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1版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A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2021版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80.0分) (共40题;共80分)
1. (2分) (2020高一下·哈尔滨期中) 新航路开辟后,首次出现在欧洲市场上的产品可能是()
A . 亚洲的丝绸
B . 非洲的象牙
C . 美洲的玉米
D . 澳洲的瓷器
2. (2分) (2017高一下·普宁月考) “如果一个人的曾祖父早年把土地出租,收取固定的货币金额地租,他的收入实际上是下降了些。
但是那些从佃户那里接受实物地租(如若干葡氏耳小麦或大麦)的人,或自己经营地产者,就能按现价出售他们的实际农产品,从而增加自己的货币收入。
”由此可以推断,新航路开辟后西欧()
A . “价格革命”加速了社会分化
B . 封建制度已经完全解体
C . 商业革命推动资本原始积累
D . 地主和佃户矛盾不断激化
3. (2分) (2017高二上·重庆月考) 有学者认为:“没有伊丽莎白时代(1558一1603年)的中兴和辉煌,英国要成为世界上首次资产阶级革命和首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是难以想象的。
”在下列英国创造的所谓“中兴和辉煌”中,属于伊丽莎白时代的是()
A . 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
B . 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
C . 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
D . 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4. (2分) (2019高一下·南宁月考) 17世纪,凭借强大的商船队,垄断了世界航运业,成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
A . 荷兰
B . 英国
C . 法国
D . 美国
5. (2分)“资本主义一经产生,就必定不断扩大市场交换的范围,伸入并占有原来封闭的农本经济的阵地,无止境地向可能达到的各个角落扩展。
”以下史实不能加以印证的是()
A . 工业革命的技术创新
B . 新航路的开辟
C . 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
D . 世界市场的形成
6. (2分)从新航路开辟到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西欧国家向外扩张的主要手段是()
A . 利用雄厚资本,在海外投资设厂
B . 凭先进工艺,积极输出工业品
C . 抢掠、欺诈,贩卖黑奴
D . 讲求诚信,积极开展正常贸易
7. (2分) (2018高一下·中山期末) 据统计,1770年某国煤炭产量是640万吨,1800年增长到1100万吨,1820年1740万吨,1830年2400万吨。
据此判断,这个国家应是()
A . 法国
B . 美国
C . 俄国
D . 英国
8. (2分)如图是世界上第一列火车和第一架飞机的历史图片。
它们当时使用的发动机分别是()
A . 柴油机和汽油机
B . 蒸汽机和电动机
C . 蒸汽机和内燃机
D . 内燃机和电动机
9. (2分)(2017·河北模拟) 1898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制定奖励章程:凡发明军用船械者颁特赏,专利50年;发明日用新器者,给工部郎中事职,专利30年;仿造西器之制法未传入中土(内陆)者,给工部主事职,专利10年。
据此推断,该章程()
A . 完善了专利保护制度
B . 消除了官本位思想的影响
C . 反映了技术立国的趋向
D . 顺应了实业救国的呼声
10. (2分)(2016·庐江模拟) 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工业革命时的笔记,内容出现了疏漏。
a、b两处应该补上的内容是()
A . 冶炼业城市化进程加快
B . 交通运输业出现阶级分化
C . 服务业用机器制造机器
D . 交通运输业用机器制造机器
11. (2分) (2019高一下·慈溪期中) 如图是1764-1850年英国商品价格指数和英国男性工人实际工资指数对上述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①价格指数的不断攀升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结果
②工业化和工厂制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劳动需求
③工业革命总体上导致工人生活水平的普遍恶化
④工业革命的发展有利于工人实际收入的改善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③④
12. (2分) (2019高一下·天长期末)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写道:17世纪的英国“存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U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 . 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 .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C .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 . 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13. (2分)(2016·东北三省模拟) 1839年,英国棉纺织厂女工14.6万人,占棉纺工人总数的56.45%,毛纺织厂女工占工人总数的69.5%,丝织厂占70.5%,麻纺厂占70.5%。
1851年,英国在业女性283万余人,30年后就业女子达3885万人,女工约占工业劳动力的25%,分布在纺织、服装、采矿、金属、帮佣、造纸、印刷、食品等行业。
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 . 技术发展进步,妇女角色转变
B . 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C . 社会分工细化,妇女思想解放
D . 对外殖民扩张,男性远离故乡
14. (2分)下表是1893~1910年中国进口商品分类比重表(单位:%)。
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 中国沦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
