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生命形态学罪犯心理矫治技术—逻辑思维形态与狱内侦查(推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生命形态学罪犯心理矫治技术—逻辑思维形态与狱内侦查
(推荐)
第一篇:第二生命形态学罪犯心理矫治技术—逻辑思维形态与狱内侦查(推荐)
狱内侦查的主要目的是预防犯罪和侦破罪犯又犯罪,对狱内又犯罪的情况进行一系列的查证、勘验、询问和讯问。
狱内侦查工作本着以防为主,安全
或积累过程中形成的危险行为。
所以,对罪犯的危险性评估,就是对罪犯在狱内服刑期间心理状态的评估,心理状态越健康,则危险性越低;反之,则危险性就越高,即罪犯在服刑期间的心理健康水平=危险值=自觉侵害社会心态(或安全值:自觉服务社会心态)。
每个罪犯的危险性并不完全相同。
因为,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成长经历,所以,每一个罪犯的危险性也具有不完全相同特点。
因为,普遍规律而言,人的不满、委屈、仇恨、报复等不良心态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自己所处的环境,我们称其为生存环境。
人在生存环境中思维成长的过程,就是信息接收、积累和使用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为了实现或尝试实现自己的目的和想法而去同其他人产生连接,这种连接的过程我们叫做沟通。
好的沟通方式,目的和想法的实现率就会高。
反之,不当的沟通方式,目的和想法的实现率就会低,目的和想法实现不了就会产生或导致人的不良情绪,形成或强化不良心态,从而产生危险行为。
我们把这种不当的沟通方式叫做非秩序沟通。
人类思维有别于其它动物的思维,人具有主动性思维,即:逻辑思维。
它是人类思维在形成、成长、成熟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客观思维规律。
逻辑思维,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是符合客观思维规律和思维形式的思维方式,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分析、理解、概括和总结。
这种思维方式会在
人们沟通过程中通过沟通方式表现出来。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人们在沟通过程中所采用的沟通方式进行合理判断其思维方式是否符合客
观思维规律。
二、403020100方式一方式二方式三方式四方式五图3 某监区主要非秩序沟通分布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罪犯非秩序沟通的使用方式和使用量在各监区中的分布不完全相同。
在我们的调研中,即使同一个监区,罪犯的非秩序沟通使用方式和使用量在不同监舍间也存在差异。
罪犯在狱内服刑期间的危险行为,源于他在狱内服刑期间不良心态的堆积,当不良心态堆积到不能够自我控制的时候,自然会产生危险行为。
而狱内侦查的主要任务是预防犯罪和侦破又犯罪。
如果狱内侦查的工作重点放在那些具有危险行为的罪犯身上,根据罪犯不同的非秩序沟通方式确定可能存在的行为特点,根据罪犯可能的行为方式进行狱内侦查,无疑可以更好的实现预防犯罪和侦破又犯罪。
那么,图
1、图
2、图3能否告诉我们罪犯可能存在的危险行为或狱内侦查范围吗?我们说可以。
如图1(冷暴力),对于非秩序沟通方式三使用较高的人
群,会出现抑郁倾向,存在自杀、暴狱等危险性。
因此,对于这部分罪犯,要加大对自杀、暴狱等防范的狱内侦查工作。
图2(交易式),对于非秩序沟通方式二使用较高的人群,此类人群情感冷酷,做事不择手段,常有物品倒运相对频繁等表现上。
狱侦工作要加大私藏现金的查处和罪犯间违禁品的流入或买卖交易。
图3(省略式),对于非秩序沟通方式一使用较高的人群,普遍情绪不太好,容易急、心烦,同时猜忌心理较严重,容易造成罪犯与警察以及罪犯与罪犯间的紧张气氛。
对于这部分人群,需要加强诬告和小打小闹的预防与查处。
自然,非秩序沟通不仅仅只有这三种方式,也不仅仅只有这三种行为模式,这里只针对性的进行介绍和说明。
同时我们认为:狱内侦查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预防罪犯又犯罪,监狱对罪犯改造的目的之一也是预防其步入社会后的重复犯罪,如何才能实现罪犯又犯罪预防呢?
