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拳——精选推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卦拳
孙禄堂先⽣传的⼋卦拳,⽐较复杂。
学习过程分四步骤,即:死步(分基本掌、⼋掌)、活步(分基本掌、⼋掌)、变化掌(有⼋趟)、穿掌(为散⼿。
⽆头、⽆尾、⽆套路,全由演者临时⾃由发挥),此种学习法,由浅⼊深,井然有序。
孙⽒⼋卦只有⼋式,加上单换掌和双换掌。
练习精熟后⼋掌可互相变化,如乾卦龙型掌前⼿收回左腋下,两⼿分开可变为⽩蛇伏草。
也可前⼿下翻,左⼿上翻从前⼿上穿出成为⿊熊反背等等。
式简利于精练,⼋卦掌亦称⾛掌,关键在⾛中变化,其名其意也在⼋卦各卦相荡相摩⽽变化⽆穷,没有固定若⼲式⼦,为的就是将来练熟之后任意变化。
⽽且式简更容易集中时间练习,体会⼋卦⼋个式⼦内中所含卦之原意。
孙门⼋卦掌的正掌就那⼗个动作。
有单换掌双换掌再有乾坤坎离震巽⾉兑⼋掌。
这是基础。
孙门⼋卦的⾼级套路是变掌。
是由⼋个正掌为底⼦的,但是变化后⼜不和正掌完全⼀样。
这套变掌练好了,对⾝法步法的提⾼有极⼤的作⽤。
其中还有正掌中没有的动作。
没看过练变掌的,是⽆法想象出变掌的。
孙门⼋卦与别家不同,朴实⽆华,对练⾝练步是绝对有效的,对提⾼活步推⼿和散⼿是有极⼤的作⽤的。
孙门⼋卦剑的变剑更是与正剑的动作有很⼤的不同,就是变化⼤了。
⽤⽂字和照⽚就很难将⼋卦的变化讲清楚。
孙式⼋卦⼗个掌法,都是练⾝法步法的,没⼀个动作能直接⽤于打⼈的。
但是却能使你在不断的步法和⾝法的协调转换中提⾼你的推⼿和散⼿的闪展腾挪能⼒。
⼀是称⼋卦拳是这⼋掌(其实是⼗个掌式),加上固定的变掌及随意的变掌;⼆就是这⼋掌,⽽后随意变掌。
⼆者主旨基本⼀样,均未脱离《⼋卦拳学》。
变掌和变剑就是由⼋掌和⼋剑在⾛转中变化练习,但也是有规矩的,和单练的掌剑有些不同的变法,即是⼋掌⼋剑,不同于单练的⼋掌和⼋剑。
⼋卦拳学列⽆极、太极、两仪,就是要揭⽰变化的本源,其⼋卦掌掌式极简单,可谓⼀看就懂,招式普通好象毫⽆⽤处,其实是概括了内家武学的运动特质⽽加以提炼,⼋掌可谓枢纽,练好了不但变化莫测,⽽且⽤法会越变越多,越变越奇,⾜以让⼈终⾝受⽤不尽。
⽽且式简更容易集中时间练习,体会⼋卦⼋个式⼦内中所含卦之原意。
单换掌主要练⾛圈,开始以趟泥步⾛直线,待⾛稳时,再⾛圈。
孙门⼋卦练的是绷簧劲,主要靠⾛圈⾛到周⾝筋⾻拧成⼀股劲。
⾛圈分三步,⼀为前⼿(圈内⼿)与⾝成45度,为推磨;⼆为成90度,为转磨;三为180度,为拉磨。
练到⾝影成为⼀线,⽅为成功。
单换掌练前后,双换掌练上下左右,是包容⼋卦⼀切道理的两式,如果肯化三年时间练习,练好了可谓要啥有啥,再练其它,如虎添翼。
要去三害,遵九要。
⾛转为本。
⼋卦掌有没有功⼒全看⾛转功夫如何。
孙式⼋卦的单换开始,接之双换掌,再接⼋⼤掌,有其独创性,不含⾏意动作,初练就是正掌,到了⾼级阶段,就练变掌,但是⾼级阶段也分为两层,初时的变掌是有规律性的,练到了更⾼⼀级时,就能不按规律性变掌了。
孙门⼋卦练好了,变掌⾛活了,中国式摔跤的⼆⼗四个基本动作全能⽤孙门⼋卦⾛出来,暗藏的腿法,被称为七⼗⼆腿的腿法也能在围圆⾛转中踢出来。
孙门⼋卦变剑是在正剑基础上的变化,是要有孙门⼋卦变掌的基本功为底⼦的,⼋卦变剑能⾛很熟后,便能变化多端。
