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市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盘锦市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武侠小说《紫灵》有这样一个情节:“……他们这些无所不为而存活在世上的残暴强盗,一个个仰面摔倒在地上,嘴里惨叫了几声,蹬了蹬两腿,结束了他们罪不容诛的一生。
他们哪一个人的手上不是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而恶贯满盈?今天得到这样的结果,真是罪有应得,不过也算是他们死得其所。
A . 无所不为
B . 罪不容诛
C . 罪有应得
D . 死得其所
2. (2分)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记者问:“刘永行先生,去年美国《福布斯》杂志把你排名为中国第二首富,称刘氏家庭的资产为8亿美元,这个评估准确吗?”
B . 一条近年来少见的特大野生中华鲟,5日上午在盐城滨海港约十海里处误撞入鱼网,致使身体多处受伤,随时面临濒于死亡的危险。
C . 气候变化问题日益成为北京市民关注的话题。
调查显示,北京公众对北京市气象局日常发布的灾害天气预警信号关注度很高,大风.沙尘暴以及高温预警排在关注度前三位。
D . 中俄两国就是要借助互办“国家年”这个平台,大张旗鼓地宣传中俄友好,促成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如伏尔加河水源远流长。
3. (2分) (2016高三上·黄陵月考) 下面的句子组合成一段连贯的话,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梁思成的思想不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在他逝去多年之后,世人渐渐地认识了他,认识了他的思想的价值
②自己所珍爱的东西向他展示了行将消失的暗淡前景,自己却无能为力
③但是,用来体现他的思想价值的对象——历史文化建筑,却大部分已荡然无存
④对于一个致力于传统文化整理、总结和保护的大师来说,还有什么能比他所珍爱的文化被消解更让他痛苦呢
⑤他所做的种种努力,在现实面前,常常显得那么脆弱与无力
⑥就如同眼看着一个患病的亲人,在庸医的手中一天天走向绝境,自己的有效施治方案却无人理睬
A . ①③②⑥⑤④
B . ①③⑤④⑥②
C . ②⑥①③⑤④
D . ②⑥⑤④①③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
4. (6分) (2016高二上·大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们提及孔子对于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影响时,常常认定孔子奠定的儒学是排斥科学技术的。
其实,这种认识是偏颇的。
儒家对科技的鄙视和推动表现在“仁知统一”上。
所谓“仁知统一”,即道德行为(仁)和理性认识(知)的结合。
对于仁知的统一,孔子是这样论证的:一方面,知从属于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另一方面,知是仁的必要条件(“未知,焉得仁”《论语·公冶长》)。
仁知由如此的互为前提而贯通为两者完美结合的“中庸”这一“至德”。
但是,这“知”却不是指认识自然事物及其规律,而是明确的把“知”的任务规定为认识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
因而,在“仁知统一”的支配下,由于伦理理性居于知识理性之上,科学技术成为雕虫小技,处于遭贬抑的地位。
然而,我们并不能就此认为“仁知统一”对科学技术只具有排斥的作用。
因为,如果某些学科的认识(知)对象同时具有道德(仁)的属性,即这些学科本身是“仁知统一”的体现,那么在孔子奠定的“仁知统一”的支配下,这些学科就会得到重视,获得较大的发展。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和儒学演变的历史特点中,找到一些儒家思想对科技发展积极影响的线索。
我们知道,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上,有两个时代特别重要。
一个是汉代,是各门学科初具规模、奠定体系的时期;再一个是宋代,是传统科学走向高峰的黄金时期。
而在学术思潮发展领域,这两个时期恰恰一个是独尊儒术(汉代),再一个是儒学复兴(宋代)。
这难道仅仅是一种巧合,其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吗?我们不能设想,当一个社会的科学技术处于高度发展的繁荣阶段时,作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社会思潮却会是一种对科技发展完全是消极影响的思想。
一个社会的科学技术之所以能获得高度发展,必然有其赖以发展的各种原因,其中包括政治原因、经济原因及其思想和文化原因等等。
我们有理由相信,至少在汉代和宋代这两个时期,儒家思想正是适合并促进科技发展的
思想原因之一。
