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德宏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户撒 梁河
中共德宏州委党校
(二)德宏民族服饰文化
❖ 4、德昂族
❖ 男性:男子多穿蓝、黑色大 襟上衣和宽而短的裤子,裹 黑、白布头巾,青年多为白 色,中老年用黑色,巾的两 端饰以彩色绒球,也戴大耳 环和银项圈。
❖ 女性:妇女多穿藏青色或黑 色的对襟短上衣和长裙,上 衣襟边镶两道红布条,用四 五对大方块银牌为钮扣,织 有鲜艳的彩色横线条。姑娘 成年后,都要在腰部佩戴上 数个、甚至数十个腰箍。
中共德宏州委党校
(三)德宏民节日文化
节日概念:各民族根据传统的宗教祭祀、农事 生产、历法等因素而形成的具有相对凝固的时 间、地点、活动方式的社群活动日。
德宏民族节日:傣族、德昂族的泼水节、阿
昌族的阿露窝罗节、傈僳族的阔时节、景颇族 的目瑙纵歌节。每个节日都有相应的传说及一 套复杂的习俗系统,几乎所有的节日中,均可 找到一些最为古老的文化遗存因子。德宏各民 族节日文化强烈地反映出民族文化的传统和特 色,展示弘扬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区。
中共德宏州委党校
一 德宏民族概述
景颇族
德宏州景颇族人 口有14.1万人, 占全国景颇族人 口的95%以上, 德宏各县市都有 分布,其中主要 集中在陇川,陇 川是全国景颇族 聚居最多的地区, 被称为“景颇族
之乡”。
中共德宏州委党校
一 德宏民族概述
阿昌族
我国阿昌族主要分 布在云南和贵州, 总人口有3.96万人, 德宏州阿昌族人口 有3.2万人,占全国
允欠——邦弄
2017.11
孔雀湖酒店,2018.2
中共德宏州委党校
(一)德宏民族民居文化
❖ 3、阿昌族
阿昌住宅,皆建造为三合或四合院样式,三合 一照壁的形式居多。木头皆是阿昌族人家起 屋建房的主要材料,过去的木框架虽然已经 改变为今天的钢筋水泥框架。
户撒——曼旦 2018.1
梁河——关璋,2016.6
屋中央设一 大火塘,备三脚 架,作为煮饭烧火之用。火塘
下勐劈
内终年生火,晚上,全家 人
围火塘而睡,遇有客人来临,
主人则把火塘边让给客人住。
中共德宏州委党校
(一)德宏民族民居文化
❖ 6、汉族
❖ 勐戛古镇——德宏最大的 极边中原文化山城古镇。 明代,灭“麓川王朝”实 行分治时,勐戛镇是唯一 的汉族土司分封地;民国 设县,勐戛是潞西设制局 所在地。时至今日,勐戛 镇1400余户的古老山城, 房屋建筑仍然保持着中原 文化的古朴建筑风格。
中共德宏州委党校
(二)德宏民族服饰文化
❖ 3、阿昌族
阿昌族各地服饰大同小异。未婚男子包白布或黑布包头, 已婚男子包藏青色布包头,包头颜色来区别婚否;未婚妇 女留长发盘辫,穿白、蓝色对襟银扣上衣,黑、蓝色长裤。 已婚妇女多穿窄袖对襟黑色上衣,改着筒裙。裙与裤成了 区分婚否的标志。梁河地区阿昌族新婚妇女要系条花带子 上面有狗牙、民刀、瓜籽、谷穗等多种阿昌族日常生活密 切的动植物花纹案。每个图案都有一定的含义,如狗牙能 消灾避邪,长刀象征开辟新生活,瓜籽象征子孙兴旺;谷 穗表示五谷丰登。
中共德宏州委党校
一 德宏民族概述
其他民族 德宏除五个世居民族和汉族外, 还有佤族、白族、回族、彝族 等名族,总人口约2.8万人,占
全州总人口的2.16%。
中共德宏州委党校
二 德宏民族文化
文化的概念: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并在历史进程中积 累起来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知识、 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习惯、哲学、生活方
中共德宏州委党校
(三)德宏民节日文化
3、阿昌族阿露窝罗节
阿露窝罗节来源于祭祀天 公“遮帕麻”和地母“遮 咪麻”的一种古老宗教仪 式1993年5月20日,德宏 州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 三次会议正式将梁河阿昌 族窝罗节和陇川县阿昌族 的会街节两个节日统一为 "阿露窝罗节",并将节日 定在每年3月20日左右, 节日时间两天。
中共德宏州委党校
(三)德宏民节日文化
2、景颇族目瑙纵歌节
目瑙纵歌节是景颇族传统盛大节日,景颇支系叫“目瑙”,载 瓦、浪哦、勒期等支系叫“纵歌”,统称为“目瑙纵歌”,是 大伙跳舞的意思。景颇族庆祝胜利、五谷丰收、迎接贵宾,纪 念重要节日或嫁娶喜事都举行目瑙纵歌。1983年4月经德宏州第 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景颇族目瑙纵歌节定为 民族传统节日,节日固定为每年正月十五、十六日。