孙禄堂⼋卦掌虽简单但让⼈感觉内在却有⽆穷的变化。
其转掌之时,能⾝影连成⼀线,更或四周皆见其⾝,孙存周表演转掌,真是如龙游、如鹰翻,别具⼀种风味。
孙⽒⼋卦拳,练有奇技,如周⾝窍节既能柔如胶⽪,⼜能坚如⾦钢。
双⼿⼗个⼿指反贴于各⾃⼿背,并使其双腕、双肘、双肩均能⾃如转动⼀周,有如脱⾅⼀般,⾝体⼏乎不动⽽头向后转180度。
⼜能使柔软之窍节瞬时变如⾦刚,使⼈⽆法撅动。
⽤⼋卦步与⼈游⽃,⾛势夺机、飞腾变化如⼊⽆⼈之境,⾛乃拳术之基也。
与⼈游⽃,百战不疲,精神倍长,唯善⾛者。
否则,虽有拔⼭之⼒,擒虎之勇,⼀遇明⼿,三五回内不得⼿,便易⽓喘如⽜,则⼼败于彼矣。
夫善技者能发若未发、打若未打,皆得益于⾛若未⾛也。
⾝步之妙,当从动静合⼀中求之,⼋卦转掌之要旨即在于此。
练到妙处,罡⽓宣布于外,即使蒙住双眼,⾝体周围之景况亦能感应得到,往来穿梭,从容依故。
过去转⼋卦觉着是⼈围着树转,⽽今转掌觉着是树围着⼈转。
⾝体内外之景况与前豁然不同,即使在⽃室内与⼈交⼿,亦有天空海阔、游刃有余之感。
盖因⾝步⾃如、动⽌如⼀矣。
先进⾏⾮接触的⾛位练习,纯熟后,训练将对⼿看成是⼀个活动的⼋卦坐标,对⼿不同的进攻形态是这个坐标中⼋卦的变化。
同时⼜要明确⾃⾝的⼋卦坐标的变化,相对于我与彼瞬时的相对状态。
孙⽒⼋卦由⽆极⽽始,正是求此中真息发⽣,寂静所⽣之机枢,然后逆运真息,⼀⽓流⾏,⼋卦始⽣,所变⽆⾮六⼗四。
孙⽒更重其意,即简易变易之理。
更注重习练者的悟性和灵性,所谓变化随⼼,灵机所⾄。
内功由“三害九要”养内正外开始,运⽤⽆极、太极两仪的练习,形成内外**,动静如⼀,⾃然⽽然的追求天⼈合⼀、以武⼊道。
掌式简单,以⽆极为本,太极两仪为最重要之处,需明圆图虚中求⽞妙,掌式均为以⼋卦内劲与技击动作结合后⼋卦拳最基本
变化。
先从形正开始,由⼋个掌势的定式到活式最后⾄变掌。
定步⾛规矩(三害九要),活步验动静内外丹⽥意⽓⼒之能,最后通过飞九宫、穿变掌来研究四情与性、德。
以⼋⼤掌为主,在做到去三害遵九要的基础上,通过四德的顺逆合化提⾼内功修养,进⽽在搬拦截扣推托带领的⼋能中体验劲法应⽤,在能体验⼋能时,研究其中的六⼗四事也就是六⼗四卦,来练习拳劲变化。
⼋卦全在单双换。
过去⼈称转掌,因为那是⽴拳之本。
⼜曾称之为穿掌,那是拳术整体形态。
整个⼋卦拳之基础,结合⾛圈练功,虽只是简单的左右换掌,但⼋⼤掌,64变掌⽆不由此⽽始。
⾄双换,加上左右上下,暗含翻滚。
再⾄⼋掌,完全展开。
最后由变掌完成动静⼀体,体⽤合⼀。
⼀是要明⼋掌之理。
各派均有⼋掌,其名各异,其理相同。
⼋掌练习的是伸缩旋转圆研之理,也就是涵概了⼋种运动⽅式。
如单换掌是前后,⾝⼦转180度;双换掌是前后加上下左右,步法⾝形转360度,也就是程庭华拳论中伸缩之理;顺势掌(左转)是在圈上顺旋⼀周;背⾝掌是逆旋⼀周;转⾝掌是打前顾后;磨⾝掌是⾝⼦步法在⼤圈内转⼩圈,即拳论中圆研之理;狮⼦掌是⼀⽓浑圆之理,⾝⼿步合为⼀个⼤⽓球状,⼤圈公转与⼩圈⾃转合⼀,碰到哪⾥打哪⾥,⽤没有棱⾓的球去打敌⼈的棱⾓;翻⾝掌是⾜不动⾝⼿翻转360度,是在极⼩的空间发⽣极⼤的变化。
⼆是⾃转公转并⽤。
⼋卦掌练习时⾛圈是公转,⾃⾝旋转是⾃转,这两种运动覆盖了⼋卦的全部练习过程之中,公转很清楚,⽽⾃转就是在⾛的时候⾝⼦不断向后扭转,每⼀步迈出,⽅向全变,这样才能练就胳膊的钢柔两种⼒量,绷簧劲⾃然⽣成。