狱内帮助罪犯实现改造心态的自我调整,出狱前帮助罪犯实现出狱激发心理的自我调控,就可以实现罪犯狱内和出狱后的再犯罪预防。
具体方法,在后续文章中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
顾宏翔,男,北京中科心理研究所,副所长。
邰秀芬,女,北京中科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富国徽,女,北京中科心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内蒙古呼和浩特
第二篇:论狱内侦查技术在监狱中的运用
论狱内侦查技术的运用
[内容摘要]侦查:是指侦查机关同刑事犯罪作斗争的一项专门性的诉讼活动。
具体来说,侦查是法定侦查机关在班里刑事案件的过程中,为了收集证据、揭露犯罪、揭发犯罪人而依找法律规定所实施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强制性措施。
侦查技术:是指侦查机关在刑事侦查活动中,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发现、记录、提取、识别和鉴定与刑事案件有关的各种物证、书证,为侦查、起诉、审判工作提供线索和证据的各种专门技术的总称。
刑事技术检验是侦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刑事侦查活动的一项重要措施。
狱内侦查:是指我国监狱依据法律授权,为处理监狱内又犯罪活动而实施的专门工作和有关措施。
[关键词]侦查
侦查技术
监狱
狱内侦查我国理论界认为,侦查技术是侦查机关同刑事犯罪作斗争一项专门诉讼活动。
域内真拆机数既是一个知识系统,又是一个技术系统。
它主要涵盖在国家刑罚执行机关——监狱这个特定的式空条件中,对在押罪犯有犯罪的控制与防范的理论、实践和技术,侦破狱内又犯罪案件的理论、实践和技术,调查取证与依法办理月内有犯罪案件的程序等相关知识和技术。
一、狱内犯罪的界定:
狱内又犯罪的概念::狱内又犯罪是指正在监狱内接受改造的服刑
人员,在监狱内又实施了犯罪行为的。
二、狱内又犯罪的特征:
(一)狱内案件涉及的罪名相对固定化。
近四年来,办理的48起狱内又犯罪集中表现为故意伤害、破坏监管秩序、脱逃、组织越狱、故意杀人等案件。
其中,故意伤害37件45人,占77.8%;破坏监管秩序6件10人,占12.5%;脱逃2件2人,占4.17%;组织越狱1件4人,占2.08%;故意杀人1件1人,占2%。
(二)预谋策划的隐蔽性、纠合性和周详性。
狱内又犯罪作案手段比社会一般刑事案件更狡猾、更隐蔽,表现为作案前有预谋、善于伪装,体现出隐蔽性。
从已发生和办理的案件来看,除故意伤害或故意杀人外,大都为2人以上结伙作案,作案前频繁接触,反复密谋,一拍即合,体现出纠合性。
有的还准备多套作案方案,什么情况下采取哪一种方案都有明确约定,体现出周详性。
(三)实施的盲动性、时段性和突发性。
罪犯大多选择在干警力量相对薄弱,思想相对松驰的休息时间,体现了时段性。
突发性一方面表现在罪犯一有机会即实施又犯罪,另一方面表现为主观恶性深,自控能力差,稍不如意即不计后果,疯狂报复。
一些在押犯由于年轻气盛,精神空虚,缺乏自制,作案常常临时起意,不计后果。
(四)案件发生区域和范围的狭小性。
从犯罪的时间规律上看,第二、四季度为狱内案件的多发季节,大多数案件发生在休息时间或节假日。
从作案成员看,原系暴力和财产刑犯罪,中长刑犯、青壮年犯居多。
(五)作案手段的暴力化、多样性和分工的完整性。
少数暴力型罪犯性情凶恶,悲观心理严重,常为生活琐事或服刑稍有挫折而行凶杀人。
在作案方式上,有的故意伤害他犯,有的故意破坏监管秩序,有的聚众赌博,有的利用监管漏洞实施脱逃,有的实施组织越狱等。
在脱逃、组织越狱案件中,表现为内外联动,分工完整。
三、狱内侦查技术的运用:
1、现场照相技术:刑事照相技术是指运用照相器材、感光材料和专门的照相方法,固定犯罪现场、痕迹、物证和有关人、物的形象特
征,以及直接进行物证检验、鉴定和个人是识别的司法活动。
2、现场照相技术的运用:首先,由于现场照相的景物多在室外,且涉及范围大,拍照点应选在较高、较远的位置,有利于拍照现场场面大,表现现场方位和环境特点等。
