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实习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用菌实习报告
食用菌实习报告
篇一:食用菌实习报告
《食用菌栽培学》
——实习报告
专业:植物保护
班级:植保0905班
姓名:尹传林
学号: XX301XX06
指导教师:边银丙、王卓仁
中国·武汉
二○一一年十二月
一、实习目的与任务
(一)实习目的
食用菌栽培学是一门应用基础科学的学科,不仅要求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结合生产实际来加深理解和体会,否则会脱离实际,无异于空中建楼阁。
该课程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十分紧密,实习是掌握有关理论的重要环节。
所以本次食用菌实习旨在引导同学们在掌握了基本理论之后在生产实际问题中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在实际问题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队意识与沟通交流的品质。
通过参观学习拓宽学生的视野以及对
于食用菌产业的理解,增长其对于这一产业美好前景的信心,对中国近当代甚至未来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二)实习任务
1.掌握菌种的制作、分离等制种工作。
2.掌握食用菌栽培的基本流程和各项操作。
3.参加菇房和菇场栽培管理工作。
4.参观食用菌生产企业,参与食用菌市场行情调查。
二、实习时间
XX年11月28日至XX年12月4日
三、实习地点
华中农业大学食用菌菌种试验中心、武汉东西湖如意生鲜食品净菜配送公司(如意食用菌高科技公司)、湖北裕国菇业有限公司、长久菌种厂、三里岗香菇基地、裕国菇业试验基地、裕国菇业生产线、三友食用菌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新洲许易产业园、天添食用菌科技产业
四、实习内容
1.华中农业大学黑木耳、香菇、平菇代料栽培生产实践
2.观看湖北菇菌产业发展三十年历史和香菇生产技术的视频
3. “中国香菇之乡”的随州三里岗以及新州各工厂、公司参观学习
五、实习过程
本次实习分为二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主要是在菌种试验中心以及真菌楼亲身从事食用菌栽培的一系列环节操作实习。
第二部分是对湖北食用菌大企业和随州食用菌行业进行参观学习。
(一)栽培实习
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在老师带领下了解了菌种试验中心的大致布局,这也提醒我们在今后菌种场的布局方面,还应考虑各生产部门间的位臵关系,从而更合理、更节省地进行安排。
然后我们在菌种试验中心的实习主要是学习香菇、黑木耳和平菇的栽培,历时四天,但基本流程一致。
首先都是按比例配料。
这次的三种食用菌都是采用的棉子壳、锯木屑、麦麸和石膏加水并加糖或营养液,但比例不同,以保证满足不同的碳氮比需求。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发酵熟料的制作方法,这与我们之前所熟悉的熟料制作有了很大差别。
对于黑木耳和平菇,由于它们对pH的特别要求,还要加石灰以调节。
拌料的过程中,我们尝试了两种方法,香菇和黑木耳利用专门的拌料机拌料,而平菇的拌料则采用原始的铁锹人工搅拌、翻堆。
在我
们亲自实践后便知拌料机使工作效率效率大大提高,而传统方法不仅费时,需注意的事项也不少,例如平菇加料是稻草需先润湿在拌入料中加水翻堆,最后应将
料堆成长城状,使上部平整但不能压实,以便料堆内部有足够的空气供给发酵,最后还需加一层薄膜利于升温使微生物生长。
之后的环节则是每次栽培最热闹的时刻——装袋。
我们围着料堆坐成一圈,一人n多袋,揉搓、按压、踏实、套环、插棍、盖盖或是套绳。
最后则是等待灭菌。
灭菌也是与实验室有所不同的。
这里我们采用土灶大锅炉灭菌,时间长,容积大,要同学们在灶旁看火。
待灭菌冷却后,剩下的工作就是接种了。
接种箱较为原始,整个流程与实验室操作基本相似。
需注意的是要杜绝一切杂菌污染,严格进行消毒、搔菌等无菌操作,以确保接种的成功。
最后,我们在真菌楼观看了湖北省蕈菌产业发展的纪录片,熟悉的名字和场景像是对于几天实习的一个回顾和总结,同时更直接的向我们展示了食用菌栽培产业光辉灿烂的明天。
频频出现的“华中农业大学”、真菌楼、杨新美先生的铜像和边老师的身影更是让我对我校的食用菌栽培和育种专业充满信心。
(二)参观实习
本次实习最大的亮点莫过于为期两天的校外实习。
1日清晨,我们整装待发启程奔赴素有“中国香菇之乡”之称的随州三里岗。
作为首日上午的第一站,武汉东西湖如意生鲜食品净菜配送公司(如意食用菌高科技公司)向大家展示了
这个现代化的金针菇生产。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第一次参观到规模如此巨大的食用菌的生产线,一台台先进的仪器、一条条繁忙的流水线,从技术部到生育室,无不展示出我国食用菌加工企业的现代化、工厂化、产业化、规模化。
这就大大节省了人力资源,真正体现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进入采收区域,一捆捆金针菇尽收眼底。