对敌时,⼿臂可以从不可能发⼒的地⽅发出冷弹之劲,⼀击之下,痛⼊⾻髓。
三是变化之道。
⼋卦是变道,其变有三,⼀为⼋掌之间穿插练习,变化多端;⼆为每⼀⼿之间可随意变化,随⼼所欲;三为由⽆极⽽⼋卦⽽六⼗四,繁衍⽆穷,⼋卦合易理,远取诸物,近取⾃⾝。
⼋卦掌
杨季⼦论⼋卦掌⽤法
⼋卦式简⽽意精,
⼋卦之道⼤且刚,
⽅丈之内⾜回翔,
筯骸振奋⽑发张,
斜出正⼊变⽆⽅,
砰然暴发莫能当。
⼋卦掌
总论
⼋卦拳与道家功夫相表⾥,取象于物,⼼在内,⽽理周于物,物在外,⽽理具于⼼,近取诸⾝,远取诸物,奇正变化,运⽤不穷,⽽⼜刚柔相济,虚实兼到,空⽽不空,不空⽽空。
须知内中起点,进退伸缩,变化诸法。
凡全体之式,万物之形,莫不由于数式数形⽽时习之,以求⾄乎其极,⾄于⽤⼒之久,⼀旦豁然贯通焉,则万物之中⽬有所思,⼼有所感,皆能效法彼之性能,⽽为我⽤矣。
转掌为⾼级动桩,内含最上乘内功⽓功,为道门⽆上奥秘。
⼩成三年,以苦练转掌为主,体悟三⼗六歌诀。
⼤成七年以精研四⼗⼋法诀为主。
初级以练⾝法为主,中级以研究⽤法为主,⾼级以炼神意内功为主。
⾼级阶段还是要不停地⾛转,但意念要求完全不同。
初、中阶段以练外为主,在三⼗六歌诀、四⼗⼋法诀的指导下实践、体悟怎样⾛圈、如何应⽤。
以内外三合练有形(功⼒、速度、技巧、⼿法、⾝法)为主,是守规矩的阶段。
⾼级阶段是练⽆形为主,内外兼修,以意念变化为主,是脱规矩的阶段。
分上盘,即天盘;下盘,即地盘,中盘,⼜名⼈盘。
三盘之要道中盘也。
上盘练凌空之术,下盘练遁甲之道。
其理⾄深,不同层次的⼈,有不同程度的理解。
掌劲
炼⼋卦⾮内⼒深湛不可,以静坐修道炼⽓为主,再由转掌将内⽓转化成活劲。
吐纳之功⼜必与转⾛相配合,练招式时注意⽓的运⽤,⽓功⾃然形成,这是⾃然和灵动的⽓功。
炼内劲的⽅法是静桩与动桩,透过静桩的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拧腰坐胯、曲腿趟泥、放松调息、松柔沉着的锻炼产⽣内劲,再透过动桩与转掌,将内劲⽤到拳法上。
发⼒⽤指尖不⽤掌根,求⼒透不求发⼈于丈外。
⾛转⾏拳时时注意⼒贯指尖,久之指⼒⾃然坚强。
⼋卦不过是炼⼀旋转的铁球。
是经年累⽉左旋右转⾛出来的,⾛到⼀定程度,整个⼈体如同⼀个旋转⾃如的⾦刚球体,别⼈⼀碰就落空,就要受到跌翻或打击,⼈乃⼀球形,击必求其中⼼,我亦球形,遇击则圆转以⾛。
对⽅打来⾝如球,拧⾛转换莫停留,进⼊盘蛇吸⾷⾛,刚柔互济着意求。
⼋卦放出去的是抽弹劲,⽤法如⼤蟒钢鞭。
⾛圈是内劲的基础,可练出⼋卦掌的全部劲⼒,只有⾛⼏年圈练出内劲,招式才⽤得上,⾛转功夫是发⼒训练的重要部分。
能靠步打⼈,要让⾝体练出绷簧劲,有了这个劲,胳膊只要碰到你,你就得出去,两臂如有电,不论是打别⼈,还是别⼈打他或格挡他的攻击都会被击出。
绷簧劲就是结构原理,加⾛转步法练出来的。
定式掌加意念练是练习绷簧劲的主要功法。
下按掌两⼿如按在球上,两胳膊如拦⼀⼤⽓球,松肩撑肘,含胸拔背,虚领顶劲,上⾝稍向圆⼼转,⾛趟泥步。
设想在齐腰深的⽔中,要带着按的球和胸前拦的球⼀齐⾛,不让球跑掉,⼜不能把球挤压破。
边⾛边体验,每次练习都要有这样的意念,常习⼀摆出架势,有⼀点意念,马上就有感觉。
双抱掌指分掌凹,如抱直径五六⼗厘⽶⼤⽓球,设想在齐肩深⽔中⾛趟泥步,既不让球跑掉,⼜不把球挤坏。
设想⽔的波动冲击球上浮下沉、向胸等各⽅向动,不论向哪⾥,都要阻⽌,令球随⼈动。