总之,儒家思想对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学科领域都很不相同,应该对其作具体分析,而不可将其一概否定。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孔子的儒学不完全排斥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发展,孔子儒学中“仁”“知”观在一些方面其实也推动了传统科学技术的发展。
B . 孔子认为,从属于道德行为的理性认识,也是道德行为的必要条件,所谓“仁知统一”,其实就是指道德行为与理性认识的结合。
C . 孔子的“仁知统一”中的“知”,不仅是指认识自然事物及其规律,而且也把“知”的任务规定为认识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
D . 在“仁知统一”的支配下,科学技术处于遭贬抑的地位,究其原因,就在于伦理理性的“仁”居于知识理性的“知”之上。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在孔子“仁知统一”支配的时代,当有些学科的认识对象同时具有道德的属性时,这些学科就会得到重视,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
B . 除了孔子“知仁统一”观本身外,我们还能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和儒学演变的历史特点中,找到这两者是如何排斥或者互相推动的。
C . 独尊儒术的汉代,是各门学科初具规模、奠定体系的时期,这不是巧合,必然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当时的儒学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D . 从历史上来看,科学技术的发展的原因很多,包括政治原因,经济原因以及思想和文化原因,就宋代而言,儒学复兴至少算是其中一个。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汉代和宋代,儒学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至少当时的儒学对科学技术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B . 孔子的“知”与“仁”最终结合融汇为“中庸”,因此不难理解,“中庸”就是道德行为与理性认识的结
合,从而成为孔子的“至德”。
C . 综观历史,我们找到了汉代、宋代儒学推动当时科技发展的线索,但是并不代表这一时期的儒学对科技发展就没起到过消极作用。
D .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之所以被视为雕虫小技,是因为这些学科本身缺少伦理理性方面的属性,从而被处于支配地位的儒学所排斥。
5. (12分) (2018高二上·大庆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童话
梁晓声
1977年母亲病危时,我坐在病床边,握着母亲的手,问母亲还有什么要嘱咐我的。
母亲望着我,眼角淌下泪来。
母亲说:“我真希望你哥跟我一块儿死,那他就不会拖累你了……”
我心大恸,内疚极了,俯身对母亲耳语:“妈妈放心,我一定照顾好哥哥,绝不会让他一个人待在精神病院里……”
当天午夜,母亲走了。
办完母亲丧事的第二天,我住进一家宾馆,让四弟将哥哥从精神病院接回来。
哥哥一见我,高兴得傻小孩似的笑了,他说:“二弟,我好想你。
”
算来,我竟20余年没见过哥哥了,而他却一眼就认出了我。
我不禁拥抱住他,一时泪如泉涌,心里连说:“哥哥,对不起,对不起……”我帮哥哥洗了澡,陪他吃了饭,与他在宾馆住了一夜。
哥哥以为他从此自由了,而我只能实话实说:“现在还不行,但我一定会尽快将你接到北京去。
”
一返回北京,我就动用轻易不敢用的存款,在北京郊区买了房子,简易装修,添置家具。
半年后,我将哥哥接到了北京,并动员邻家的一个弟弟二小一块儿来了。
二小也是返城知青,居无定所,也没工作。
由他来照顾哥哥,我给他开一份工资,可谓一举两得。
他对哥哥很有感情,我放心。
那三年里,哥哥生活得挺幸福,二小也挺知足,他们居然都胖了。
我每星期去看他们,一块儿做饭、吃饭、散步、下棋,有时还一块儿唱歌……
但好景不长,二小回哈尔滨探望他的兄妹,一天不慎从高处跌下,不幸身亡。
这噩耗使我伤心了好多天,我只
好向单位请了假,亲自照看哥哥。
我对哥哥说:“哥,二小不能回来照顾你了,他成家了……”
哥哥愣怔良久,竟说:“好事。
他也该成家了,咱们应该祝贺他,你寄一份礼给他吧。
”我说:“照办。
但是,看来你又得住院了。
”哥哥说:“我明白。
”
那年,哥哥快60岁了。
他的头脑、话语和行动越来越迟钝,但没有任何具有暴力倾向的表现,相反,倒是每每流露出自卑来。
我说“哥,你放心,等我退休了,咱俩一块儿生活。
”
哥哥说:“我听你的。
”
哥哥在北京先后住过几家精神病院,有私立的,也有公立的。
现在住的这一所医院,据说是北京市各方面条件最好的。
前几天,我又去医院看他。
天气晴好,我俩坐在院子里的长椅上,我看着他喝酸奶,和他聊天。
在我们眼前,几只野猫慵懒地横倒竖卧。
我问:“哥,你当年为什么非上大学不可?”