中共德宏州委党校
(三)德宏民节日文化
1、傣族、德昂族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最盛大的节日,农历清明节后第七天举行,是傣 族新年。节日第一天,傣语称“赏建日”,意即送旧。男女盛 装上山采花,而后到奘房赕佛,接受佛爷的礼仪水和祝福。第 二天是“迎接日子之王”,即傣历新年元旦,举行泼水。1983 年4月经德宏州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傣族、 德昂族泼水节定为民族传统节日,节日固定为每年阳历4月12日 至14日。
中共德宏州委党校
(二)德宏民族服饰文化
❖ 2、景颇族
景颇族男子喜欢穿白色或 黑色对襟园领上衣,包头 布上缀有花边图案和彩色 小绒珠,外出时常佩带腰 刀和筒帕。妇女穿黑色对 襟,下着黑、红色织成的 统裙,腿上带裹腿。盛装 时的妇女上衣前后及肩上 都缀有许多银泡泡、银片, 妇女戴银手饰越多表示越 能干,越富有。有的妇女 还爱好用藤蔑编成藤圈, 涂有红漆、黑漆,围在腰 部,并认为藤圈越多越美。
冷水沟村民, 2016.11
中共德宏州委党校
一 德宏民族概述
傈僳族 德宏州傈僳族人口3.34 万人,约占全国傈僳族 人口3.3%,主要聚居
在盈江苏典乡。
中共德宏州委党校
一 德宏民族概述
汉族
德宏州境内汉族人口有67.6万人,约占全州 总人口的52.4%。德宏州境内汉族都由内地迁移 而来。据历史记载,元代招募内地汉人到德宏
中共德宏州委党校
(一)德宏民族民居文化
❖ 1、傣族
德宏傣族民居最 具有特色的是 瑞丽傣家竹楼, 而其余各地傣 族民族多为土 木结构或砖木 结构。
瑞丽——瑞丽喊—沙—,喊沙 2015.6
中共德宏州委党校
(一)德宏民族民居文化
❖ 2、景颇族 景颇族对聚居于半山上,房屋背山面水而建, 多以竹、木为构架,片竹或园竹做墙,草顶, 屋面呈倒梯形,屋脊向山墙方向伸出以获得 较好的防雨效果。梯形屋顶四壁低矮的竹楼 外貌,是景颇族民居的独特形式。
中共德宏州委党校
一 德宏民族概述
人口
据德宏州统计局 统计,截止2016 年底,德宏全州 120.4万,少数 民族人口61.8万, 占全州总人口的 47.76%。有傣族、 景颇族、阿昌族、 德昂族、傈僳族 五个世居民族。
中共德宏州委党校
一 德宏民族概述
傣族 德宏州傣族人口 有36.8万人,占 全国傣族人口的 30%,是全国傣 族聚居最多的地
中共德宏州委党校
(一)德宏民族民居文化
❖ 4、德昂族
德昂族的传统 民居用龙竹或 木料做框架, 梁柱之间均用 斧凿穿斗结合 而成,不用钉 子,称为“穿 斗房”。房顶 用茅草覆盖, 四周都有屋檐, 俗称“四檐出 水”,属于干 栏式建筑。
户撒——旦 梁2河0—1冷8—.水关1沟璋,,2021061.6.7
勐戛——番家大院 2018.1
中共德宏州委党校
(二)德宏民族服饰文化
❖ 服饰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其中最为丰富 多样、最为生动活泼的一个部分。它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 的,既是实用的,又是审美的。
❖ 民族服饰是一个民族族类群体的外在标志,是这个民族物质 文化、精神文化的外显符号,又是这个民族的民族性格、民 族心理与气质的外化形态。从文化人类学角度看,服饰是人 类在求生存、求发展的漫长进程中创造出来并不断发展的文 化,也是一份经过长期积累与沉淀后形成的最生动具体、最 为实在而又形象的、最为丰富博大的历史档案,它记录的是 人类成长的足迹,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脚步。
境内屯田戍边;明朝派驻10万余人“三征麓 川” ;清代乾隆征缅、道光禁烟,大批汉人入 居;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时期大批内地汉族的 商贩、工匠、流散军人等流入定居;新中国成 立后,为保卫边疆和建设边疆,从内地调派干 部、职工及部分农民到德宏落户;改革开放后, 各地汉人因经商、工作等形式不断流入德宏地
区。总之,德宏汉族来自五湖四海。
中共德宏州委党校
(一)德宏民族民居文化
❖ 5、傈僳族
苏典茅草村委会瓦苦
自然村民居
傈僳族民居分为三种,分别是
千脚落地房、木愣房与土墙房
(泸水)。德宏州傈僳族的房