定式掌其它六式与这两式⼤同⼩异。
意念不可太重,否则会头晕脑胀。
随着功⼒的加深,意念逐渐淡化,做到似有似⽆。
出现各种感觉不理不睬,⼀切顺其⾃然。
⼨劲打⼈极易造成内伤,按在肋⾻处,外表不显,可打伤内脏。
松肩坠肘、虚领顶劲、节节贯通、周⾝协调、前⼿打⼈、后⼿使劲、意要深长。
找⼀⼤⼩适中的⼩树,先⽤⼿指按在树上,后⽤掌根突然击之,做到周⾝⼀致,掌与树接触瞬间全⾝⼀紧,意欲把树击倒。
后重⼼返回,恢复平时松灵状态,掌根离树,只⽤⼿指肚按在树上,开始先⽤顺步式,右掌击左掌后撑。
再⽤拗步式。
把两⽶多长⽊板埋在地⾥⼀⽶,板上部钉上狗⽪,反复练习塌掌、掖掌等。
如选⼤树或墙壁没弹性,练不出⼨劲,还会把⼿腕弄伤。
⼋卦劲性的根底全在⼀个推字上。
明劲更是以推字诀为基础。
推字诀强调的是⼀个瞬间状态。
推重物时的⾝体状态就是全⾝整劲的状态,将这个⾝体状态体悟于⼼,运⽤到每⼀个临界出拳的初始状态中,⽆论是刚练还是柔练,都能很快找到打出整劲的状态。
把劲含在⾝上练拳。
由松⾄刚再由刚得柔,柔练刚⽤,刚是⽤的时候才体现出来的。
拳练的就是⾝体的⼀种状态,等这种状态上⾝,劲也就练出来了,到时候⼀举⼀动皆有拳意。
真正有了内劲,⼀个单换掌也可以⽣出⽆数的变化,要怎么打就怎么打。
点重⾝松,要练到⾝⼦稳稳的,⼀伸⼿就把⼒搁到⼈家⾝上,很⼤的⼒量搁到你⾝上,⽽⼈家的⾝体重⼼却没有给你,使你⽆法招架。
⼋卦劲好可怕,⼀打⼈就打坏了。
抓黄鳝⼿到之处黄鳝⾝上⽴刻象⿎了⽓⼀样,抓哪⾥就哪⾥有。
这和内家拳⾥说的“周⾝⽆点不弹簧”的意思是⼀样的。
练拳的时候,就是要全⾝含上劲来练,练到了极处,就能达到⼀动
周⾝皆动的效果。
转掌其实也要求周⾝象蟒蛇⼀样蹭上劲来⾛,碰上就不得了。
⼋卦开始踏地掌式⼀成,⾝上带的就是掤劲,是最好的防守劲,掤劲⼀起,全⾝各处连接贯通,就形成⼀个类似与拱桥似的受⼒桩态,外来之⼒皆不能突破这个桩态,必然滑⾛,这就是来⼒不⼊,利⽤的是桩架的优势护体。
掤劲是防守劲,也能⽤来打,不管对⼿出什么⼿法,你只管从⾃⼰中线起掤,⼀直掤到对⽅脸上就是,化打结合。
正确练法,是⼀直含着掤劲打到底,不管什么动作,发什么劲,掤劲都不能丢。
这样掤劲就长在⾝上,溶进了其它劲⾥,发什么劲都能含进掤劲,出⼿就能破开敌招直接打中对⽅,那才是真正的化打合⼀。
横劲讲究起横不见横,是因为横的是⾝⼦不是⼿,能横飞⼈就在于⾝上有这⼋⽅⽀撑⼒,三体式开始站的就是这个⽀顶⼒。
⼋卦之⽤如⼤蟒钢鞭,其刚之⼀⾯全在此劲上。
⼋卦是由根练起,从根往梢上练,⼀切以桩为基础,刚劲就表现在桩功上。
⼋卦最先能出劲的地⽅在肩肘。
这是由根往梢的表现。
如单换掌,刚打时不要想着⼀下掌指上能有多⼤劲,那样容易失去姿势的中正。
⽽应在换式时想着好象敌⼈在你肩、肘的位置,实战时就要偷步到这个位置上,就⽤换式时腰胯旋转⾝体的⼒量带动肩肘⼀撞⼀砸就是了,初练时肩肘好使,功深⾃到掌上,这就是练了发⼒,其钢鞭劲就在于此。
然有刚⽽⽆柔终不能⽤,其柔在开合、拧转,塌掌、撞掌劲都在开合上,带掌、穿掌劲在拧转上。
⼤开展的式⼦练的都是开合,⾝上出不来开合,此类掌式展不出劲来。
⽽束⾝、拧转的式⼦练的就是拧转劲。
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蓄发。
拧束后必有展发,展后必有合,合即拧束。
