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高三生物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高三生物月考
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若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2. 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目越多,功能越复杂
B.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包括脂质、蛋白质和糖类
C.细胞膜具有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的功能
D.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被动运输实现的
3. 将三种洋葱鳞片叶表皮放在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下图不同状态的细胞图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丙细胞的变化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B.图中甲细胞细胞液浓度不一定和外界溶液浓度相等
C.这3个细胞原来细胞液浓度的高低关系是丙<乙<甲
D.该实验可证明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
4. 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是()
A.新型冠状病毒寄生在肺部等活细胞内生活繁殖
B.离体的叶绿体在一定外界条件下能释放氧气
C.单细胞生物能够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D.细胞增殖、分化是多细胞生物生长发育的基础
5. 科学家人工构建了一对代号为X-Y的新碱基对,X与Y可相互配对,但不能与已知碱基配对。
将含X-Y 碱基对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并在培养基中添加相应原料,实验结果显示该质粒在大肠杆菌中可进行多轮自我复制。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过程需要DNA聚合酶的参与
B. 该过程所需的脱氧核苷酸有4种
C. 该质粒上碱基X与Y的数量不相等
D. 含X-Y碱基对的基因可准确表达出蛋白质
6. 如图是某生物体(2n=4)正常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分裂结束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中各含2个染色体组
B.若染色体①上有基因A,则染色体①上一定有其等位基因a
C.染色体①、①的形态、大小均不同,所以①、①不是同源染色体
D.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子细胞为精细胞或第二极体
7. 松花江流域出现特大洪水时,抗洪官兵在抗洪中出大力流大汗,ロ渴难耐时,内环境渗透压变化情况及应对措施分别是( )
A. 渗透压不变;补充葡萄糖溶液恢复体力
B. 渗透压升高;大量补充清水
C. 渗透压降低;补充生理盐水
D. 渗透压升高;补充淡盐水
8. 能正确说明酶特性的是( )
A.酶都蛋白质
B.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只能在生物体内发挥催化作用
C.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
D.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而不断提高
9. 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 )
A.联会
B.着丝点分裂
C.减数第一次分裂
D.减数第二次分裂
10. 对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最有说服力的解释是()
A.碳在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含量最多
B.碳在自然界中含量最为丰富
C.碳链构成了有机物的基本骨架
D.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都含有碳
11. 图表示甲、乙两个生态系统受到相同强度的干扰和解除干扰后稳定性的变化情况,下列关于该变化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都具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B.乙的恢复力稳定性强
C.a、b点生态系统丧失了抵抗力稳定性
D.c点时只有恢复力稳定性
12. 如图为真核生物细胞借以维持其基本形态的结构示意图。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结构与细胞的运动.分化等生命活动有关
B.该结构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
C.该结构与能量转换无关
D.动植物细胞中都存该结构
13. 自然界中存在千千万万的生物,组成这些生物的细胞在结构上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些差别。
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 病毒虽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其体内存在遗传物质
B. 细菌和酵母菌细胞内都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C. 颤蓝细菌和衣藻细胞均具有细胞壁
D. 蓝细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14. 诺瓦克病毒是RNA病毒,人生食其污染的贝类会引发急性腹泻。
对此描述正确的是()
A. 该病毒进入消化道后,在消化液中进行增殖
B. 该病毒遗传信息储存在RNA的核糖核苷酸序列中
C. 该病毒在自身核糖体上合成有关的蛋白质
D. 该病毒可以用普通的培养基培养
15. 某生物细胞周期中的三个阶段(用①、①、①表示)示意图如右,每个阶段内绘有含不同DNA最的细胞数目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正确的是
A. 一个细胞周期可表示为①→①→①过程
B. 基因突变主要发生于阶段①
C.①阶段进行DNA复制导致染色体加倍
D. 观察和计数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在阶段①内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酯
B.微量元素对生物体来说是可有可无的
C.蛋白质的化学性质与R基无关,与氨基、羧基有关
D.核苷酸、蛋白质都是由单体构成的多聚体
17.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应用,正确的是()
A.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促进果实脱落
B.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C.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
D.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
18. 甲图中①、①、①、①表示不同化学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乙图表示由四个单体构成的化合物。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甲图中的①大量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则①是固醇
B.若甲图中①与光合作用有关,则①也存在于蓝细菌中
C.乙图中若单体是氨基酸,则该化合物彻底水解后的产物中氧原子数增加5个
D.乙图中若单体是四种核糖核苷酸,则该化合物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有6种
19. 图表示豌豆叶肉细胞中,甲、乙两种细胞器相关生理活动,下列相关叙述符合事实的是()
A.O2产生于甲细胞器的内膜,在乙细胞器的内膜被利用
B. 甲细胞器中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色素位于类囊体薄膜
C.CO2可产生于乙细胞器的基质,在甲细胞器基质被利用
D. 乙中ATP主要在其内膜上生成
20. 下列有关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分离细胞器可采用同位素标记法
B. 证明动物细胞死活可用染色排除法
C. 研究分泌蛋白分泌过程可采用差速离心法