屋建筑比较简单,建筑 形式
主要借鉴了周边各 民族的民
居,用木头穿斗起来做支架,
一楼顶部铺以木板或竹笆,屋
顶上用茅草片覆盖,或用瓦片
铺设,房屋以篱笆做墙壁。房
处冬瓜村民, 2016.4
中共德宏州委党校
(二)德宏民族服饰文化
❖ 5、傈僳族
❖ 男子穿麻布长衫或短衫,裤长及膝。有的以 青布包头,有的喜蓄发辫缠于脑后。个别富 裕的男子,左耳戴一串大红珊瑚,以示荣誉 和尊严。成年男子都喜欢左边佩砍刀,右边 挂箭包,箭包多以动物皮缝制,腰系一长带 子。
❖ 妇女服饰样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上着短衫, 下穿裙子;另一种上穿短衫,下着裤子,裤 子外面前后系小围裙。妇女的短衫傈僳语称 "皮度",短衫长及腰间,对襟,满圆平领, 无钮扣,袖口以黑布镶边,衣为白色,黑白 相配,对比强烈。不同地区的傈僳族妇女因 服饰颜色的差异而被称为白傈僳、黑傈僳、 花傈僳。
中共德宏州委党校
(二)德宏民族服饰文化
❖ 6、汉族大包头
❖ 生活在户撒的一个汉族亚族群,户撒阿昌族将其 称为“布董嘎”俗称“大包头人”。据其家谱记 述,大包头祖先是明清时随军队迁徙来户撒屯田 或经商,定居后防止夷人灭汉而改变习俗,以示 和汉人有别。另一种说法是,他们本身就是少数 民族,他们受周边阿昌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影响下, 既固守汉族传统,也吸纳少数民族文化,形成不 同传统汉族的独特文化。
中共德宏州委党校
(二)德宏民族服饰文化
服饰的文化功能:
❖ 民族、族群的标志与识别功能; ❖ 装饰、美化身体的审美功能; ❖ 性别、年龄和婚否的标志与识别功能; ❖ 财富的标志和象征功能; ❖ 社会等级、身份、地位的标志功能; ❖ 宗教信仰的标志与识别功能。
中共德宏州委党校
(二)德宏民族服饰文化
❖ 1、傣族 傣族服饰淡雅美观,男 子服饰差别不大,一般 穿无领对襟或 大襟小袖 短衫,下着长管裤,以 白布、水红布或蓝布包 头。妇女的服饰,因时 因 地而异。婚前多穿浅 色大襟短衫,下穿 长裤, 将发辫盘于头上,束一 小围腰。 婚后穿对襟短 衫,花色或黑色筒裙。
民族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和 发展起来的一切文化成果,体现民族的特点、风格、信 念以及生产方式和价值观念。 德宏多民族杂居,各民族在繁衍生息中创造和延续了 丰富多元的建筑文化、服饰文化、节庆文化、饮食文化、 民俗文化等农耕文明的文化体系,是人类农耕文化保留 较完整的文化基因库之地。
❖ 男子的服饰主要颜色有青、兰、黑、白,老人服 饰颜色较深,而年轻人的较浅,衣服扣子用不捻 成,靴子上绣有“寿”字或其它花纹,裤子一律 是大裆裤;妇女全身着黑色,带包头,包头边缝 有花边,年轻人是白色,已婚人是红色,老人是 绿色。衣服用织有格子花纹的大布缝制,裤子是 黑色不折边的普通裤,靴子是鸡冠绣花鞋。
阿昌族人口的 80.8%.
户撒曼旦村民,
2018.1
中共德宏州委党校
一 德宏民族概述
德昂族
德昂族,也称为 “崩龙族”,是中 缅交界地区的山地 少数民族,德宏州 境内德昂族 人口 1.5万人,占全国
德昂族人口的 75%。芒市三台 山乡全国唯一德昂 族乡,全乡有德昂 族人口4867人。
邦外村民, 2016.7
中共德宏州委党校
(一)德宏民族建筑文化
❖ 建筑,被誉为是“凝固的音乐”.作为物质文化的 重要构成部分,它在民族文化系统当中具有重要而 不可替代的地位。建筑文化具有外显性.但在物化 的实体之中又往往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 是外显与内在的有机结合体。
❖ 从类型上说,德宏地区各民族建筑以干栏式建筑为 主,都是各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
德宏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
中共德宏州委党校 杨海东
中共德宏州委党校
授课框架
一 德宏民族概述 二 德宏民族传统文化
三 德宏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
中共德宏州委党校

德宏民族概述
德宏位于云南西部, 是全国30个、云 南8个少数民族自 治州之一。辖芒市、 瑞丽、陇川、梁河、 盈江二市三县,国 土面积11526平 方千米,南、西、 西北与缅甸接壤, 国境线长503.8千 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