B . 消费资料不再成为进口的主体
C . 甲午战争后国内工业有所发展
D .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进口贸易
15. (2分)中体西用的实质是()
A . 维护封建统治
B . 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 . 学习西方物质文化
D . 维护清王朝统治
16. (2分)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有()
A . 江南制造总局
B . 轮船招商局
C . 继昌隆缫丝厂
D . 安庆内军械所
17. (2分)(2017·中山模拟)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1870年以后,日本已经开始在全国实现工业化,但在中国,工业化仅仅是在有数的几个城市中得以实现。
”与日本相比,中国工业化发展滞后的主
要原因是()
A . 遭受外来侵略民族危机严重
B . 民族企业先天不足难以自立
C . 缺乏中央政府的领导与推进
D . 自然经济自给自足强力抵制
18. (2分)(2019·巴中模拟) 下表为甲午中日战争前后中国官办和商办企业登记表。
该材料表明了()
A . 甲午战后清政府继续兴办官办企业
B . 中国近代化进一步发展
C . 商办企业发展迅速
D . 民营企业规模超过官办企业
19. (2分) (2018高一下·成都期中) 以下工厂是由晚清状元实业家张謇创立的是()
A . 大生纱厂
B . 发昌机器厂
C . 江南制造总局
D . 开平煤矿
20. (2分) (2018高三上·哈尔滨期末) 自1902年至1911年,中国自行设置的厂、矿数是19世纪70年代至1901年的2倍多,其中1905年至1908年为最高峰。
这主要是由于()
A . 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B . 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 . 清政府实行奖励实业政策
D . 收回利权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21. (2分) (2017高一下·宁波期末) 1912—1919年民族经济发展迎来了短暂的春天,下列叙述符合该时期史实的是()
A . 纺织业中心由上海向北向西发展
B . 陈启源创办了继昌隆缫丝厂
C .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 . 民族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22. (2分)“匡仲谋(1877~1956),出生于江苏无锡杨墅园匡村。
1902年在沪独资开设亚东棉业公司……
鉴于日货充斥市场,民族工商业岌岌可危,匡仲谋于民国15年在上海开办‘蓬莱国货市场’。
……八一三淞沪战争爆发,蓬莱市场被日军焚烧,给匡仲谋以毁灭性打击。
抗战胜利后,匡仲谋东山再起,再度开设蓬莱商场。
”与上述材料相吻合的史实不包括
A . 亚东棉业公司的开设折射出清政府已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 “蓬莱国货市场”首次开办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处于短暂春天
C . 日本的全面侵华,使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受到了沉重打击
D . 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发展的力量之一
23. (2分) (2018高三下·茂名月考) 1925年6月,永利碱厂创办人、大实业家范旭东通过上海英文《大陆报》发表题为《请看英人摧残国货毒辣手段》的文章,披露工业用盐收税案的经过,揭露英国资本家丁恩等人侵犯主权、摧残我国工业的情况,在舆论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材料表明()
A .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制约
B .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C .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官僚资本的阻碍
D . 民族资本主义在技本领域受制于人
24. (2分)(2016·新课标Ⅱ卷)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
这表明我国()
A . 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 . 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 . 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 . 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25. (2分) (2019高二下·桂林开学考) 1957年,我国超额完成了“一五”计划的各项指标。
但到“二五”计划结束的1962年,“二五”计划的所有指标都没有完成,实际完成数的平均值只有19%。
导致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在于()
A . 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落实不到位
B . 严重的自然灾害破坏了经济的正常发展
C . 中苏关系的破裂增加了新的压力
D . “左”倾错误对经济建设产生了严重干扰
26. (2分) (2017高一下·武威期中) 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城镇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
其中,导致从A到B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B . “大跃进”运动的影响
C . “一五”计划的实施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27. (2分)下面所示的折线统计图最有可能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
A .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情况
B . 人口增长率的变化情况
C . 与我国建交国家数量的变化情况
D . 单位GDP能耗的变化情况