据介绍,这里每天都可以产出金针菇3-4吨,多时达5-6吨,这着实令我吃了一惊。
粗略算算,这所带来的价值真是一笔不小的数
目。
回到车上,通过身家亿万的公司总裁的讲述,我们初步了解到了当地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
同时,也可以说,我们以此窥测到整个湖北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情况。
中午匆匆吃过饭后,我们又赶赴湖北裕国菇业有限公司、长久菌种厂、三里岗香菇基地以及裕国菇业试验基地。
这些单位无一不向我们展示了食用菌产业的蓬勃生机。
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造就了这样的一个香菇生产基地------地处大洪山怀抱,三里岗地形以低山、丘陵、岗地为主。
山体以石灰岩为主,土壤深厚,森林资源丰富,植被繁茂。
气候适宜,栎木资源丰富,是人工栽培香菇的理想场所,也是全国食用菌生产先进单位。
从农户经营的散户生产到大规模的集团产业生产,我们可以看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不仅引领农民走上小康道路,也带来的巨大商机。
在一个与我校建立合作关系的当地公司,
我们看到工厂化生产香菇的大致流程。
在裕国公司的生产线上,我们也和师傅们进行了短暂的交流。
之前一直以为农业是一个投入多产出少,经济利益小的行业,但是通过合理化的管理和规模化、产业化的经营,我们可以看到,任何行业都是可以搞得有声有色。
同时,三里岗政府还兴建了大规模的香菇交易市场,这就形成了生产、供应、销售、加工、储藏的产业链,更好的推进整个产业的发展。
不仅是对国内,甚至对整个亚洲的香菇产业都有巨大的帮助。
次日,我们分别参观了裕国菇业罐头加工厂、三友食用菌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新洲许易产业园以及天添食用菌科技产业。
走在裕国菇业罐头加工厂全封闭式的参观通道中透过明亮的玻璃往下望去,一片繁忙的景象展现在众人眼前。
整齐的制服、清洁的流水线展示出裕国菇业罐头加工厂的生产实力。
通过公司总裁的讲解以及公司播放的宣传视频我们看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食用菌公司,每年上亿的税款缴纳不仅展示了公司的实力更让众人看到了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喜人业绩。
三友食用菌研究开发有限公司研发的大型的灭菌锅不仅工作效率高,更使其站在了中国科技发展领头羊的地位。
最后参观的两个单位便是生产基地了,在这里不仅见到了地栽双孢菇、平菇还与从未谋
篇二:食用菌实习报告
食用菌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各类食用菌形态特点,生产制作流程及科研生产现
状实习地点:北京市房山区农科研究所
一、房山区食用菌简介
为了更好地学习食用菌栽培学,我们来到了北京市房山区的农科研究所进行实地调查,房山区是京郊食用菌产业大区。
目前,房山区食用菌栽培总面积已达到500万平方米,食用菌年总产量达万吨,年总产值达亿元,从业人员万人,带动农户5000户,栽培品种以平菇、香菇、双孢菇等为主要当家品种,除此之外,还建设了食用菌主题园,集文化展示、科普培训、休闲观光、餐饮娱乐、信息交流于一体的科技园,为房山区食用菌营造一种产业文化,进一步扩大房山区在食用菌产业的影响力。
二、食用菌生产机械设备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真使得生产设备,有技术人员为我们讲解生产菌袋的制作过程,有粉碎机、搅拌机、传送带、装袋机、培养室等等,这些让我们更加的了解了食用菌前期的制作。
先由粉粹机将原料需用的秸秆等大型料物进行粉碎,再将培养料所需的各物质按比例放入搅拌机进行搅拌,边搅拌边加水使之混匀,搅拌分为两级,经二级搅拌均匀后有传送带传送到装袋机,工人套袋后培养料自行装入,然后灭菌
——接种——培养,使菌种生长,这些过程均要无菌操作。
三、房山区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经查阅一些资料可得知,房山及周边地区野生菌种资源丰富,占北京市食用菌总产量的50%以上,在供应北京市和周边市场的同时,20%的鲜菇和加工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在大面积生产平菇的同时已开发出草菇、金针菇、白灵菇、杏鲍菇、茶树菇等10多个优新品种,通过反季节生产实现了周年生产四季有菇,目前,房山区食用菌栽培品种达到20多个,以白灵菇、杏鲍菇等高价位品种为主的食用菌栽培面
积逐年扩大,示范推广了20多项栽培技术,完善了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基本实现了四季有菇,周年生产,全区食用菌良种覆盖率已超过80%。
四、房山区食用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菌种使用与管理混乱
一是生产秩序混乱,没有专业权威的供种单位,导致菌种在生产过程中退化、污染、甚至出现绝产现象。
二是缺乏主导品种,一种食用菌多个品种混杂在一起,严重影响产品外观形态,内在质量也不统一,特别是优质的主导产品产量不足总产的5%。
2、上市集中,缺乏合理的产业布局