哥哥说:“那是一个童话。
”
我又问:“为什么是童话?”
哥哥说:“妈妈认为只有那样,才能更好地改变咱们家的穷日子。
妈妈编那个童话,我努力实现那个童话。
当年,我曾下过决心,不看着几个弟弟妹妹都成家立业,我自己是绝不会结婚的……”
“我认为,我是你们的班长,我要替家里也替你们去做最难的事。
当年,对于咱们家,有孩子考上大学是最难的事……可惜,我没完成班长的任务,我让爸爸妈妈和你们失望了……对不起……”
他看着我苦笑。
原来哥哥也有过和我一样的想法。
自从生病48年来,他第一次说了这么长的话。
我心一疼,黯然无语,呆望着他,像呆望着另一个自己。
哥哥起身将酸奶盒扔入垃圾桶,又坐下后,看着一只猫反问:“你跟我说的那件事,也是童话吧?”
“什么事?”我的心还在疼着。
“就是,你保证过的,退休了要把我接出去,和我一起生活。
”
想来,那保证已是六七年前的事,不料哥哥始终记着。
听他的话,也显然一直在盼着。
哥哥已老得很丑了。
头发几乎掉光了,牙也不剩几颗了,背驼了,走路极慢,比许多六十八九岁的人显得老多了。
而他当年,可是个一身书卷气、儒雅清秀的青年,从高中到大学,追求他的女生很多。
我心又是一疼。
我早已能淡定地正视自己的年纪,但对哥哥的迅速老去,却是不怎么容易接受的,甚至有几分悸恐、恓惶,正如当年从心理上排斥父亲和母亲无可奈何地老去一样。
“你忘了吗?”哥哥又问,目光迟滞地望着我。
我赶紧说:“没忘,哥你还要再耐心等上两三年。
”
“我有耐心。
”他信赖地笑了,话说得极自信。
随后,目光望向远处。
其实,我晚年的打算从不曾改变——更老的我,与老态龙钟的哥哥相伴着走向人生的终点,在我看来,倒也别有一种圆满滋味在心头。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以“童话”为题目,是本文的线索,“童话”代表哥哥的上学梦,也代表兄弟二人相伴到老的梦。
B . 母亲临终嘱托时提到哥哥,是对哥哥的正面介绍;母亲的临终嘱托和“我”允诺“绝不会让他一个人待在精神病院里”为下文设置了悬念。
C . 哥哥说的“你跟我说的那件事,也是童话吧”表明哥哥对长久的等待产生了些许失望,但他一直在等待,只不过是试探性地问“我”。
D . 小说提到哥哥当年一身书卷气、儒雅清秀,和现在又老又丑的状态形成对比,表现了“我”对哥哥的心疼,更坚定了“我”照顾他的信念。
(2)小说写了浓浓的亲情,体现在什么地方?请结合作品举例分析。
(3)小说有大量的对话描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6. (11分) (2016高一上·六安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
永淳初,解褐婺迁杨州法曹州参军事。
徙资州司兵,观察使房昶才之,表于朝。
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入为相王府属,时姚崇
兼府长史,尝曰:“韦子识远文详,吾恨晚得之。
”六迁司农少卿。
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
睿宗立,徙太府,兼通事舍人。
景云初,作金仙等观,凑谏,以为:“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
”不听。
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蛟伤伐甚多,非仁圣本意”。
帝诏外详议。
中书令崔缇、侍中岑羲曰:“公敢是耶?”凑曰:“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朝廷为减费万计。
出为陕、汝、岐三州刺史。
开元初,欲建碑靖陵,凑以古园陵不立碑,又方旱不可兴工,谏而止。
迁将作大匠。
诏复孝敬皇帝庙号义宗,凑谏曰:“传云:‘必也正名。
’礼:祖有功,宗有德,其庙百世不毁。
历代称宗者,皆方制海内,德泽可尊,列于昭穆,是谓不毁。
孝敬皇帝未尝南面,且别立寝庙,无称宗之义。
”遂罢。
迁右卫大将军,玄宗谓曰:“故事,诸卫大将军与尚书更为之,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寻徙河南尹,封彭城郡公。
会洛阳主簿王钧以赇抵死,诏曰:“两台御史、河南尹纵吏侵渔,《春秋》重责帅,其出凑曹州刺史,侍御史张洽通州司马。
”久之,迁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备修举,诏赐时服劳勉之。
及病,遣上医临治。
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新唐书•韦凑传》)
(1)对下列文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数:屡次
B . 交通贵戚,吏莫敢绳绳:制裁
C . 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伏:认罪
D . 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忤:触犯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 . “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