D. 施莱登通过对花粉、胚珠和柱头的观察得出植物体都由细胞构成的结论,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研究人员对某生物(2n)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图1为其细胞分裂某个时期的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
图2中细胞类型划分依据为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
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细胞分裂的方式和时期是______,它属于图2中类型______的细胞。
(2)若某细胞属于类型c,取自卵巢,没有同源染色体,那么该细胞的名称及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是______。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分别在图2的细胞类型______和______中体现。
(3)在图2的5种细胞类型中,有染色单体的细胞类型是______。
若类型b、d、e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那么三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__。
(4)图2中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一对性染色体不发生分离;所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正常分裂。
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在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1条性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
以上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染色体数目不正常的配子。
从产生配子的情况分析上述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最终结果是_____。
22. 普通小麦是目前世界各地栽培的重要粮食作物。
普通小麦的形成包括不同物种杂交和染色体加倍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B、D分别代表不同物种的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均含7条染色体)。
在此基础上,人们又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普通小麦的形成过程中,杂种一是高度不育的,原因是________。
已知普通小麦是杂种二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普通小麦体细胞中有__________条染色体。
一般来说,与二倍体相比,多倍体的优点是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2)若要用人工方法使植物细胞染色体加倍,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答出1点即可)。
(3)现有甲、乙两个普通小麦品种(纯合体),甲的表现型是抗病易倒伏,乙的表现型是易感病抗倒伏。
若要以甲、乙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获得抗病抗倒伏且稳定遗传的新品种,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
23. 被弃耕的农田多年后将演替至顶极群落(演替所达到的最终平衡状态),其上物种甲、乙、丙的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的影响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该弃耕农田最终将演替到相对稳定的_____阶段,这种演替属于_____。
(2)物种甲、乙、丙在演替的不同阶段开始生长,最先定居于该生态系统的物种可能是_____,至顶极群落后三者在垂直结构上的分布自下而上依次为_____。
(3)该生态系统中,物种甲种群的增长会受到其他生物及无机环境的抑制,这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_____调节。
(4)工厂少量排污后,群落的物种数会锐减,说明_____是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
24. 生物学家利用太空搭载的常规水稻种子做“太空条件下植物突变类型”的课题研究。
科学家将这些遨游太空后的种子播种后长出2 000多株幼苗,其中只有1株(甲)出现了与众不同的特性。
在此后的种植培养过程中,这株水稻的后代发生了变异,有糯化早熟型、长粒型、高粗秆大穗型、小粒型、大粒型等十多个品种,有的植株高达1.8米左右。
(1)实验结果表明甲产生变异的类型最有可能是________,属于________(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变异。
(2)通过太空搭载获得新的水稻品种,这种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_。
与之相比,传统杂交育种的时间较长,其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000多株幼苗中,只有1株出现与众不同的特性,而其后代发生变异形成了十多个品种,说明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25. 科学家分别用红色绿色荧光染料标记人和小鼠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使两种细胞分别发出红色和绿色荧光,现用某种方法促使两个细胞相融合,在37①下保温45分钟,两种颜色的荧光在融合后的细胞上呈现均匀分布,如图一所示。
(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
细胞膜结构的探索过程,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这一科学方法的作用。
(2)若将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提取出来并进行高温加热后,蛋白质的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若此时加入________________试剂,出现的颜色应为________________。
(3)细胞膜不是静止不动的,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0①下培养45分钟,发现融合细胞表面荧光仍为一半红色、一半绿色,如何解释这一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二是由磷脂分子构成的脂质体,它可以将药物运送到特定的细胞发挥作用。
在脂质体中,脂溶性的药物应包裹在________________处(填序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C
2. D
3. A
4. B
5. A
6. A
7. D
8. C
9. C
10. C
11. A
12. C
13. B
14. B
15. B
16. BCD
17. AC
18. BD
19. BCD
20. AC
21.
(1).有丝分裂后期
(2).a
(3).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1:1
(4).b
(5).b
(6).bd
(7).bde
(8).前者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后者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22.
(1).无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
(2).42
(3).营养物质含量高、茎秆粗壮
(4).秋水仙素处理
(5).甲、乙两个品种杂交,F1自交,选取F2中既抗病又抗倒伏、且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23.
(1).森林
(2).次生演替
(3).丙
(4).丙乙甲
(5).(负)反馈调节
(6).人类的活动
24. 基因突变
可遗传
诱变育种
基因重组
低频性
不定向性
25.
(1).脂质(磷脂)和蛋白质
(2).提出假说
(3).空间结构
(4).双缩脲试剂
(5).紫色
(6).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膜中的蛋白质大多也能运动
(7).温度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环境温度降低,膜上蛋白质分子的运动速率减慢;细胞膜的流动性只有在适宜条件下才能体现
(8).①
(9).两层磷脂分子之间的部分是疏水的,脂溶性药物能稳定地包裹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