生产的食用菌大都是应季上市,四季供应较少,上市都集中一个阶段,这样会影响产品销售并且价格较低,利润较
少。
没有合理的产业布局,造成不能四季供应食用菌,应该想办法创造良好适宜环境让食用菌可以四季供应,提高产业的发展。
3、龙头企业带动力较弱,深加工总量很低
国际上现在开发的食用菌深加工产品已为第三代功能因子明确的保健食品,而我国食用菌食用和药用功能性产品的开发还处于探索阶段,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具有一定差距。
房山区只有少量的淹制罐头产品,并且加工技术落后,产品的品质不稳定、产品包装简陋。
要想实现产品质量的提高,市场的拓展,产品的增殖,必须利用高科技进行新功能产品的开发
4、基础设施差,机械化水平低
欧美的双孢菇,日本、韩国、我国台湾省的金针菇、杏鲍菇已全部实现了工厂化生产,产品质量稳定。
而房山区90%的食用菌是人工或半人工栽植,质量提高速度缓慢,受自然环境因素限制,产量的提高只能靠生产面积的扩大来累积完成,极大地浪费了资源、能源和劳动力。
五、实习总结
经过了对食用菌产业的探究,我们了解到食用菌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却也发现了食用菌产业中存在许多待完善的问题今后在食
用菌发展上可以调整战略,明确发展重点,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确保房山区食用菌产业取得新发展。
例如:
1、加强菌种培育与管理
可以利用房山区农科所生产各类食用菌母种、原种、栽培种等菌种研发中心。
收集全国食用菌资源,筛选适合房山区及周边种植,市场前景好的优良品种,进行一级种、二级种及三级种的生产,不断提纯、复壮筛选出优良品种,为食用菌生产提供优质菌种
2、合理布局,实现周年均衡供应
对全区原的食用菌生产温室改造,延长生产使用周期,增加反季节生产设备,增加食用菌淡季生产能力,使其能够进行周年生产,提高利用效率。
通过主导品种的周年生产示范,带动整个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3、发展食用菌观光休闲产业
可以建设野生菌观光、旅游、采摘、休闲一体化生态野游区,野生菌加工厂,小型供游客采购的野山菌交易市场。
通过野山菌产业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合理发展食用菌的观光休闲产业。
4、加强食用菌产业体系建设
通过房山区食用菌产业化的开发建设,形成集科研、生产、加工、配送、服务于一体的食用菌产业链,使之成为房山区农业种植业主导产业,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成为北京地区食用菌技术服务及信息中心,带动整个北京地区食
用菌产业的大发展;通过辐射作用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菌种及菌袋生产、供给基地,安全高效生产的示范基地,深加工及产品出口基地。
所以,我们既要努力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延长食用菌的产业链,实现食用菌的集约化生产,我们还应做好对食用菌的宣传,使得更多的人了解食用菌,为食用菌谋求更好的发展。
篇三:食用菌栽培学实习报告
食用菌栽培学实习报告
围绕如何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代写论文的实际操作能力, 对食用菌栽培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法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创建了适合于培养我校园艺类专科生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
[关键词]食用菌栽培学实践教学创业能力
实践教学是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感性认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都要通过实践教学来完成。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形势下,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
为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根据该课程的教学特点,对实践教学过程进行大胆改革,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显示出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
1.优化实验内容,提高实验效率
食用菌栽培学实验内容较多,但实验时数有限,为提高教学效率,我们采用“分类合并”的实践教学方法,将栽培方法归纳为生料栽培、发酵栽培和熟料栽培三大类,每类中将最具代表性的一种食用菌的栽培作为基础实验,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实验步骤和技能,而相似的食用菌的栽培则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巩固了实际操作技能,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实验的效率。