展亦打,如铁捶撞击,如钢鞭砸⼈,如青龙摆尾。
合亦打,如蟒蛇缠⾝,缠抱合击、怀中抱⽉。
其⼀在此。
其⼆在其⾝法。
⼋卦拳的拳劲、丹⽥之⽓,是由合乎姿势的⾛转产⽣的,做到之时,⾃会发现⼈体之劲、⼒、⽓都合于丹⽥的部位上,在⼼静时不思⽽⽣,随⾝动⽽⾃有感。
初练时都是要求稳与沉,去拙⼒⽽求巧劲,不憋⽓⽽空胸下⽓,求⼼不动⽽意捷、神⾜,善借地⼒与⾻⼒及腰腹丹⽥⿎荡之合劲节节贯穿⽽达落点。
⾛圈转掌就可以产⽣惊⼈⼒量,杀伤⼒就是从转掌中得出的,根本不需要外家练法辅助。
⼋卦真正的打法全部依靠内功,是转圈⼉转出来的,挨⼈⼈就起。
稍稍接触⼿似软绵⼒量却能应运⽽⽣,⼀重重的内⼒排⼭倒海,陷对⼿⼒场之内⽆法⾃拔。
练功的⽬的是将⾝体四肢组成⼀个有序的整体,练的是全⾝⾻节松开,节节贯通,四肢在全⾝整体协调之下发挥着各⾃独⽴作⽤的⼀种整体⼒。
长期苦练转掌式,就练出了全⾝的整劲⼉,练出了双掌在⾏⾛中的发⼒,⾛中有打。
单纯练套路不能代替⾛圈转掌之功,⾛圈功⽤⼏个单⼀的式于强化训练,出功更快。
通过转掌能够得到所有功夫,⼋卦掌所需要的整劲和独特功夫,通过⾛圈都能练出来。
拧旋⾛转练⾄合⼀,也就产⽣了⼋卦掌不停运动中以螺旋劲统领下的浑元劲。
⼋卦不是单纯练⼿法,练的是⾝法,⼿的变化也是⾝法的变化,⼿的劲⼒就是全⾝的整⼒。
就是以腰为轴,腰练活了,⼒就出来了。
要想把腰练活,就得先松腰胯。
若想松腰胯,就得先松臂膀,沉肩坠肘,顺项溜臀。
只有把肩膀及腰胯彻底松开,⼒才能贯通四肢。
转掌时应练出⾛“整圈”(胯⾯向前⽅,在圈线上不动,腰带双⼿转向圆⼼为⾛“半圈”;胯如前不动,腰与双掌⾯向⾝后仍能⾛转⾃如为⾛“整圈”),说明腰胯已经松开,运动⾃如,⼒贯四梢,肢体的劲⼒⼀定⾮常饱满。
弹劲,周⾝⽆处不弹簧,松灵圆活,节节贯通,令对⽅不敢轻易撒⼿改攻其它部位,可连续发放,有时如弹簧,有时如钢条。
练滚钻争裹⼒,如臂膀未松到家,其滚钻之⼒必有限,两臂不活,缺少变化,速度也慢。
只有多⾛圈才能做到松肩坠肘,松腰松跨,⽓沉丹⽥。
⽽仅仅去习练套路,效果不明显。
争裹不仅指双⼿之争裹,⾝体也要有争裹之⼒,练⾛圈就为了练出合抱⼒和整体⼒,顶头悬与五趾抓地就是争,合肘掩⼼出抱⼒就是裹,争与裹出来了,旋也就在其中。
⼋卦掌螺旋⼒也叫螺旋劲、拧钻劲、拧肩调背,是⼋卦掌中的⼀个特殊练法。
要能在逆中求顺,练功时的⾝架呈上下互反的双向螺旋状。
⼈体沿圈⾛转时,膻中⽳是向内收的,⾃然产⽣⼀种削砍之⼒,同时背后的夹脊处也必然会产⽣⼀种离⼼⼒。
旋转时百会上顶,会阴松提,就可产⽣⼀种如同⽔⼀样的向上漂浮之⼒,可使敌⽅拔根,⽽失去稳定性。
练⼋卦掌旋转时要求眉⼼部位对向圆⼼,这样会产⽣⼀种如同⽕⼀样的吞噬之⼒。
这就是利⽤肩和背部之⼒传递于臂部,达到增⼤臂⼒之⽬的。
这种发出于全⾝的⼒,要⽐单独依靠肘部或肩部肌⾁伸缩⽽得到的⼒⼤得多。
螺旋⼒在技击时⽤处很⼤。
利⽤臂部紧贴对⽅之躯⼲⽽拧钻,不但⼒⼤,⽽且更重要的是时刻改变运动的⽅向,给对⽅造成错觉,从⽽很容易使对⽅失去平衡。
⼋卦步法主要原理是借扭⾝扣腿储势令⾝体变成⼈⾁发条,⼤⼤加强了移步速度和冲⼒⽽且加强了掌击的杀伤⼒。
双⼿⼀前⼀后放置,⽤错肩之⼒使其前后左右都有争⼒,空胸紧背使其上下之⼒互争互聚,躯旋步直⾃然产⽣旋拧之⼒,以胯驱⾝⾃然产⽣纵横竖不同⽐例复合的浑圆之⼒。
转圈、技击时要⽓沉丹⽥,腹⼼松静,收腹溜臀,在腰腹的主宰下提顶吊裆,空胸紧背,这样可形成混元⽆懈的旋转球体。