拍照点的方向、角度,以能够全面的反映现场照相内容为准;其次,方位照相一定要注意反映带有永久性的现场方位标志物。
为了区分雷同或为了突出中心现场所在画面上的位置,在拍照在照片制作时,应附以必要的标记、编号、特写等方法加以显示出来,使没有到过现场的人看了现场照片,能够一目了然。
再次,尽量吧犯罪中心现场,或对犯罪事件有重要意义的景物,以及用以显示现场方位的永久性标志物,安排在画面的前景、中心或醒目的部位;对与现场有关联的一般景物,应安排在画面的次要位置上,以便突出主体。
最后,室外现场为了客观真实的反映在发案时的气候和气氛,应尽量按当时的条件来拍照,现场方位照相由于在室外,场面较大,立体景物多,为使光照均匀,防止产生过大的阴影应尽量采用自然观的顺光和测光进行拍照。
3、痕迹与文检技术:狱内侦查中的痕迹是指罪犯遗留在现场的手印、指纹、脚印、工具导致的客体变形以及文书材料。
4、痕迹与文检技术的运用:寻找发现手印的重点部位主要有犯罪活动的中心区域,出入现场的途径中可能接触的物体,作案工具和其他遗留物及与案件有关的附属设备和武平等。
对立体手印和平面有色手印,通过普通光或打侧光,或改变光的色调及强度等方法,用肉眼观察即可发现手印,通过透光加深色背景的方法进行观察。
对便面光滑的客体,可以通过反光观察的方法或通过“哈气法”发现手印。
对于非光滑非透明体上的无色潜手印,通常通过显现处理才能发现。
文字材料是指制作文件的各种物质材料,包括纸张、墨水、油墨。
印泥、印油等色料,及浆糊、胶水等黏合剂。
文件材料检验就是运用各种理化手段,通过对文件材料的理化手段,通过对文件材料的理化特性、结构形态的定性与定量分析,鉴别其种类、成分,确定已知样品是否相同的一种专门手段
5、法医技术:监狱内发生的死亡影响监狱的正常监管秩序,是危
及监狱安全的大问题。
为了预防监狱非正常的发生,就需要对死亡及发生的规律深入研究,探讨预防对策。
尸体现象既人死后在尸体上出现的一系列化学、物理和生物改变。
早期尸体现象(一般指24小时内)有肌肉松弛、尸冷、尸斑、尸僵、尸体痉挛、皮革样化、角膜混浊和自溶等。
其意义主要在于:第一,区分假死,确认死亡;第二推断死亡时间;第三:重构死时体位及尸体有无移位;第四:区分省钱改变和死后现象。
死亡时间的推断,是法医薛尸体检查中兽药解决的问题。
死亡时间推断的方法很多,可以根据尸体现象、胃内容物消化程度、超生反应及昆虫生长情况等判定。
近年来,许多法医学专家就尸冷推断死亡时间做了广泛的研究,认为在早期尸冷现象中,尸冷队推断死亡时间最有价值,较为可靠。
根据尸体温度下降(尸冷)推测死亡时间的简易办法是:尸体温度由直肠测定,刚死时体温37摄氏度左右,春秋季节,10小时以内每小时降1摄氏度,10小时以后每小时下降0.5摄氏度左右。
推断死亡时间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应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分析判断。
第三篇:1罪犯心理测量与矫正技术专业
罪犯心理测量与矫正技术专业
专业简介
学科:法律大类
门类:司法技术类
专业名称:罪犯心理测量与矫正技术专业
专业信息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为监狱、劳教所等司法机关培养和输送有较高法律素养,具备劳教、监狱业务基本知识,以及心理矫治和心理咨询等技能的应用性高等职业人才。
主要课程: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狱政管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普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与评价、犯罪心理学、司法精神病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罪犯与劳教人员心理与行为矫治技术、警察体育等专业课。
专业就业状况
本专业毕业生适合从事监狱、劳动教养管理所教育和心理矫治工作岗位,也能基本适应公安机关看守所、收容教育所岗位和社区矫正类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