95口罩佩戴方法
1. 按面型选择普通/细码型 号,拉松头带。金属软 条向上,将手穿过头带。
2. 戴上口罩,头带分别置 於头顶後及颈後。
37
N95口罩佩戴方法
3. 将双手的食指及中指由 4. 检查妥当
中央顶部向两旁同时按
正确检查:双手轻按口罩,然後刻意
压金属软条
呼吸,空气应该不会从口罩边缘泄漏 负压检查:双手轻按口罩,然後刻意
呼吸,口罩中央会稍凹陷
38
39
隔离衣
❖ 在进行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分泌物或其他有潜在 传染性物质飞溅到皮肤或衣服上时,应穿隔离衣。
❖ 最好使用能防水的隔离衣。 ❖ 选择隔离衣时应注意保证能遮盖全部的衣服和外露
的皮肤。 ❖ 保持隔离衣里面及领部清洁,穿隔离衣时勿接触面
部等。 ❖ 隔离衣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 不能重复使用一次性隔离衣。
此为标准来计时。
卫生手消毒是指医务人员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外科手消毒是指医务人员在外科手术前用肥皂(液)
或抗菌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杀灭
手部暂居菌、常居菌的过程。
17
洗手可以切断传播途径,是降低 医院感染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手卫生是医务人员自我防护的最简 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 (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 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 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5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
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医院感染的综合性/目标性 监测 医院感染诊断的实践与案例分析
手术部位感染/血流感染/肺感染 医院感染的暴发与处置 医院的流行病学资料 抗菌药物应用管理
医务人员锐器损伤\职业暴露与防护
医疗废物管理 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的管理 器械清洗、消毒\管理 消毒相关药械\其他医疗设备及管理 医院建筑布局设计、建设与感染管理
12
二、存在主要问题:
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不够重视:新生儿科建筑布局及工作流 程不符合环境卫生学和感染控制的要求。手卫生设施不完 善,肥皂潮湿;
消毒隔离工作不到位:该院的新生儿暖箱污染严重,清洁 消毒不彻底;新生儿吸氧所用的湿化瓶没有更换,砂轮不 清洁且未消毒,消毒液浓度不合格;
医务人员院内感染防控意识薄弱、防控意识欠缺:缺乏医 院感染事件报告意识,仅有1名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兼职负 责医院感染工作,新生儿科在短时间内连续出现多起新生 儿感染病例的聚集性发生,相关医务人员反应迟钝;
手卫生也是标准预防的最重要的措 施.
18
基本要求
❖ 手部指甲长度不应超过指尖 ❖ 手部不应戴戒指等装饰物 ❖ 手部不应戴人工指甲、涂抹指甲油等指甲装饰物
19
接触患者后 接触患者前
五个指征
无菌操作前
体液暴露后
接触患者周 围环境后
20
洗手流程七字口诀 内、外、夹、弓、大、立、腕
21
六步洗手法
第一步 掌心相对,手指并
2
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贯穿医疗保健活动的全过程, 涉及多部门、多学科,需要全体医疗护理、后勤 等各类人员的共同参与。
医院一般医务人员/非院感专职的管理人员 必须 每年接受培训不少于2次(每年不少于6学时) (实践中各医院均要求加强培训远超6学时)
医院必须对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进行医 院感染知识的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小于3学时,考 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工作中告诉自己健康在你我手中! 可以问一下自己你今天洗手了吗? 可以问一下自己你给病人提供的服务是清洁的
吗?