⼋卦的精华与⽣命⼒在于⾛转,⽽⾛转形成的整劲具有的特性,与站桩得出来的有很多不同之处,⼆者虽然相异但有相当⼤的互补性。
如果把站桩得出来的整桩,简单的应⽤到⾛转中,那只是动起来的定桩罢了,练不出⼋卦的⾛打劲道。
⼋卦⾛转中含有不间断的整劲。
在运动中以腰带动四肢和全⾝,头挂在天上,全⾝的⾻节松开,⾝⼦上系天⽽下坠地,周⾝内外浑元⼒。
⾛圈转掌有功夫,运动中可以达到腰⽆时不旋,⼿与脚⽆时不合,双臂在⾃然松长状态中出螺旋之⼒,双腿⽆时不与⾝、⼿和谐,头⽆时不与天说着话,两脚之掌⼼左右交替与地摩擦。
头挂于天⽽脚扎于地,⾝体之⼋卦处处归位,全⾝运动起来成为⼀个整劲。
⼋卦拳的发⼒原则是三空、四催、⼗⼆紧。
三空者,⾝⼼空、⼿⼼空、脚⼼空,即寓上中下三盘皆成圆空之意,因空则圆满⽆间⽽正⽓从之。
四催者,以腰催肩,以肩催肘,以肘催腕,以腕催指,是为上四催。
以腰催胯,以胯催膝,以膝催踝,以踝催⾜是为下四催。
⼗⼆紧者,⾆抵上腭,悬顶裹裆,两膝相抱,剪⼦腿,趟泥步,五趾抓地,沉肩垂肘,腕紧指实。
达到内外相贯,上下相随,全⾝拧成⼀个劲,形成浑厚饱满的⽴体圆。
圆的特性是⼒量集中,在实战中⽅能灵活不滞,避实击虚,虚实相兼,动静相合,⼩可胜⼤,弱可胜强,借⼒还⼒,以柔克刚,是为⼋卦拳发劲、变劲之基础。
⼋卦拳有以下⼏劲:
1、钻翻伸缩⽭盾劲。
做到在拧劲的前提下钻翻伸缩。
钻是拧住劲后不断地朝⾥扣裹并向前探进;翻是将⼿臂拧住劲后再不断的朝外挣、朝前探,钻到极点就产⽣了翻,翻到极点产⽣了钻。
推、托、带、领、搬、扣、拦、截⼋个劲意必须是在钻、翻、伸、缩的前提下变化产⽣出来的。
2、惊弹抖炸爆发⼒。
⼋卦拳中⾼层次发⼒是惊、弹、抖、炸四劲之和。
惊是猝然性的;弹是伸缩性的;抖是震动性的;炸是突然破裂并产⽣⼤量的能和强⼤的⽓体物质。
来源于三空、四催、⼗⼆紧,久之可产⽣出如电击般的感觉效应,触者随即飘出丈外。
3、凌空飘出平板⼒。
平板⼒是把对⽅击出后,⾝体像板⼀样平着飞出。
训练平板⼒要在内功达到⼀定的基础后,做到⼼与意合、意与⽓合、⽓与⼒合、⼿与⾜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上下相随,内外相合。
在此基础上,双掌蓄⼒触摸对⽅⾝体向外的同时两掌跟随⼩臂内旋,在上托的同时并震推迅疾发出,其五趾抓地,⾕道上提,臀部下沉,坐胯脊椎如⼸,辅之惊弹抖炸之和,撕裂推托之合⼒瞬间爆发出去,⼤有天崩地裂之⽓势。
4、震碎内脏穿透⼒。
穿透⼒有震伤内脏、断裂经脉、渗透肌肤之功效,主要是撕、托之合⼒。
撕是触之肌表向外及两侧拉,同时⽤托劲,使掌根有下沉之⼒。
劲要⼀⽓完成,不能有丝毫的间歇,然不忘三空四催之要领和惊弹抖炸之妙⽤。
5、浑厚饱满含蓄⼒。
⽀撑⼋⾯之⼒,蓄意味着⼸已拉开,箭已上弦,⼀旦松⼿,箭就迅疾⽽出,⼤有排⼭倒海之势,是⾮遇⽬标⽽不发。
在三空、⼗⼆紧的基础上,其内劲得以积蓄,进⾏四催发⼒的训练,并⽓沉丹⽥,以⽓催⼒,只有这样才能节节贯穿,⼒从根发,⾜为⼈⾝之根,丹⽥为中节之根。
蓄⼒要配合⾝法中的吞吐开合,起落旋转,并还要配合呼吸之法。
蓄为合为吸,发为开为呼,发⼒时便知其劲的⼤⼩与变化,借⼒还⼒。
⼋卦步法
先练直蹚泥步,练的蹚步平稳了再练⾛圈蹚泥步;然后学练站⼋卦桩,⽽后再学练掌。
由开始蹚不出去步,练得趟出去⽽⼜稳健。