C . “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D . 《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韦凑富有胆识,深受长官好评。
任扬州法曹时,孟神爽触犯法令,勾结权要,韦凑果断处置,依法杖杀;入为相王属吏,上司遗憾与他相见太晚。
B . 韦凑参议朝政,敢于据理力争。
景云初年,朝廷议建金仙观,他认为农事季节,建观必使农民抛弃耕作,皇上不听从,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
C . 韦凑学识渊博,善于以古证今。
开元初年,朝廷议在靖陵建碑,他上奏说明古代园陵不立碑;议论孝敬皇帝庙号时,他又引经据典说不可称“宗”。
D . 韦凑因受株连,遭到皇上责罚。
部属洛阳主簿犯事,皇上认为韦凑放纵属吏侵吞牟利,理应负责,于是将韦凑降职为曹州刺史。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
②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
7. (8分) (2017高一上·九江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①黄昏。
【注释】①耿:微明的样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项是()
A . 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 .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
C . “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 . “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E . 本诗叙写了作者游览西村的境况,突出了西村幽静的环境特点,表现出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情绪低落。
(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
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默写 (共1题;共1分)
8. (1分)沙上并禽池上暝,________。
(张先《天仙子》)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8分)
9. (5分)把下面的一个长句变成三个短句。
要求:不改变原意,语意连贯,可以恰当增删词语。
《成语英雄》是一档在不失娱乐性的同时将成语文化知识融入节目中,区别于近年来泛娱乐文化的其他电视节目的寓教于乐的文化类真人秀节目。
10. (3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自古不乏爱好美食的文人,①________。
因为孟子说过“君子远庖厨”,品鉴美食是件风雅事,文人爱好做饭就未免失身份。
苏轼偏不在乎,②________,还极爱下厨房,以大胆的创意和实践精神,③________。
诸如“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羹”、“东坡豆腐”等,这些名菜和他流传至今的诗词文章一样“脍炙人口”,其中最著名的,要属“东坡肉”。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17高一上·临川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作家林斤澜写过一篇短文,说作家孙犁曾有一个出国机会,众人垂涎欲滴,但他轻易就放弃了,原因竟是:他不会打领带。
其实,不会打领带只是借口,关键是孙犁没有把出国当作享受。
孙犁的享受是什么呢?在他写的《书衣文录》里,有这样的句子:“冬日透窗,光明在案。
裁纸装书,甚适。
”
请以“我的享受”为作文题。
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1、
2-1、
3-1、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
4-1、
4-2、
4-3、
5-1、
5-2、
5-3、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6-1、
6-2、
6-3、
6-4、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
7-1、
7-2、
五、默写 (共1题;共1分)
8-1、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8分)
9-1、
10-1、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