30
个人防护措施
31
个人防护用品
手套 口罩 防护服与隔离衣 眼罩与面罩 帽子 长统胶靴/鞋套
32
手套的使用
使用手套不能替代手部清洁——不论洗手或手消毒 在可能接触到血液或其它具有潜在的传染危险的物
1、既要防止疾病从患者传播至医护人员,也要防止疾 病从医护人员传播给患者;
2、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 病的传播;
根据疾病不同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保护措施。
48
隔离预防
接触传播: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 感染等;
飞沫传播:如百日咳、白喉、流感、病毒性腮腺 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50
空气传播:主要感染控制方法
患者应隔离治疗 负压病房 悬挂隔离标识 严格空气消毒 病人条件允许时,佩戴外科口罩 医务人员进入患者病房时戴帽子、N95口罩 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
医院感染防控玉手卫生知 识岗前培训
1
医院感染所涉及的范畴极广,这次讲座仅仅介绍 以下有色字体内容6个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管理技术: 消毒供应室管理 手术室管理 ICU管理 新生儿科管理 血液透析室管理 其他科室的院感管理 传染病管理
标准操作流程(SOP) 微生物实验室感染管理与生物安全 医院消毒技术 医院环境微生物及其他监测 手卫生 隔离技术与建筑布局 临床微生物检验 护理与消毒
44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 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 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 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 的感染性腹泻病。
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 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 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46
*标准预防的概念
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应将所有患者 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 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不 论是否有明显的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 皮肤与黏膜,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一 系列防护措施。
47
标准预防措施
手卫生(洗手和手消毒) 手套、帽子 口罩、护目镜、 防护服装
一边看病人, 一边接电话
27
大部分确实是用白大褂 的背部擦干的!!!
白大褂是首选 甩手运动第二 重复毛巾是摆样子 28
手易被细菌污染
某位护士 的手印 培养24 小时后
培养皿显示: 医务人员的手很容易受到暂居菌的污染。
每进行一个操作,可能增加100-1000个细菌
29
放下旧的包袱,接受新的理念
9
医院感染无处不在
10
11
[案例]
天津某县妇幼保健院
发生新生儿院内感染5例死亡事件
一、案例经过: 2009年3月18日-19日,天津市某县妇幼保健院收 治的6名新生儿相继转往北京儿童医院救治。北京儿 童医院对3名发病患儿血培养检查,发现均为革兰氏 阴性菌感染,其中2人为阴沟肠杆菌感染。至22日, 6名新生儿中5名相继死亡。在转院前,这6名患儿均 曾在蓟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的暖箱内治疗。北京 市儿童医院检查认定属于医院感染事故,并上报了 卫生部。
14
15
手卫生
预防院內感染的重要法宝
洗手 洗手 再洗手
16
手卫生(hand hygiene): 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 手消毒的总称。
洗手是指医务人员用肥皂或者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
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为达到普通洗手卫生的最清洁度,洗手时间最好不要
少于20秒钟。 此时间与唱两遍生日歌大致相同,可以以
医务人员严重缺乏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知识:手卫生意识不 强,医务人员没有规范地执行手卫生;对新生儿重症监护 室的患儿在入院诊断、抗菌药物使用、给氧等方面均有明 显不当,存在严重医疗缺陷。
13
三、事件处理结果:
免去县卫生局党委书记、卫生局局长职务,撤销县妇幼保 健院院长、副院长职务;免去医务科主任、新生儿科主任、 新生儿科护士长职务。3月26日下午,县卫生局和妇幼保 健院向患儿家属承认该起5名婴儿致死事件责任在院方, 院方已与家属签订了赔偿协议,除医疗费外,赔偿每名患 儿18万元人民币。
拢相互摩擦
第二步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
相互搓擦
第三步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
沿指缝相互摩擦
第四步 双手指交锁,指
背在对侧掌心
第五步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 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第六步 指尖在对侧掌心前
后擦洗 22
干手措施
23
洗手缺点
❖ 人员依从性差 ❖ 手皮肤刺激 ❖ 比酒精擦手效果差 ❖ 花费时间长
每个护士8小时轮班 • 使用皂液和水洗手:洗手7次/h,60秒/次,合计56分钟 • 酒精性无水洗手液:洗手7次/h,20秒/次,合计18分钟
40
护目镜/面罩
❖护目镜:防护眼睛 ❖面 罩:保护整个面部皮肤
41
42
感染控制隔离措施
43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2004年)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 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 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 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 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 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诊断标准(试行)》院内感染病例,需要网络直报; 要求24小时内上报院感控制科; 临床医师必须掌握医院感染病例网络直报
流程。
8
*医院感染暴发
是指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 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同种同源是指易感人群同时或先后暴露于 同一感染来源(同种医疗护理操作,使用相 同批号的一次性物品、同一批血液/输液 制品,使用同一种消毒灭菌方法的物品、 经同一医师或护士治疗的患者,同种微生 物感染怀疑同一来源等)。
定在耳朵上 口罩藏有铁丝的一面要固定在鼻梁上,以防止漏气 口罩受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34
你会正确佩戴口罩吗?