趟泥步利于⽓往下沉,主要练习重⼼的⽔平移动,它⽐形意的直线⽔平移动要难,因为它要⾛圈,⼈体的重⼼要在⼀个⽔平的圆圈上移动。
⼋卦步练好了,⾃然会融会贯通,重⼼要向不同⽅向的⽔平移动也就不难了。
能够把重⼼⽔平地向着⼀个⽅向移动,并把整体重量输送到⼀点上,从⽽得到很好的打击效果。
站架⾏桩,内守中定,外重⼋要,⾝动意不变,如⽔漂⽊,⼀⽓流⾏。
趟泥步迈步象平时⾛路,但⾝体仍如三体式⼀样,有三折之形,
⾏步是趟泥步的基础,练习⾏步之后再⾛圈,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步的练习⽅法是:⼀、⾝体保持中正,放松,沉肩坠肘、涵胸拔背等;⼆、双掌下按⾄丹⽥处,意如按⽔中浮⽊;三、屈膝下蹲⾄适宜⾼度;四、重⼼放于左胯,右脚蹬地,向前趟出;五、左右胯重⼼相互转换,向前直⾏;七、摩膝趟胫,脚掌平起平落。
初练时不求速度,⼋卦步看似潇洒飘逸,实则沉稳刚健。
要达到这个要求,必须步步为营,熟练后⾃可⾛转⾃如。
慢练不同于断练,⾏云流⽔,虽慢⽽不断,务必形断意不断,意断⽽神相连。
双⼿下按意在丹⽥,久则有⿎荡感觉,双膝有顶意,双⾜如泥中⾏路,提时犹如泥中拔腿,落时带有淌踩定之意,重⼼及时转换,久练则轻松⾃如,再于圆圈上练习就会更容易掌握了。
⾛圈是⼋卦门独特、简捷、⾼效、重要的功夫。
传统⼋卦是先⾛⼋步,功深再⾛⼩,旧时的⼋步等于现在的⼗六步,⼀步⾛⼀卦位,即是现在的两步⾛⼀卦位。
直径五尺的圈,按⼋步⼀圈⾛转。
⾥脚直出,外脚⾥扣,外脚⾥扣随时能扣步转⾝,⾥脚直迈可随时外转对付圈外之敌。
头正⾝松,沉肩坠肘,实腹畅胸,两腿裹裆。
双⼿下按于丹⽥,如按浮⽊。
要⾝如坐轿不
偏不倚,不得上下起伏,前倒后仰,左右歪斜,⾜⼼含空,落地五指抓地,双脚前虚后实,⾏似流⽔,步若趟泥,精神专注,⽓⼊丹⽥,⽀撑⼋⾯,⾝如拧绳,稳准后再求迅速。
前腿⼸步,把重⼼移⾄此腿,把后腿跟上,并以胯抬起后腿,这时后腿必须放松,⾛步时要夹腿这样才出功夫。
稳中求变,⾛趟泥步时要求稳重低沉同时慢慢体验⽤胯⾛转,练时是速度慢、步法低,前脚趟泥如搓⿇绳,夹胯⽽⾏,若正确⾛转会感腰后部有热账感。
转圈把架⼦放低,越慢越好。
练时不能蹲⾝要坐⾝,蹲则腰滞,坐则腰活。
⽤砖平围直径2⽶圈,砖平放地上,中间不可有空,头顶、肩松、背紧、胸空,双⼿可合抱于前胸,⾝向圈内转90度⾯向圆⼼,提掣精神,⼩⼼翼翼,突出稳、缓、匀、探、实。
泥外的⾝体如能和泥中的⾝体松静⼀体。
尽量全脚掌似擦⾮擦的贴着地⾛,时间长了,脚、腰、胸、腹、掌中都会有感觉。
坐在两腿之上,⼀天⾛个两⼩时,有“只见物漂,不见⽔流”的感觉,⾛步时要轻要稳,落步后要实。
这样才能灵活⾃如。
⼀要⾝下蹲,脚平起平放,不可翻蹄亮掌。
⼆要如撑船篙,前脚如船后脚如篙交替前⾏。
三要剪⼦股趟泥步磨膝磨胫,双腿交替时形如剪⼑,⼤腿内侧相磨,两膝内侧、两踝内侧均需相磨,且双脚不可抬⾼,抬⾛之脚不可⾼于站⽴脚之踝部。
四要慢,⼀定要慢,慢起慢放,缓缓前⾏,周⾝松沉不可有丝毫叫劲。
转掌每次⾄少⼀个半⼩时,坚持不断才能出功夫,⾏⾛时抽住胯,就什么都有了。
稳如坐轿⾝不动,⾏如⽔中漂⽊,抽⾝换式稳如⼭。
下盘练法是⼤腿⽔平,能到下盘⾃会体会到⼋卦掌的技击魅⼒。
步⾛趟泥就是趟劲,实战时⽤脚把就可以把对⽅掀起来。
磨胫⾻⽬的是体会在泥中⾏⾛,体会阻⼒,不是真去趟着地⾛。
