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东方文学概述.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世界文学发展脉络中的东方文学
1.古代文学在世界文学的先导地位 四大文明古国(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
均为东方国家,古代东方地区也是世界文学 最早的发祥地。 古代埃及《亡灵书》是世界上最早编辑的诗 文集,古巴比伦《吉尔伽美什》是人类创作 的第一部史诗。
2.中古文学处于优先地位
西方文学正在神学的桎梏下裹足不前时,东 方却呈现了民族文学的繁荣。
3、泛道德色彩和浓厚的宗教意味
文以载道,劝善惩恶的文学观念。 宋·周敦颐《通书·文辞》:“文所以载道也。
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
讨论:宗教对文学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4、和谐同一性和缘情表现性的审美特质
“天人合一”、“梵我同一”是主要东方民族 文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王国维《人间词话》:“昔人论诗词,有景 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 也。”“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 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 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3. 从各国文学交流的角度来看,历史悠久国家的宗 教流传到其他国家,不仅促进了后者宗教的发展, 同时也促进了后者文学的发展,甚至使一些后进 国家的文学产生飞跃。
消极影响
1. 宗教观念和宗教信仰经常限制作家的思想 甚至扭曲创作的内容,使文学作品产生消 极、悲观、宿命、遁世等不良倾向。
2. 宗教势力和宗教思想往往制约作家的艺术 创作才能,束缚作家的艺术创作力量,使 文学创作长期囿于狭小的、固定的框框之 内,缺乏创新,因循守旧,因而缩小了文 学前进的步伐,延缓了文学发展的速度。
古埃及湮灭古巴比伦印度南亚东南亚文化圈中国东亚文化圈古希伯来基督教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圈欧美文化圈西方文化西方文化古希腊罗马西方各国有着共同的文化渊源共同的宗教信仰地理位置接近种族和政治的联系与纠葛交流频繁文学的发展基本上呈现整体性和统一性的态势
东方文学
主讲 : 秦庆梅
第1讲:东方文学概述 第2讲:古埃及亡灵书 第3讲:印度两大史诗 第4讲:《圣经》 第5讲:《源氏物语》 第6讲:《一千零一夜》 第7讲:《雪国》 第8讲:《吉檀迦利》
3、东方主义
原意是指西方对近及远东社会文化、语言及人文的 研究,亦可意为西方作家、设计师及艺术家对东方 的模仿及描绘,也可以指对东方文化的同情欣赏。
20世纪以来,用东方主义形容西方对东方的研究是 有负面意思的,大意是指该研究者抱著十八、十九 世纪的欧洲帝国主义态度来理解东方世界,又或是 指外来人对东方文化及人文的旧式及带有偏见的理 解。东方主义的核心是东西方的不平等关系。西方 以西方中心主义的价值立场言说、想象、研究东方。
湮灭
南亚-东南亚文化圈
中国
东亚文化圈
古希 古希腊-罗马 文化
欧美文化圈(西方文化 圈)
东西方文学的特点
• 西方各国有着共同的文化渊源,共同的宗 教信仰,地理位置接近,种族和政治的联 系与纠葛,交流频繁,文学的发展基本上 呈现整体性和统一性的态势。
• 东方各国文化渊源各异,宗教信仰不一, 相互联系不十分紧密,在文化上没有整体 性和统一性,形成了东方文学的多源性和 独特性。但近代以来的共同的历史命运, 宗教﹑文化的交流,又使它们具有某些共 性。
2
第一讲 东方文学概述
一、 东方、东方学、东方主义、东方文学
1、东方 地理概念:指亚洲,包括近东、中东、远东。
这是以欧洲为中心的地理或政治名词。有时 特指亚洲东部。 国际政治、军事概念: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 阵营” 。 文化(文学)概念:亚非文学
2、东方学
研究亚洲和非洲(主要是北非)地区的历史、 经济、语言、文学、艺术及其他物质、精神 文化的综合性学科。 •美国印度裔萨义德的代 表作《东方学》对西方 的“东方学”进行了批 判和解构 。
阿拉伯《一千零一夜》、《古兰经》、日本 《万叶集》、紫氏部《源氏物语》、菲尔多 西《列王记》、萨迪《蔷薇园》、朝鲜《春 香传》争奇斗艳。
东方中古时代的文学也存在着明显的弱点,即 发展的缓慢性。
3.近代文学虽有落后但具特色
对于东方绝大多数国家来说,近代文学是殖民地、半 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文学;只有日本例外。近代文 学是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的文学, 是 一个复兴时期、过渡时期,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在世界近代文学史上,它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一, 并与西方文学形成对比,大放异彩。
日本的二叶亭四迷、森鸥外、夏目漱石、岛崎藤村、 谷崎润一郎、志贺直哉和芥川龙之介,印度的迦利 布、般吉姆、泰戈尔,菲律宾的黎萨尔等都可以列 入近代世界优秀作家之林。
4.现当代文学处于复兴时期,是世界文 学最有前途的文学之一。
在战后,由于各国相继独立,社会条件较为优越,因 而文学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快,呈现一派蓬勃发展、 蒸蒸日上的美好景象。比起近代文学来,现代文学 在数量上有很大的增长,在质量上有很大的提高,在 地域上也大大地扩展了。
比较:
桃花春色暖先开, 明媚谁人不看来。 可惜骤雨打落后, 残红片片点莓苔。
三月春归风雨天, 碧桃花下感流年。 残红尚有三千瓣, 不及初开一支鲜!
积极影响
1. 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看,宗教观念和宗教信仰有 时会起到丰富文学作品思想内容,增加文学作品 浪漫色彩的作用。
2. 从文学作品保存和传播的角度来看,由于宗教往 往利用文学作为宣传工具,因而文学也就常常依 靠宗教的力量保存下来,并且进行广泛传播。
1、历史悠久,道路漫长。 东方文学的产生比西方
文学要早一两千年。
东方文学所经历的发展 过程比西方文学漫长和 曲折。
2、多元性
东亚、南亚、西亚-北非、黑非洲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⑴它与东方地区的人种、民族、语言和宗教
比较复杂有关。 ⑵与东方各国文学彼此之间联系较少、交流
较少有关。 ⑶与东方文学产生的“多源性”有关。
日本的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 中国的鲁迅、郭沫 若、茅盾、巴金,缅甸的德钦哥都迈, 印度的普列 姆昌德、安纳德,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伊克巴尔, 黎 巴嫩的纪伯伦,以色列的阿格农,埃及的迈哈福兹, 塞内加尔的桑戈尔,尼日利亚的索因卡,南非的戈迪 默等人的创作,都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三、东方文学的基本特征
西方想象的东方
香格里拉:四处遍布着基督教堂、佛教寺庙、 道观和儒教祠堂;靠马帮与外界联系;奉行 适度的原则;充满神秘和奇幻
西方人的梦幻世界:神秘的、 精神性的、充满启示的、非技 术的、热爱和平的、道德的、 能够通灵的世界。
4、东方文学
亚洲和非洲文学的总称。
六大文化源头与四大文化圈
• 东 古埃及 方 古巴比伦 文 化 印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