1. 将口罩戴上,金属软 条应该向上
2. 头带分别绑于头顶后 及颈后
35
你会正确佩戴口罩吗?
3. 将金属软条向内按压至 该部份压成鼻梁形状
4. 完成时,口罩必须覆盖 鼻至下巴,紧贴面部
36
空气传播:如麻疹、水痘、肺结核、SARS等。
预防原则: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 相应的隔离与预防。
49
接触传播:主要感染控制方法
患者应隔离治疗,限制活动 悬挂隔离标识 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
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手上有伤口时 应戴双层手套 摘手套后,必须进行洗手和/或手消毒 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 作时,应穿隔离衣 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防护服
6
△那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 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 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 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 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具体诊断标准见 院网感染控制栏《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
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 院后发生的感染; 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 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也属医院感染。
4
△那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入院48小时后发生 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 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 医院感染。
4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相关规定,现就部分法定传染病病种调整 事宜通知如下(2013年11月)。 将人感染H7N9禽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 病;将甲型H1N1流感从乙类调整为丙类, 并纳入现有流行性感冒进行管理;解除对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的传染病防治 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质、粘膜或皮肤破损处时须使用手套 在护理不同病人间要更换手套 在护理同一个病人时,如果要把手从一个污染的身
体部位移至清洁的部位时,必须更换或脱去手套 手套不能重复使用。 脱手套后应立即洗手或手消毒
33
如何正确的戴口罩
佩戴口罩前必须清洁双手 口罩应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与面部吻合严密 口罩有颜色的一面向外 将所有固定口罩的绳索系好,或将口罩的橡皮带固
❖ 需要皂液、水和干燥设施 ❖ 其他问题
24
酒精擦手的优点
❖比洗手有更高的依从性 ❖比普通洗手和用抗菌产品洗手更有效 ❖比洗手对手部皮肤伤害少 ❖比洗手和戴手套浪费少 ❖所用时间少,作用快 ❖不需要水和毛巾
25
如果没有明显的污染,可 以酒精擦手液替代洗手。
26
这些实例你会觉得很熟悉
实例1某医生
N95口罩佩戴方法
1. 按面型选择普通/细码型 号,拉松头带。金属软 条向上,将手穿过头带。
2. 戴上口罩,头带分别置 於头顶後及颈後。
37
N95口罩佩戴方法
3. 将双手的食指及中指由 4. 检查妥当
中央顶部向两旁同时按
正确检查:双手轻按口罩,然後刻意
压金属软条
呼吸,空气应该不会从口罩边缘泄漏 负压检查:双手轻按口罩,然後刻意
呼吸,口罩中央会稍凹陷
38
39
隔离衣
❖ 在进行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分泌物或其他有潜在 传染性物质飞溅到皮肤或衣服上时,应穿隔离衣。
❖ 最好使用能防水的隔离衣。 ❖ 选择隔离衣时应注意保证能遮盖全部的衣服和外露
的皮肤。 ❖ 保持隔离衣里面及领部清洁,穿隔离衣时勿接触面
部等。 ❖ 隔离衣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 不能重复使用一次性隔离衣。
此为标准来计时。
卫生手消毒是指医务人员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外科手消毒是指医务人员在外科手术前用肥皂(液)
或抗菌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杀灭
手部暂居菌、常居菌的过程。
17
洗手可以切断传播途径,是降低 医院感染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手卫生是医务人员自我防护的最简 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 (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 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 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5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
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医院感染的综合性/目标性 监测 医院感染诊断的实践与案例分析
手术部位感染/血流感染/肺感染 医院感染的暴发与处置 医院的流行病学资料 抗菌药物应用管理
医务人员锐器损伤\职业暴露与防护
医疗废物管理 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的管理 器械清洗、消毒\管理 消毒相关药械\其他医疗设备及管理 医院建筑布局设计、建设与感染管理
12
二、存在主要问题:
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不够重视:新生儿科建筑布局及工作流 程不符合环境卫生学和感染控制的要求。手卫生设施不完 善,肥皂潮湿;
消毒隔离工作不到位:该院的新生儿暖箱污染严重,清洁 消毒不彻底;新生儿吸氧所用的湿化瓶没有更换,砂轮不 清洁且未消毒,消毒液浓度不合格;
医务人员院内感染防控意识薄弱、防控意识欠缺:缺乏医 院感染事件报告意识,仅有1名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兼职负 责医院感染工作,新生儿科在短时间内连续出现多起新生 儿感染病例的聚集性发生,相关医务人员反应迟钝;
手卫生也是标准预防的最重要的措 施.