两腿互相磨胫是为了打通下肢的经脉和守中⽤中,防⽌对⽅把腿插到我两腿之间,且在进攻时可以⾃然⽽然的直接踏进对⽅中门。
两脚要擦地⾛,把脚上摩擦劲练出来,脚要是摩擦着地⾛会⽴刻感觉到⾝上有⼒,打拳觉得好象浑⾝灌铅,这就是劲从脚起的正确练法。
⾛的是腰劲,是以腰为主宰,刚开始的时候均整,慢慢的协调⼀致后再⽤意念把刚劲逗出来,这样的明劲才具有刚柔相济的特性,才具有实战威⼒。
⼋卦⿎荡步利⽤腰腹的⿎荡增强下肢运动的⼒量,暗藏扫劲。
淌泥步并不是提脚运动,⽽是意会不拔脚的泥中运动,想象在⽔中承受强⼤的阻⼒练套路,想象在巨⼤抵抗⼒中移动⾝体,对于⽪肤感觉的敏锐化,细⼩肌⾁群的控制有好处。
⼋卦⾛步是在运动中求重⼼的稳定,内脚是平⾏⽽出,⽽与外脚造成的夹⾓,⼤致45度⾓,如果两脚夹⾓⼤于45度,则成为⼀顺,失去外撑之⼒,在技击中更容易被⼈牵动重⼼,或因⾃⼰的惯性⽽失去平衡。
两脚交叉运⾏,平起平落;起脚时不要先抬脚跟,以胯带膝,以膝带⾜,两脚的内踝⾻相互摩擦;两⾜要扣摆分明,两膝要相合相开,落脚时要与地有摩擦之感,迈步如深渊之意。
两脚起落时要有从泥浆中拔起或轻浮于泥浆之上,借助泥浆的浮⼒来转换重⼼。
周⾝如同拧绳⼀般,上下合⼀,初练时要慢稳松活;求于⾃然,不要时⾝体过于僵硬,但也不能松散。
急步也称⾃然步,⾛法是微将⾝向下沉,脚不⽤平起平落,有若平时⾛路,是⽤时的实战步法。
打旋风是由摆扣步再演化出来,其打法以单脚⼀般要求旋转360度以上先以扣再向外摆再以腰胯向外旋带动。
淌泥步应为练功之⼿段⽽⾮⽬的,转掌始以推磨之状,试想推磨之际由⼿⾄脚之整劲,但练时⽆磨,便以淌泥之状练出整劲及拧弹⼒道,练者需以练出劲道为念⽽⾮只念念在步。
⼋卦步法灵活让⼈不易捉摸,按四象⼋卦来游⾛,实战时进退速捷,或掌或拳或带或推,发⼒是以内⼒为主。
摆扣步,脚向外为摆,脚向内为扣,⾛法上与急步相似,是⼋卦暗腿的源头,因每逢起脚摆扣可以变点、蹬、踩、勾、撩、铲、搓、刮等各法或锁住敌腿部令其失重仆倒或不能后退,暗藏的腿法极具隐蔽性,练习的时候必须在意识上加以注意,摆扣之中把敌算。
基本要求:1、基本⾝形要求;2、以腰胯带腿脚;3、摆⼤扣⼩;4、磨膝⽽摆,磨膝⽽扣;5、脚步平起平落;6、注意中⼼在两胯上的相互转换。
⼤掰⼤扣360度转⾝时,⽴桩脚不可随⾝蹍地,只有摆扣之脚沾地之后,⽴桩脚⽅能动。
摆扣步在实战中有相当⼤的作⽤,很多技术动作都需要⾮常熟练的摆扣步才能够完成,也是由胯所领,不只有脚尖在扣摆。
扣摆⼆步踏三步与四步两种,⼀步⼀停,数息练功,停够再踩,踩定再⾏。
后脚是⾛直线,前脚内扣淌泥,如⾏泥地般移步,蹬是为接地⾯⼒往前,扣是为改变⽅向往圆切边缘,练习注意点在腰胯不起伏,脚尖下按不上翘。
⼋卦的鸡形步,为单重步。
要诀是步随⾝转,动步先动⾝,看似步法⽞奇,实际是⾝法变幻,以⾝领步。
这种步法根源于内功,可以使对⼿的距离判断失误,⽤于实战的抢点践位,奥妙⽆穷,⽽且极有助于发劲。
不提根亮掌、⼩腹的⾼度⼏乎不変。
⽆论前⾜落不落地、都可能向左、右转、向后退。
向后退了之后、姿式和向前的様⼦相同、因此⼜能⽴即向前进。
呼吸⾃然,要是能这样⾛个⼗⾥⼋⾥、只要不被重击要害、谁也放不倒你。
单换掌
⼋卦奥密在转掌(单换掌),⼀式通,百式通,千变万化在⼼中。
不必将⼋掌练全,只将单换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