28. (2分) (2017高三上·和平期末) 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而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 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 . 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 . 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29. (2分)用“春天”来形容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十分恰当的:枯木可见,但万物复苏,充满生机。
下列情景与那个年代无关的是
A . 春播的田野上,父子兄妹聚在一块小田里精耕细作
B . 日新月异的深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振奋人心
C . 浦东新区,高楼四起,跨国公司的招牌特别引人注目
D . 充满幻想与希望的海南省,有各地客商、民工来去匆匆
30. (2分) (2017高二上·合肥开学考) 1956年4—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的《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这表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A .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相结合
B . 开始探索适合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 . 已经找到一条适合中国自己的路线
D . 已经突破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束缚
31. (2分) (2019高二下·江门月考) 下图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GDP(万亿元)总量曲线图,出现该图中趋势的原因有()
①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②抓住全球化的机遇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④外国企业投资逐步扩大
A . ①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32. (2分)歌曲《春天的故事》歌词:“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其中不包括()
A . 深圳
B . 珠海
C . 上海浦东
D . 厦门
33. (2分) (2018高一下·江苏期中) 1930年12月,胡佛在一份国情咨文中说:“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
”这表明胡佛政府()
A . 计划直接救济民众
B . 坚持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C . 使用经济手段积极干预经济
D . 转变了传统经济政策
34. (2分) 1931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上街购物的家庭主妇称作爱国者。
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
”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
A . 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
B . 认为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C . 有看到消费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的品种
D . 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
35. (2分) (2017高三上·中山模拟) 美国人卡尔·德格勒曾指出,胡佛与罗斯福“都认为大企业需要控制,他们有个时候曾经都相信企业与政府间的合作是实现这种控制的最佳途径”,“他们认为做某些事情来对付经济危机是政府的责任”……胡佛“是打破政府(对经济)漠不关心和软弱无力的习俗的第一人”。
据此可知,卡尔·德格勒认为胡佛改革()
A . 为罗斯福新政提供借鉴
B . 以有限干预经济应对危机
C . 坚持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D . 无法应对经济危机的冲击
36. (2分) (2018高三下·黔东南模拟)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当年走出大萧条,而它的另一面就是中国的白银危机和严重的经济危机。
……新政直接导致了世界白银市场的价格大涨,白银每盎司价格从1932年的0.27美元上涨到1933年4月的0.45美元,到1935年更升至0.67美元。
材料表明新政()
A . 实行美元增值
B . 放弃金本位制
C . 主张货币紧缩
D . 抑制通货膨胀
37. (2分) 1933年,罗斯福总统签署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实施对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计划,其“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
……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
这种经营方式()
A . 表明国家放弃对企业干预
B . 改变了田纳西河流域国有制
C . 抑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D . 具有私营企业的某些灵活性
38. (2分)(2017·深圳模拟) 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将公共土地、水源全面开放供开发,环保署放松或取消主要环境法规,交通部放慢限制汽车尾气和汽车安全新标准的执行。
这主要因为当时美国()
A . 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B . 促进经济复苏的任务艰巨
C . 新技术出现改善了环境
D . 需要全力与苏联进行争霸
39. (2分) (2018高二下·温州期末) 二战后,法国加大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以实现调整经济结构和加快经济发展的目标。
为此,法国三党联合政府()
A . 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
B . 始终掌握经济政策的决策权
C . 实行明确的经济发展计划
D . 发展私营经济,强调市场作用