18
基本要求
❖ 手部指甲长度不应超过指尖 ❖ 手部不应戴戒指等装饰物 ❖ 手部不应戴人工指甲、涂抹指甲油等指甲装饰物
19
接触患者后 接触患者前
五个指征
无菌操作前
体液暴露后
接触患者周 围环境后
20
洗手流程七字口诀 内、外、夹、弓、大、立、腕
21
六步洗手法
第一步 掌心相对,手指并
2
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贯穿医疗保健活动的全过程, 涉及多部门、多学科,需要全体医疗护理、后勤 等各类人员的共同参与。
医院一般医务人员/非院感专职的管理人员 必须 每年接受培训不少于2次(每年不少于6学时) (实践中各医院均要求加强培训远超6学时)
医院必须对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进行医 院感染知识的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小于3学时,考 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工作中告诉自己健康在你我手中! 可以问一下自己你今天洗手了吗? 可以问一下自己你给病人提供的服务是清洁的
吗?
30
个人防护措施
31
个人防护用品
手套 口罩 防护服与隔离衣 眼罩与面罩 帽子 长统胶靴/鞋套
32
手套的使用
使用手套不能替代手部清洁——不论洗手或手消毒 在可能接触到血液或其它具有潜在的传染危险的物
1、既要防止疾病从患者传播至医护人员,也要防止疾 病从医护人员传播给患者;
2、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 病的传播;
根据疾病不同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保护措施。
48
隔离预防
接触传播: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 感染等;
飞沫传播:如百日咳、白喉、流感、病毒性腮腺 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50
空气传播:主要感染控制方法
患者应隔离治疗 负压病房 悬挂隔离标识 严格空气消毒 病人条件允许时,佩戴外科口罩 医务人员进入患者病房时戴帽子、N95口罩 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
医院感染防控玉手卫生知 识岗前培训
1
医院感染所涉及的范畴极广,这次讲座仅仅介绍 以下有色字体内容6个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管理技术: 消毒供应室管理 手术室管理 ICU管理 新生儿科管理 血液透析室管理 其他科室的院感管理 传染病管理
标准操作流程(SOP) 微生物实验室感染管理与生物安全 医院消毒技术 医院环境微生物及其他监测 手卫生 隔离技术与建筑布局 临床微生物检验 护理与消毒
44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 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 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 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 的感染性腹泻病。
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 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 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46
*标准预防的概念
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应将所有患者 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 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不 论是否有明显的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 皮肤与黏膜,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一 系列防护措施。
47
标准预防措施
手卫生(洗手和手消毒) 手套、帽子 口罩、护目镜、 防护服装
一边看病人, 一边接电话
27
大部分确实是用白大褂 的背部擦干的!!!
