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 厘米的认识| 青岛版(五四学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厘米的认识》
【教材版本】小学数学青岛五.四学制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
【教学课题】第八单元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87~9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
厘米的长度观念。

2.体会统一长度的必要性;明确支持各部分的组成及初步学会如何用直尺
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建立一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建立一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测量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教具尺、小棒
学生准备:三根小棒(1厘米,4厘米,7厘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给大家带来新故事《阿福的新衣》,一起认真地看一下
播放《阿福的新衣》动画
1.引出问题
师:这是怎么回事呢?你能找出原因吗?
(预设:师傅和徒弟的手不一样大;徒弟量错了;……)
师:这是问题关键,因为师傅手大,徒弟手小,他们的每一拃不一样大,所以衣服做小了。

师:谁能想到好办法帮帮徒弟,给阿福做一件合身的新衣?
深入思考
(预设:自己量自己做;用尺子量)
师:大家太聪明啦!古代的人们也发现,用不同标准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结果不相同,所以大家统一标准,发明了尺子更加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

【设计意图】生动有趣的动画引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什么衣服不合适呢?在情景中发现问题,产生认知冲突。

再引导他们对问题进行思考,并从中体会到统一测量标准的必要性,引入新知识的学习。

二、自主探究,认识直尺,形成厘米的概念
1.认识直尺
师:有没有带来你们的学生尺啊,拿起来给老师看,先仔细观察尺子上有什么?再和同桌小声地交流。

汇报:谁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尺子上面有什么?
①.刻度线:我们把这些长长短短的线叫做刻度线,我们一般把较长的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叫做“一大格”。

②.数字:从小到大排列的这些数字我们叫做刻度,每条较长的刻度线对应着一个数字,大家猜一猜在测量过程中哪个数字最关键?(0,追问:直尺中的“0”表示什么?起点)0所对准的刻度线我们叫做0刻度线,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起点。

③.厘米(cm)(引导:老师直尺中有cm这两个单词,你们有吗?)“cm”就是厘米的英文缩写,它也是一个单位,你们还知道哪些单位?厘米是统一的长度单位。

2.认识1厘米和几厘米
师:谁能从尺子中找出1厘米?是从刻度几到刻度几?你还能找到其他的1厘米吗?
手语示范:从刻度0到刻度1这一大格是1厘米,刻度2到刻度3这一大格也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

师:1厘米有多长呢?从你的小棒中找出最短的一根,这就是1厘米,拿起来感受一下。

游戏(边讲边示范):伸出右手,握紧拳头,变成小鸟,嘴巴张开,放进小棒,这就是一厘米。

轻轻拿出小棒,嘴巴不动,感受一下1厘米,然后抱臂坐好,谁能比出来1厘米的长度?用小棒检验一下,说说你对1厘米的感受。

(预设:1厘米很短,所以厘米是我们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单位)
师:拿着1厘米,去寻找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
PPT演示:图钉的长度、瓶盖的高度、食指的宽度
师:谁能从尺子中找到2厘米?(从刻度0到刻度2,从刻度2到刻度4……)师:如果让你在尺子中找到5厘米,你最喜欢从刻度几到刻度几?(从刻度0到刻度5)
小结: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0到刻度5是5厘米,所以说我们说从刻度0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3、测量小棒长度
师:请同学们找到绿色的小棒,先自主测量。

师:谁来说一下你的测量结果(提醒学生表述完整。


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