2.改进实验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传统的实验只注重栽培技能,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管理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对整个生产过程不能全面掌握,在生产上真正遇到问题时不知所措。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大胆进行改革,实行“两步法”实验方法。
第一步,安排时间首先进行栽培,之后组织学生参与发菌管理;第二步,当菌丝发育成熟后进行出菇(耳)管理。
在后期管理过程中实行“承包责任制”,由每2人~3人一组负责管理,直到栽培过程结束。
这样,学生有了责任心,遇到问题时会自觉查资料,互相讨论,
交流或向教师请教,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达到了真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3.制定技术标准,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作风以往
实验过程中,由于没有标准,实验随意性较大,往往达不到满意的效果。
为了提高实验的科学性,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技术标准,如菌袋制作标准、装袋速度、接种操作规范等都有具体标准,在对学生的产品进行评判时有据可依,实现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作风。
4.提高实验质量,狠抓技能训练程度
在实验设计中,将最先进的实验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站在食用菌科技发展的最前沿。
如采用先进的生产线进行规模化生产的工艺,花菇栽培实验中先进的“催花”技能规范,出菇管理中的喷灌技术等。
以往由于受资金、场地限制,往往实验材料少,学生只能学到方法,只能“学会”而已,不可能熟练操作,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我们现在实验采取分班、分组制,并加大实验投入,使每位学生都能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技能强化训练,
真正达到熟练操作的程度,老师能更多地发现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纠正。
如用装袋机进行装袋时,在教给学生操作技巧后,学生“单独操练”,熟练后再换下一个,形成比速度、比效率、比质量的好风气。
5.注意实验的连贯性,让学生系统掌握实验技能在实践教学改革中,我们按照食用菌栽培工艺流程安排实验内容,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整个生产过程中地各项技能。
从装袋、
捆口、灭菌到接种、培养和出菇管理,每个环节都要求学生达到熟练操作、技能规范,克服了从前学生只会接种,而忽视接种前、接种后实践技能的培养。
这样,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就能独立操作,独当一面,为今后的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6.进行教学实习,在实际生产中加强锻炼为检验学生地学习效果,进一步锻炼技能,该课程在食用菌生产旺季安排了2周~3周的教学实习,让学生真正走到生产第一线,接触生产实际。
为搞好实习,我们
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成立实习领导小组,制定周密的实习计划,指导老师巡回指导,认真进行实习总结交流。
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食用菌发展动态,锻炼技能,使理论和技能水平有显著提高。
7.开辟第二课题,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在做中学”和“学以致用”是能力教育体系的基本原则,也是专业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
在实践教学改革中,我们组织学生开展“科技承包农户”活动,在活动中指导菇农不断提高栽培管理水平,
使所学知识在生产中得到应用,同时在实际生产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思考和研究,找出最佳方案,在实际生产中加以应用。
学生参加科研和社会服务,由于这些活动是研究性的、探索性的,已不再是课堂上的示范实验或验证性实验,因此这样的实践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更有价值。
不少学生还利用掌握的实用新技术,在自己家中或在校外联系栽培场进行生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锻炼了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业意识。
