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华章《我的母亲》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母亲》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四十五团的语文教师付华章,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的《我的母亲》,作者胡适。
依据我师课堂模式评课标准,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根据学情说教材
本文是大学者胡适先生在功成名就之后写下的《四十自述》的选段,文章语言质朴,情感浓烈,充满着浓郁的人文关怀,全篇被一种不加修饰的感人挚情所萦绕,向我们呈现了一位爱子无痕,润物无声的母亲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与怀念。
因此,本文不仅应通过师生平等的对话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自然生成,更应通过师生互动交往的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终走进母亲的心灵底处,在一种感动中升华对母爱的理解。
本文内容浅显易懂,学生在文章的浅层理解上应无大碍。
但由于学生人生阅历的不同,他们对母爱的诠释也就因人而异,同时由于学生进入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为师生课堂的交往和心灵的沟通带来了难度,因此,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应是本文教学的重点,而调动学生情感,创设优良的教学环境,加深对母爱的理解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所在。
在师生共同参与、讨论的基础上,确定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积累好词佳句,感受文章情感;②理清文章结构,体悟文章主题;
2、过程与方法:①借助多媒体,创设优良的教学环境;②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③通过比较阅读,升华文章主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体验母爱的伟大无私,热爱母亲;②提升自我情感,尝试报答母亲。
二、根据学情说学法教法
根据本文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课教学目标,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力求通过整体感知、比较阅读等深入理解文章主题;通过多媒休的运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从而催生学生情感,缩短师生、
生生间的心理距离,为平等对话创造条件。
在学习方式上,主要通过学生预习、自主阅读、质疑、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合作能力。
从而在我校课堂模式思想的指导下,进一步让学生实践“整体感知-研读赏析-拓展延伸-体验反思“的阅读模式。
三、根据教学模式说教学设计流程
本课教学分为四个步骤,即“走近母亲(5’)-认识母亲(8’)-比较母亲(15’)-善待母亲(8’)”。
(留4’测试)
在刘欢演唱的《人生第一次》的音乐声中顺势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歌中所唱到的“你”是谁吗?对,是母亲。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母亲,人类的生命才得以顺利的传承,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母亲,我们的生活、学习才总是充满着睿智和激情。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胡适笔下的母亲,去感受、去品味作者字里行间折射出的人间至情。
(教师板书课题)
(一)整体感知:走近母亲(5’)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能在教学中喧宾夺主,越俎代疱。
因此,让带着“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的主问题阅读文本,从而完成对文中母亲的整体感知。
这种原生态的问题不会破坏学生阅读的独立性。
相反它有利于了解学生初读课文的情感体验,并为课堂的自然生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研读赏析:认识母亲(15’)
1.学生反馈整体感知的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内容。
(约3分钟)
(这一问题是学生认识胡适母亲的关键所在,在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应该比较容易。
如果学生没有交流对话的欲望,教师根据情况进行激发引导。
)
2.如果说“关爱儿女”是千百年来每个母亲对儿女的共性,那么本文的这位母亲还应该有她不同寻常的个性,请跳读课文,看看这位母亲的个性表现在哪些地方?(约3分钟)
(辅以这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对这位母亲有更深入的认识,进一步感受胡适母亲做为当家的后母、寡妇的不幸与不易,从而有利于学生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与感激,也对学生的情感进行一次冲击和洗
礼。
)
3.品味语言。
(约4分钟)
母亲是伟大的,作者的语言却是质朴无华的,作者那种赤诚、感激之情是靠哪些语言得以表现的呢?
(这一问题的设置是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转向对文本写法的理解,从而过渡到品味文章语言的方面上来。
)
在学生品味的基础上诵读这些语言,有助于学生体验作者对母亲所饱含的浓浓深情。
4.学生质疑。
(约5分钟)
营造优良的学习环境是教育的重要理念。
因此,给予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显得尤为重要。
本环节让学生就课文中的疑难处发问,可以面向组内,也可以面向全班。
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而且能在学生的质疑中自然找到合作的话题,而不是教师将一个生硬的问题塞给学生,命令其合作。
(三)比较阅读:诉说母亲(8’)
单调的文本阅读,容易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而且理解片面。
因此,利用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与本文进行比较阅读,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母爱的深层内涵。
在此基础上利用《妈妈再爱我一次》的电影剪辑,升华学生对母爱的认识,达到思维的共振。
从而引导学生以“母亲”或“母爱”为话题,写一段话赞美母亲的话语。
如果时间允许,根据学生的习作连段成篇。
(设计这一环节,既有利于了解学生情感体验的变化,又有利于捕捉课堂情感的着力点和生长点,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发,使师生对母亲的情感在交流中自然升华。
)
(四)体验反思:善待母亲(8’)
同学们,今天当我们面对母亲日益憔悴的身影,面对母亲日益疲惫的心灵,你可曾知道,在我们身边,有些人正在远离母亲、虐待母亲。
为此,你可曾想过怎样对待自己的母亲?
(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意识到除了心动,还要行动,只有将学生的意识化为行动时,我们的教育才获得了真正的成功。
)
结束语:
同学们,心动不如行动。
善待我们的母亲吧,不仅仅是今天。
当我们的母亲变得老态龙钟的时候,当母亲满嘴唠叨甚至卧床不起的时候,朋友,都请你倍加善待自己的母亲,因为,无论世事如何改变,她永远是属于你的唯一的——母亲!
四、教学板书
板书是文章的思路的归纳,整体内容把握,本课设计主要从人物性格,即作者感情入手,概括文意。
板书简洁,一目了然。
我的母亲
胡适
严以教子
母亲宽以待人怀念敬爱
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