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省建设浅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省建设浅析

冉渊,李璐

摘要:本文分析了吉林省的生态环境现状和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介绍了生态省建设的相关内容,并结合吉林省生态环境分区给出了恢复生态环境和建设生态省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吉林省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省建设

The Brief Analysi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and Ecological

Province Construction in Jilin Province

Abstract: This treatise analyzes the curr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ituation and mai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in Jilin Province and gives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he strategy of Ecological Province construction. In addition, 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s of differ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istricts, it makes suggestions on how to protect and recov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Key words: Jilin Provinc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ecological province construction

1研究背景

1.1 生态环境与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是指由生物群落与其周围非生物环境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是与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合。

生态环境的组成包括了各种生态系统,完整健康的生态系统是良好生态环境的关键。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在行使自身功能的时候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的,这种动态平衡状态就是生态平衡。而当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过分干扰或者破坏,以至打破了生态平衡后,就会产生生态环境问题,影响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发展。

广义上的生态环境问题包括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破坏是由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界引起的,例如乱砍滥伐引起的森林植被的破坏,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大面积开垦荒地引起的水土流失等等。而环境污染则是指有害物质进入生态环境引起环境质量恶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条件。例如工业“三废”对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的污染[1]。

1.2 吉林省生态省建设的提出

基于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生态环境问题影响的广泛持久性,我国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日益加深。十六大报告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吉林省生态省建设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实施的,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与时俱进的发展策略。

2吉林省生态环境现状

2.1 自然地理概况

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三省中部,地处北纬40°52′~46°18′、东经121°38′~131°19′,总面积为18.7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吉林省属于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常,寒冷干燥;夏季较短,温暖多雨,具有雨热同季的特点。年平均气温为3~5℃,年平均雨量500~910毫米。全省地势自东南向西北沉降,形成了东部山地、中部丘陵、西部平原的地貌特征。河流分布不均,东部河流众多、水量充沛,西部河流少。

2.2 生态环境特点

吉林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决定了吉林省的自然生态环境从东到西分为四种类型:东部长白山原始森林生态区、东中部低山丘陵次生植被生态区、中部松辽平原生态区和西部草原湿地生态区。生态环境类型多样,生态系统完整,而且可恢复性好。东部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和物种基因库,水资源比较丰富;东中部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面积大,森林覆盖率较高,水资源和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中部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农田防护林体系健全,环境承载能力较强;西部草原辽阔,湿地面积较大,地下水和过境水资源比较丰富。

全省有长白山、向海、莫莫格等29个自然保护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9%。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2.5%。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绥芬河和辽河等主要水系为全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水资源。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构成了建设生态省的重要基础条件[2]。

2.3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长期的粗放式经济发展以牺牲生态环境和资源为代价,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目前,吉林省存在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其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自然生态环境具有同样的分区性。

1)东部森林生态功能减弱

森林资源的长期过度开发利用使全省的木材蓄积量急剧下降,除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及局部山峰地区的一些原始林,全省原始森林几乎消失殆尽。尽管近年来的退耕还林、人工造林等使森林覆盖率有所上升,但是人工林的物种单一,生态结构简单、调节能力低下,在生态环境的生存性功能和生产性功能上都远不如原始森林。一方面,森林生物多样性锐减,大量的珍贵树种、经济植物物种和遗传基因丧失,森林生态系统遭到了巨大的破坏。另一方面,森林系统在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上能力下降,使得旱涝灾害频率加剧[3]。

2)东中部水土流失严重

东中部地区由于过度垦殖,地表植被遭到破坏,从而使得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据2004年第三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数据,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15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16.5%,东中部水土流失面积约为69万公顷。东中部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开垦,使地表植被减少,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的能力大大下降。其次,还受降水、地势起伏大等自然内在因素的影响[4]。

东中部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表现为土壤肥力下降、有机质减少,大量的N、P、K等营养盐类流失,可耕种土地面积减少;土壤风蚀使得土壤沙化加剧,沟壑增加;河道泥沙量增大,易淤积河道水库洪涝灾害加剧。

3)中部土壤能力退化、面源污染严重

吉林省中部以黑土地著名,土质肥沃,适合农业耕种。但是,由于多年来“种大于养”,土壤肥力已大幅下降,土壤可耕作层变薄,蓄水保肥能力差,影响了农作物亩产量的提高。同时,因为土壤有机肥减少,农业生产需要施加更多的化学肥料,加上农药的大量使用,促使农业面源污染加剧,形成恶性循环。

4)西部“三化”问题严重

吉林省西部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主要表现为“三化”——土壤沙化、盐碱化和草原退化。该区的三化问题存在已久,受到广泛的关注,是制约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环境问题。三化土地变化趋势可由表1[5]看出。

表格 1[3]吉林省西部1986年、1996年和2000年“三化”土地面积及其在土地利用中所占比例统计表

总体看来,该区“三化”问题依然处于恶化趋势,特别是草地退化和土壤盐碱化严重,沙化土地面积虽然大幅减少但局部地区形势依然不容乐观。草原退化使西部地区草原面积减少、草地质量下降、草原生态系统受到很大损害,对该区畜牧业发展不利;土壤盐渍化造成的土壤板结、肥力下降会大大影响农业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