8.严格技能考核,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考核方法以实验报告或实习报告为主要依据,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栽培管理水平,为此我们以实际操作能力为主要指标进行综合评定,实际操作中的熟练程度、规范程度、接种的成功率、出菇管理等技能水平占60%,实验报告或实习总结占30%,实验态度表现或实习单位的鉴定占10%。
通过考核,表扬先进,激励后进,促使学生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关于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
在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和市场竞争日趋篇四:食用菌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主要熟悉和了解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整个工艺流程及每个流程的工艺标准、操作方式、技术要点、注意事项等。
实习地点:上海雪榕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实习时间:
实习人:罗成洋
实习内容:
1.一班组:装瓶间
基本流程
配料---搅拌---装瓶---打孔---二次打孔---压盖---机械装车---灭菌
培养料所需的各物质按比例放入搅拌机进行搅拌,边搅拌边加水使之混匀,搅拌均匀后有传送带传送到装瓶机进行自动装瓶。
技术要点
配料:玉米芯、米糠380 Kg、麸皮200 Kg、棉籽壳175 Kg、玉米粉85 Kg、
贝化石25 Kg、碳酸钙(H7:30 Kg、H5:15 Kg)、水2630 Kg
标准:玉米芯颗粒度6-8mm≤3%、2-6mm≥70%、0-2mm ≤25%含水量≤15%
PH
搅拌:干料搅拌15min,加水15min,2630 Kg,搅拌1h。
装瓶:①重量850±30g,根据具体情况调节装填时间和装填频度
②感官确认拌料的含水量:稍微用力捏,以有少量水渗出为最好,不可
流成线型,也不可过干。
打孔:①料面至瓶口的高度10±1mm,孔穴距瓶底2-3mm
②边孔棒直径≥,长≥270mm
③中心棒直径≥,长≥335mm
④二次打孔棒:压板要经常用高压空气清理,大约每5min一次。
压盖:注意机器的正常运行,不能卡机灭菌:抽真空4次(-)、第一次保温(110℃ 70min)、第二次保温
(122℃ 70min)、闷置15min、冷却
通报标准:料温高过常温10℃,发霉超过3包,手感搅拌含水量
高于66%或低于64%,
湿拌时间长,栽培料发酸,瓶装重量太重或太轻。
2.二班组:接种(略)
3.三班组:培养室
一期培养:8天左右、23℃、73%湿度,3天左右菌丝开始恢复生长
二期培养:20天左右,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6℃
三期培养:不得低于26天,一般加起来在100天左右
4.四班组:搔菌
基本流程
去盖---搔菌---喷水
技术要点
喷水每瓶用水量20-25ml、注水压力且呈喷雾状
搔菌高度:环沟内底部到料面的高度为10±1mm
搔菌面的宽度:
注意事项
每30min对搔菌机进行一次消毒,先用压缩空气将每个刀头上的残料清洗干净,再
用75%酒精擦拭,每次消毒完成后,等1-2min开始搔菌
注意搔菌完成后保证料面的平整度,同时保证瓶盖的清洁
通报标准:搔菌料面1%以上发黑,杂菌未挑出%以上
5.五、六班组:采收包装
蟹味菇
品质:①以菇盖呈黄褐色为佳,大小质地均匀
②外形美观、质地硬实、菇形完整、无瘤盖、无畸形、表面有斑纹
③高度7-9cm占60%以上且无突出,无开伞
包装:一般有125g×40包、×4包
白玉菇
品质:①菇为白色且无杂质
②外形美观、质地硬实、菇形完整、无瘤盖、无畸形
③菇盖大小均匀,高度整齐无突出
包装:一般有125g×40包、150g×40包、×4包
海鲜菇
品质:①菇为白色且无杂质
②菇盖直径2cm左右无开伞,一般高出套筒1cm
③菇柄长度均匀且在14-17cm之间最好
包装:一般有125g×40包、150g×40包、×4包
C货标准
①菇头畸形、有水斑、有瘤盖
②菇头脱落、破损、断头
③菇头过大或大小不均
④有杂质
实习总结:
通过一个多星期在各个生产车间的实习,我熟悉和了解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部分工艺流程及每个流程的工艺标准、操作方式、技术要点、注意事项等。
发现了食用菌产业中存在许多待完善的问题今后在食用菌发展上可以调整战略,明确发展重点,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确保食用菌产业取得新发展。
例如:
1、加强菌种培育与管理
从实习中我发现部分白玉菇不够白,蟹味菇颜色不够深,生长不整齐等状况,这和菌种本身也是有很大关联的,可能是因为菌种不够纯导致,所以,可以尽量引进国内外好的菌种,加大菌种培育方面的投入,不断提纯、复壮筛选出优良品种,为食用菌生产提供优质菌种。
当然,也要注意调控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