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对微型小说“差别”的读后心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官对微型小说“差别”的读后心得今晨读到了《差别》这样一篇文章,感觉受益匪浅,与老师们分享交流一下。
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个女同学大学毕业同时进入一家公司,经过一段时间,一个升为经理,另一个不服气。
公司老总决定测试一下,分别叫她们到市场上问一下螃蟹是什么价格。
回来后,老总先问不服气的员工,她只说了多少钱一斤。
老总再问升了职的员工,得到的答案是:现在价格多少,大的小的各是什么价格,哪家便宜一点,前几天的价格大概是多少,如果是自己吃的话,买什么价位的,如果是送人建议送什么类型与价位的,等等。
同样交待一件事,一个人只是机械地照做了,而另一个人却发挥主观能动性带来了与之相关的大量信息,这些信息将会给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
有时,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在于这些不经意的点滴之中,能不能从别人成功的背后汲取有价值的营养。
而造成差别的原因可能来自多方面,但主要恐怕还是源于平时的观察、思考和行动。
平时,一个人如果缺乏责任心,工作、学习就容易感到动力不足。
其实,这种责任心,就在工作的点点滴滴之中,可能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但责任心的强弱在工作上的反应却是截然不同。
大连市公交车联运公司702路4227号双层巴士司机黄志全在行车途中心脏病突发,在这危急关头,他做了三件事:将车缓缓停在马路边,并用生命的最后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闸;把车门打开,让乘客
安全地下了车;将发动机熄火确保了车和乘客、行人的安全。
他做完了这三件事,然后才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
他用生命将“责任”这两个字作了完美的诠释。
如果没有这种强烈的责任心,在生死瞬间很难会有这一系列“下意识的动作”,更难以保证乘客安全。
行动往往就是观察、思考的最好体现,而实践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恰恰能够折射一个人的坚定信念。
如果缺乏坚定信念,即使思考再多,就像骨头缺钙一样,容易得“软骨病”,面对困难可能都会临阵退缩。
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在担任教书育人任务的同时,对于学校班主任工作,安全责任,课外活动,接送学生的任务时,如果注意点滴,做到精细化,扎扎实。
实做起,就会减少很多安全隐患,减少很多不必要冲突和矛盾,提升很多品质和内涵,使工作事半功倍,使水平效果再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