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籽料的两大难点白度分级和真假皮辨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籽料的两⼤难点⽩度分级和真假⽪辨别
⽩⽪籽料往往特征不明显被作假⼏率很⼤,没有⽪⾊的原因单从⽩度来看差⼀点其价值就差很多。
随着⼤家以⽩为主来衡量和⽥⽟的价值这种风⽓盛⾏,不少⽆量商家利⽤这⼀点⽤好的⼭
料或者顶级俄料来充当⽩⽪籽料,对辨别真假增加很⼤难度,下⾯我⽤实例讲解⼀下。
第⼀幅图就是47克的带⽔线籽料。
第⼆幅图是50克籽料,⽐47克的要厚出⼀倍多,从照⽚⽆论
怎么看都是第⼀幅图的要⽩。
47克带⽔线
50克
⽽实际上两块料拿在⼿上外表是⼀样⽩的,两张照⽚都是我⾃⼰在早晨阳光下拍摄的,⽤的是
同⼀台相机、同⼀种拍摄⼿法,只是拍照的时间不⼀样⽽已。
不同的时间阳光的⾊温不同,也
就带来拍摄物体的⾊彩会有略微的差别,这⼀点⽩度之差在价格上可就不是差⼀点了,不相信
就看看两块料同时拍的照⽚吧。
⽩底背景拍摄
⿊底背景拍摄
看料⼦要在早晨10点钟的阳光下是最好,这两块籽料拿在⼿上从外表看⽩度是基本相同的,但
是透光看却是那块50克的要⽩,为什么会这样呢?
⼀般来说料⼦越薄看起来会越⽩,如果把⼀块⼏千克的⼤料切成⼏克的⼩料⽩度可以增⾼20%
左右,⽽这两块料50克的⽐47克的要厚出⼀倍多,但透光看时反⽽是50克的要更⽩。
为什么会
这样呢?
仔细来看外表,50克正⾯的⽑孔⼏乎细到看不出,只有⼀层壳包着的感觉,部分地⽅带了⼀丁
点⽪沁,脂份内敛;再翻过来看背⾯,⽑孔倒是看得出,但⾮常缜密、细腻、均匀,顶部的裂
隙中沁⼊了⼀丁点⾦⽪,如果料⼦松⼀点,⽪会沁得更多,拿在⼿上盘⼀盘,⼿感特滑,有⼀
点象玻璃⼀样滑滑的感觉。
这说明料⼦⾮常细。
虽然47克的料也很糯很细,但紧密度⽆法与50
克相⽐,⼀块料⼦越紧越不容易显⽩,料⼦越松外表看起来越容易显⽩!!
在没有⽪⾊的情况下,怎么辨别籽料
⾸先,籽料原⽯的表⾯有⽑孔,这是长期浸泡在⽔⾥由河⽔冲刷⽽成。
但要同时要注意有⽆擦痕.如果⼀颗原籽,有⽑孔⼜有擦痕,且⽑孔稀疏不均匀,则有做⽑孔的嫌疑.⽽⼭料、俄料
是从⼭中开采出来,原矿表⾯为斧劈裂纹,就像⼭⽔画中的斧劈皴⼀般。
其次,籽料的内部结构晶体排列很均匀,⽤强光照射能看到棉絮状或积云状均匀交*的晶体排
列,紧密温润,没有明显的晶体之间空隙。
表⾯看滋润温和,⽩⾊不是浮于表⾯的亮⽩,⽽是
精光内敛,犹如膏脂,⼿感油润。
⼭料的晶体排列较尖锐,晶体结构较明显,多为菱形排列,
没有籽料温润,⼿感较⼲。
俄料亮⽩,浮贼光,强光照射晶体呈横线排列。
青海料内有较多均
匀分布的⼩⽩点,看上去象芝⿇贻糖。
其他假⽩⽟内部没有明显的晶体结构,为⽟⽯粉压制。
很多⼈总是认为⽩⽟就要追求⽩度,这是很错误的概念,真正好的籽料应该是⽩度、密度、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