40. (2分) (2020高一下·石家庄月考)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1979﹣1990年在任)上任后毫不妥协地进行了改革,信奉“自由主义”的她开始对英国的“懒人”模式宣战,铁腕对付工会改革,并大刀阔斧地削减公共开支和社会福利。
她坚信个人应该通过自己的力量和能力改善生活状态。
上述政策的最大特点是()
A . 对经济进行大力国家干预
B . 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C . 减少经济干预,减少福利
D . 完善“人民资本主义”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0分) (共3题;共20分)
41. (6分)(2019·湖南模拟) (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清朝的财政体系,从顺治朝初立,到雍正朝完备,形成一整套戒律森严以解协饷为核心的制度。
所谓解饷,就是地方对中央的财政上缴;所谓协饷,就是富省在中央的指令下对穷省的财政调拨。
但19世纪40年代以后,解协饷制度被全盘打乱。
……20世纪初的新政期间,清政府力图以法令形式统一全国财政,建立新式财政机构,培养近代型的财政人才和理财专家,颁布《清理财政章程》,对中央与地方财政进行调查清理,划分国税和地税。
逐步改过去财政的黑暗操作为透明操作,改过去财政的政府决定为代议机构参与决定,在中国历史上首次进行国家预算和决算的编订,这些都标志着中国相沿已久的封建财政体制开始逐渐向近代财政体制转化。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解协饷制度被全盘打乱的原因。
(2)结合材料,概括20世纪初清政府财政体制改革的特点。
有何意义?
42. (6.0分) (2016高三上·清远期中)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
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
阅读材料: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材料二: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
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
……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
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7月23日)
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1)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
(2)对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你是如何判断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哪两次运动有关?这两次运动导致的后果如何?
(3)材料三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43. (8.0分) (2019·绍兴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1825年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1846年废除《谷物法》;1849年废除《航海条例》。
法国:拿破仑三世时期(1852—1870年),全面、大幅度地降低商品进口关税,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
德国:1834年建立的德意志关税同盟,把4个邦国、2300万人口统一起来。
随后不断扩大,到30年代末,有88%的德国人口生活在关税同盟国家之中。
英法:1860年签订《英法条约》,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进口关税,并降低葡萄酒的进口税;法国则降低英国煤炭、生铁、机器等产品的进口关税。
英普: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关税平等
——据《历史》必修二及马克垚的《世界文明史》改编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经济风暴的另一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发展到妨害国际关系的程度。
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的自卫措施都采取了诸如较高的关税、更严格的进口限制、结算协定、货币管制条例和双边贸易协定之类的形式。
这些措施必然引起各国间的经济摩擦和政治上的紧张关系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
(1)阅读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方国家在19世纪中期确立的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并分析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要说明“这些措施”“引起各国间的经济摩擦和政治上的紧张关”的依据。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80.0分) (共40题;共80分)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
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答案:9-1、考点:
解析:
答案:10-1、考点:
解析:
答案:11-1、考点:
解析:
答案:12-1、考点:
解析:
答案:13-1、考点:
解析:
答案:14-1、考点:
解析:
答案:15-1、考点:
解析:
答案:16-1、考点:
解析:
答案:17-1、考点:
解析:
答案:18-1、考点:
解析:
答案:19-1、考点:
解析:
答案:20-1、考点:
解析:
考点:
解析:
答案:22-1、考点:
解析:
答案:23-1、考点:
解析:
答案:24-1、考点:
解析:
答案:25-1、
解析:
答案:26-1、考点:
解析:
答案:27-1、考点:
解析:
答案:28-1、考点:
解析:
答案:29-1、考点:
解析:
答案:30-1、考点:
解析:
答案:31-1、考点:
解析:
答案:32-1、考点:
解析:
答案:33-1、考点:
解析:
答案:34-1、考点:
解析:
答案:35-1、考点:
解析:
答案:36-1、考点:
解析:
答案:37-1、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