白大褂是首选 甩手运动第二 重复毛巾是摆样子 28
手易被细菌污染
某位护士 的手印 培养24 小时后
培养皿显示: 医务人员的手很容易受到暂居菌的污染。
每进行一个操作,可能增加100-1000个细菌
29
放下旧的包袱,接受新的理念
9
医院感染无处不在
10
11
[案例]
天津某县妇幼保健院
发生新生儿院内感染5例死亡事件
一、案例经过: 2009年3月18日-19日,天津市某县妇幼保健院收 治的6名新生儿相继转往北京儿童医院救治。北京儿 童医院对3名发病患儿血培养检查,发现均为革兰氏 阴性菌感染,其中2人为阴沟肠杆菌感染。至22日, 6名新生儿中5名相继死亡。在转院前,这6名患儿均 曾在蓟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的暖箱内治疗。北京 市儿童医院检查认定属于医院感染事故,并上报了 卫生部。
14
15
手卫生
预防院內感染的重要法宝
洗手 洗手 再洗手
16
手卫生(hand hygiene): 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 手消毒的总称。
洗手是指医务人员用肥皂或者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
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为达到普通洗手卫生的最清洁度,洗手时间最好不要
少于20秒钟。 此时间与唱两遍生日歌大致相同,可以以
医务人员严重缺乏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知识:手卫生意识不 强,医务人员没有规范地执行手卫生;对新生儿重症监护 室的患儿在入院诊断、抗菌药物使用、给氧等方面均有明 显不当,存在严重医疗缺陷。
13
三、事件处理结果:
免去县卫生局党委书记、卫生局局长职务,撤销县妇幼保 健院院长、副院长职务;免去医务科主任、新生儿科主任、 新生儿科护士长职务。3月26日下午,县卫生局和妇幼保 健院向患儿家属承认该起5名婴儿致死事件责任在院方, 院方已与家属签订了赔偿协议,除医疗费外,赔偿每名患 儿18万元人民币。
拢相互摩擦
第二步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
相互搓擦
第三步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
沿指缝相互摩擦
第四步 双手指交锁,指
背在对侧掌心
第五步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 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第六步 指尖在对侧掌心前
后擦洗 22
干手措施
23
洗手缺点
❖ 人员依从性差 ❖ 手皮肤刺激 ❖ 比酒精擦手效果差 ❖ 花费时间长
每个护士8小时轮班 • 使用皂液和水洗手:洗手7次/h,60秒/次,合计56分钟 • 酒精性无水洗手液:洗手7次/h,20秒/次,合计18分钟
40
护目镜/面罩
❖护目镜:防护眼睛 ❖面 罩:保护整个面部皮肤
41
42
感染控制隔离措施
43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2004年)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 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 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 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 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 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诊断标准(试行)》院内感染病例,需要网络直报; 要求24小时内上报院感控制科; 临床医师必须掌握医院感染病例网络直报
流程。
8
*医院感染暴发
是指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 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同种同源是指易感人群同时或先后暴露于 同一感染来源(同种医疗护理操作,使用相 同批号的一次性物品、同一批血液/输液 制品,使用同一种消毒灭菌方法的物品、 经同一医师或护士治疗的患者,同种微生 物感染怀疑同一来源等)。
定在耳朵上 口罩藏有铁丝的一面要固定在鼻梁上,以防止漏气 口罩受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34
你会正确佩戴口罩吗?
1. 将口罩戴上,金属软 条应该向上
2. 头带分别绑于头顶后 及颈后
35
你会正确佩戴口罩吗?
3. 将金属软条向内按压至 该部份压成鼻梁形状
4. 完成时,口罩必须覆盖 鼻至下巴,紧贴面部
36
空气传播:如麻疹、水痘、肺结核、SARS等。
预防原则: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 相应的隔离与预防。
49
接触传播:主要感染控制方法
患者应隔离治疗,限制活动 悬挂隔离标识 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
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手上有伤口时 应戴双层手套 摘手套后,必须进行洗手和/或手消毒 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 作时,应穿隔离衣 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防护服
6
△那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 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 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 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 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具体诊断标准见 院网感染控制栏《医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